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節氣時間把握好很重要

2020-11-26 騰訊網

人感天地之氣而生,必然受天地之氣影響。節氣時天地氣機變化劇烈。

春夏屬陽,春溫而夏熱,溫熱為同類,從春變為夏即從升變為浮,升已自然浮;秋冬皆屬陰,秋涼而冬寒,涼寒為同類,從秋變為冬即從斂變為藏,斂已自然藏。

但從夏變為秋卻不同,夏屬陽秋屬陰,從陽變為陰需要一個樞機。這個樞機為陽樞,名為少陽,少陽為相火,火氣發力,則能扭轉陽氣上浮的態勢,由浮變為斂;

從冬變為春亦如此,冬屬陰而春屬陽,從陰變為陽也需要一個樞機。這個樞機為陰樞,名為少陰,少陰為君火,火氣發力,則能扭轉陽氣閉藏的態勢,從藏變為升。

所以,人身有兩個樞機,一則少陽,一則少陰,兩個樞機皆屬火。人以火為樞機,因為人的生命即是一團陽氣。人的生命源於太陽,太陽為火,人亦如此,以火立極。生命的陰陽變化,需要火力來作為樞機。

自然界有陰陽的升降變化,陽升陰降,升極而降,降極而升,故二至(夏至與冬至)是大的節點;升降平衡,陰陽均等,二分(春分與秋分)亦是重要的節點;再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為大的節點。

六氣變化亦有六個節點,包括大寒、春分、小滿、大暑、秋分、小雪。以上這些都是比較大的節點,也是最需要樞機發揮作用的時候。

節氣之時,人氣亦變化劇烈,氣機必滯塞難行,體虛之人即容易生病,甚至病情加重或舊病復發。要想順利通過,需要用火來樞轉。

艾灸用的是純陽之火,所以說,24節氣前後的一星期左右是用艾灸防病、調病的好日子,不可錯過。

從每天來說,午時前後灸最好

據《內經 · 靈柩》記載:古人又將一天分為春夏秋冬四個時期,早晨為春、日中為夏、日落為秋、半夜為冬

按照具體時間來分便是:

凌晨3點到上午9點是一天的春季,叫日春

上午9點到下午3點是一天的夏季,叫日夏

下午3點到晚上9點是一天的秋季,叫日秋

晚上9點到凌晨3點是一天的冬季,叫日冬

上午大自然和人體的陽氣都開始升發,藉助這個時間艾灸可以事半功倍。

值得注意的是晚上11點後,除非是急症,否則就不能再灸了。

中午11點—1點是午時,是心經工作的時間,心在五行中屬火,古人有「子午覺,卯酉功」之說,所以,午時也不適合艾灸,如果午時艾灸,很容易引起上火。

一天中艾灸養生保健一般為:上午10-11點;下午2—4點效果最佳

當然根據不同體質和病症,艾灸的時間也不一樣。

這和十二經絡的運行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現在一晝夜是24個小時,古代是12個時辰,這12個時辰分別為十二經絡所主,就是說每一個時辰有一條經絡主要工作,在身體裡起主要作用。

12時辰分別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子時是晚上11點——凌晨1點、丑時是凌晨1點——3點、寅時是3——5點、卯時是5點——7點……亥時是晚上9點——晚上11點,正好一晝夜。

子時是膽經工作、丑時是肝經工作、寅時是肺經工作、卯時是大腸經工作、辰時是胃經工作、巳時是脾經工作、午時是心經工作、未時是小腸經工作、申時是膀胱經工作、酉時是腎經工作、戌時是心包經工作、亥時是三焦經工作。

比如這裡又有問題了,肺不好,總不能大半夜不睡覺起來艾灸吧,這時候就要用到表裡兩條經絡,或同名的兩條經絡的關係了。

比如,肺經和大腸經是一對表裡經的關係,就像夫妻關係,但是大腸經是早上5點——7點工作,也不合適艾灸。

肺經是手太陰經,足太陰經是脾經,肺經和脾經就是同名的關係,就像兄弟關係,脾經是早上9點——11點工作,這時候艾灸,治療和肺有關係的問題,效果就好。

肺在五行中屬金,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土是生金的,金是生水的,根據「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原則,如果肺實熱,可以在下午5-7點腎經工作的時候艾灸,因為腎屬水。

