黔江旅遊扶貧,閃亮青山綠水之旗 ——「中國峽谷城」文學創作活動...

2020-12-02 中國經營網

「土家十三寨」位於小南海鎮,名為學堂寨,熊家寨,瓦房寨,女兒寨,擺手寨,何家寨,老熊寨,張家寨,龍家寨,周家寨,大灣寨,向家寨,談家寨。獲得「全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首家土家生態博物館」「重慶十大避暑納涼目的地」等多項榮譽。這裡民風純樸,保留著原生態的生產生活方式,是武陵山區著名的民族活化石。2017年獲評國家4A級景區。

作家們走進寨子就聽到了寨中歌手唱的優美動聽的山歌——《土家迎客歌》,「尕蒙尕捏擦擦尕蒙尕捏擦擦,尕蒙尕捏擦擦啊,磨發阿阿丟餵哎……」原來這裡是「後壩山歌的發源地」人人會唱山歌。歌聲惹人醉,作家心中的激情蕩上山崗,也學唱起了山歌。但是,這裡比歌聲更讓人心醉的,是寨主的競聘上崗的故事。十三寨的寨主每五年評選一次,而且都是女寨主。因此,十三寨又被稱為女兒谷。今天陪同作家一行走訪參觀的就是瓦房寨的青年女寨主龐嬌姑娘。2016年被評為十三寨總寨主的「山歌女神」覃誠芳,上任後推出一首新歌《土家生來愛唱歌》,火遍了網絡,那聲音的甜美純淨,足以與大牌歌星相媲美。

欣賞完了山歌與美景,黔江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孫章華帶領作家們來到小餐館,聽十三寨村主任孫波、脫貧典型任明祥、歌手何福介紹脫貧實況。他們高興地講道,近年來用土家民歌、土菜、古式吊角樓的奇景;用這裡70%森林發出的負氧離子;用土、苗、漢等多民族人民的質樸笑容迎八方來客,打造文化旅遊、感情旅遊,在場的作家發出這樣的感嘆:「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

重慶師大文學院教授、著名作家彭斯遠採訪土家十三寨的女民歌手

「險」——「中國大峽谷」,盡現險峻之美

峽谷壁深色斑斕,黔江大美遍山川。享譽華夏的「中國大峽谷」,最大谷深500米。包括觀音峽、白虎峽、幾字峽、官渡峽等幾個風光各異的峽谷,數十裡峽谷龍行於三大城市組團之間,繪就了一幅「城在峽谷上,峽在城中央」的水墨丹青。

觀音峽上雕刻於唐代的觀音像神態慈祥端莊,雍容大度,讓觀賞者久久凝神注目,感嘆時光與自然對這方熱土的垂注。

比觀音峽更讓人有驚險之感的是懸於大峽谷之上的玻璃觀光吊橋,兩端各設計9米長的3D視覺玻璃,中間端設計有5D魔幻視覺玻璃,整座橋有著極好的透明度,向下看去有親臨萬丈深淵之感。幾十位著名作家走上棧道時,正逢天空下著小雨,有微風吹過,吊橋在搖晃,背景音樂發出玻璃碎裂的聲音,恐怖、心慌襲遍全身,「膽戰心驚」已不能形容出身體所受的「摧殘」。

從「玻璃橋」上下來,有作家說,此橋是心靈測試之橋!如果是失敗者,會測出還有多膽量應對未來的艱辛和困苦,如果是成功者自然會增加虎豹之威,對人生持何種態度,一瞬間就能自行升華或沉淪。相信每一個在上面前行的人一定會感慨良多。

此橋因何而造?原來是為了老區脫貧,國家及對口扶貧單位、金融機構共同投入巨資打造的城市大峽谷旅遊景區建設項目中的一項。「中國大峽谷」景觀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為黔江旅遊業發展的龍頭,為全區的脫貧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

「原」——蒲花暗河,出自億萬年前的生態景觀

蒲花暗河位於黔江區濯水鎮,是集2000米地下暗河、3座水上天生三橋、1000餘平方米赤穴溶洞為一體的地質奇觀。靈山秀水、冬曖夏涼,素有「大自然中央空調」的美譽,也是國家4A級景區。作家們走過曲曲折折的山中棧道步入溶洞,穿行在數以萬計的石筍、石枝、千年穴珠中,另見洞天后在蒲花河乘船返回,感覺像是穿越了億萬年的歷史來到了美好的現代社會。

蒲花暗河兩側的懸崖峭壁,至今留有上古時代水流衝刷的痕跡,赤穴溶洞裡奇形怪狀的鐘乳石以100年長1毫米的速度,見證了宇宙長河對地球、對人類的珍重。同行的作家有人高誦蘇軾寫的佳句:「四大從來都遍滿,此間風水何疑。故應為我發新詩。幽花香澗谷,寒藻舞淪漪。」不知蘇軾的《臨江仙·風水洞作》是為何處景致所歌,今日但覺與此景百般巧合。詩在情中,情在境中,真正的仙人便是沾了風景所賦億萬年仙氣的現代人!

