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研究院製備出高探測率、快響應速度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

2020-11-27 中國科學院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高探測率、快響應速度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

2019-07-26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字體:

語音播報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銀/氧化鈦肖特基二極體等離熱電子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nophotonics (8(7), 1247-1254(2019))上。

  光可以在金屬表面激發出等離基元,等離基元可以進一步激發出高能熱電子,這些熱電子可以越過金屬/半導體肖特基結形成電流,進而實現光向電的轉變,並實現光電探測。由此,人們近期發展了一種新的由金屬/半導體肖特基結組成的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相對於傳統的半導體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具有特殊優點:它能夠探測能量小於半導體帶隙的光子,並且其響應波長可以通過控制金屬納米結構實現可控連續調節。近年來,針對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的研究大多數集中在熱電子探測器的響應度提升方面,而對探測率和響應速度這兩個在光成像和光通信領域至關重要的性能欠缺相應研究。

  銀/氧化鈦肖特基結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熱電子探測器構建材料。一方面,銀具有高的等離局域場和窄的熱電子能量分布,能夠產生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另一方面,氧化鈦具有高的導帶態密度,方便電子快速轉移。因此,基於銀/氧化鈦肖特基結的熱電子探測器預期會有高的探測率和快的響應速度。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科研人員基於孔陣列銀/氧化鈦肖特基結製備了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該探測器表現出快的響應速度和高的探測率,在波長為450 nm的光照和零偏壓條件下,其光響應上升和下降時間分別為112 μs和24 μs,探測率為9.8×1010 cmHz1/2/W,這兩個性能指標均高於之前文獻的報導。進一步地,他們通過降低肖特基勢壘高度使器件的光響應度從3.4 mA/W提升到7.4 mA/W。該研究成果為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的研製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參考和指導。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CAS/SAFEA國際創新研究團隊合作計劃的支持。

  論文連結

  探測器的結構和等離熱電子參與的光響應過程。(A) 孔陣列銀/氧化鈦複合膜在真空條件下的肖特基型電流-電壓曲線。(B) 銀/氧化鈦複合膜的SEM照片。(C) 孔陣列銀/氧化鈦探測器的光譜響應。(D) 等離熱電子參與光電流響應的能帶示意圖。

  波長450 nm的光照射下的光電流響應。(A) 器件在零偏壓條件下,對不同功率的脈衝入射光的響應。(B) 光電流-光強的關係。(C) 歸一化的單脈衝光電流響應。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在銀/氧化鈦肖特基二極體等離熱電子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nophotonics (8(7), 1247-1254(2019))上。
  光可以在金屬表面激發出等離基元,等離基元可以進一步激發出高能熱電子,這些熱電子可以越過金屬/半導體肖特基結形成電流,進而實現光向電的轉變,並實現光電探測。由此,人們近期發展了一種新的由金屬/半導體肖特基結組成的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相對於傳統的半導體探測器,這種探測器具有特殊優點:它能夠探測能量小於半導體帶隙的光子,並且其響應波長可以通過控制金屬納米結構實現可控連續調節。近年來,針對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的研究大多數集中在熱電子探測器的響應度提升方面,而對探測率和響應速度這兩個在光成像和光通信領域至關重要的性能欠缺相應研究。
  銀/氧化鈦肖特基結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熱電子探測器構建材料。一方面,銀具有高的等離局域場和窄的熱電子能量分布,能夠產生高的光電轉換效率。另一方面,氧化鈦具有高的導帶態密度,方便電子快速轉移。因此,基於銀/氧化鈦肖特基結的熱電子探測器預期會有高的探測率和快的響應速度。
  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科研人員基於孔陣列銀/氧化鈦肖特基結製備了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該探測器表現出快的響應速度和高的探測率,在波長為450 nm的光照和零偏壓條件下,其光響應上升和下降時間分別為112 μs和24 μs,探測率為9.8×1010 cmHz1/2/W,這兩個性能指標均高於之前文獻的報導。進一步地,他們通過降低肖特基勢壘高度使器件的光響應度從3.4 mA/W提升到7.4 mA/W。該研究成果為等離熱電子光探測器的研製和性能提升提供了參考和指導。
  該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CAS/SAFEA國際創新研究團隊合作計劃的支持。
  論文連結
  探測器的結構和等離熱電子參與的光響應過程。(A) 孔陣列銀/氧化鈦複合膜在真空條件下的肖特基型電流-電壓曲線。(B) 銀/氧化鈦複合膜的SEM照片。(C) 孔陣列銀/氧化鈦探測器的光譜響應。(D) 等離熱電子參與光電流響應的能帶示意圖。
  波長450 nm的光照射下的光電流響應。(A) 器件在零偏壓條件下,對不同功率的脈衝入射光的響應。(B) 光電流-光強的關係。(C) 歸一化的單脈衝光電流響應。
  

