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的陰陽起源,五行與五星的運動規律,相生相剋太神奇!

2020-12-05 國學大觀園

1 陰陽之源

在這個地球上,當太陽在東方緩慢升起時,人類和大多數生物開始了一天的生命;當太陽西落時,月亮(太陰)變得越來越明亮,人類和大多數生物一起,結束了忙碌的一天,便沉沉入睡了。

在《易經》中,太陽由一條直線表示,稱為陽爻;月亮由兩條短線表示,稱為陰爻;陰陽交替產生天氣變化。陽爻代表了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積極的事物,如天空、太陽、火、男性、男性等。積極的特點是向上、蓬勃、外向、活躍等。陰,代表著宇宙自然社會的一切消極事物,如地球、太陰(月亮)、水、婦女、女性等,具有靈活性、向下性、收斂性、內向性、安靜性等特點。在《易經》中,孔子說「一陰一陽就是道」。宇宙萬物都有陰陽兩面。只有了解了明陽兩面,我們才能進入大道。

2 易經與天文現象

《易經》中的「易」字,在中國的甲骨文中,上面為日字,是太陽,下面是太陽照的影子。中國的祖先非常崇敬太陽。他們稱之為「太陽神」。「太陽神」的神秘力量吸引著祖先們開始探索太陽運動的變化軌跡。中國有一個成語「立竿見影」是一種探測古代太陽運動規律的方法。

古時候有兩種測量方法:土圭測量法和八尺杆測量法。用土圭和標杆所測的日影,古人稱之為日晷(gui)景。日晷隨一年的天氣變化而變化,它也沿著一定的軌跡在地面上移動。當太陽東升西落時,古人稱之為正午線。根據日晷,它每天在地面上沿著一個弧形移動一點。以五日為一候,三候進退一尺,十五天是一個節氣的變化。三八二十四個節氣是太陽一年內照射在地面上的24種不同影子的總結歸納。八卦中的每一個卦由三個爻組成,一個爻代表一個節氣,組成二十四節氣。八卦的「卦」字,左邊是土圭,右邊是「ト」字,ト字的一豎就是立的標杆,一點代表太陽的影子。

3 五星和五行

在古代,中國先民對宇宙現象的變化進行了詳細的探索。我們的祖先發現,在北極星的天空中,北極星的天空中出現了五星,依次是木、火、土、金和水,這影響了地面生物的變化。

木星,春天出現在東方的木星被稱為木星,因為當它出現的時候,是草和樹發芽的時候,地面是春天。

火星,在夏天出現在南方,被稱為火星,因為當它出現時,正是炎熱的夏天。

土星,出現在夏季和秋季之間的被稱為土星,因為當它出現時正照臨在觀測者的地面。觀察者在地心觀察它,大地正是為土。

金星,在秋天出現在西方,被稱為金星,因為當它出現時,它是果實的收穫季節。用金屬鋒利的工具,這也是大多數植物枯萎和凋零的季節,地面是秋天。

水星,在冬天顯現於北方,因為當它出現的時候,是冰雪的季節。地面上是冬天,一片寒冷。

4 五行生剋

從五星的出現,對應地上生物的生長和衰退規律,古人總結了木星、水星、火星和土星的運動規律,這是金、木、水、火和土的五要素文化。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樹生火;火生土,火能把樹和石頭燒成土;土生金、沙、石,土能藏金;金生水、金靠水邊,金屬能溶成水;水生木、草和樹依靠水而生存。

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堅實的土壤,樹木可紮根生長;土克水,大量 的土石可以截流潮水;水克火,水可以熄滅火焰;火克金,剛硬的金屬用火可以鍛造;金克木,金屬利器可以砍伐樹木。由一種事物去生助或克制另一種事物,只有前一種事物自身強旺才行,否則反傷自身。

五行生旺:春天木旺,夏天火旺,秋天金旺,冬天水旺。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土旺。(生旺簡記: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土。)