作家們走上蒲花暗河的棧道,在瓦房寨女寨主龐嬌(前二)的引導下與河中划船的小夥子對歌、跳舞,感受民族風情

蒲花暗河景區可提供多重空間、多變時間的旅遊體驗。山行,有棧道;水行,有遊船;洞行,有赤穴溶洞。在蒲花暗河乘船,只要關上船上的照明燈,就會進入完全黑暗的「時間遂道」,只一瞬間又可以體驗到晝夜交替的視覺衝擊。當日象突來時,驚醒的不只是目光,更能激起奮鬥者對事業成功的期盼。

在蒲花暗河景區,前來的作家不僅感受到了多重空間、多種向度的旅遊體驗,也了解到濯水鎮立體化的全方位扶貧取得的成就。蒲花暗河景區連接蒲花、雙河、雙龍3個以農業為主的社區居委會,景區年接待遊客五十餘萬人。景區周邊圍繞旅遊建起了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基地。目前,基地內已建起山地果林區、桑樹種養體驗區、水果觀光體驗採摘區與觀光花田、農耕文化體驗園等。今年國慶節期間,佔地140餘畝的濯水花田正式向遊客開放,每天前來遊玩的遊客數以萬計。社區裡的居民脫貧奔小康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文」——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獨一無二的地震文化