列印 責任編輯:任霄鵬

相關焦點

  • 合肥研究院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研究取得進展
    因此,器件探測率難以提升,限制了光導探測器在弱紫外光檢測方面的應用。  針對上述問題,李廣海課題組的副研究員潘書生等在前期透明高阻薄膜的研究基礎上,提出以中間帶半導體為核心材料構筑紫外探測器的新方法。中間帶具有高態密度,能夠有效俘陷本徵缺陷在導帶上產生的電子,從而降低器件暗電流;另一方面,光照時,中間帶上儲存的載流子能補充到價帶上,並被光激發至導帶貢獻光電流,因此中間帶半導體材料紫外探測器能夠實現在降低暗電流的同時,保持器件較高的響應度。採用磁控反應濺射技術,沉積Bi摻雜SnO2薄膜,並通過優化實驗設計和參數,構築出了基於中間帶半導體薄膜的光導型紫外探測器件。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
  • 合肥工業大學:研發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
    本報訊(通訊員周慧)目前,我國深紫外光電探測技術由於受傳統器件結構等限制,仍存在易受環境影響、光電性能較差、器件響應速度和信號利用率難以兼顧等問題。近日,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應用物理學院科研團隊,成功研發出新型深紫外光電探測器,開創性地將透光性好、電子遷移率高且電阻率低的電子材料石墨烯和高質量β-氧化鎵單晶片引入深紫外光電探測器中,並提出一種全新的器件MSM結構,實現了對半導體與金屬電極接觸性能的大幅提升。器件光譜響應分析結果表明,該器件具有優異的光譜選擇性,在深紫外光區域響應非常明顯。
  • ...機所等研製出高靈敏度鈣鈦礦單晶-石墨烯複合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光子實驗室的於偉利與羅切斯特大學郭春雷研究團隊合作,針對基於鈣鈦礦多晶薄膜的光電探測器性能易受晶界和晶粒缺陷的影響問題,採用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極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單晶,並將該高質量的薄單晶與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單層石墨烯結合,製備出了高效的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 長春光機所光子實驗室研製出一種高靈敏度鈣鈦礦單晶-石墨烯複合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
    ,採用空間限域反溫度結晶方法,合成了具有極低表面缺陷密度的MAPbBr3薄單晶,並將該高質量的薄單晶與高載流子遷移率的單層石墨烯結合,製備出了高效的垂直結構光電探測器。甲基銨滷化鉛鈣鈦礦(CH3NH3PbX3, X=Cl, Br, I)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鈣鈦礦材料,因其具有直接帶隙、寬光譜響應、高吸收係數、高載流子遷移率、長載流子擴散係數等優點,逐漸成為製備光電探測器的前沿熱點材料。
  • 半導體所在柔性一維光電探測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此外,課題組利用超晶格納米線載流子遷移率高、電子傳輸功率可調製以及獨特的光學特性等特點,製備出了高響應的InGaO3(ZnO)超晶格納米線柔性紫外光探測器。近些年,為了實現光電探測器的便攜化和可移植化,柔性光電探測器的設計與製備受到了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柔性光探技術的快速發展對敏感材料的敏感性與柔韌性要求越來越高。一維無機納米材料具有高的長徑比,各向異性特點明顯。其獨特的電子限域作用有利於電子和空穴能態保持分離,能有效延長載流子壽命,展現出優秀的光電特性。同時,線性的幾何結構,使得其對外力具有很好的彈性,導致在發生形變後,材料表面不會產生裂紋。
  • 香港中文大學許建斌研究組ACS Nano: 高響應超靈敏的石墨烯基短波紅外探測器
    圖1 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製備工藝流程與表徵(a)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製備工藝流程(b)-(d)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表徵,金納米顆粒負載在器件表面(e)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圖2 金顆粒在石墨烯短波紅外探測器的表面等離增強作用
  • 深圳先進院X射線源及X射線探測器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材料所(籌)光子信息與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在X射線源和X射線探測器研發方面取得新進展,深圳先進院均為第一單位。 無機械旋轉CT可以解決以往旋轉CT掃描過程中因病人的呼吸、心跳等生理運動產生的偽影問題,實現靜態多角度探測。為了實現無機械旋轉CT掃描,目前主要使用電子槍產生的聚焦電子束在X射線靶上進行空間和角度的掃描,但掃描角度有限。
  • 表面等離激元垂直遂穿熱電子光電探測器研究
    早在一百年前, 人們就認識到貴金屬(合金),納米顆粒在可見光區表現出很強的寬帶光吸收特徵。
  • 製備出新型透明自供電紫外探測器—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汪宏課題組與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與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研製出一種用於高性能通訊系統的透明自供電超快紫外探測器
