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恆星劇烈爆炸,轟出死亡之花!400年後仍在盡情綻放

2020-08-29 三體迷

1604年,人類觀測到一起非凡的超新星爆發,編號SN 1604

SN 1604位於蛇夫座內,距離地球約兩萬光年,是目前為止銀河系內最後一顆肉眼可見的超新星。要知道,在此之後人類至今也沒能用肉眼見證銀河系內的超新星。

即便遠在兩萬光年外,SN 1604仍一度躥升為全天最亮恆星,足見其爆炸之劇烈。當時,橫空出世的SN 1604吸引了全世界天文學家的關注,其中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對此進行了詳細記錄。因此,SN 1604又被稱為克卜勒超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明史》對本次超新星爆發也有記載:

(萬曆)三十二年九月乙丑,尾分有星如彈丸,色赤黃,見西南方,至十月而隱。十二月辛酉,轉出東南方,仍尾分。明年二月漸暗,八月丁卯始滅。

現在我們知道,SN 1604屬於Ia型超新星

Ia型超新星並不是大質量恆星演化至生命末期的自發爆炸,它們通常發生在雙星系統中——當白矮星瘋狂吞噬伴星物質達到質量上限時,發生驚天一爆。

SN 1604的爆炸釋放出巨大能量,將大量物質拋射到太空,形成壯美的超新星遺蹟。下圖為天文學家利用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觀測數據合成的SN 1604超新星遺蹟,如同宇宙中開出的一朵死亡之花。

不可思議的是,在400年後的今天,這朵死亡之花仍在盡情綻放,甚至沒有出現減速。

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於2000年、2004年、2006年、2014年和2016年拍攝的圖像,追蹤SN 1604超新星遺蹟中15個結塊的位置變化,進而計算出它們在三維空間中的運動速度。

研究結果表明,這些結塊向外飛離的平均速度高達4600公裡/秒,與超新星剛爆發時相當。這意味著,在400年後,至少有一部分SN 1604爆發出的物質仍未出現減速。

然而,這些物質在向外飛離的過程中不斷穿越周圍介質,理應不斷減速。至於其中原由,天文學家目前也解釋不清楚。也許,Ia型超新星本身具備異乎尋常的能量。

研究人員已經將這項新研究發布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他們接下來計劃測量更多結塊的速度,用以進一步確認他們的計算結果,建立更完善的三維物質分布圖。

