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醫生將4D列印+ 4D運動醫學精準量化分析用於術前規劃

2021-02-13 佳能醫療系統中國
澳洲醫生將4D列印+4D運動醫學精準量化分析用於術前規劃

本月早些時候,數千名來自澳大利亞皇家外科醫學院和英國皇家外科醫學院的醫生們聚集到布裡斯班會展中心參加每年一次的科學年會。該年會每年都會圍繞著當前外科醫學領域的熱點問題舉辦一系列的研討會、工作坊、論壇等。在這中間有一場討論會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討論會研究的是一個案例,即有一群醫生將動態4D列印技術用於手外科的手術前規劃。

從根本上說,「4D列印」的概念,實際上是在3D列印的外科模型上加入了時間的維度,以幫助展示拇指運動時掌骨位置的變化。因此,這些4D列印模型能夠提供患者的解剖結構更為動態的信息,以幫助外科醫生在進行手術前獲得準確而詳細的信息。

Michael Chae 醫生說:

在過去十年裡,3D列印已經改變了外科醫生進行術前規劃的方式。所以在這裡我們能夠探索如何將列印應用在外科手術規劃中。我們展示了4D列印如何準確地表現在各種拇指運動期間掌骨相應的變化。隨著4D CT掃描設備的增多,4D列印將有可能成為外科手術中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手段,並能改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負責這項研究的是Michael Chae醫生,他是一位整形外科住院醫生,同時也是墨爾本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的在讀博士生。該研究團隊介紹了他們是如何將時間維度加入到觸覺模型上以幫助提供關於手部骨頭運動的改進解剖學信息。研究團隊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技術掃描患者手部的骨頭,幫助塑造他們手部在進行諸如拇指外展、對掌和側捏等動作時的準確展現模型。

代表腕骨和掌骨在各種手部動作中的表現的3D列印觸覺模型:拇指外伸(左)、對掌(中心)和側捏(右)

據了解,研究團隊使用了一臺來自東芝醫療的AquilionONE系列 640層CT設備,該設備能夠進行4D運動醫學精準量化分析,能夠鎖定選定的骨骼為固定視角,進行4D動態分析,並自動的進行長度和角度的測量,從而能夠準確量化異常關節角度和活動範圍。

 4D運動醫學精準量化分析可用於評價複雜關節的形態及功能

獲得的數據上傳到後處理軟體,在這裡圖像會被渲染並準備好進行3D列印。隨後,研究團隊將這些3D觸覺模型輸出為STL文件,並用3D Systems公司的一臺Cube 2桌面3D印表機將其列印出來。為了驗證他們的研究,Chae醫生和他的同事藉助4D CT數據和4D列印的模型比較了第一個掌骨和第二個掌骨之間的角度,以幫助確保解剖學精度。

這個案例研究的題目是《4D列印:一個基於CT成像的光固化建模的新進展,原理和應用(Four-Dimensional (4D) Printing: A New Evolution in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Stereolithographic Model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該研究已經被發表在了2015年四月的《Journal of Reconstructive Microsurgery》雜誌上。

