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靠「吃空氣」生存的細菌可能存在於世界各地的寒冷沙漠中

2020-08-22 cnBeta

據外媒報導,幾年前,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的研究人員在南極洲發現了可以只靠「吃空氣」生存的細菌。現在研究小組發現,這種方便的能力可能並不限於南極的細菌,他們在其他地區的寒冷沙漠中也發現了證據。這一發現可能對地球以外的生命也有影響。

每個生物都需要從某個地方獲得能量。對於動物來說,那就是食物。對於植物來說,能量來自於陽光。對於細菌來說,它可以是這些東西的混合,或者通過 「固定 」土壤中的無機化合物。2017年,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南極洲發現了細菌,它們從一種新的來源--空氣本身獲得能量。在低營養的土壤中,這些細菌轉而從周圍的空氣中獲取氫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讓它們在其他生命極少的環境中茁壯成長。這種現象被稱為大氣化學合成。

而現在在後續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這種能力可能並不限於南極洲。研究人員發現,之前與大氣化學合成有關的兩個基因在另外兩個類似環境--北極和青藏高原的土壤中含量豐富。

研究人員從這三個地區的14個地點收集了122份土壤樣本,然後對其中的DNA進行提取和測序。他們發現,這兩種感興趣的基因存在於所有122個樣本中,根據每個地點提供的營養物質水平不同,數量也不同。

「通過觀察土壤中的環境參數,我們才知道有低碳、低水分和其他因素在起作用,」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ngelique Ray說。「因此,我們將碳固定過程的目標基因與不同的地點相關聯,發現那些比較乾燥、養分較低的地點--碳和氮--有更大的潛力來支持這一過程,這是有道理的。」

該團隊表示,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僅僅是細菌,還有更廣泛的意義。它可能會通過揭示一個以前未知的碳匯來影響我們對地球碳預算的理解。它甚至可能表明,外星生命可以在比我們認為可能的更惡劣的環境中生存。

而人們可能很快就會知道這點。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的火星任務 "毅力號 "火星車目前正在前往紅色星球的途中,它將分析土壤,尋找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同時,這項新研究的研究人員計劃嘗試確定能夠依靠大氣化學合成生活的細菌。

「作為下一階段的一部分,我們的目標是在實驗室中分離出其中一種新型細菌--獲得純培養物,」該研究的主要作者Belinda Ferrari說。「這是很困難的,因為細菌習慣於在很少的地方生長,瓊脂板與它們的自然環境不同。那麼,希望我們能夠充分了解這些細菌在空氣中進行這種獨特的生活過程所需要的條件。」