親愛的朋友們,您對文章的內容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如果您喜歡易經國學,請加關注點讚。

相關焦點

  •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
    易經入門:陰陽五行,源於天象,是達成天人合一境界的重要途徑學習傳統文化,尤其是讀《易經》的過程中,需要知道陰陽,同時還要知道五行。從現代學術的角度來看,以字論字,《易經》的原文內容沒有提到陰陽,和五行似乎關係更小。但是,從易經的發展,文化的延續角度,讀《易經》則一定要深入理解陰陽、五行。在李秀筆記看來,陰陽、五行都是對《易經》的解讀和繼承發展。
  • 易經基礎知識—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原理
    很多易經愛好者想學習,卻不知該怎樣入手,這裡就給大家分享一些入門的易經基礎知識伏羲借著觀看日月星宿的分布,俯瞰地球的自然環境創立先天八卦,講究的是宇宙、空間和天地,周文王根據先天八卦創立後天八卦,是先天八卦的演變和發展,是時空觀念、講的是天、
  • 五行相生相剋的簡單記憶方法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他們之間運動變化而生成的,人們將它們融入到陰陽理論之後,即產生了木、火屬陽,金、水屬陰,陰陽分別列於土地上下,土地屬中性的理論,逐漸形成後世的「陰陽五行"之說。人們要飲食,就必須要用到水與火;人們要營造房屋和家具,就少不了木材和金屬;由於人們生長在土地上,自然吃的、穿的、住的都離不開土地。
  • 五行是萬物之象,其相生相剋循環,上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眾所周知,《易經》、陰陽五行八卦和陰陽的基本理論是第一個,他來源於八卦,五行學說也有陰陽。陰陽誕生於太極,即太極產生陰陽,陰陽生四幅圖像,四幅圖像生成八幅八卦圖,八幅八卦圖生成八幅八卦圖,並再生出384個卦圖,每個字融匯貫通構成了萬物的形象。
  • 陰陽五行之相生相剋!
    金木水火土對應劈崩鑽炮橫 口訣順序不影響理解,關鍵是掌握五行相生和相剋的原理,窺一斑而知全身 2、五行來源:老子所寫的《道德經》主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對世間萬物生長規律的闡述,也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源頭所在,認為萬物發始於混沌一氣,一氣化陰陽,陰陽衍五行
  • 陰陽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你太小看古人了。是運動規律!
    今天「陰陽」和「五行」早就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無論是形而上的「道」還是形而下的「器」,裡面都充斥著陰陽的辯證和五行的生克。陰陽五行是中國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論。《洪範九疇》的第一條就是關於五行的。二、五行的由來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天人合一」、「察天理,推人世」,具體到今天談的話題上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 陰陽五行學說背後的科學性,讓全世界人震驚
    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作「生化不息」。《史記·天官書》中說:「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認為,陰陽是促使一切事物產生的根本,而五行則是構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 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的規律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黃老、道家學說中,據《尚書·洪範》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這裡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
  • 五行中相生相剋的道理是什麼,你知道嗎?
    但是他提到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內容。五行學說是我們國家獨創的,流傳至今的人類瑰寶。五行學說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中最基本的物質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包括人本身)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屬性的物質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這一發現,找出了宇宙間萬物生生滅滅的規律和原因。所以,五行學說,同樣是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五行學說在科學領域的用途是非常廣泛的。
  • 6500年前的《易經》,到底是預測未來的宇宙奧秘,還是封建迷信
    所以才讓人誤以為《周易》和《易經》是同一部書,可以說中華文明的一切都是從《易經》發源的,它就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這套哲學體系的核心就是三個詞陰陽、五行、八卦。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說這些還是封建迷信嘛……陰陽五行,八卦佔卜還不都是招搖撞騙的算命先生用的,其實還真不是這樣!
