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地域歧視這個東西,經歷過的人都會感到反感,那麼在古代有地域歧視嗎?
答案是:有的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古代的時候中原地區看不起周邊的地區,於是有了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首先我們說一說春秋戰國時期的「地域歧視」。看一看成語:刻舟求劍,主角楚國人;畫蛇添足,主角楚國人;買櫝還珠,主角楚國人;一葉障目,主角楚國人;自相矛盾,主角楚國人;葉公好龍,主角楚國人。楚國人:我特麼不就是生的南方了一點,你們中原人有完沒完!就因為楚國在南方,所以被中原各國看不起,認為人家不懂禮儀,所以對楚國各種嘲諷。
除了楚國,被嘲諷的還有宋國。趾高氣昂,主角宋國人;智子疑鄰,主角宋國人;守株待兔,主角宋國人;揠苗助長,主角宋國人;不龜手藥,主角宋國人;野人獻曝,主角宋國人。為什麼大家都嘲諷宋國人呢?因為宋國封爵為「公」,在周初是最高的,但是宋國由是「亡國之遺」,是一個失敗者和弱勢者。其他國的統治者對於宋國又嫉妒,又看不起,而嘲笑可以作為這種嫉妒的發洩。
此外在古代的時候,南方一直被北方歧視,例如宋朝的時候宰相王旦和司馬光說閩人狡險,楚人輕易,所以南方人不可為相,想想一個史學家能說出這樣的話還是很荒唐的。除此之外清朝時期對南方人的說話方式也多有歧視,經常用詩詞諷刺南方人。
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大家又開始歧視河南人、東北人、新疆人、西藏人、北京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
說到底,地域歧視是由於地域文化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人類心理活動等因素引發的,很多人之所以產生地域歧視都是因為對一個地區不了解,聽信別人的詆毀然後慢慢地對一個地方的人產生了敵意和歧視。有時候別人一句地域歧視的玩笑話可能引起很大的矛盾,所以小編在此呼籲大家抵制地域歧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