這項研究發表在《Frontiers》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南極發現「最強」生命體,「吃空氣」就能活的非常瀟灑,太神奇
    、降水幾乎為零、缺少光照以及強烈紫外線照射的環境中科學家們卻發現了非常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兒,靠吃空氣的新型細菌。新型細菌是怎樣通過靠「吃空氣」存活的?冰凍的南極洲並非全是冰蓋構成的,還存在大陸和島嶼,其中大陸面積為1239.3萬平方千米。研究人員就是在南極大陸沙漠地區的土壤中發現了這種神奇的新型細菌。
  • 沙漠中的細菌,能這樣幫人類去火星尋找生命
    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 在地球沙漠中的石英巖下發現了一種被稱為低石藍細菌的微生物,它所採用的生存技巧可能指示著火星上微生物是如何生存的。麥克默多幹谷是南極大陸上最奇特的地區之一,雖然地處南極,但一直都很少有冰的存在;這是一個巨大的無冰區,而且是世界上環境最惡劣的沙漠之一。
  • 南極發現「最強」生命體,「吃空氣」就能活的非常瀟灑,太神奇!
    細菌個體南極洲這種極端惡劣環境可以說是能夠摧毀幾乎所有的生命體,然而就是在這種溫度極低、降水幾乎為零、缺少光照以及強烈紫外線照射的環境中科學家們卻發現了非常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也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兒,靠吃空氣的新型細菌。
  • 細菌在濃度鹽水中也能生存 所以火星存在生命有望?
    他們將細菌放置在鈉、鎂、氧化鈣混合物及其高氯酸鹽溶液中,高氯酸鹽是一種化學化合物,有助於火星夏季表面維持液態水。研究報告作者、柏林科技大學天文和天體物理中心雅各布·海因茨(Jacob Heinz)稱,我們的研究已擴大超越了傳統的氯化鈉,因為火星上有更多的化學物質。
  • 科學家研究發現微生物可以在全氫氣環境中生存繁衍
    來源:【cnBeta.COM】科學家認為系外行星K2-18b大氣層主要由氫氣組成,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大腸桿菌和酵母可以在100%氫氣組成的大氣層中生存,因此K2-18b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適合生命存在。
  • 地球生物也能在太空中生活: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成功生存3年
    雖然人們一直嚮往著太空生活,但目前也只能依託國際空間站長久駐留在太空中。但是一些來自地球的微生物卻能夠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在太空中生存數年。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微生物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地球的一些細菌能夠在太空中生存數年,說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生活帶到其他星球。
  • 地球生物也能在太空中生活:細菌在國際空間站外成功生存3年
    8月27日,據外媒報導,日本東京大學的科學家發表在《微生物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地球的一些細菌能夠在太空中生存數年,說明一些星際旅行可能會將生活帶到其他星球。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在國際空間站外的面板上放置了一些來自地球的乾燥細菌顆粒,這些細菌被稱為耐輻射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這些細菌在毫無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暴露在寒冷和充滿輻射的太空真空環境下。分別在一年、兩年和三年後對這些細菌進行分析後發現,所有厚度大於0.5毫米的細菌顆粒都有部分存活。
  • 沙漠驚現「冰錐陣」景觀 地外生命可能真的存在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分校研究人員日前在智利乾燥嚴寒的沙漠地區發現大規模「冰錐陣」,並首次證實雪藻在極度乾旱地區依然能夠生存。
  • 空氣中傳播的微生物是一種全球現象
    ,他們先前在南極洲的空氣中生活的細菌的發現很可能在全球範圍內發生,從而進一步支持了外來行星上微生物生命的潛在存在。 在他們對2017年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的首次跟蹤研究中,該研究表明南極微生物具有獨特的基本生存能力,來自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這一過程發生在世界三極的土壤中。
  • 研究稱侵襲性細菌可能是癌症「幫兇」
  • 在古老的無氧世界,它們靠什麼生存下來?
    一些生物在代謝有機碳時會吸入氧氣,並在此過程中獲得呼吸所需的能量。更古老世界中的微生物也能從陽光中獲取能量,但它們不能從水中製造出氧氣,也不能利用氧氣進行呼吸。因此,它們需要另一種化學物質來做到這些。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能做到這些的只有這幾個可能的選項:鐵、硫、氫,或者砷。
  • 研究稱微生物生命可以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生存
    研究稱微生物生命可以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生存(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幾十年來,金星被認為是一顆有毒的、過熱的「地獄行星」,在那裡沒有東西可以生存。最近的研究提出了一種方法,稱微生物生命實際上可以在金星的大氣層中生存數個世紀。如果這樣的假設被證明是真的,它可能會促使科學家重新評估如何以及在哪裡尋找宇宙中的生命。雖然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以及約800華氏度(426.7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但它的某些大氣層卻相當不錯。
  • 撒哈拉沙漠又「出事」了,與外太空有關,可能存在地外生物!
    撒哈拉沙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它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可以說是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中暗藏著很多的危險,如當地的氣候就十分惡劣,經常會出現很多的極端現象。撒哈拉沙漠經常是忽冷忽,偶爾可能會出現霜凍。它的恐怖之處遠不止這樣,它的氣候甚至會影響了整個北非地區。
  • 撒哈拉沙漠又「出事」了,與外太空有關,可能存在地外生物
    在撒哈拉沙漠中暗藏著很多的危險,如當地的氣候就十分惡劣,經常會出現很多的極端現象。撒哈拉沙漠經常是忽冷忽,偶爾可能會出現霜凍。它的恐怖之處遠不止這樣,它的氣候甚至會影響了整個北非地區。除此之外,有關於撒哈拉沙漠中也存在著很多傳聞,曾經就有科學家認為在撒哈拉的深處,很有可能存在著地外文明。
  •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有何秘密?真的存在地外生物嗎?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有何秘密?真的存在地外生物嗎?撒哈拉沙漠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荒漠,它的氣候條件十分惡劣,可以說是最不適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在撒哈拉沙漠中暗藏著很多的危險,如當地的氣候就十分惡劣,經常會出現很多的極端現象。
  • 在那個古老的無氧世界,它們靠什麼生存了下來?
    但是,在大氣中有氧氣之前,有的微生物群落就已經存在了約十億年的時間,那麼那時候的生命是如何維持的呢?提出了」砷理論「的研究團隊加入了這一科考隊,結果在阿塔卡馬沙漠深處的一片水域中發現了巨大的驚喜。這與30億年前的地球沒有太大區別,這裡也不太可能為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生命提供生存環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究人員找到了想要尋找的東西。
  • 科學家在乾旱沙漠發現大量微生物,表明了火星生命的存在?
    ,而是在地球上非常乾旱、地理地貌和火星都頗為相似的阿塔卡馬沙漠; 這個沙漠位於南美洲西海岸,緊鄰安第斯山脈,正是這個山脈對水汽的阻擋,導致了阿塔卡馬沙漠非常的乾燥,有地球幹極之稱,曾經有91年連續無降雨的記錄。
  • 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研究人員在南極發現一種吃空氣的細菌
    、二氧化碳及一氧化碳分離出來,轉化為能量,因此這種細菌可能不僅限於南極,還可以在其他寒冷、乾燥的地方生存。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細菌不只存在南極,在北極和青藏高原類似環境中,都有發現此種細菌。研究小組從這三個地區一共14個地點採集122個土壤樣品,並從中提取DNA並進行測序,發現這些樣品都存在都存在2個目地基因。
  • 全星只擁有一種氣候的行星:沙漠行星
    科學家發現沙漠行星比海洋行星適宜生命存在 從科學角度來看,科幻小說和電影中的沙漠行星並不真實。因為該類行星上缺乏植被,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進而也就缺乏氧氣,並不適於人類生存。除非像沙丘般設定有其他維持氧氣平衡的機制,或者並非完全只有沙漠的表面。 沙漠行星表面沒有海洋,卻擁有廣袤的乾旱沙漠,可能零星分布著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