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缸壓縮壓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氣缸壓縮壓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氣缸蓋與氣缸之間漏氣。火花塞密封墊與氣缸蓋之間漏氣或減壓閥漏氣。曲軸箱漏氣。活塞環與氣缸嚴重磨損或活塞環卡死而引起漏氣。
診斷方法可按以下順序進行:①氣缸蓋與氣缸之間漏氣:腳踩轉動發動機,仔細察看氣缸蓋與氣缸的結合面有無油沫,若有油沫,說明氣缸蓋墊處漏氣,這時應檢查氣缸蓋上的壓緊螺母是否擰緊。如有鬆動現象,應均勻擰緊。擰緊後仍然有油沫出現,則應拆下氣缸蓋檢查氣缸墊是否損壞,若有損壞應更換新墊。當拆下氣缸蓋發現漏氣部位有嚴重黑色積炭時,應檢查氣缸蓋是否有損傷或翹曲變形,並進行修磨。氣缸蓋墊需要更換時,應更換生產廠的配件。自己製作的氣缸蓋墊必須注意材料和厚度,若用軟鋁板製成,材料太硬,不能保證密封;若用非金屬材料,容易被燃燒室中的高溫、高壓氣體燒壞或衝壞。氣缸蓋墊的厚度直接影響發動機的壓縮比,即厚度增大,發動機壓縮比變小;反之,壓縮比變大。故不熊任意改變氣缸蓋墊的厚度。
②火花塞密封整與氣缸蓋之間漏氣或減壓閥漏氣;火花塞密封墊損壞或表面粘有雜質,甚至忘記安裝火花塞密封墊,均能使火花塞密封墊與氣缸蓋之間漏氣。診斷時,要轉動發動機,仔細檢查火花塞周圍有無油沫出現或向外的刺氣聲。如有漏氣現象,應將火花塞密封墊擦淨,重新安裝或更換新墊。
嘉陵牌CJ50型輕便摩託車和輕騎牌15型輕便摩託車均設置有減壓閥機構,如不能起動時,有可能是減壓閥漏氣。檢查減壓閥密封性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是氣體吸吮法:將氣缸蓋總成拆下,用內徑略大於氣缸直徑的橡皮碗,壓吸在氣缸平面上,若橡皮碗不自行凸起掉下,說明密封性良好;反之,則漏氣。採用此法檢查減壓閥的密封性,必須保證火花塞與氣缸蓋或橡膠皮碗與氣缸蓋平面之間密封良好。
第二種是液體滲漏法:將氣缸蓋總成倒置,向氣缸蓋球面燃燒室內加滿汽油,如沒有澄漏現象,說明密封性良好反之,則漏氣通過診斷檢查,若確診減壓閥漏氣時,應進一步診斷漏氣的部位。一般導致減壓閥漏氣的原因是:減壓閥彈簧折斷或彈力減弱不能復位,引起減壓閥和氣缸蓋接觸面密封不嚴,造成漏氣;減壓閥接觸面積炭過多或有凹痕,造成密封不嚴;減壓閥杆彎曲變形,在氣缸蓋孔中往復運動時,產生澀滯卡住現象而造成漏氣。確診漏氣的部位後,應及時排除。
③典軸箱漏氣:如果從發動機外表診斷不出有漏氣的故障時,應檢查氣缸壓縮壓力。一般可採用氣缸壓力表測量。先將氣缸壓力表擰入氣缸蓋火花塞螺孔內,再將油門轉把放到全開位置,迅速腳踩轉動發動機,此時氣缸壓力表應指示在6公斤/釐米以上,若低於這個數值,說明曲軸箱漏氣。無氣缸壓力表時,可拆下火花塞,用手指堵住火花塞孔,然後腳踩轉動發動機,若手指感到有猛烈衝擊,同時缸內發「噗噗」的聲響,說明壓縮壓力較高,曲軸箱密封性良好;若手指無衝的感覺,腳踩轉動發動機也不感到費勁,說要曲軸漏氣或活塞環與氣缸之間漏氣。曲軸箱漏氣的原因一般是曲軸箱油封損壞,可卸掉曲軸箱油封外面的其他零部件仔細察看油封外部的零件表面有無油漬。若無油漬,則說明可能是活塞環與氣缸磨損引起的漏氣。
④活塞環與氣缸嚴重磨損或活塞環卡死而引起漏氣:當已確診曲軸箱並無漏氣故障後,可經火花塞孔向氣缸內部注入一些潤滑油,轉動發動機進行試驗。若氣缸壓縮壓力有所提高,說明活塞環與氣缸嚴重磨損。檢查氣缸磨損的方法是,先拆下氣缸蓋,再卸下氣缸,用內徑百分表測量氣缸的內徑,用百分尺測量活塞外徑,40毫米的氣缸與活塞的配合間隙在半徑方向不得超過0.04~0.07毫米,65或78毫米的氣缸與活塞的間隙在半徑方向不得超0.1~0.13毫米。若超過此數值應鏜削氣缸修理或更換新件。
檢查活塞環時,應先將活塞環拆下清洗乾淨,再用活塞將活塞環推入氣缸中,離氣缸上部約5~8毫米時檢查活塞環開口間隙。40毫米的氣缸,間隙不得超過1.2毫米; 65毫米的氣缸,間隙不得超過2毫米。若超過此數值應更換新件。
活塞環與氣缸嚴重磨損而造成的漏氣故障,多是逐漸形成的。先是發動機功率降低,慢慢發展到不易起動,再進一步發展到不能起動。活塞環與活塞直接處在可燃混合氣和高溫廢氣中,長期工作後,在活塞環和活塞槽的側間隙和背間隙堆滿了積積碳,使局部或大部活塞環與活塞膠結成一體,即活塞環被積碳卡死,也稱為活塞環燒結活塞環燒結後導致氣缸密封不嚴,造成氣缸內部漏氣。若發現這種故障應按規定清除積碳。活塞銷卡簧脫落或活塞環折斷,使氣缸內壁受到嚴重劃傷,稱為拉缸。這種故障是突然發生的。當氣缸內壁嚴重劃傷,造成內部嚴重漏氣,使氣缸壓縮壓力嚴重不足,導致發動機不能起動時,應鏜缸修理或更換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