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代食品運動:人造肉精和小球藻用來充飢

2020-11-25 膠東在線

  60年代,中國人民經歷了生活的苦難——飢餓,生活必需品的極度匱乏,60年代生活關鍵詞: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綠軍裝,雷鋒,紅衛兵,知識青年,赤腳醫生,紅寶書,反修防修。

  50年代末,「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當時稱為「三面紅旗」)席捲中國,加上其他天災人禍,中國人民進入了後來被稱為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也叫「三年困難時期」。

  進入1960年春,糧荒問題日見嚴重,為了能用有限的糧食做出更多的飯,這年1月上旬,在西安還召開了一次全國性的「增量做飯法」先進經驗交流會。會後不久,廣西柳州地區在大力推廣「增量做飯法」時,提出了一些主要的方法,如所謂的雙蒸法:辦法之一是將米放進罐內幹蒸20分鐘,然後加水,每斤米加水3斤3兩,用猛火蒸40分鐘即可。辦法之二是將米幹蒸半小時後分裝入罐,加上涼水,1斤米加4斤水,用猛火蒸1小時即可。雙蒸法能使每斤米出飯5斤,比原來能增加40%以上,且飯粒不爛,味道好。

  「糧食增量法」或「增飯法」,遼寧黑山縣可謂是發源地。1959年5月,該縣大虎山衛星人民公社三臺子副業生產隊創造了「苞米食用增量法」。但黑山在推廣這一「先進經驗」之初,有些幹部群眾對此表示懷疑:「無土不砌牆,加水不能頂糧,出的最多,也不過是多加點水而已。」有的甚至諷刺說:「增量增量,米泡膨脹,餓壞肚子,撐壞膀胱。」但黑山縣「苞米食用增量法」還是被要求推向全國各地。

  同時,由於口糧標準低和副食品嚴重短缺,人們攝取熱量不足,不少群眾患了浮腫、肝炎等疾病。

  當時,一些地方規定,經醫院確診「無誤」可領取「康復粉票」一張,憑票到指定地點可買「康復粉」一份(麥麩、豆粉與砂糖摻制),每日用開水衝食數次。據老者回憶:「療效還行」。

鑑於農村嚴重缺糧的緊張形勢,1960年8月10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要求各地降低口糧標準,「同時,大搞瓜菜,大搞副食品,大搞代食品和代用品」,正式提出了「低標準、瓜菜代」(「代」即代食品)的要求。11月14日,黨中央發出緊急指示,要求立即開展大規模採集和製造代食品的群眾運動,以渡困難。

  所謂代食品,是指人們用於充飢,但在正常年成不作為食品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化學合成物等。

  三年困難時期的代食品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類為農作物類代食品,它包括各種非災難年份人們不曾食用的農作物的秸稈、根、葉及殼類,如水稻、小麥、大麥、玉米、高粱等的葉、稈、根及玉米皮、玉米芯、稻穀殼等,以及薯類作物的葉、莖、根等。

  第二類為野生代食品,是指野生植物的秸稈、根、葉、皮、果實等,如榆樹葉、樹皮、橡子、芭蕉芋、蘑芋、石蒜、土茯苓、大百合、野莧菜、洋槐葉、沙棗、鴨蹠草之類。

第三類為小球藻、紅萍等浮遊植物。小球藻是一種球形藻類,直徑僅數微米,體內有一綠色杯狀或板狀色素體,種類繁多,生長於淡水中。小球藻最初是用來當豬飼料的,1960年7月6日,《人民日報》的社論《大量生產小球藻》明確提出,小球藻不僅是很好的精飼料,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該社論還舉例說有些地方用小球藻試製糕點、麵包、糖果、菜餚、藻粥、藻醬等食品,清香可口;有人用小球藻粉哺育嬰兒,效果跟奶粉不相上下。

  第四類指合成類代食品,如「人造肉精」、「人造肉」、葉蛋白等,它們相對於前三類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而且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因此也被稱作精細代食品。

  利用麥秸、油菜秸稈、穀殼、豆稈、豆殼、玉米根、玉米稈、玉米包皮、玉米芯、高粱稈等製作澱粉。在各種農作物中,玉米從「飼料之王」,提到「雜糧首要地位」,一直到「主糧地位」。以甘薯的莖葉、木薯的塊根、芭蕉芋的根作為代食品,也被推廣,而南方的廣西等地大種「費工少、成本低」的木薯,用它的塊根和葉做成食品。(熊新文:《共和國史上的代食品運動》,2006年7月3日《新聞午報》)

