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國內疫情散去,本是物流行業復甦或爆發式增長季,但是全球抗疫形勢不容樂觀,在國內物流有所復甦後,我市國際物流行業又面臨新的考驗和挑戰。
國際貿易的實現離不開海陸空的聯合運輸,物流企業對各個運輸環節的整合及無縫連結才最終促成國際貿易合同的順利履行。當前,國際物流業主要面臨物流需求減少、物流節點受阻、履約困難增加等難題。
數據顯示,在中國國際快遞業務中,國際三大快遞企業的市場份額超七成。作為製造業大國,為何中國在出口騰飛的時期沒有出現具有國際運輸能力的綜合物流服務商?
復產和資金壓力成為痛點
「復工容易,復產難。目前我國疫情得到全面有效的控制,我市國際物流行業也已全面復工,然而國外疫情還在不斷蔓延,許多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國際物流通道受阻,國際物流行業全面復產還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浙江陸港物流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盛銘快人快語。他說,新冠病毒席捲全球後,國際市場對「中國製造」的需求下降,訂單量明顯減少,今年到目前為止的訂單只有去年同期的45%。
這是我市國際物流行業復產的「痛點」之一。
陸港物流成立於2007年,是我市較早從事國際物流的企業。經過10多年快速發展,目前旗下擁有4家子公司和一家間接投資公司,均是物流行業的佼佼者。
盛銘告訴記者,市區絕大部分國際物流運輸業務「流」向寧波、上海等口岸。這也是市區國際物流企業的「心頭痛」。
與義烏相比,市區國際物流配套設施相對落後,貨櫃場站建設相比較晚,這也是市區物流企業不能快速發展的原因。不過,近期對市區國際物流行業來說有一個重大利好,市交投集團正規劃和建設的華東聯運新城,佔地約7000畝,其中部分項目已初具規模。業內人士認為,今後以浙中公鐵聯運港的發展為契機,鐵路公路水路齊頭並進,逐步提升市區的國際物流的配套設施和貨櫃場站作業能力,從而把外「流」的國際物流運輸業務吸引到金華本地來,讓「工廠貨」回娘家。
盛銘說,我市外向型企業除了因國外疫情影響訂單減少以外,企業資金壓力也很大。一方面來自企業的貸款壓力,雖然在疫情期間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但春節復工後,受海外疫情的影響,外貿企業訂單減少,國際物流行業運輸量相應降低,企業不僅不能創收,而且還要支付較高的用工成本,有貸款的企業更是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由於受全球疫情影響,國際物流上下遊企業紛紛採取延遲復產、推遲交貨、取消訂單等措施,加大了企業資金的回籠難度,造成出口企業資金壓力增大。
物流通道或存隱形堵點
「目前『義新歐』金華中亞班列運輸通道未受疫情影響,鐵路運輸相對比較順暢。」市交投集團下屬浙中國際物流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中亞班列的羅建源說,哈薩克斯坦從3月16日至4月5日關閉了與其他國家的客運、空運和公路運輸,人員不得進出哈國,而鐵路貨物運輸正常。記者從金華海關了解到,目前中亞班列通關正常,暫不受疫情影響。金華中亞班列近兩周每周都開出四列,發送班列數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
據了解,在我市浙中公鐵聯運港始發的除了向西的中亞班列以外,還有向東無縫對接寧波港的海鐵聯運貨櫃班列,目前該班列保持每天發送一列,每列40個貨櫃以上。
「金華—寧波海鐵聯運從2月19日開始基本恢復常態化運行,復運初期出口貨物主要以年前積壓的庫存為主,之後有明顯復甦跡象,貨源主要來自金華市區、武義、永康。受疫情影響,運量同比下降約30%,主要原因是產業鏈上遊的外貿企業復產較慢,產能恢復有限。」羅建源說,面對國外疫情的暴發,雖然鐵路貨運保持暢通,但仍然存在貨物在口岸積壓,不能及時清關,不能短駁運輸的風險。若在國外碼頭、車站滯留時間較長,不僅不能及時把貨物送到海外客商手裡,而且還會產生許多滯留費用,這樣也會造成國內外貿企業取消後續訂單以及回款困難等問題。產業鏈、供應鏈上下遊就會出現堵點和卡點,反過來影響國內外貿和物流企業的生存。