相關焦點

  • 一顆恆星劇烈爆炸,轟出死亡之花!400年後仍在盡情綻放
    即便遠在兩萬光年外,SN 1604仍一度躥升為全天最亮恆星,足見其爆炸之劇烈。當時,橫空出世的SN 1604吸引了全世界天文學家的關注,其中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對此進行了詳細記錄。因此,SN 1604又被稱為克卜勒超新星。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發現於1604年10月9日,它比其他所有明星都亮。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研究了這位明星一年,並寫了一本名為「De Stella Nova」(「新星報」)的書。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意識到物體是一顆爆炸的恆星,他們稱之為克卜勒的超新星。
  • 白矮星的生老病死:前世是恆星,結局是爆炸還是黑矮星?
    生命之美和死亡之美,無疑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美麗。任何生命都會經歷生與死,比如我們人類自己,再比如遙遠的太空中,那一顆顆星球。今天閒雲的文章,就和星球的「生老病死」有關,主角就是白矮星。聽名字你是不是有種猜測?這是不是一顆白色的、矮小的星球呢?確實如此。
  • 遠離「過勞」,生命之花才能盡情綻放
    然而,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機關事業單位,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企業裡,加班都是「家常便飯」,「5+2」「白+黑」,甚至是「三百六十五天、全員式」的工作模式,讓勞動者的身心承受巨大的壓力,停不下來的加班引發的「過勞死」更是整個社會之痛。   儘管法律界人士痛批,儘管全社會關注,儘管一些單位承諾減少加班時間,但過度加班甚至「過勞死」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
  • 克卜勒的超新星遺蹟:400年後,恆星爆炸產生的碎片未減緩
    克卜勒超新星殘骸是一顆爆炸的恆星的殘骸,這顆恆星距離我們的銀河系大約2萬光年。這些獨立的結果證實了2017年在克卜勒超新星殘骸中發現的時速超過2000萬英裡的節。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錢德拉x射線光譜估計了結點的速度。錢德拉x射線光譜給出了2016年獲得的不同波長的x射線強度。
  • 4.45億年前,一顆恆星死亡,釋放的能量恰好擊中地球
    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的恐龍被迫飛上了天空,那些沒有飛起來的恐龍都已經滅絕,小行星撞擊地球最可怕的不少是撞擊產生的爆炸,而是因為撞擊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地震,海嘯,大規模長時間的火山爆發才是壓倒恐龍的最後一根稻草。
  • 2083年有一顆恆星爆炸,被施了魔法嗎?
    夜空中最亮的星2083年,據現在還有63年,天空中會出現一種奇觀。有一顆星星將會比金星還要亮,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它就是V Sge恆星。因為在2083年,它就會發生爆炸,感覺就像是被設計好了似的。就像在劉慈欣《三體》小說中,羅輯在成為面壁者後,悟得了黑暗法則真理後,有且唯一執行的面壁者計劃,向宇宙中發了一顆恆星的坐標,施了個咒語。100年後,這顆恆星果然被咒死了。而同樣的,V Sge恆星63年後也會發生爆炸。在平時,即使我們用中型望遠鏡也看不到。
  • 恆星死亡後釋放的「伽馬射線暴」有多可怕?
    ,可能是宇宙中的最大生命殺手,因為大質量的恆星在走到自己的生命終點後,會引發一場劇烈的爆炸,被稱為伽馬射線暴,這種劇烈的爆炸可以在短時間內輸出一個恆星,一生內釋放的能量總和,甚至會短暫的照亮整個宇宙。沒有人可以給出準確的答案,因為地球在銀河系中屬於「郊區」,周圍的恆星系不夠密集,也很少有大質量的恆星存在,但是在銀河系內部和宇宙中的大多數天體結構中,恆星死亡釋放的伽馬射線暴是十分頻繁的,至少有80%的宇宙空間被伽馬射線暴掃射過。
  • 綻放的死亡之花——核爆炸為什麼一定會產生蘑菇狀的雲團?
    作為人類有史以來製造過的破壞性最強的大殺器,原子彈這類核武器有一個最典型的外在特徵,那就是爆炸後形成的巨大蘑菇雲,學名叫蕈(xùn)狀雲。蘑菇雲的產生其實涉及的知識相對簡單,原子彈在爆炸瞬間會形成一個幾千萬攝氏度,甚至上億度的巨大火球,同時向周圍釋放出高能輻射,以原子彈爆炸投影點為中心,半徑數千米內的空氣、土層、石頭都會被氣化成氣體,這些高溫氣體因為受熱膨脹,密度要小於周圍空氣,再加上爆炸後的向上衝擊力,這些氣體就會被託舉上升,形成一個筆直的中心上升雲柱。
  • 巨大恆星為何忽然消失?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恆星神秘死亡行為」