  在糧食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採集和生產各種代食品,不失為一種動員群眾渡過難關的辦法。不過,許多代食品,幾乎沒有什麼營養可言,仍難以遏止浮腫病和非正常死亡的發生。

1962年2月北京市菜票(拾天)票樣(右)。——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三年困難時期,國家大規模開發北大荒憑票限量供應 特殊困難時期的無奈之舉

   

  對高級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實行特需供應1960年11月9日,中共中央發出指示,對在京高級幹部和高級知識分子在副食品供應方面給予照顧,相關方案和意見原則上也適用於全國各地區。

  一、特殊供應辦法,分為以下三類(自十一月起根據中央指示,黨內照以下標準再減半,紙菸不減):

  第一類,副委員長、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供應標準是:每戶每天肉一斤,每月雞蛋六斤,白糖二斤,甲級煙兩條。

  第二類,人大、政協在京的常委,國務院各部、委的正、副部長,正、副主任,高法副院長、高檢副檢察長,人大、政協的副秘書長,各民主黨派中央的主席、副主席,在京的高級知識分子中的一級人員,以及黨政群同上述職務相當而名義不同或者工資級別在七級以上的其他人員,供應標準是:每人每月肉四斤,白糖二斤,甲級煙兩條,雞蛋三斤。

  第三類,全國人大在京的黨外代表和全國政協在京的黨外委員,國務院各部委黨外的正、副司局長和黨外的國務院參事,各民主黨派在京的中央常委,在京的黨內外高級知識分子中的二級、三級人員,以及黨政群同上述職務相當而名義不同或者工資級別在十一級以上的其他黨外人員,供應標準是:每人每月肉二斤,白糖一斤,甲級煙兩條,雞蛋二斤。

  以上三類,雞蛋一項均看貨源情況,少的時候少供應,沒有的時候不供應。

  經濟困難時期,各地政府對部分特需人員的副食品供應,都給予了特殊照顧。比如對運動員,凡是達到國家「運動健將」一級水平的,在京比賽期間,每位每天供應鮮肉4兩。據考,當時享有這一待遇者僅兩位:陳鏡開(舉重)、穆祥雄(遊泳)。

  特需供應,是特殊困難時期的無奈之舉。

   

1960年12月7日,賈星五、廖沫沙關於對黨外高級知識分子實行特需供應情況的報告。——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1963年4月,北京市副食品商業局兩周歲以下兒童食品補助票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1963年3月北京市高級腦力勞動者補助香油、食油購買票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產婦給予一次性補助雞蛋2斤1959年10月31日,北京市副食品商業局、市公共衛生局發出《關於修訂對病人肉食、雞蛋、蔬菜供應標準的通知》,其中規定,對產婦給予一次性補助,雞蛋2斤、肉2斤、紅糖2斤。1960年6月1日起,對獻血人員每次輸血200cc以上一次性補助肉食1斤、400cc以上一次補助肉食2斤。對託兒所、幼兒園、街道兒童每人每月補助食糖1斤、雞蛋0.25市斤、糕點、餅乾1.5斤、奶製品2斤。從1961年1月起,對浮腫病人每人補助鮮魚2斤。1960年副食品貨源進一步緊張,如在北京,豬、牛羊肉到4月15日的全部庫存只有361萬斤,僅能維持1個月的定量供應(居民每人每月4兩)。針對這一情況,在主要副食品實行憑證(票)按人(戶)定量供應的基礎上,又大幅度地增加了憑證憑票定量供應商品的範圍,達到了21種。除肉、蛋、食糖以外,又增加了肉罐頭、熟肉及乾貨製品(折合頂肉量憑肉票供應)、糖果、糕點、餅乾、奶製品、露酒、乾菜、鮮菜、魚、海味、乾鮮果、醬、調料、食鹽、豆製品、澱粉、粉條、粉絲等。這一年憑證憑票商品銷售額已佔副食品零售額的29.3%。

  1961年肉、禽、蛋庫存急劇下降,緊張達到極點。如肉食貨源,只能保持特需供應,對居民所發肉票無貨兌現,從4月起,用生、熟肉、雞鴨、魚及其罐頭製品等折合頂肉量供應。由於後續貨源無望,從6月至1962年2月,對居民平日不得不停發肉票。雞蛋除供應部分特需、病人、產婦、託兒所等,對居民的平日定量亦無法保持,基本上停止了供應。

  北京市二商局幹部高智勇對這一段困難時期北京的副食品供應作了詳細的回憶:

  居民憑證供糧改為憑票供應。凡是在京有正式戶口(所謂「吃商品糧的」)每人按月發放糧票。糧票分為:粗糧票,麵粉票,大米票……糧食定量依年齡大小,因人而異,從嬰兒降生的3斤、少兒6斤、兒童8斤……至成人21斤不等。其中麵粉供應佔總定量20%,大米佔10%,其餘供應粗糧——玉米面、白薯幹、有時即高粱面兒、鮮白薯等雜糧。

  嬰兒發給奶證,每日兩瓶,每瓶半磅。滿周歲的,供應1瓶,再摻兌「代乳粉」。代乳粉票和嬰兒糖票,每月各發一張。憑票到指定商店可購代乳粉1市斤(由黃豆粉、大米粉及少許奶粉摻兌而成)和黃砂糖2兩(古巴產的)。

  糧票自然炙手可熱。1961年1市斤北京市糧票黑市價格3元(當時生產第一線的工人80%以上月薪為三四十元),1市斤全國通用糧票黑市價格4元,1市斤北京市面票黑市價格5元。

  1960年豬肉貨源急劇減少,到當年7月起已無鮮肉可供應居民,即月市場投放陳年肉罐頭頂替鮮肉供應。數張票集中起來可買到一盒(聽)罐頭。

  1961年起,將原發放的每張肉票面額最多3兩削減為2兩。同年4月,用庫存的雞、鴨、魚罐頭頂替鮮肉。6月到年底,對居民停止供豬肉。

  據官方統計:1961年北京市人均肉食消費量是8兩半(全年),是有史以來北京居民消費水平最低的一年。但仍遠遠高於其他兄弟省市。(統計數字見《北京副食品商業志》2002年版)

1962年的北京市西城區居民購菜卡片

 
1963年的北京市居民購菜證——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蔬菜和蔥、姜、蒜都要憑票限量供應1960年,蔬菜被正式劃為「國家二類商品」。對居民實行憑票限量供應,凡是在京有正式戶口的,每人每天供應鮮菜2兩(100克),但品種不限。蘿蔔、土豆、白菜等任擇其一。但以土豆居多。另外還發放有少量的「蔥票」,持票可購買到少許蔥、姜、蒜等,主要由「居委會」安排,重點是照顧基層革命軍烈屬。有時出現憑票也無菜可買的情況,但仍可持票買到醃菜或鹹菜(醃醬菜也憑票供應)。許多東西要憑《北京市居民副食購貨證》購買,比如,冬貯大白菜每戶供應數斤、10餘斤不等;食糖每人每月供應2兩;食鹽每戶每月供應1市斤;芝麻醬逢三節(春節、國慶、五一)每戶供應1兩(50克)、茶葉1兩(低檔),茶葉自1959年起被劃為「國家二類物資」,市場罕見;逢年過節還有粗粉條2兩,粉絲1兩,花椒半兩、大料半兩、木耳半兩,黃花半兩,鹼面兒半兩,皆按戶供應。

  花生和瓜子一年「品嘗」一回。每逢春節光臨,每戶居民憑證供應花生半斤(含皮)和瓜子2兩(熟)。直到1965年以後,才由每戶居民每年供應半斤改為每人供應半斤和瓜子2兩。

  食油供應按在京正式戶口,每人每月發放油票一張。憑此票可購食油三兩,品種以豆油或棉籽油(當時叫衛生油)居多。花生油則在年、節期間少量投放市場。

  此外,春節每戶額外增發「節日補助油票」一張。憑此票可購香油(芝麻油)1兩。

  稀黃醬每月每戶憑證供應半斤(無包裝,自備器皿),超過十口人「大戶」增加半斤。

  醬油(低檔)、醋(散裝)基本是敞開供應,但每次購量不得超過3斤。所幸不限次數。群眾稱之「限量不限次」。

  每戶每月發給糕點票和餅乾票各一張。憑票購買糕點半斤和餅乾2兩,同時另加收北京市糧票4兩(全國通用糧票不行)。(以上內容參考《北京市困難時期商品供應追記》,《炎黃春秋》2007年第8期)

  1959年開始,上海的市場副食品供應全面緊張,對大白菜、蘿蔔、蔥、蒜、副食調味品、糕點、糖塊也採取按人口分配,限量供應或憑票證供應的辦法。此後,限量供應或憑票供應的種類逐年增加。