相關焦點

  • 4d印表機多少錢一臺?
    打開APP 4d印表機多少錢一臺? 發表於 2017-10-26 15:39:08   4D印表機就是一款可以直接在玻璃上列印彩色圖案的機器,不論是簡單的塊色圖案,或是具有漸變色的圖案,都能一次列印出來,無需製版、無需曬版和重複套色,色彩豔麗豐富,效果逼真,圖像防水,防曬
  • 記憶合金:4D列印概念的主線
    眾所周知,3D 列印要預先建模、掃描,然後用相應的材料按照之前的計劃複製出來。4D 列印則是直接將程序輸入材料當中,物體被列印出來後,可以自主變形、重塑,而且不需要任何複雜的機電設備。    所謂的4D 列印, 實際上是把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放入水中, 它就能按照產品的設計自動摺疊成相應的形狀。
  • 4D列印用於氣管再生修復
    新型4D列印技術生物3D列印技術將含細胞的生物墨水按照預定義的列印路徑,通過層層堆積形成3D結構,在複雜組織和器官的構建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SF)與丙烯酸縮水酯(glycidyl methacrylate, MA)的合成反應,得到可光聚合的SF-MA材料;將30wt%的SF-MA材料和0.2%的LAP光引發劑(Lithium phenyl phosphinate, 365nm)溶解於培養基溶液中,同時加入130mM氯化鈉溶液來調整滲透壓;將人軟骨細胞和鼻甲骨來源的間充質幹細胞(TBSCs)分別與SF-MA溶液混合,配製成細胞密度為1
  •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
    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變形結構的4D列印一種新方法可以製造用於軟機器人和生物醫學植入物的複雜形變器。3D列印用於製造可變形材料的過程,可用於製造軟機器人或用作生物醫學植入物。但是,使用相同的化學方法進行3D列印會將結構限制為位於同一平面上的形狀。這意味著不能將凸塊或其他複雜的曲率編程為替代形狀。克服將印刷工藝與成型脫鉤的限制,這是邁向更有用的材料的重要一步。這些材料一旦製成,將自動改變形狀,因此團隊需要一種方法來控制和定義這種形狀改變。新方法依次使用多個反應來列印材料,然後決定如何改變形狀。
  • 向精準醫療邁進 萍鄉市人民醫院舉行3D列印學術交流會
    據悉,萍鄉市人民醫院正在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作,籌建3D列印創新研究分中心,向精準醫療邁進,致力為該市及周邊地區患者提供更為精準、更加安全的手術治療。  本次報告會由該院關節外科黨支部書記彭炳龍主持。副院長何建中出席此次會議並發表致辭。來自關節外科、脊柱脊髓外科、急診創傷外科、兒外科、神經外科、口腔科、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腫瘤內科等多學科醫務人員參會。
  • Fotona 4D歐洲之星真正實現由內而外的緊緻
    fotona 就fotona ,為啥要加4d?小編答疑時刻來了:Fotona 4d 之所以叫4D,是因為fotona 這臺設備的抗衰過程分了4步,從口內到口外,從黏膜層到表皮層,分層治療,層層兼顧。PIANO:無創深層緊膚技術Piano無創深層緊膚技術,採用Fotona專利設計的超長脈寬(1.6s)1064nm雷射,發揮了脈衝雷射穩妥安心、連續雷射非選擇性加熱的優勢,將真皮深層及皮下脂肪組織均質化加熱,起到溶脂、收緊雙重作用。
  • 基於材料組合的4D列印裝置可實現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基於材料組合的4D列印裝置可實現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佚名 發表於 2020-03-27 15:03:34 2020年3月27日,南極熊注意到學術雜誌《Advanced
  • 對3D列印技術的原理及其在骨科的應用發展進行概述
    同時對處理後的列印物根據其用途的不同進行相應的性能評估,如金屬相分析、材料表面檢測、運動學分析和有限元分析等。 二、3D列印在骨科的應用 (一)常用於骨科3D列印的技術及材料 3D列印技術無需工業模具,產生廢料極少,單個製作與批量製作成本相比差距不大,因此在非批量製作中具有明顯的成本和效率優勢,極大地簡化了從設計到產品實物的過程。
  • 全國首例3D列印人工椎體技術用於治癒胸椎腫瘤
    首先,根據小王CT片子的影像數據,通過特定的軟體導入電腦,隨後醫生在電腦上設計兩節和小王的胸椎「一模一樣」的模型。之後,用電腦列印出來,設計成一副獨特的鈦體胸椎,最後經過醫學消毒,這副胸椎就可以植入小王體內了。12月3日,小王在全麻下接受了胸椎腫瘤切除人工椎體置換術。
  • 3D列印+精準醫療,引領行業升級新潮流
    2020年7月1日,我國第二批3D列印醫療器械標準也正式實施,相關法規和標準體系逐步建立,這也為3D列印技術醫療器械產業化應用提供了政策性支撐。今年9月13日,總投資2億元的3D列印精準醫療(湘潭)研究院落戶湘潭高新區。
