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新研究:180°橫向FOV的曲面VR光學模組,體積縮減1/2

2021-01-10 騰訊網

Oculus Quest的供不應求,讓我們看到了6DoF VR一體機在C端市場的發展潛力,同時,一體化的可攜式設計也會成為未來VR頭顯的發展趨勢之一。

但你們是否還記得,VR一體機原型Santa Cruz(Quest前身)在2016年首次公開後,其實Oculus並不是市面上唯一投資研發6DoF一體機的公司?除了Oculus和高通(為驍龍835推出VR一體機參考設計)外,Intel當時也有自己的VR一體機項目:Project Alloy。

據了解,Alloy是Intel為其他硬體廠商打造的VR一體機參考設計,其搭載英特爾處理器,運行Windows系統,特點是主打接近「混合現實」的體驗。Alloy配備的RealSense 3D相機,可用於支持inside-out定位和手勢識別。

不過很可惜,在2017年的時候Intel正式取消Alloy項目,原因似乎是合作夥伴對於採用其參考設計的興趣不高。的確,當時VR一體機技術還不夠成熟,這可能也是為什麼更多硬體廠商後來選擇了用微軟Windows MR(PC VR)來設計頭顯產品。

Intel也並不滿意Alloy VR一體機的續航、外觀、成本和性能,因此取消項目後開始投資研發WiGig技術,通過VR與PC串流的方式,實現性能更穩定的無線化VR體驗。

不過自2017年之後,Intel將精力放在了VR內容、直播等技術上,很少公開與VR頭顯相關的研究。而今天,據外媒報導Intel在2020年IEEE VR會議上公開了一項VR透鏡模組相關論文,還獲得了最佳期刊論文獎。這是否意味著,Intel距離突破當年Alloy存在的技術局限,已經越來越近了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大視場角、小體積VR透鏡

據悉,該論文由Intel實驗室提交,主要描述了一種由曲面微型透鏡陣列和曲面屏組成的光學模組方案:ThinVR。Intel認為,ThinVR方案的出現,展示出縮小VR光學透鏡模組、並提升視場角是可行的。

上為Pimax 5K+光學模組,下為ThinVR

目前,Oculus Rift S等主流VR頭顯的視場角在110°左右,只有包括Pimax、StarVR、XTAL等在內的少數高端VR頭顯才具備更大的視場角。ThinVR光學模組的橫向視場角可達180°,而與橫向視場角170°的Pimax 5K+的光學模組相比,體積幾乎僅為後者的二分之一。

Intel科研人員指出,市面上大視場角VR頭顯通常採用兩個形成角度的屏幕,這樣的缺點是看起來過於笨重,餘光部分也存在圖像扭曲等問題。而透鏡方面,傳統VR頭顯使用的透鏡體積也比較大,想要更大的視場角,體積也會隨之變大。為了維持高解析度,焦距也需要變長,意味著透鏡和屏幕之間的距離變長(要想在VR中模擬1-3米遠的虛擬圖像,透鏡與顯示屏之間的距離跟眼球與透鏡之間的距離差不多),頭顯體積也會更大。

相比之下,ThiinVR的一大創新是採用了曲面的光學模組設計,包括兩塊曲面透鏡陣列和兩塊曲面顯示屏。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更貼合人臉,符合人體工學。而且在實現大視場角同時,不會讓頭顯體積過大。

具體來講,ThinVR所採用的曲面透鏡模組由大約50個微型透鏡組成(5x10),為了縮小製作成本,科研人員以三個垂直排列的微型透鏡為基礎,通過上下左右複製的方式,形成整個模組。透鏡彎曲的角度不是隨機的,而是圍繞著圓柱形排列,簡潔的排列大大降低設計難度。

此外,ThinVR方案所採用的微型透鏡並非完全相同,最小的可複製單元為三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減少單一透鏡陣列會出現的邊緣模糊現象。然後,Intel還結合自研的圖像優化算法,來控制透鏡陣列可能產生的偽影和邊緣模糊。