  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為保證人民生活基本需要,上海市區商業部門發放的各種商品供應票證多時達53種,141個票面。按人或按戶分配的票證,由糧店代發。

  1966年1月,輕工業出版社(今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了14萬字的圖書《大眾菜譜》。本書選編了北京、上海、天津、武漢、廣州、蘇州、杭州、成都、重慶以及山東、東北等地經濟實惠、富於營養的大眾化菜餚共264種。出版此書的目的是供各地餐飲業工作者、各單位集體食堂工作人員閱讀;廣大職工家庭做菜亦可參考。

  此書出版後多年反覆重印(截至1981年8月,合計印刷190多萬冊),此書也確立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以美食圖書為基礎的生活圖書強社的地位。

  1963年3月北京市集體使用菜票(伍天)票樣。——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1962年菜票,1963糕點、餅乾票,1964年補助油票和大麥麵票。——北京市檔案館提供

相關焦點

  • 我國蛋白核小球藻獲國家批准生產為新資源食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2年第19號公告,由東莞市綠安奇生物工程公司生產申請的蛋白核小球藻粉,獲批准為新資源食品,標誌著該產品將進入產業化,走進百姓生活,增進人民福祉。蛋白核小球藻為綠藻目,小球藻屬,是地球上最早的活性單細胞微藻,有極強的繁衍能力,人類當做最好的太陽能轉換器之一。
  • 小球藻是什麼
    每60億個優質的綠藻細胞,才能製成1克的綠藻,1克的綠藻相當於1公斤的蔬菜水果的營養價值,可見其珍貴。綠藻(小球藻)由於含有超級豐富的營養,具有低熱量,因此美國太空總署(NASA)把綠藻(小球藻)列為&34;,綠藻(小球藻)更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34;。
  • 三年困難時期「代食品運動」出臺記
    編者按:1959年-1961年的三年大饑荒,人們刻骨銘心,但大饑荒期間,國家為應急救飢而發起的代食品運動,卻逐漸淡出我們的記憶。本文作者陳廷偉是農業科學院的科研人員,最早建議利用快速繁殖的小球藻等微生物,作為代食品補充蛋白質來源。
  • 小球藻,來自五億四千年前的健康密碼
    其後,在20世紀30年代末,德國的倫德納(音譯)博士指出小球藻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引起了巨大反響。各國紛紛考慮將小球藻作為饑荒補助口糧,並積極推進相關研究。二戰後小球藻研究再度推進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小球藻的相關研究曾經被一度中止。在戰爭結束後,又重新開展。
  • 日本小球藻之日
    我們都知道日本有各色各樣的節日,各位藻飯們知道嘛,其中有一天是專屬於小球藻的,在日語中9和6的發音與小球藻的日文發音很像,因此,9月6日也被定為小球藻之日!小球藻之日由日本京都府和太陽綠藻(SUN CHLORELLA)集團共同商討制定,並且得到日本紀念日協會認定的節日,旨在推廣富含均衡營養的小球藻,並希望人們更加重視健康。作為日本小球藻保健領域的領軍人物,太陽綠藻(SUN CHLORELLA)集團對於小球藻的推廣更是義不容辭。
  • 小球藻生長因子CGF為什麼稱為「高價值活性物質」
    01、小球藻功能性食品及健康價值 戰爭年代因糧食匱乏,一些國家利用野生小球藻來充飢,從此,小球藻被開發作為人類食物資源,成為理想的穀物替代品。小球藻商業化種植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日本和臺灣。20世紀80年代,美國、以色列、澳大利亞、中國和泰國開始大規模培養,小球藻成為主要的膳食添加劑。
  • 為什麼小球藻值得科學家研究?
    1890年,荷蘭生物學家拜靈克在600倍顯微鏡下發現這個神奇的小生命,直徑只有6-8微米,呈球狀,因此得名小球藻,它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體之一,是生存了30億年以上的一種淡水單細胞藻類。它含有豐富的全面營養素和獨特的「小球藻生長因子C.G.F.」
  • 小球藻(Chlorella)綠藻知識小科普
    做為一種單細胞的綠色微細藻類,小球藻的直徑只有3~8微米,必須用600倍以上的顯微鏡才能看見,且形狀呈圓球形,這也是它中文名稱的由來。由於小球藻是一種營養齊全的食品,早在2012年小球藻已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批准為新資源食品。