  • 3D列印顱骨、腦膜、血管……列印「器官」還有多遠?
    隨著技術的進步,甚至連軟性的腦膜、血管、整個的腫瘤,都能用生物材料3D列印出來,有的用於模擬疾病、培訓新醫生,有的用於術前規劃、術中導航,有的直接是可降解材料,可以被身體「吸收」,直接成為身體的一部分……那麼,什麼時候等候器官移植的患者,也可以受益於3D列印,不需要苦等供體呢?
  • 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數理醫學
    智能診療是一種多學科交叉的高尖科技,需要醫學、信息、大數據、統計學和數學等學科協同合作和推進。醫學影像的高效精準分析是智能診療的核心,高效精準的醫學影像分析有助於及時準確預測和識別疾病,科學規劃治療方案,適時實施手術導航和量化評估治療效果。
  • 1D,2D,3D列印是?什麼,還有4D?
    在物理與數學世界中,1D意味著一個維度的運動,簡單一點來講,就是在坐標系中,只有X軸的運動,是一條線。通過這兩個維度,就可以列印出平面的內容(學渣請忽略)。相信在座的各位打工人在日常工作學習中,都會頻繁的用到2D列印技術的成果-印表機。以噴墨式印表機為例,噴頭的在機器內的左右移動視為沿X軸方向運動,紙張的運動軌跡視為沿Y軸運動,通過X-Y運動軌跡,可以在平面上到達任何一個點的位置。通過有選擇性的在特定位置噴射墨水,即可以拿到我們想要的文字或者圖像紙張。
  • C4D插件NextLimit RealFlow Cinema 4D 2.5.2 0075流體動力學模擬...
    它是一款獨立的模擬軟體,可以計算真實世界中運動物體的運動,包括液體。RealFlow提供給藝術家們一系列精心設計的工具,如流體模擬(液體和氣體)、網格生成器、帶有約束的剛體動力學、彈性、控制流體行為的工作平臺和波動、浮力(以前在RealWave中具有浮力功能)。你可以將幾何體或場景導入RealFlow來設置流體模擬。
  • 中科院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在可穿戴設備中,用於將生理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的傳感器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基於矽的傳感器相比,具有超薄、低彈性模量、重量輕和高度可拉伸功能的柔性和可拉伸傳感器被廣泛用於人體臨床診斷、人體運動檢測、柔性觸控螢幕、柔性電子皮膚和軟機器人等領域。迄今為止,柔性傳感器主要分為壓電傳感器、電容傳感器和壓阻傳感器。
  • 中科院福建物構所光固化3D列印研究獲新進展,可用於柔性可穿戴傳感器
    在可穿戴設備中,用於將生理信號轉換為數字數據的傳感器起著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的基於矽的傳感器相比,具有超薄、低彈性模量、重量輕和高度可拉伸功能的柔性和可拉伸傳感器被廣泛用於人體臨床診斷、人體運動檢測、柔性觸控螢幕、柔性電子皮膚和軟機器人等領域。迄今為止,柔性傳感器主要分為壓電傳感器、電容傳感器和壓阻傳感器。
  • 合肥研究院等在4d關聯電子體系中的自旋-軌道耦合效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固體物理研究所物質計算科學研究室博士張國仁與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lich)教授Pavarini合作在4d  由於強的自旋-軌道耦合,4d、5d  因為結構簡單,Sr2RhO4是研究4d
  • 深圳這家醫院3D列印助力醫患溝通
    3D列印術前,骨科主任慄志輝充分利用這具逼真和詳細的模式,在設計手術方案時為臨床醫生提供最直觀的指導,提高真實手術中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和家屬溝通討論病情時,慄志輝主任拿著3D列印模型,向患者及其家屬展示了骨折位置,解釋手術方案,對著病人預演了一遍手術。
  • 歐巴馬宣布「精準醫學」計劃(組圖)
    研究人員希望,在招募新志願者的同時,「精準醫學」能夠有效整合現有研究項目旗下數以萬計志願者的基因數據,最終使參與人數達到100萬。  精準醫學』賦予了我們一個實現全新醫學突破的偉大機會……」歐巴馬說,拯救生命的發現將迎來新時代,而這一項目將為此奠定基礎。
  • 「無肉」的未來、器官可以列印,生物科技將如何改變生活?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等待器官移植的人越來越多,這個『死結』,3D列印會解開。在未來10年、20年當中,可能使得再生醫學現狀完全得到改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戴尅戎教授近期透露,大批量3D列印「定製」技術將運用於醫療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