點擊播放 GIF 0.0M

製作工藝方面,ThinVR採用亞克力材質,通過電腦數值控制器來製作,可將成本控制得更低,製造效率也更高。不過受工具直徑限制,可能會出現一些誤差。

點擊播放 GIF 0.0M

為了驗證透鏡陣列的效果,Intel科研人員設計了兩種光學模組原型:1,透鏡+靜態圖(2032PPI);2,透鏡+動態顯示屏(屏幕拆解自三星Galaxy S9手機),解析度達570 PPI(2960x1440)。與靜態圖方案相比,顯示屏可動態調節圖像,彌補透鏡帶來的模糊問題。

但實際測驗結果顯示,ThinVR依然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如果說,Intel解決了VR光學模組體積、製造成本、視場角等問題,那麼接下來他們還需要解決解析度、適眼距等一系列問題。

適眼距示例圖

據悉,與市面上主流VR頭顯相比,ThinVR方案的解析度僅為前者的65%,而eyebox範圍中最寬的距離只有19.13毫米(另一邊12.37毫米)。科研人員表示:這兩點未來可分別通過眼球追蹤(注視點渲染)和IPD調節功能來解決。另外,市面上還沒有適合ThinVR的顯示屏(集成驅動器的柔性OLED),而且現在該方案也不適合戴眼鏡的人使用。另外一點,未來透鏡陣列的形狀可能需要更複雜的定製,才能更符合人體工學。

Intel又將重回VR頭顯市場?

Intel公開這項研究,令人吃驚的不僅是創新的光學設計,還有就是相當於表明並未放棄對VR頭顯的探索。

自放棄Alloy之後,Intel一直持續VR業務,不過主要圍繞在體育直播、內容應用等領域,擁有包括True VR和True View在內的多項技術。在2018年南昌VR大會上,英特爾體育Sankar Jayaram就曾表示:Intel將與產業同盟合作,致力於完善AR/VR生態系統,即使花上25年,也要讓這項技術落地消費級市場。

而Intel在VR頭顯市場「消失」的這些年,形勢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在XR晶片領域,高通已經佔據了較大市場,目前使用高通晶片平臺的VR/AR頭顯數量已經超過30款(包括Quest、Go、Vive Focus等一體機)。而且其XR專用SoC已經更新至第二代,性能大幅提升同時,還支持5G網絡接入,目前已經推出三款AR/VR頭顯參考設計。

Project Alloy

而當年同為Alloy競爭對手之一的Windows MR,至今仍未得到更新,優勢似乎逐漸被更高端的PC VR和VR一體機所取代。不過在一體機市場,Oculus已經佔據較大份額,目前第二代Quest也在研發中。

那麼,Intel現在再次公開VR頭顯相關研究,是否意味著將重回VR頭顯市場?雖然答案無法確定,但若Intel進一步完善ThinVR的創新光學方案,才更有可能殺回VR頭顯市場。

當然,當年Alloy一體機存在的技術局限,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得到解決。儘管市面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曲面屏、柔性屏技術,實現ThinVR方案不是不可能,但Intel Labs接下來還需要解決解析度、適眼距等問題,才能讓我們看到更完善的大視場角、曲面VR頭顯方案。