  • 合肥物質研究院製備出一種穩定性高、可高效去除水中重金屬的材料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納米材料與器件技術研究部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團隊採用兩步溶劑熱合成法,製備了一種極高穩定性的1T相MoS2材料(1T-MoS2),其1T相在空氣中可以穩定長達一年時間,在水環境中也能維持穩定的寬間距結構,保證了離子快速傳輸,展現出高效的Cr(VI)
  • 復旦《Nano Lett》:首次報導一種高性能紫外光探測器
    紫外光電探測器(UV PDs)在空間探索、生物分析、環境傳感器、通信和成像等許多領域一直受到廣泛關注。理想的紫外光電探測器通常希望具有高靈敏度、高探測率、快速響應速度、高光譜選擇性、高穩定性。Ca2Nb3O10納米片已被證明是具有廣泛應用的優異材料。然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關於Ca2Nb3O10納米片的光電檢測應用的報導。
  • 光譜用光電探測器介紹
    ● 光電倍增管(PHOTOMULTIPLIER TUBES,PMT)  光電倍增管(PMT)是一種具有極高靈敏度的光探測器件,同時還有快速響應、低噪聲、大面積陰極(光敏面)等特點。  典型的光電倍增管,在其真空管中,包括光電發射陰極(光陰極)和聚焦電極、電子倍增極和電子收集極(陽極)的器件。當光照射光陰極,光陰極向真空中激發出光電子。
  • 科研進展丨固體所在等離激元熱電子應用於傳感光探測太陽能轉化方面發表綜述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體所孟國文研究員課題組唐海賓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吳年強教授、臺灣大學劉如熹教授共同合作在Th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Plasmonic Hot Electrons for Sensing, Photodetection and
  • 合肥研究院製備出非金屬基癌症診療試劑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王輝、林文楚等在非金屬癌症診療一體化試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通過一步溶劑熱法原位製備出多功能二元複合物癌症診療劑——石墨烯氮化碳量子點嵌入的碳納米片(graphitic carbon nitride quantum dots embedded in carbon nanosheets
  • 中科院發明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器
    原標題:發明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器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研究員黃志明和褚君浩院士等在研究太赫茲與窄禁帶半導體相互作用時,發現了一種新型光電效應。他們進一步將該效應用於太赫茲波的探測,成功研製了高靈敏度太赫茲室溫探測器,證明了通過光子的波動性在器件結構中產生的奇異光電效應,可以實現室溫下高靈敏度太赫茲探測,從而為太赫茲技術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成果(兩篇)近日連續發表於《先進材料》 。   太赫茲在幾乎所有科學與技術領域具有重要性,因此受到廣泛重視。但太赫茲探測一直是瓶頸問題之一。
  • 兼具高響應度和快速恢復的氧化鎵光電探測器
    2 背景介紹 當下針對a-Ga2O3紫外光電探測器或成像應用,迫切需要對光電電晶體結構製備與器件應用進行深入研究,以很好地抑制PPC並提高響應速度,同時保持高的光響應率
  • 合肥研究院等在太赫茲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應用研究中獲進展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計算物理與量子材料研究部徐文課題組與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合作,應用太赫茲自由電子雷射裝置(CTFEL)裝置,開展電子材料的太赫茲動力學特性研究,相關研究成果以Picosecond terahertz pump-probe realized from Chinese terahertz free-electron laser為題,發表在
  • 用於高效光伏和靈敏光電探測器的簡單近紅外電子受體
    儘管近紅外(NIR)電子受體在拓寬光電響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人們對獲得低合成複雜度的高效近紅外材料的需求仍然很大。最近,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李昌治研究員和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方彥俊研究員開發了三個簡單的近紅外受體,其吸收波長可達1000 nm,它們具有相同的二噻吩核,並且具有不同的雜原子鍵,分別是W1具有碳(C)原子、W2具有矽(Si)和W3具有氮(N)。
  •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
    合肥研究院構建高效硼摻雜氮化碳納米片光催化劑應用於固氮合成氨研究 2020-03-03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化學穩定性強、製備方法廉價等優勢,在合成氨光催化反應中展現出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