相關焦點

  • 行走的「精準扶貧」——湖南作協組織脫貧攻堅主題文學創作
    早在2014年,湖南作協就聯合湖南省委外宣辦、湘西州委、州政府組織了「作家看湘西扶貧開發」大型文學採訪活動,邀請省內外知名作家奔赴古丈、永順、鳳凰等地,考察湘西扶貧開發的新進展和新成果,以文學的形式聚焦湘西扶貧大開發,總結成績,提出建議。同時舉辦主題徵文,優秀作品已在省內外報紙、雜誌發表並收入公開出版的《三湘之歌——「中國夢·文學夢·湖南故事」系列採風作品集》。
  • 跨過城市大峽谷 穿過最長風雨橋 山馬最美賽道看重慶黔江
    &nbsp&nbsp&nbsp&nbsp壯觀的城市大峽谷。資料圖 華龍網發&nbsp&nbsp&nbsp&nbsp芭拉胡景區:中國唯一城市大峽谷&nbsp&nbsp&nbsp&nbsp黔江芭拉胡景區(原名城市峽谷景區)位於黔江新、老城連接核心地帶,有黔江中心城區的「肺葉」之稱,芭拉胡」土家語意「峽谷」,代表黔江的山水和文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
  • 恰十年再出發:黔江機場迎來通航十周年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張健 報導:11月22日,黔江機場迎來了通航10周年紀念日,在這個極具裡程碑意義的日子裡,回眸十年前的11月22日,隨著一架空客A319飛機在黔江機場平穩降落,從此拉開了黔江機場通航的序幕,56萬黔江兒女20年的飛天夢變為了現實。
  • 上海浦東=黔江=重慶航線3月中旬開通
    據了解,黔江機場是重慶「一大四小」機場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市定位的「武陵山地區重要航空門戶和旅遊中轉港」。自2010年建成通航以來,陸續開通了北京、重慶、上海、杭州、貴陽等14條航線,初步搭建起米字型的航線網絡構架。
  • 5月19日中國旅遊節 近百項活動20多個景點免門票等你來玩
    在5月19日,第9個「中國旅遊日」即將來臨之際,重慶各區縣集中推出近百項主題活動。其中,20多個景區還推出了免門票免費遊活動。活動內容豐富,主題多樣。百項主題活動全面來襲 兩江新區有9個活動主題據介紹,今年「中國旅遊日」的主題為「文旅融合、美好生活」。
  • 黔江:念好「山字經」 打好「特色牌」
    清新清涼、綠色低碳、宜居宜業、天藍地綠的美麗黔江如畫呈現。生態保護與脫貧攻堅互促雙贏充分發揮武陵山區山清水秀的生態優勢,結合生態扶貧要求,念好「山字經」、打好「特色牌」,深入推進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推動山地特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總量管控、用途管制制度,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
  • 在黔江遇見棕櫚樹
    黔江,是重慶的一個區名,即使在以前,也是四川涪陵的一個縣,不是貴州的某地;黔江也不是一條江,黔江的江叫阿蓬江。這些,我很輕易地就理解了,但在黔江遇見棕櫚樹,心中還是又驚又疑。放眼城區四周甚至城中凹凸有致的山嶺,這武陵山脈腹地和南國風物,怎麼也聯繫不起來。
  • 過去的一年,南陽文學創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從反映農村改革歷程的長篇小說《三山凹》到扶貧題材長篇小說《第一書記》,從全國著名作家南陽行到南陽作家群大城市建設採風活動,從抗疫作品的井噴之勢到諸多文學獎項的獲得,2020年,南陽作家深入熱騰騰的生活現場,從當代中國的偉大變革中發現創作主題,用文字的溫度和力度直面時代巨變,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充分展現了文學為人民書寫的時代擔當。
  • 資源變產品 人氣變財氣 流量變銷量 重慶「雙曬」:推介「山水之城...
    「旅遊精品,是山清水秀美麗之地的精華所在,是重慶的『顏值擔當』;文創產品,是山水之城走向千家萬戶的『明信片』,是重慶的氣質鏡像。」活動主辦方負責人稱,在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市文化旅遊委的精心策劃、組織下,在延續和深化上屆「曬文化·曬風景」成果基礎上,今年6月起,我市啟動了「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活動,全面升級內容挖掘、作品打造、活動營銷,讓旅遊產品「美」起來、文化品牌「亮」起來、文創產業「活」起來。
  • 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在京啟動
    由北京國際和平文化發展基金會、中小企業合作發展促進中心、ZHHZ文創藝術影視機構聯盟、中國電影文學學會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電影文學創作基金,於2020年1月15日在北京和苑博物館正式啟動。獲頒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文化部原部長、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王蒙先生為啟動儀式題詞「好劇本好電影,人民期待著」;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原常委、法律委員會副主任、民盟中央原副主席李重庵先生,在啟動儀式上致賀詞並為活動題詞「扶持劇本創作新人,推動電影文學發展」。
  • 重慶黔江「五大行動」奏響生態環保最強音
    原標題:重慶黔江「五大行動」奏響生態環保最強音   重慶黔江環保示範園峽谷峽江之城——重慶黔江藍天碧水間的小南海生態示範村綠地行動與產業發展結合  核心提示  2012年歲末,「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出臺,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為努力建設美麗中國,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
  • 廣西推動「山水之樂」向「文化之樂」升級
    新華社北京8月27日電(記者覃星星)8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全域旅遊發展呈現燎原之勢:廣西推動「山水之樂」向「文化之樂」升級》的報導。廣西地處西南邊疆,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廣西以全域旅遊為重點,深化全域旅遊示範區和廣西特色旅遊名縣「雙創」工作,狠抓重大旅遊項目建設和旅遊品牌創建,強化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北部灣國際旅遊度假區、巴馬長壽養生國際旅遊區、中越邊關風情旅遊帶建設。如今,壯鄉廣西全域旅遊發展呈現燎原之勢,旅遊產業總量與發展水平大幅提升。(小標題)「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南疆夏日,處處皆風景。
  • 旅遊+文化:「詩意」張家界相約全世界
    日前,「仙境張家界 詩約全世界」中國·張家界第四屆國際旅遊詩歌節如約舉行,300多位國內外知名詩人、詩歌愛好者、全國詩歌節組委會成員齊聚張家界,在張家界的奇山秀水之中談詩論道。
  • 「案例」落地生根才能講好扶貧攻堅故事:紀錄片《落地生根》創作啟示
    脫貧攻堅紀錄片《落地生根》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指導創作,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雲南廣播電視臺、央視紀錄頻道聯合實施的國家重點項目。從2017年3月團隊成立到2020年8月完成攝製任務,《落地生根》攝製團隊在怒江大峽谷碧羅雪山深處的福貢縣匹河鄉沙瓦村「落地生根」、蹲點拍攝,跨越4個年度整整41個月。
  • 今天,我市舉行中國丹霞山扶貧公益行活動!
    今天,我市舉行中國丹霞山扶貧公益行活動!>我市舉行中國丹霞山扶貧公益行活動助推我市「三農」工作再上新臺階今日,中國丹霞山扶貧公益行活動在美麗的閱丹公路舉行。
  • 江西舉辦2021年元旦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
    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切實幫助非遺扶貧工坊拓展銷售渠道,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支持,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江西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非遺過大年,文化進萬家」——2021年元旦江西非遺扶貧年貨展銷系列活動暨「我畫非遺」全省主題創作美術作品展於2020年12月31日至
  • 龍舟競渡 文旅生輝:廣西忻城武宣端午活動拉動旅遊側記
    譚文革/攝  包粽子、佩香囊、賽龍舟之於端午節,是必不可少的傳統節目。忻城、武宣兩縣成為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廣西龍舟系列賽的舉辦地,離不開兩縣對文化資源的大力挖掘,對旅遊市場的長期培育。  在兩縣「文旅融合」的帶動下,來賓市今年端午節假期共接待遊客37.88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消費2.57億元。
  • 第四屆中國向日葵文化旅遊節文化藝術創作活動徵稿啟事
    為突出生態與文化、科技、產業的融合,促進國內外向日葵愛好者圍繞向日葵進行文化創作交流,特面向國內外向日葵愛好者徵集向日葵主題文化藝術創作作品。 四、作品 1、對象:國內外文學藝術愛好者(含作家、詞曲創作者、電影製片人等),年齡不限(不含主辦方內部人員)。 2、內容:圍繞向日葵文化或西部人農莊(「西部人」葵花油原料種植基地),創作形式不限(散文、詩歌、小說、劇本、攝影(像)作品等均可),創作內容要求健康向上,風格豐富多彩。
  •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2020年福州文旅推介活動將走進濟南
    12月10日,由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主辦的「有福之州·幸福之城」2020年福州文旅推介活動將在濟南富力凱悅酒店舉行,通過互動體驗、文旅資源推介、閩劇表演等形式,展現福州特色文旅資源。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有福之州」,感受「幸福之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