相關焦點

  • 發布高對比度1080p AR光學模組,愛普生開放戰略新思考
    更重要的是,公開發售VM-40光學模組也顯示出愛普生在AR光學領域的新戰略:為不同領域的客戶提供可根據場景來定製形態和功能的核心AR光學元件。 此前,愛普生的自由曲面AR整機在各方面表現已經足夠優秀,現在將核心光學開放後,意味著更多AR整機廠商也有了更好的選擇。
  • 從頭盔到眼鏡,超短焦光學如何成為VR進化路上的「瘦身良藥」?
    所以相較而言,共軸自由曲面是更加有效的改善方案,由於是反射式系統,畸變和色差的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在設計時,在考慮的權重上不大。」2、探索:自由曲面顧名思義,這類透鏡是為特定光路模組設計的,非常規鏡片形狀的透鏡。
  • 西安光機所在自由曲面光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自由曲面被廣泛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
  • LetinAR通過「針孔效應」光學器件為AR帶來更大的FOV和景深
    LetinAR是一家為AR頭顯和智能眼鏡開發光學解決方案的韓國創業公司,本周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展示了他們的「針鏡」光學技術,帶來了清晰的圖像質量,大範圍的焦點深度和視場(FOV),可以與許多使用波導光學的大公司競爭。
  • 西安光機所突破用於光學成像的自由曲面技術
    自由曲面被認為是一種革命性光學成像技術,是目前國際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其列為「Cutting Edge Technology」,歐洲航天局(ESA)將其列為「Game Changer Technology」,其打破了傳統光學曲面迴轉/平移對稱的局限性,為光學設計人員提供了更多設計自由度,具備大幅提升特別是非對稱光學系統視場、像質、體積等的潛力
  • 定製AR眼鏡來臨:看谷東AR光波導模組11個特性
    摘要:近日,谷東科技發布全新「七摺疊、十二面體」超短焦AR光學模組M3010,在成像清晰度、解析度、色彩、重量、體積、功耗等全方位突破了現階段AR顯示技術的優勢,完全掌握各項指標調優技術,滿足工業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全面定製化需求。
  • 韓國光學廠商LetinAR獲新融資,助力輕量化AR光學模組量產
    近期,韓國AR光學模組廠商LetinAR宣布獲得一輪新融資,具體規模未公開。據悉,本輪融資來自EP-GB Investment和KDDI Open Innovation Fund,資金將用於在今年量產AR光學模組。
  • 為什麼說AR頭顯並非FOV越大體驗感越好?
    此前青亭網在《AR光學系統全解析》一文中也曾提到過,根據光學公式推算,150°對角線光波導理論上其光學模組尺寸可達135mm x 100mm左右,不僅在體積上不可行,還將產生雙目重疊的問題。 殊不知,AR與VR的應用場景其實並不完全相同,目前AR可能更注重於生產力等場景,旨在為用戶提供信息,也就是說重點在於能夠顯示足夠清晰的文字,因此很多應用場景對於光學模組的解析度要求較高。 理想的角解析度是每像素1弧分,而大多數VR頭顯的角解析度約為每像素5弧分。
  • 從頭盔到眼鏡 超短焦光學如何成為VR產品進化路上的「瘦身良藥」?
    所以相較而言,共軸自由曲面是更加有效的改善方案,由於是反射式系統,畸變和色差的影響不是很大,所以在設計時,在考慮的權重上不大。」2、探索:自由曲面顧名思義,這類透鏡是為特定光路模組設計的,非常規鏡片形狀的透鏡。
  • 愛奇藝奇遇3亮相,還有一款AR光學模組
    愛奇藝智能公布了全新VR一體機奇遇3,以及自研6DoF光學追蹤手柄「追光」,也是國內首個光學追蹤手柄方案。此外,還公布一款基於孔陣波導方案的AR光學模組。至此,愛奇藝智能在國內AR/VR布局模式開始清晰。
  • 晶片級封裝大功率LED器件的二次光學設計及應用
    1 新型二次光學透鏡的設計與模擬  本文用點光源進行初始的計算設計,假設光的入射面為水平面,透鏡的側面為垂直面,則新型二次光學透鏡的設計原理如圖1所示,即光線通過透鏡的第一曲面後發生折射,然後在第二曲面發生全反射,從而改變光線的傳播方向,光線從透鏡的側面出射後,經過反射片的反射再入射到擴散板上,形成光斑。
  • 光學工程領域的前沿代表性技術:自由曲面光學
