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鷺多在沿海邊的巖礁上靜靜地覓食或者緩慢地走動,有時也佇立在較為隱蔽的水邊巖礁上,身體呈駝背狀,長時間站著不動。
巖鷺是典型的海岸鳥類,主要生活於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的島嶼和沿海海岸一帶,尤其喜歡棲息在多巖礁的海島和海岸巖石上,只有非繁殖期才偶爾四處遊蕩。大多在白天活動,但以黃昏時分活動更為頻繁。性情羞怯,孤獨好靜,不易接近。巖鷺活動時通常極為小心謹慎,常常輕輕的、無聲無響地移動和覓食。有時也在低空中飛翔於巖礁與浪花之間,飛行時頸部也縮成「S」形,兩翅鼓動緩慢,從容不迫,不慌不忙。但當它受到威脅時,也能飛得相當快。
一隻巖鷺從漁船上偷了一條小魚,然後飛回到巖石上開始享用美餐。
巖鷺如果不捕食,幾乎就和一個安在巖石上的一個樁子沒啥區別,偶爾會抖抖毛。但是過往的漁船會驚擾它們,飛到他處繼續站樁……
巖鷺主要以魚類、蝦、蟹、甲殼類、昆蟲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為食。通常沿岸邊巖石慢步行走覓食。覓食時身蹲得很低,縮脖駝背,輕輕的、甚至有點偷偷摸摸地接近被獵物,然後乘其不備,突然襲擊。巖鷺還是一個很熟練的「小偷」,常常到成群繁殖的鷗類中間偷吃親鳥帶給雛鳥的魚類等食物。
傍晚看日落的人讓這隻巖鷺幾乎無處藏身,它躲在巖礁背後享用完晚餐後,才慢慢露出頭來。
巖鷺每年4-6月繁殖,營巢於海島巖壁的縫隙或平臺上,也在樹上或低矮的灌木上營巢。營巢時也成群,但並不象其他鷺類那樣密集,而是在海島的巖石上分散開來。巖鷺分布於亞洲東部、琉球群島、熱帶太平洋、印度洋、一直到大洋洲一帶,共分化為2個亞種,中國僅產指名亞種,分布於浙江、福建、臺灣、廣東、香港、海南等地。巖鷺的數量也很稀少,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珠海海島IBE合作方:珠海市觀鳥協會
珠海海島IBE支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