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無氧世界,它們靠什麼生存下來?

2020-12-08 上遊新聞

數十億年以前,地球上的生命多數是只在淺水中生存的黏滑的微生物墊。日積月累之下,有時這些微生物群落會導致碳酸鹽礦物粘合在一起,形成一種被稱為疊層石的層狀石灰巖。它們是地球生命的最古老證據,但這些化石並無法直接讓我們知道,它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我們知道,現如今的大多數生命都是需要依靠氧氣來維持的。但是,在大氣中有氧氣之前,有的微生物群落就已經存在了約十億年的時間,那麼那時候的生命是如何維持的呢?

幾年前,一個由地質學家、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從疊層石化石中找到了與這些古老生命有關的線索。他們提出,砷(As)或許是這些古老微生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鍵化學物質。現在,這些古老的微生物群落仍有其現代版本至今仍存活於地球之上,或許還有一部分這樣的微生物群落仍在使用砷而生存。如果發現了這樣的群落,是否就能算作為這種「砷理論」找到了證據?

有一個主要由智利科學家和阿根廷科學家組成的科考隊,他們的目標是在有著極端條件的安第斯山脈中探尋有生命的疊層石。提出了」砷理論「的研究團隊加入了這一科考隊,結果在阿塔卡馬沙漠深處的一片水域中發現了巨大的驚喜。

紫色的微生物墊為古老生命如何運作提供了線索。| 圖片來源:Pieter Visscher

那片水域的底部是由疊層石構成的,它們是在完全無氧的環境下茁壯成長的微生物墊,呈現出明亮的紫色。他們的發現果然如那些古老化石中的線索所暗示的那樣,這些微生物墊使用了兩種不同形式的砷(As(III)和As(V))來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現代生物體在光合作用中會製造氧氣,並在呼吸作用中使用氧氣;但是,其他元素——如砷(As)也能有同樣的功效。| 圖片來源:Christophe Dupraz、Anthony Bouton、Pieter Visscher

在過去的24億年裡,像植物和藍藻這類光合生物會利用陽光、水和二氧化碳來製造氧氣和有機物。通過光合作用,太陽能被轉化為可供生命使用的化學能。一些生物在代謝有機碳時會吸入氧氣,並在此過程中獲得呼吸所需的能量。

更古老世界中的微生物也能從陽光中獲取能量,但它們不能從水中製造出氧氣,也不能利用氧氣進行呼吸。因此,它們需要另一種化學物質來做到這些。

從生物化學的角度來看,能做到這些的只有這幾個可能的選項:鐵、硫、氫,或者砷。但是通過分析化石記錄,以及這幾種化學物質在原始湯中的含量,研究人員很快排除了鐵、硫和氫作為最早時期光合作用的化學物質的可能性,這樣一來就只剩下了砷。

2014年,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了能表明疊層石是在砷的幫助下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線索。他們通過在澳大利亞內陸的一個古老礁石上鑽孔,收集到了27.2億年前的疊層石碎片。他們用光子撞擊這些疊層石碎片,然後測量在這一過程中樣本所能釋放出的X射線,繪製出了樣本中的化學元素圖。

研究人員推測,如果化學元素圖中能顯示出As(III)和As(V)兩種砷,那麼這就意味著那時的生命的確是利用砷來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測量結果沒有讓他們失望,他們在這些古老的生命遺蹟中沒有發現鐵和硫的蹤跡,卻果然發現了大量的砷。

這樣的結果令人欣喜,但若要進一步證實這種「砷理論」,還需要更多的證據——一個現代例子。從來沒有研究人員在完全無氧的環境下發現過微生物墊群落,但如果能夠發現,就可以幫助解釋第一批疊層石是如何在地球的海洋和缺乏氧氣的大氣中形成的。

 從微生物墊中提取的樣品裡含有高水平的砷和鋰,卻沒有氧。| 圖片來源:D』Angelo Duran

智利的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它的兩側是火山,常年暴露在極強的紫外線輻射下。這與30億年前的地球沒有太大區別,這裡也不太可能為我們所熟知的那些生命提供生存環境。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研究人員找到了想要尋找的東西。

那是一個深埋於這個嚴酷沙漠中的鹹水湖,名叫Laguna La Brava,一條由火山地下泉水注入的淺水流進了這個湖中。它的河床呈現出一種獨特的深紫色。這種顏色源自於一個微生物墊,它們在砷含量、硫含量和鋰含量高到異常的水中茁壯地生長,但唯獨缺少一種重要的元素——氧。

這些黏糊糊的紫色痕跡能解答有關於古老生命的問題嗎?

