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大家談腫瘤治療醫術與藝術
,於治療之匠心,3月3日,一場醫學與藝術的大戲「CSCO一賽諾菲腫瘤治療藝術高峰論壇」將在上海拉開帷幕。、中華醫學會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教授 「求技、求藝、求道——這是醫生的三重境界。」
-
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第二軍醫大學熱烈慶祝孫穎浩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孫穎浩,男,1961年5月生,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973首席科學家,何梁何利基金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兼泌尿外科中心主任、全軍前列腺疾病研究所所長。
-
第三隻眼看美國外科醫生培養
通過對國外外科醫生培養的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兩國之間醫學教育的異同,為我國的醫學教育事業提供參考。一、醫學生培養目標明確在美國,醫學院畢業生取得外科住院醫師資格後,即開始為期5年的住院醫師輪轉計劃。
-
醫學史上11月29日:葡萄牙神經內、外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出生
歷史上的今天即1874年11月29日葡萄牙著名神經內、外科醫生埃加斯·莫尼茲(EGAS Moniz,1874.11.29-1955.12.13)出生於葡萄牙的阿凡卡 。
-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
卡內基梅隆大學3D生物列印心臟為外科醫生提供新工具2020-11-19 11:36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已經創造出「第一個全尺寸的3D生物列印人類心臟模型」 ,它可能會改變外科醫生的實踐方式和為病人做準備。
-
3D列印人體模型,將用於訓練外科醫生 慎入
模型的血管中被注入人體血液,並會營造出手術時的失血情況,以增加外科醫生在手術時與時間賽跑的經驗,不至於讓患者最終死於流血過多。空氣則可以注入模型的肺部,充氣和放氣的過程就如同真人呼吸。甚至在手術臺上,「病人」的胸部會隨著「呼吸」上下浮動。製作這具模型的是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研究員Arm先生,他試圖為外科實習醫生重現手術時的壓力和緊張感。
-
整合醫學,讓醫療回歸「以人為本」
近四年來,該院明辨醫改方向,精準定位、砥礪前行,以整合醫學理念構建「眼科名院、綜合強院」,讓「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醫學理想落到實處。這既符合新醫改的方向,也是醫學發展的必然。 1 回歸整體觀,是醫學發展的必然 □記者 劉永生 通訊員 陳燕 近些年,整合醫學的理念受到國內學界的廣泛重視。
-
院士專家進藏助力神經外科醫學發展(5)
新華社照片,拉薩,2019年9月17日院士專家進藏助力神經外科醫學發展9月17日,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的醫生通過直播視頻觀摩趙繼宗院士腦動脈腫瘤手術示範。當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趙繼宗來到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為患者做腦動脈腫瘤手術,並對西藏當地醫院醫生進行現場指導。2019年8月30日,「趙繼宗院士西藏神經外科技術指導中心」在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成立,以西藏自治區第二人民醫院為支點,輻射促進西藏全區神經外科發展。
-
醫學史上的2月5日:「體外循環之父」、美國外科醫生吉本去世
歷史上的今天即1973年2月5日,體外循環機(人工心肺機)的發明者美國外科醫生吉本去世。
-
這位上海醫生,為何近日成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瑞金北院常務副院長趙任被頒授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FACS),以表彰他在外科醫學中取得的成就和貢獻。這位上海醫生,究竟憑藉在專業領域的何種技術與素養摘得這一殊榮?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近日對其進行了專訪,走進他深耕多年的結直腸腫瘤領域。
-
整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的資源,北大成立急診醫學學系