東陽:保稅倉為企業緩稅120多萬元
3月18日上午,在東陽公用型保稅倉庫,記者看到,一輛大型叉車正抓起裝滿原木材料的貨櫃,穩穩地放到貨櫃車上。經過海關快速查驗放行後,這批木料將運往我市紅木家具企業,以解復工復產後的燃眉之急。
「這個保稅倉是全省首家木材專營公用型保稅倉,運營已3個多月。」東陽市保稅物流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仇康康說,這次出庫的木材共有100多個貨櫃。
金華海關綜合業務二科副科長楊剛說,為加快復工後木材出入庫流程,海關根據企業物流需要,安排了預約通關和加班驗放,大大減少了通關時間,且每個貨櫃物流成本下降1000元左右。「相比於一般貿易進口,通關保稅倉庫進口木材的最大優勢是可以緩交稅款,對於價格昂貴的紅木材料來說優勢明顯。3個多月來,海關已為東陽木材使用企業緩稅120餘萬元。」
為加快推進我市木雕紅木家具企業復工復產,金華海關積極對接企業,及時開闢綠色通道,幫助保稅倉庫快速恢復運轉。節後復工以來,該保稅倉已先後進口10批木材共4100噸,快速實現滿負荷運轉,一定程度緩解東陽市場紅木原材緊缺狀況。
據悉,該保稅倉庫已累計出入庫可樂豆木、澳洲酸枝相思木、鐮葉相思木等原木和板材15批次、1.1萬噸,共計貨值2200餘萬元,供應給40餘家紅木加工企業。
打造「千億物流」須五「圈」發力
「我從2008年就開始呼籲培養人才,可是人才的培養非常艱難。」金華市現代物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寧說,專業物流人才的培養跟不上物流業務的爆發式增長。
除了人才、運輸車輛、貨物等有形的,還有無形的服務,如銀行服務、政府政策等。比如,外貿企業和國際物流企業面臨銀行單證、外匯結算、保險等服務,這些服務的提升空間很大,所以物流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生態圈」。
受疫情影響,規模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增加,中小企業面臨「斷炊」風險。為此,市交通運輸局幫助企業對接稅務、金融保險等部門,落實社保延期繳納、保險減免、銀行貸款利率下浮等惠企政策,引導規模物流企業轉變經營結構和管理模式,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引導中小物流企業進行市場資源整合,尋求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去年全市召開的物流業發展大會上,提出打造「千億物流產業」規劃,給物流行業發展亮起明燈。「物流是供應鏈體系裡的一個重要環節,若就物流而物流,發展是有限的,物流業的發展必須有五大『圈』支撐——經濟圈、交通圈、政策圈、信息圈、人才圈。」陳寧說,物流行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培育「龍頭」,讓「龍頭」產生效應,引領行業的健康有序及快速發展。我市的國內物流、國際物流、電商物流、倉儲企業等領域都需要有「龍頭」來引領。這樣,我市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藍圖可期。
義烏國際物流 企業抱團取暖
隨著全球多國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國際物流業面臨貨量減少、局部物流網絡不暢等困境。疫情是一個拐點,也是一個新起點,對部分物流企業來說,他們正在積極尋求應對之策,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
物流供應鏈受衝擊
黃雲是義烏一家外貿公司的業務員,剛復工不久,本該忙碌的她近些天又開始空閒了,因為原本客戶敲定的幾個訂單因疫情變得不確定,客戶態度不明,只讓她再等等。
「上遊外貿企業訂單減緩,下遊物流貨量就會受影響。」記者從義烏市貨代行業協會獲悉,目前一些貨代企業受困於此。除此之外,更令人頭痛的是,有貨但進不去。
「截至目前,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宣布封國、封城,這對國際貿易和貨物的正常運輸造成一定影響。」義烏市揚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金麗仙說,他們不缺貨量,卻面臨物流網絡不暢的難題。