    自由曲面主要用於汽車拉伸模型、注模、輪機葉片、艦船螺旋槳及各種玩具成型塑料模等,隨著自由曲面應用的日益廣泛,對自由曲面的設計、加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己成為當前數控技術和CAD/CAM的主要應用和研究對象。從20世紀50年代起,隨著國防和民用光電技術的不斷發展,各種複雜的光學和機械結構開始出現,這對現代成像系統的性能、像質、體積和重量等指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內窺鏡|3d列印|光學|奧林巴斯|創傷|儀器|微創醫療器械|超聲波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醫學院、光學先進傳感研究所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應用光學研究所(ITO)和SCoPE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雙光子光刻微型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超薄探針裝置,在單模光纖上(比人類髮絲還細)直接創建側面自由形微光學器件。研究人員稱,這是迄今報導的最小自由形式三維成像探頭,帶有保護性塑料外殼的整個內窺鏡直徑為0.457毫米。
  • 賦能工業,谷東AR光波導模組M3010強勢破局
    光學模組是AR眼鏡的核心一直以來,光學模組作為 AR 眼鏡的核心元件,是AR眼鏡產品中最核心,技術壁壘最高的部分。從2012年發展至今,光學一直是AR行業最主要的瓶頸和痛點,以致於當前顯示模組在AR眼鏡的成本佔比甚至超過CPU。
  • 從AR光學開始,了解AR眼鏡
    Birdbath方式,或投影到鍍膜曲面上進行反射(稱為離軸反射)等光學方案。1. 大曲面類Big Curved視場角最大(110度)的光學方案,也就是前些年星戰AR頭顯的方案。小曲面類Small Curved接近普通眼鏡外觀的曲面反射眼鏡,市場上目前具有高性價比。小曲面類可以有稜鏡組合或鍍膜反射鏡組合,原理基本上與大曲面類似,但是得益於超小的顯示器件,垂直高度非常緊湊,集成傳感電路後,體積和厚度也可做到太陽眼鏡大小。一般地,視場角可以做到30-50度,空心的小曲面模組重量很輕只有約10克。
  • 2月1日上午10:00!光子學公開課|亞利桑那大學Rongguang Liang教授:自由曲面光學歷史、現狀和展望
    2021年2月1日,光子學公開課正式推出「自由曲面光學技術」專題系列課程。    光學系統設計領域從早期的球面系統到旋轉對稱式的非球面系統,再到非旋轉對稱式系統,光學系統朝著緊湊、輕量、高性能的方向發展。隨著高精度加工和檢測技術的提升,自由曲面逐漸被應用於各類光學系統中,為地面遙感、光譜成像、固態照明等領域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 AR 眼鏡中的光學顯示方案原理及其工藝全解析
    由於自由曲面不僅能為光學系統的設計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使系統的光學性能指標得到顯著提高,而且為系統設計帶來更加靈活的結構形式,因此成為近年來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最具代表性公司有日本愛普生公司(如圖3所示)以及美國夢境視覺公司的Meta系列(如圖4所示)。日本愛普生公司的AR眼鏡雖然在色彩、飽和度和成像質量方面博 彩,但是它僅有23度的視場角,而且有13mm的厚度。
  • 紫外LED自由曲面配光技術應用取得新進展
    近日,在重慶市科技計劃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集成光電技術研究中心在紫外
  • 谷東科技AR眼鏡的光學顯示解決方案
    由於自由曲面不僅能為光學系統的設計提供更多的自由度,使系統的光學性能指標得到顯著提高,而且為系統設計帶來更加靈活的結構形式,因此成為近年來光學設計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最具代表性公司有日本愛普生公司(如圖3所示)以及美國夢境視覺公司的Meta系列(如圖4所示)。日本愛普生公司的AR眼鏡雖然在色彩、飽和度和成像質量方面博 彩,但是它僅有23度的視場角,而且有13mm的厚度。
  • 英特爾自旋電子學研究新進展 晶片體積功耗大幅縮減
    總體來說,在7nm以上製程節點上,EUV、III-V電晶體、新的材料、3D堆疊技術、自旋電子學等多維度新領域、新技術的研究是未來半導體晶片製程技術發展的關鍵。  據悉,英特爾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公布了他們的自旋電子學研究進展,該項技術可以將晶片元件的尺寸縮小到目前尺寸大小的五分之一,並降低90%-97%的能耗。一旦商業成功,該技術可為近年來性能增長平平的晶片產業帶來巨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