,為了充分整合優質資源,培養高端急診醫學人才,開展多中心臨床和基礎科學研究,2019年6月,經由北京大學醫學部批准,北京大學醫學部急診醫學學系正式成立。他指出,北大醫學正在推動醫學教育改革,打破學科界限,整合臨床與基礎醫學的教學資源,完善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服務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健康中國建設。急診醫學學系的成立是北京大學醫學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環。作為外科醫師,劉玉村見證了中國急診醫學的發展。
-
澳洲醫生將4D列印+ 4D運動醫學精準量化分析用於術前規劃
澳洲醫生將4D列印+4D運動醫學精準量化分析用於術前規劃本月早些時候,數千名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學院和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醫生們聚集到布裡斯班會展中心參加每年一次的科學年會
-
美國外科學院院士張瑋到天潤國際醫學中心義診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血管外科教授,西雅圖VA醫學中心血管外科主任。張瑋,1963年生於河南,從河南醫科大學(2000年,與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新鄭州大學)畢業之後進入醫院工作,後來在國內讀研深造之後他選擇到美國從事醫學研究。眾所周知,美國對醫生的要求很嚴格,即便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人想要從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他這種外國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想要在美國做醫生,特別是做臨床醫學就更加困難了。
-
泉州市第一醫院醫生獲授「美國外科學院院士」
昨日,記者從泉州市第一醫院獲悉,該院骨科主任吳珊鵬教授被授為「美國外科學院院士」,以表彰其在骨科領域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和貢獻。據悉,吳珊鵬為首位獲此殊榮的福建籍醫生,將於今年10月前往美國波士頓州參加院士授予典禮。
-
裘法祖:一個外科醫生的傳奇人生
1940年,他正式進入外科生涯,在施瓦本醫院擔任外科醫師,但一年以後,他的導師才允許他做第一個闌尾炎切除手術。在做第三個闌尾切除手術時,發生了一件影響裘法祖一生的事情。病人是一位中年婦女,術後第五天,這位病人突然死去。儘管屍體解剖沒有發現手術方面有什麼問題,但導師的一句話讓裘法祖記了一輩子。他說:「裘,這是一位4個小孩的媽媽。」既使到現在,當時的情形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裡,永遠無法抹去。
-
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區別有哪些
說起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對於患者來說,都是穿白大褂的,沒啥區別。但是從細微的一些細節還是能夠看出區別的,而且還非常有趣,比如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吸收的姿勢、吃飯的速度、走路的樣子等等都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北京和睦家醫院醫生參與中國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專家...
「中國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專家共識」是國內泌尿外科第一個關於泌尿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的共識,將對降低圍手術期血栓及相關的併發症起到積極的作用。
-
一周內地收視:韓劇《外科醫生奉達熙》一鳴驚人
《外科醫生奉達熙》「神似」《實習醫生格蕾》。網易娛樂6月1日報導 來到本周(5月23-5月29日)的全國內地收視,湖南衛視新劇《外科醫生奉達熙》接檔《可愛的四兄弟》播出,收視同樣表現搶眼,首周便佔據全國收視冠軍寶座,收視率達0.77%。央視紅色革命題材電視劇《紅色搖籃》屈居第二,鍾漢良和李小冉搭檔演出的年代大戲《來不及說我愛你》排在第三,同時連續兩天列省級衛視同時段收視第一。
-
德州市立醫院血管外科向省級重點專科進發
科室副主任陳士輝和團隊為他制定了個性化手術方案,先開刀把血栓取出,將動脈斑塊切除,再通過介入手術,在股淺動脈遠端狹窄處植入支架。該手術需要醫生既要有「大刀闊斧」的本領,又要有「細針密線」的絕活,對手術團隊來講,是個不小的技術考驗。「開放性手術和介入手術聯合開展,在醫學上叫做雜交手術,是一種先進的術式,難度高,但更精準,目前我們可以熟練開展。」
-
震驚:樊代明院士講出醫學真相、諾貝爾醫學已把醫生導向歧途、近50年全球沒有生產出什麼好藥、都是毒藥.
此外,還有「疾病成了症狀」、「臨床成了檢驗」、「醫生成了藥師」、「心理與軀體相分離」、「重治療輕預防」等等。 從17世紀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後,醫學從宏觀向微觀迅猛發展,很快將醫學分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