  • 陰陽五行學說,系統科學的靈魂,中國達人的經典思維導圖
    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作「生化不息」。《史記·天官書》中說:「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天則有日月,地則有陰陽。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古人認為,陰陽是促使一切事物產生的根本,而五行則是構成一切事物必不可少的要素。
  • 古代哲學的核心是陰陽五行
    無論是八個經卦還是六十四別卦都是陰陽爻組成,但陰陽和五行的來源比較複雜。陰陽的含義和來源有哪些?陰陽據傳在夏朝的時候就有,是簡樸的古代哲學,也是揭示了自然規律發展變化的道理。一共僅有六處,然而其言雖微,卻意義重大,僅此六處,就將整個《周易》納入了陰陽體系。陰陽包括五行,五行含有陰陽,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根據其屬性可分為兩類,陰類和陽類。五行能生成萬物並發展演化。那麼五行來源於什麼時候呢?
  • 為什麼「陰陽五行」不能成為一門科學?
    而本文則對「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以及科學的產生過程及內涵進行簡單的梳理、概括,並指出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並不能成為科學的幾處「短板」。何謂「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易經》有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裡的「兩儀」指的就是「陰陽」;「四象」指的是「太陽、太陰、少陽和少陰」,分別對應「五行」中的火、水、木和金。但還缺一行:土。
  • 我們用而不知的「數字」實則來自《易經》
    我們的老祖宗認為,數字不僅有規律,數字也自帶五行,即: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什麼意思呢?每組數字代表一個五行,一六中間相差五,其餘數字中間相差數也是五。「五」在我們的數字文化裡,可是最神奇的存在呢!《易經》創造了數字,創造了五行,有了五行金木水火土,才能構成完整的世界。
  •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
    「陰陽五行」與自然科學的關係古嶽丘壑 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陰陽五行不是科學,甚至有人說陰陽根本就不存在。尤其在攻擊中醫的時候。他們只承認現代醫學才是科學。但現代醫學給人看病的時候,也會說某某人呈陰性或陽性啊。說明現代醫學也是承認有陰陽存在的。
  • 曾仕強教授什麼是「易經」氣陰陽五行
    其實我們【易經】老早就講陰陽互變,陰極會成陽,陽極會成陰。陰代表什麼?代表物質,陽代表能量,一個生一個死,對一個靜一個動,它都是相對的相對的。所以我們比較不主張說太過重視五行的生克,什麼道理,因為他不可能固定的人,它是一種生化作用。你看土跟什麼沒有關係,你沒有土,你這個水能成形嗎?我們是看到一個河流,看到一個小池塘,你都知道它有泥土才能夠成形。
  • 中醫為什麼講陰陽五行?
    陰陽五行學說對我國古代醫學理論的建立有著重大意義,是我國古代醫學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和概括總結。如果想要成為一名醫術高超的中醫,除了一些口傳心授的偏方、秘方和各代編著的醫藥書籍外,還必須深入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而想要了解中醫的理論基礎,首先必須弄清陰陽五行的概念。我國古代先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五種自然元素構成的,即金、木、水、火、土。
  • 中醫陰陽五行是科學還是偽科學?
    在最低谷的時候,它被社會貼上封建迷信的標籤,乃至在中醫界,大家都避而不談,陰陽五行學說密切相關,備受質疑。陰陽五行學說究竟是迷信還是科學,學術界爭論不休。  2016年4今年6月,科技部等國家部委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陰陽五行」作為其132作為標杆之一,該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 五行相生相剋關係:一個原始人的邏輯思維,小學生看了都能懂
    五行相生相剋,是中國傳統文化哲學體系中一個神奇的存在,五行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一個很玄乎的東西,為什麼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為什麼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這些問題對於很多人來講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 陰陽學說與神秘的太極圖
    尋找事物的起源、發展、消亡是一切智慧生命的終極思考,哲學中的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些問題千百年來一直是人類尋求解答的秘密,這些問題其實就是預測。陰陽、五行、易經八卦其實就是解開這些問題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