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交替,萬物相生,簡單易懂的二十四節氣與八卦關係

2020-12-06 商道於精

在我們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每月有兩個節氣,第一個節氣為節,第二個節氣為氣。一年十二個月對於「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夏曆子月為十一月,包含兩個節氣大雪和冬至,大雪為節,冬至為氣,子月對應的是復卦。

復卦

復卦卦象上,外卦為坤卦,內卦為震卦,震為雷、為動;坤為地、為順,動則順,順其自然。初爻為陽爻,上面五根陰爻,說明這個時候陰氣較盛,陽氣已經開始萌動,儘管外面天寒地凍,但是地下的泉水是溫的,陽氣開始向外散發。

臨卦

十二月為丑月,包含小寒和大寒兩個節氣,小寒為節,大寒為氣。對應的是臨卦,外卦為坤卦,內卦為兌卦,兌為澤,坤為地,澤上有地,澤卑地高,高監下,為臨。初爻和第二爻都為陽爻,說明陽氣正在上升,逐漸壯大。

泰卦

正月為寅月,包含立春和雨水兩個節氣,立春為節,雨水為氣。對應的是泰卦,外卦為坤,內卦為乾卦。泰卦,象徵通泰、平安。乾為天,坤為地,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陰陽交合,萬物的生養之道暢通。泰為通,泰象徵通泰。即安泰亨通。通泰之時,陰者哀而往,陽者盛而來,所以既吉祥又順利。三個陽爻在下,三個陰爻在上,三陽開泰,意味著萬物萌發出生機。陽氣上升,有陰氣覆護;陰氣下沉,有陽氣承託。陰陽交感,上下互通。

大壯卦

二月為卯月,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驚蟄為節,春分為氣。對應卦為大壯卦,外卦為震卦,內卦為乾卦,乾為天,震為雷,震雷響徹天上,為大壯。壯,強盛。大壯象徵大為強盛。又乾剛震動,陽氣從下上升,陽氣大動,為壯。一聲春雷,冬眠的動物驚醒,開始生長繁衍,草木開始旺盛生長。

夬卦

三月為辰月,包含清明和穀雨兩個節氣,清明為節,穀雨為氣。對應卦為夬(guài)卦,外卦為兌卦,內卦為乾卦,兌為澤,乾為天,「五陽去一陰,去之不難,決即可,故名為夬(即又),夬即決。」五個陽爻象徵陽氣的強盛,一個陰爻表示陰氣即將消失,強大的陽氣將要驅除弱小的陰氣。

乾卦

四月為巳月,包含立夏和小滿兩個節氣,立夏為節,小滿為氣。對應卦象為乾卦,乾卦內外全是乾卦,六爻全是陽爻,說明陽氣已經到達了極點,物極必反,這個時候陽氣最旺盛,也最容易焦躁。乾用來象徵天、陽、日、君、父、夫、圓、玉、金、冰、寒、馬、赤色、快速、快車、不知疲倦等。

姤卦

五月為午月,包含芒種和夏至兩個節氣,芒種為節,夏至為氣。對應的卦象為姤卦,外卦為乾卦,內卦為巽(xùn)卦,乾為天,巽為風,在六爻中初爻為陰,其他五根為陽爻,意味著陽氣經過鼎盛後,陰氣開始萌發,在旺盛的陽氣中孕育著陰氣。

遁卦

六月為未月,包含小暑和大暑兩個節氣,小暑為節,大暑為氣。對應卦象為否卦,外卦為乾卦,內卦為艮卦,乾為天,艮為山,初爻和第二爻為陰爻,其他四根為陽爻,儘管陽爻仍舊很強大,陰爻在逐步提升,陰氣漸長,而陽氣漸衰。

否卦

七月為申月,包含立秋和處暑兩個節氣,立秋為節,處暑為氣。對應卦象為否卦,外卦為乾卦,內卦為坤卦,陰氣開始滋生,炎熱的陽氣逐漸消散,天地陰陽二氣互不交合,萬物生養不得暢通,為否。陰居內而陽居外,是小人得勢,君子被排斥的形象。

觀卦

八月為酉月,包含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白露為節,秋分為氣。對應卦象為觀卦,外卦為巽卦,內卦為坤卦,初爻到第四爻都為陰爻,陰氣旺盛,陽氣衰落,晝夜的溫度差也在逐漸增大,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