其他的都是一樣的原則,可以舉一反三。其實這不存在早上灸好,還是晚上灸好的問題,關鍵是看你解決什麼問題。

艾灸注意事項

1、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不宜艾灸

2、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艾灸時不要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4、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最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為宜。

5、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溼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鐘可以用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6、艾灸後20-30分鐘後在洗澡,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艾灸小貼士:防止暈灸

暈灸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

相關焦點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一什麼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補充曆法,在我國傳統農耕文化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內容與今人熟知的二十四節氣完全一致。《史記·太史公自序》云:「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 西漢鄧平等人所著的《太初曆》中,正式將二十四節氣編入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劉教授說,古人最先認識的是春天和秋天,隨後才認識了夏和冬,因為對農業生產來說,春種和秋收是最重要的事。「年」是時間循環的最大單位,對自然變化進行整體的思考和把握,才能認識到。古代中國人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精確地發現了年的周期,同時發現了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並逐漸發展成二十四節氣。
  • 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時間:2020-11-23 13:07   來源:唯美村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小雪節氣的經典詩詞句子 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小雪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一個重要的節氣,在小雪的節氣到來的時候,人們也會想要了解一些節氣的知識
  • 素書: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迷而不返者惑
    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意思是把自己放在一邊,單純去教育別人,別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去感化別人,別人就會順服。⑤遵義 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後令繆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兇,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
  • 科學家們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這項研究共包含了12名發生HIV感染的男性,他們在診斷之後11個月(平均時間)開始ART治療,還使用了四種抗病毒藥物的聯合治療。對照組包含了12名未受到感染並且年齡匹配的參與者,進行免疫系統和炎症因子的對比。所有參與者從未有過冠狀動脈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以及炎症性疾病史,也不存在顯著的心血管風險因子。
  • 2019秋分節氣具體時間要做什麼?
    秋分,最早確立的節氣之一「秋分」的時間一般在每年的9月22日或9月23日,它也是一個古老的節氣。資料圖:秋分,傍晚時分的北京出現燦爛的晚霞,猶如魔幻世界。中新社發 劉震 攝節氣是自然時令,它依據的是地球公轉時因所處位置變化,接受陽光照射角度等不同,而帶來的一系列天文物候等變化。古人很早發現了這一規律,發明了二十四節氣時令體系。早在春秋以前,人們使用土圭測日影的方法,最先測定了春分、秋分、夏至與冬至四個節氣點,繼而推算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時間。
  •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2019大雪節氣幾月幾日具體時間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即將迎來今年的「大雪」節氣。北京時間12月7日18時18分迎來「大雪」節氣。相較於「小雪」節氣,「大雪」節氣時,氣溫不斷下降,雪量不斷增大,下雪天數不斷增加。李宏圖 雪景 大雪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