  • 小球藻力挺辣妹強勢復出 貝嫂完美詮釋零號身材
    眾所周知,維多利亞·貝爾漢姆以完美的零號身材傲視群芳,生育後迅速恢復身材,還要承受大強度的巡演工作壓力,其充沛的精力和神秘的保養術始終是愛美女性的熱議話題。當時,已經是三個孩子母親的貝嫂被曝在巡演過程中食用日本出產的小球藻純天然營養補充食品來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出於對這位前「辣妹」成員的熱愛和推崇,在日本女性中也引發了小球藻純天然營養補充食品的再度熱銷。
  • 小球藻大揭秘
    與人類為首的動物及植物的細胞一分為二的繁殖方式相對,小球藻每20-24小時可分裂成4個,具有超常的生命力。這可以說與C.G.F.密切相關,C.G.F.是只存在於小球藻中的物質,屬稀有的珍貴物質。正是因為小球藻細胞生長因子C.G.F.由多種複雜的成分組合而成,它才有如此強大的能量。不同種類的小球藻的C.G.F.含量不同小球藻有許多種類,並且根據種類及培育方法的不同,其C.G.F.的含量也完全不同。
  • 小球藻大揭秘
    作為植物中的一種的小球藻,其細胞中也含有被稱為「C.G.F.(Chlorella Growth Factor)」的獨有生物體成長促進因子。與人類為首的動物及植物的細胞一分為二的繁殖方式相對,小球藻每20-24小時可分裂成4個,具有超常的生命力。這可以說與C.G.F.密切相關,C.G.F.是只存在於小球藻中的物質,屬稀有的珍貴物質。
  • 小球藻,營養+排毒,兩者兼得!
    小球藻是全營養食物,同時也是能排除體內毒素及重金屬的健康食品。小球藻含豐富蛋白質、18種胺基酸、纖維、β 胡蘿蔔素、維他命 C、E、K 和全部 B 族維他命,在小球藻中的礦物質包括鈣、鐵、磷、鉀、鎂,及微量的錳及鋅,也含女性必須的葉酸、葉黃素等,葉綠素含量是綠色植物中最多的。
  • 小球藻是什麼?有什麼作用?一篇文章為大家深扒一下小球藻
    02小球藻的今生說到小球藻,不得不說一下國民康健的有機小球藻,出口歐美十幾年,獲得了歐盟和美國雙重有機證書。這兩個有機證書有多難?04小球藻的功效降血壓和降血脂小球藻具有抑制脂肪吸收,刺激高脂肪食品排出的功能。臨床研究表明,小球藻可以用於防治高血脂以及與脂肪過剩有關的疾病。
  • 專家:綠色均衡營養的蛋白核小球藻將大有可為
    來自全國的小球藻專家及營養、醫學、食品、保健行業協會等領域的近30名專家,對新資源食品蛋白核小球藻營養價值和應用予以肯定。與會專家指出,我國應大力開發對改善人類環境、綠色均衡營養有明顯作用的蛋白核小球藻產業。浙江省保健品行業協會健康服務工作委員會負責人楊廣義告訴記者,當前,食品安全、環境汙染、慢病井噴、亞健康盛行,我國小球藻產業剛剛興起,其營養保健價值還不被世人認知。
  • 小球藻成雲南高原特色農產品出口新亮點
    小球藻是一種球形單細胞淡水藻類,是優質的綠色營養源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熱量以及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元素的優點,並且有某些特殊醫療保健功能。因此,小球藻是優質的健康食品源,在國際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 科學家發現「黃金小球藻」富含人體必需類胡蘿蔔素
    新華社昆明1月20日電(記者嶽冉冉)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學家通過化學誘變,發現了一種突變的小球藻——黃金小球藻,該藻富含人體必需類胡蘿蔔素。該成果已於近日發表在食品科學研究頂級學術期刊《農業和食物化學》上。
  • 小球藻,自然恩賜的可食用綠寶石
    除了日常吃喝用度之外,也越來越關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求,更加重視營養均衡和養生保健。大自然中的藻類一直是活躍在健康免疫領域的熱門產品。藻類不僅營養均衡全面、而且還有成分純淨天然等特點,被賦予「微型營養庫」的稱號。在我們熟知的眾多藻類中,以小球藻和螺旋藻為原料的營養補充劑最多。
  • 護膚品裡的小球藻提取物,到底是什麼?
    關於小球藻護膚的歷史,我們還要追溯到1890年,在西方國家,有一位荷蘭生物學家在600倍的顯微鏡下發現了一個神奇的小生命,直徑只有6-8微米,呈球狀,並起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小球藻。如今,小球藻以它強大的護膚功效風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