剝卦

九月為戍月,包含寒露和霜降兩個節氣,寒露為節,霜降為氣,對應的卦象為剝卦,外卦為艮卦,艮為山,內卦為坤,坤為地,六爻中,初爻到五爻全為陰爻,只有第六爻為陽爻,陰盛陽衰,天氣漸冷,寒氣襲人,冬季將要來臨。

坤卦

十月為亥月,包含立冬和小雪兩個節氣,立冬為節,小雪為氣。對應卦象為坤卦,內外卦都是坤卦,六爻全是陰爻,意味著陰氣達到極致,將會進入冬季。陰氣熾盛,物極必反,陽氣也將會孕育而生。

小結:二十四節氣和卦象之間關係,孕育著陰陽交替,相輔相生,周而復始的道理,一年中把握不同時間的陰陽交替關係,遵循自然規律,幫助健康和事業陰陽平衡調理,促進健康和事業健康發展。

相關焦點

  • 陰陽八卦及古代天文曆法
    (一) 陰陽所謂「陰陽」,原指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擴展引申為相互對立、消長的兩種現象、事物、聯繫等。(二)五行構成萬物的基本要素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稱為「五行」。五行思維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自然界金、木、水、火、土五種形態之間相生相剋規律的思維。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陰陽五行二十四節氣,看人與宇宙自然同氣相求,共同運轉
    關係的關鍵不是大氣,而是大氣的圓運動。「宇」為空間,「宙」為時間。因為大氣圓運動,所以地球圓運轉,因為地球在運轉,所以空間在變化,時間也隨之變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因為太陽熱照射地面狀態的循環變化而形成春夏秋冬,二十四節氣;地球自轉一周為一天,又因為太陽熱照射地面狀態的循環變化而形成晨午夕夜,十二時辰。
  • 易經有一個神秘的萬物之數,跟二十四節氣有著驚人的巧合關係
    這就是中國人的萬物之數來源。也許,「11520」就是大愛之數。萬物有情,情系萬物。《易經》與二十四節氣秦漢時,人們解易多用天文氣象。中古之前,漢代以卦氣解易,說明寒暑節氣,與古代天文學發展有密切關係。早在東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係,把一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 二十四節氣中的節和氣到底是什麼意思?許多人搞不清,其實很簡單
    要了解二十四節氣中節氣的含義,首先要懂得氣的概念。中國先人們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萬物產生的根本。盤古就誕生在一個形同雞蛋的混沌之氣中,盤古甦醒後開天闢地,清氣上升變成了天,濁氣下降變成了地。天和地之間又化生出世間萬物,所以,天地間是充盈著氣的。
  • 二十四節氣如何產生?為何有閏月?雪的形成和陰陽二氣有何關係
    11月22小雪節氣,冬季的第二個節氣。提起二十四節氣,很多人都是統稱。其實這裡面分12個節,12個氣。它們的文化內涵是不一樣的。二十四節氣,最初是古人表示自然節律變化和「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就是說某個「節」在的月份,是固定的,如立冬十月節,就是說立冬的節氣,大部分天數都在農曆十月。12個節和12個氣是交替出現的,每個月只能有一個節,一個氣。挨著的節氣相隔十五天,每兩個節氣相距約30天。但由於農曆小月29天,大概每隔34個月,必然出現兩個月內,有節無氣的現象,為了避免節氣與四時混亂,因此遇到有節無氣的月份,就是農曆的閏月。這也是所謂的「九年十一潤」的由來。
  • 為何節氣中「四立」的前一天叫「絕日」?了解才懂裡面大有深意
    一: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四絕」二十四節氣中,有「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這四個節氣的前一天,即是「絕日」,四個「絕日」統稱「四絕」。那麼為什麼一年24個節氣中,只有「四立」才有「絕日」呢?因為這四個節氣分別都有結束和伊始之意。是一個季節的結束,也是另一個季節的開始。
  • 八卦與陰陽的關係
    無級生有極,有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宇宙觀上: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 家庭觀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長男,巽長女,坎中男,離中女,艮少男,兌少女。
  • 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是如何制定的?這三種方法真有智慧
    可惜至今仍有少部分但是根據古籍中的史料記載,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根本不是按照八卦來制定的,而且跟伏羲的八卦沒有任何關係。可見,在上古的帝堯時期,中國的古人並不是利用八卦,而是通過觀察日月星辰等天象,來制定節氣曆法並指導農耕的。在古籍中,明確記載了制定二十四節氣的方法有三種,分別是鬥轉星移法、圭表測影法、黃赤交會法。
  • 易經的陰陽起源,五行與五星的運動規律,相生相剋太神奇!
    1 陰陽之源在這個地球上,當太陽在東方緩慢升起時,人類和大多數生物開始了一天的生命;當太陽西落時,月亮(太陰)變得越來越明亮,人類和大多數生物一起,結束了忙碌的一天,便沉沉入睡了。在《易經》中,太陽由一條直線表示,稱為陽爻;月亮由兩條短線表示,稱為陰爻;陰陽交替產生天氣變化。陽爻代表了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積極的事物,如天空、太陽、火、男性、男性等。積極的特點是向上、蓬勃、外向、活躍等。陰,代表著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消極事物,如地球、太陰(月亮)、水、婦女、女性等,具有靈活性、向下性、收斂性、內向性、安靜性等特點。
  • 二十四節氣之溯源(圖)
