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每月有兩個節氣,第一個節氣為節,第二個節氣為氣。一年十二個月對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夏曆子月為十一月,包含兩個節氣大雪和冬至,大雪為節,冬至為氣,子月對應的是復卦。

復卦卦象上,外卦為坤卦,內卦為震卦,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初爻為陽爻,上面五根陰爻,說明這個時候陰氣較盛,陽氣已經開始萌動,儘管外面天寒地凍,但是地下的泉水是溫的,陽氣開始向外散發。

十二月為丑月,包含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小寒為節,大寒為氣。對應的是臨卦,外卦為坤卦,內卦為兌卦,兌為澤,坤為地,澤上有地,澤卑地高,高監下,為臨。初爻和第二爻都為陽爻,說明陽氣正在上升,逐漸壯大。

正月為寅月,包含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立春為節,雨水為氣。對應的是泰卦,外卦為坤,內卦為乾卦。泰卦,象徵通泰、平安。乾為天,坤為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陰陽交合,萬物的生養之道暢通。泰為通,泰象徵通泰。即安泰亨通。通泰之時,陰者哀而往,陽者盛而來,所以既吉祥又順利。三個陽爻在下,三個陰爻在上,三陽開泰,意味著萬物萌發出生機。陽氣上升,有陰氣覆護;陰氣下沉,有陽氣承託。陰陽交感,上下互通。

二月為卯月,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驚蟄為節,春分為氣。對應卦為大壯卦,外卦為震卦,內卦為乾卦,乾為天,震為雷,震雷響徹天上,為大壯。壯,強盛。大壯象徵大為強盛。又乾剛震動,陽氣從下上升,陽氣大動,為壯。一聲春雷,冬眠的動物驚醒,開始生長繁衍,草木開始旺盛生長。

三月為辰月,包含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清明為節,穀雨為氣。對應卦為夬(guài)卦,外卦為兌卦,內卦為乾卦,兌為澤,乾為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即可,故名為夬(即又),夬即決。」五個陽爻象徵陽氣的強盛,一個陰爻表示陰氣即將消失,強大的陽氣將要驅除弱小的陰氣。

四月為巳月,包含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立夏為節,小滿為氣。對應卦象為乾卦,乾卦內外全是乾卦,六爻全是陽爻,說明陽氣已經到達了極點,物極必反,這個時候陽氣最旺盛,也最容易焦躁。乾用來象徵天、陽、日、君、父、夫、圓、玉、金、冰、寒、馬、赤色、快速、快車、不知疲倦等。

五月為午月,包含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芒種為節,夏至為氣。對應的卦象為姤卦,外卦為乾卦,內卦為巽(xùn)卦,乾為天,巽為風,在六爻中初爻為陰,其他五根為陽爻,意味著陽氣經過鼎盛後,陰氣開始萌發,在旺盛的陽氣中孕育著陰氣。

六月為未月,包含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小暑為節,大暑為氣。對應卦象為否卦,外卦為乾卦,內卦為艮卦,乾為天,艮為山,初爻和第二爻為陰爻,其他四根為陽爻,儘管陽爻仍舊很強大,陰爻在逐步提升,陰氣漸長,而陽氣漸衰。

七月為申月,包含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立秋為節,處暑為氣。對應卦象為否卦,外卦為乾卦,內卦為坤卦,陰氣開始滋生,炎熱的陽氣逐漸消散,天地陰陽二氣互不交合,萬物生養不得暢通,為否。陰居內而陽居外,是小人得勢,君子被排斥的形象。

八月為酉月,包含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白露為節,秋分為氣。對應卦象為觀卦,外卦為巽卦,內卦為坤卦,初爻到第四爻都為陰爻,陰氣旺盛,陽氣衰落,晝夜的溫度差也在逐漸增大,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九月為戍月,包含寒露和霜降兩個節氣,寒露為節,霜降為氣,對應的卦象為剝卦,外卦為艮卦,艮為山,內卦為坤,坤為地,六爻中,初爻到五爻全為陰爻,只有第六爻為陽爻,陰盛陽衰,天氣漸冷,寒氣襲人,冬季將要來臨。

十月為亥月,包含立冬和小雪兩個節氣,立冬為節,小雪為氣。對應卦象為坤卦,內外卦都是坤卦,六爻全是陰爻,意味著陰氣達到極致,將會進入冬季。陰氣熾盛,物極必反,陽氣也將會孕育而生。
小結:二十四節氣和卦象之間關係,孕育著陰陽交替,相輔相生,周而復始的道理,一年中把握不同時間的陰陽交替關係,遵循自然規律,幫助健康和事業陰陽平衡調理,促進健康和事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