    這顆巨大的恆星距離人類十分遙遠,導致人們難以定位,從而使得這顆位於金曼矮星系的亮藍色變星在突然消失前,天文學家們無法確定它是塌縮成了一個黑洞,還是躲到了星際塵埃的後面玩起了「躲貓貓」的遊戲,科學家們再次深入對比後發現一個真真切切的事實,即一顆有7500萬光年的恆星,無緣無故的消失在宇宙中,他們之所以這般肯定是因為這顆恆星大約是太陽的85倍,亮度也足足比太陽高出幾百萬倍,其實在發現這顆行星時,科學家們就已經對其進行了長達十年左右的研究
  • 伽瑪暴綻放最美宇宙「生命之花」
    ,也是目前天文學中最活躍的研究領域之一,曾在1997年和1999年兩度被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列。一般認為,大質量恆星死亡時產生的「長暴」現象,往往與遙遠的超新星爆發相關。大質量恆星迅速耗盡核燃料後,在生命最後時刻,內部會發生劇烈爆發,這是由於其核心已無法再繼續反應產生能量,於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坍縮,並迅速形成一個黑洞。理論上講,坍縮過程中能量會沿著兩個極窄的方向以高能輻射的形式發射出去,這也就形成了伽瑪暴。
  • 二氧化矽可能起源於恆星爆炸後所產生的超新星
    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的一種劇烈爆炸,爆炸過程中的所產生的電磁輻射能夠照亮整個星系,並可能持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才會逐漸衰減。而在此期間,一顆超新星所釋放的輻射能量可以與太陽在其一生中輻射能量的總和相當。
  • 能起死回生的殭屍恆星,爆炸後會吞噬伴星重生
    科學家表示,暗淡發光的殭屍恆星揭示此恆星屍體仍在快速活動,並以驚人的速度在旋轉,轉一周僅2.6秒,並產生強烈磁場。殭屍恆星在瀕臨死亡時通常以最後的殉爆來結束一切,但是其又能通過吞噬周圍恆星的物質「起死回生」。
  • 恆星死亡時可能不會出現超新星爆炸
    科學家認為這種消失行為將支持這樣的一種理論:即一些巨大的恆星在死亡時只是簡單地爆炸而不會出現明亮的超新星爆炸,或伽馬射線的爆發。 當一顆巨大的恆星衰老時,其中心會聚集很多的鐵。最終,此鐵核增長得如此巨大以至於被它自身的重力給壓碎了,形成了一個黑洞。有時此過程伴隨有超新星爆炸,這時恆星外層向外爆發出明亮的可見閃光。
  • 為什麼恆星爆炸會變成超新星?超新星對宇宙有什麼影響?
    為什麼恆星爆炸會變成超新星?超新星對宇宙有什麼影響?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天空,為了展現科技的魅力,以後的每一天我都將為大家放送最幹的貨,希望你們會喜歡。什麼是超新星,簡單來說,一顆爆炸中的恆星,就被稱為超新星。
  • 一顆處於爆炸邊緣的恆星,它一旦爆炸,我們就看不見冬季大三角了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恆星,它的視星等達到了-1.47。與天狼星相比,南河三要暗淡一些,而且還有些微微泛黃,這是一顆視星等達到0.38的恆星。而獵戶座的參宿四則是夜空中可視亮度排名第十的恆星,看上去隱隱有些發紅,因為它是一顆紅超巨星。
  • 銀河系最大恆星海山二星噴發為新恆星爆炸類型
    雖然該事件的發生年代是在距今150年以前,可能很多人都沒有特別留意到。但是內森-史密斯教授卻認為海山二星在宇宙觀測領域的地位極為重要。他表示這顆恆星1843年時的爆炸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因為在近幾年天文工作人員們的天文觀測過程中,我們都驚訝的發現在銀河系以外的其他幾個星系中,竟然有與海山二星爆炸方式極為相似的不同程度恆星噴射現象。
  • 8000光年外一顆恆星即將死亡,可能產生伽馬射線暴,可能威脅地球
    8000光年外一顆恆星即將死亡,可能產生伽馬射線暴,可能威脅地球宇宙中無數的輻射和電磁信號在穿梭,不過地球有地磁和大氣層的保護,人類幾乎不會遭受宇宙能量帶來的太大傷害。但是地球也不是絕對安全的星球,畢竟就連太陽的黑子活動異常對地球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除了宇宙中無數的隕石和小行星對地球有致命威脅之外,還有一些能量形式的威脅,比如能夠蒸發恆星的伽馬射線暴。伽馬射線暴是宇宙中最劇烈的爆炸,是一種超級巨大的恆星在死亡時塌縮產生爆炸產生的一種毀滅性的能量爆發,也可能由兩顆緻密的天體合併時產生,比如黑洞或是中子星。
  • 恆星逐漸死去後,宇宙將更加宜居 | 萬億年後的宇宙圖景
    如果兩顆恆星相距較遠,雙星系統會面對前一種情況;相反,則會遭遇後者。當兩顆恆星併合的時候,它們暫時會形成一顆質量更大也更亮的恆星。即便是一顆木星這樣大的行星也會造成類似的效應,不過是在較小的尺度上。設想一顆質量只有太陽十分之一,壽命接近一萬億年的中等恆星,並假設它有一顆類木行星。如果這顆行星的軌道運行周期不止幾天,那它最終可能會被甩出這個系統。
  • 氫彈扔下45秒後爆炸,B-29逃脫核爆死亡範圍,轟-6是如何做到的?
    雖然1945年美軍曾向日本空投了兩枚原子彈,執行任務的B-29最後也成功逃脫了核爆的死亡範圍,但這樣的成功先例實在太少了,況且美國把這些關鍵數據也捂得嚴嚴的,我國要走這條路就只能靠自己摸索與周密的策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