    在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周年之際,新報請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曾獲天津市科技傳播終身成就獎、天文科普教育家趙之珩和大家解析關於二十四節氣的起源、曆法的關係以及劃分。新報記者 梁爽  — 二十四節氣起源和三種曆法 —  二十四節氣的起源,還要從當今世界通用的三種曆法說起:分別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
  • 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凝結的智慧都在這裡
    本篇主要介紹二十四節氣對應的時間及其在奇門中的應用,熟記二十四節氣在九宮八卦中的位置,有助於我們更快地掌握奇門局相關的參數及應用方法。二十四節氣的概念節氣節氣是指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 古人問天的智慧——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在高速現代化的今天,早已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與作用,成為日期上的附註。但「二十四節氣」申遺的成功再度喚醒了這一被日漸淡忘的傳統文化。隨著農業生產和天文觀測的發展,到了戰國末期,《呂氏春秋》中又引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這四個節氣。由此,傳統意義上的四時八節已經被初步確立。至漢朝,二十四節氣逐漸完善,史書中也多有提及,如:《淮南子·天文訓》中對二十四節氣有較為詳細的記述:「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鬥指子,則冬至,音比黃鐘。
  • 易經卜卦基礎篇一:天幹、地支、五行與八卦
    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陰陽是構成易經八卦的基本要素,後面的64卦也是由八卦延伸而來,而八卦也有屬性之分,要卜卦,是必須與天幹、地支結合在一起。一、天幹地支與八卦後天八卦分別為:坎、坤、震、巽、乾、兌、艮、離。天幹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貝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 中國二十四節氣解讀
    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即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陽曆範疇。
  • 二十四節氣:大自然時間變化的秘密
    古代中國人用一種很簡單的方法,精確地發現了年的周期,同時發現了冬至和夏至這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並逐漸發展成二十四節氣。1殷商先民就已經發現了冬至「冬至」一詞,古人解釋說:「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至。」
  • 給冬至裡的考研人 二十四節氣漢譯英其實很簡單
    冬至雖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但它的英文是現成的Winter Solstice。事實上,與日照長短相關的四個節氣,在英文中都有十分對應的表達。畢竟晝夜變化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共通的,太陽的運行也不受文化差異影響。依據太陽的變化而建立的二十四節氣,是農曆的一部分,本質上是陽曆,這一點也顯示在它的英譯上——The Twenty-Four Solar Terms。
  • 《淮南子》與二十四節氣的創立
    二十四節氣的完整、科學記載,出自《淮南子·天文訓》。本文把二十四節氣的創立和依據,簡要介紹給海內外讀者。二十四節氣的科學依據中國二十四節氣的研製,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早在《尚書·虞書·堯典》中就記載:「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
  • 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的神秘一面!
    關於奇門遁甲,就有一種很玄乎的說法,讓人諱莫如深,而今天我們簡單來理清一下奇門遁甲之陰陽五行,天幹地支,九宮八卦,河圖洛書一些常識(雖說「十個奇門九個瘋」。意思是說修習奇門遁甲的人,十個裡面有九個都會變瘋。但是裡面的知識還是值得品讀一下。)
  • 二十四節氣有哪些?你都知道嗎?二十四節氣插畫
    立春二十四節氣之一,又名立春節、正月節、歲節、歲旦等。立,是「開始」之意;春,代表著溫暖、生長。上古「鬥柄指向」法,以北鬥星鬥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的「定氣法」劃分節氣,以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幹支紀元,以立春為歲首,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
  • 二十四節氣之春分,有哪些特殊的習俗?
    漢代哲學家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即記載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時節正處於春季的一半時分,所以古人對「春分」節氣名稱的由來是這樣解釋的:「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在農耕文明時代,天文氣候現象的變化對國家來說十分重要,所以春分也十分受民間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