目的地國家進入在家辦公、半停工狀態,勢必導致貨到目的港後,清關、轉運的效率大大降低,運輸時效將延長,還將產生滯港費等很多額外費用。揚翔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主打歐美、中東、南美市場,這三大區域中的部分國家物流有所受限。
物流企業抱團取暖
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為多行業進行「輸血式」幫扶。日前,為推動物流業加快復工復產,國務院出臺系列政策支持交通運輸物流業,包括免除港口建設費、降低港務相關收費、減半收取貨櫃延期使用費等。
這對物流從業人員來說,無疑是一劑強心劑。金麗仙說,自國外疫情蔓延以來,其所在的協會也曾多次組織協會會員討論出路,大家一致認為,不能坐以待斃,還需積極自救。
「一周前,我們與國內物流企業浙江創業實業有限公司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希望能助力企業對衝風險,加快轉型升級的進度。」盈和國際物流集團董事長程科源說,疫情對跨境電商影響相對較小,公司業務未受太大波及。當前,該公司每天仍為全國上萬家客戶往世界各地發件,平均每天發貨量100噸左右。
「這次疫情對我們的影響儘管不及傳統國際物流大,也敲響了一個警鐘。」程科源說,該公司以對外業務為主,一旦國際形勢發生較大變化,公司立身之本將被動搖。為增強抵禦風險能力,防患於未然,公司業務需多元化發展。
程科源的想法與浙江創業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不謀而合。後者是一家綜合型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企業。「我們雙方希望通過深度合作,結合現有業務結構進行有效整合,全力打造物流全鏈條生態服務體系,打通『地球村』貨物流通一站式服務屏障。」程科源說。
疫情加速行業洗牌
去年以來,在疫情之前,國際物流業已經顯露出發展疲態,正逐步改變以往「低小散」狀態,開始朝著集約化、規範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疫情或將成為行業洗牌加速器。這樣的洗牌最終倒下的是那些無實力、不規範的小公司,對於經營情況較穩定的物流企業,生存沒有問題,甚至有可能在這次洗牌中找到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國際物流業轉型,智能化和數據化成為重要議題。
近日,小商品城發布廣告,致力於打造公共開放的國際物流信息平臺,擬與大掌柜、環世集團設項目公司。這一平臺實現全鏈路可視化、可追蹤,為中小微客戶、現有商戶的物流服務商提供線上化,數位化的解決方案。此類的合作正在多地多次上演。
國際物流連結多方,考驗的是資源整合能力。新形勢下,要求國際物流企業更加靈活,數據底盤能力更強。不管物流企業面臨什麼痛點,不斷實現人、車、貨數位化和智能化水平,是行業的長遠發展方向。
3月19日,國內幾大上市快遞企業紛紛公布2月快遞服務業務經營簡報。從目前已公布經營簡報的快遞企業數據來看,2月上市快遞產品收入、業務完成量、快遞產品單票收入普遍下降,除順豐以外,圓通、申通、韻達同比均呈雙位數下滑。值得一提的是,順豐的市值已經超越國際巨頭聯邦快遞。
與此同時,電商開始加大對國際物流的投入。菜鳥正在列日機場建設一個22萬平方米eHub樞紐。eHub是菜鳥網絡提出的概念,它包括物流基礎設施和基於其上的數字中樞。作為一家電商企業,阿里巴巴之所以對全球物流網絡進行投資,原因在於當其貿易業務走向全球時,國內並沒有哪一家物流企業能夠提供有效的服務。
全球物流背後的本質是全球貿易。目前,對國際物流業應有的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推動「國家隊」入場;另一方面是給予正在建設國際物流體系的企業更多支持。這將支撐國內製造業更好地走向全球。
(據金華日報,原標題《訂單量減少 資金壓力大 渠道不順暢 如何打通國際物流「最後一公裡」》,作者李冰峰 方群青 方靜。編輯郎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