  • 今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昨日已春分,春分到底是個什麼節氣? 春分,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季第四個節氣。於每年公曆3月20日或3月21日交節。《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3月20日11時50分將迎來春分節氣。此時節,鶯飛燕舞風和煦,春來處處百花香。
  • 漢交所節氣百科 | 醃肉的時間已到,又可以打雪仗了
    漢交所節氣百科入冬後,天氣越來越冷了。
  • 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2017年6月21日,是農曆二零一七年五月廿七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二十四節氣中,「夏至」是一個較為重要的時間節點,提醒人們一年中最炎熱時刻的到來。夏至是一年之中白天時間最長的一天,溫度達到頂點,同時也意味著隨後陰氣將開始逐漸上升。
  • 24節氣——「立秋」!
    由於「秋老虎」短期回熱天氣影響,立秋的後至處暑節氣這段時間仍有持續高溫,真正涼爽一般要到白露節氣後。秋季的氣候分為兩個階段,初秋「悶熱」,仲秋後趨向「乾燥」、「涼爽」氣候特徵。進入秋季,降雨、風暴、溼度等,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南方地區多雨、多風、乾濕度大,季節轉換時,這些氣候特徵變化明顯;在北方地區,降雨、風暴等變化不大,明顯變化的是氣溫。
  • 這個角色是極速者最懼怕的存在,逆閃電一直被追捕!
    其實在DC宇宙中也有一群速度快的超能力者,他們被稱為極速者,代表人物就是給正義聯盟中的閃電俠。閃電俠的速度可以輕易的達到光速,甚至穿越時間和宇宙。那麼這麼強力的超級英雄應該是沒有對手了吧,速度這麼快連看都看不見吧?
  • 南白象一小《印象節氣》課程 感受二十四節氣的生活之美
    南白象一小的學生在春分時節齊放紙鳶,感受節氣的魅力。溫州日報記者 卓揚一年有四時,四時各不同。二十四節氣孕育的是豐富的傳統文化、時間哲學,寄予的是「冬至餃子,夏至面」「清明風箏,穀雨花」等時令生活與民俗情趣。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左傳·昭公十七年》載:「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用玄鳥、伯趙、青鳥、丹鳥,代表四季。《呂氏春秋》中有立春、日夜分(春分)、立夏、日長至(夏至)、立秋、日夜分(秋分)、立冬、日短至(冬至)、雨水、白露等10個節氣。先秦時期,諸侯混戰,天下動亂,科研條件有限,二十四節氣的體系和名稱尚未確立,屬於前期研究階段。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它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365.2422天定為「一年」。陰曆:陰曆的全稱為「太陰曆」。所謂「太陰」就是月亮,它把月相變化的周期29.5306天定為一個月。每當月亮最圓的那一天叫做「望」,完全看不見月亮的那一天叫做「朔」,也就是每月的「初一」。這種曆法的缺點是,一年12個月只有354天,比陽曆少了11天,不能準確反映季節的變化。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有哪些特殊的習俗?
    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即記載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時節正處於春季的一半時分,所以古人對「春分」節氣名稱的由來是這樣解釋的:「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在農耕文明時代,天文氣候現象的變化對國家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春分也十分受民間重視。
  • 視頻|二十四節氣之冬至
    朋友們,大家好!何況冬至是個多重要的日子,《漢書》裡邊就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所以要慶賀。所以天地陽氣從這一天開始了下一個循環,它是大吉之日。這個時候家庭的祭祖聚餐都要開始準備,所以冬至在過去也稱為「小年」。其實冬至還有一個說法叫「喜冬節」,就是這一天大家不覺得冬日可憎,儘管有凜凜寒風,但是充滿儀式感的日子。回家包餃子聚餐其樂融融,大家是歡喜地犒賞自己的一個節日。
  • 陰陽交替,萬物相生,簡單易懂的二十四節氣與八卦關係
    在我們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每月有兩個節氣,第一個節氣為節,第二個節氣為氣。一年十二個月對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夏曆子月為十一月,包含兩個節氣大雪和冬至,大雪為節,冬至為氣,子月對應的是復卦。
  • 「二十四節氣歌」其實有八句,您唱全了嗎?
    二十四節氣源於中國農耕文化的發源地—黃河流域,它的誕生與我國農耕文化息息相關,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變化莫測的大自然中「應天地之運,順四時之氣」的生存智慧。《齊民要術》有言:「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這裡的「天時」,是指太陽的活動,它對中國古代的農業生產有著重要的影響。古人通過二十四節氣能夠清楚地了解一年中氣候的變化規律,以此把握農事,合理安排農事活動。
  •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節氣詩詞】二十四節氣之夏至 塊然抱愁者,夜長獨先知。 悠悠鄉關路,夢去身不隨。 坐惜時節變,蟬鳴槐花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