 一塊生活在無氧水流底部的微生物墊。| 圖片來源:Pieter Visscher

為了尋找礦物證據,研究人員切下了一塊這樣的微生物墊。一滴酸能使樣品中的礦物冒著氣泡(碳酸),表明這種微生物群落正在形成疊層石。研究人員選擇在那片地方安營紮寨。他們不分晝夜、不論季節地對水和微生物墊的化學成分進行測量,但一次都沒能發現氧氣的蹤跡。

回到實驗室後,他們確認了那裡的確有豐富的硫和砷。在顯微鏡下,他們看到了紫色的光合細菌,但卻沒有發現任何產氧的藍藻細菌。他們還從微生物墊上收集了許多DNA樣本,發現了負責砷代謝的基因。

在實驗室裡,他們將微生物墊上的微生物混合,然後加入砷,再讓混合物暴露在陽光下。與預想的一樣,光合作用隨即開始發生,這些微生物使用砷和硫來進行光合作用,而且對砷更加偏愛。當他們極少量地加入某種有機物時,這些微生物開始使用一種不同的砷化合物進行呼吸作用,而沒有使用硫。

接下來,他們要證實的就是,在現代疊層石中可以檢測到兩種類型的砷。利用上述的X射線發射譜學技術,他們對從智利取回的樣本繪製化學元素圖。他們所做的每個實驗都表明了這些獨特的現代疊層石可以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存在一個活躍的砷循環。這無疑證實了他們在2014年研究澳大利亞化石樣本時提出的說法,即在我們的地球年輕時,存在一個活躍的砷循環。

 Laguna La Brava比地球上的多數地方都更接近火星的環境。| 圖片來源:Pieter Visscher

阿塔卡馬的惡劣環境與早期地球以及火星的環境非常相似,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天體生物學家轉向阿塔卡馬沙漠來解答有關於生命是如何在地球上開始的,以及生命可能如何在其他星球開始的問題。研究人員在Laguna La Brava發現的砷循環微生物墊,為生命中一些最基本的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線索。這一發現無疑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是如何在氧氣出現之前的世界存活下來的,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

今年,人類開啟了一系列火星探測計劃,這些探測器帶著人類的好奇心在太空中飛馳。或許它們可以使用與這項研究中製作化學元素圖的相同過程來研究元素,它們可能也會發現火星的巖層中含有豐富的砷,意味著火星上也可以有依賴砷生存的生命。畢竟,這些古老的微生物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超過10億年的時間裡一直生存在地球上的,它們在最嚴酷的條件下找到了生命的出路,而這些道路正是我們試圖發現和理解的。

相關焦點

  • 在那個古老的無氧世界,它們靠什麼生存了下來?
    它們是地球生命的最古老證據,但這些化石並無法直接讓我們知道,它們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現在,這些古老的微生物群落仍有其現代版本至今仍存活於地球之上,或許還有一部分這樣的微生物群落仍在使用砷而生存。如果發現了這樣的群落,是否就能算作為這種「砷理論」找到了證據?
  • 火星溫差達107度,人類移民將無法存活,但它們卻可以生存
    對此答案當然是活著,為此科學家正努力去尋找合適人類生存的星球,不過事實告訴科學家合適人類居住的星球還是很難找到的。因此在事情還沒有惡化到這樣程度的時候,我們人類更是應該要好好保護地球。不過,雖然科學家所發現的星球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但並不代表著這些星球環境不適合地球上其他生物居住,比如類地星火星環境惡劣,人類不可能在那裡生存下去。
  • 地下微生物是古老生命體殘餘生命?新研究證實一部分微生物來源
    在地球表面世界,蓬勃生命到處可見,無論是江河湖海,還是崇山峻岭,都能見活生生的野生動物,我們人類也是其中之一,不過與其他動物有所不同的是,我們憑藉聰明大腦統治著1.49億平方千米的陸地面積,成為一切物種主宰者。
  • 外星人靠氫氣氦氣呼吸不行嗎?
    曾經我們一度認為,沒有氧氣,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無法生存下去。然而真是這樣的嗎?氧氣真的是生命的必須嗎?有沒有可能有生命可以依靠其它的元素而非氧來生存呢?我認為是很有可能的,並且在地球上就存在著一些這樣的證據。
  • 什麼是無氧銅?無氧銅有什麼特點?
    現在,很多的電纜公司更傾向於選用無氧銅做為電纜的主要原料,那究竟什麼是無氧銅呢?是指不含氧也不含任何脫氧劑殘留物的純銅。
  • 許多微生物的生存可以沒有氧氣,有沒有不需要氧氣的動物呢?
    其中,專性厭氧生物就是完全不靠氧氣生存,它們生活在無氧的環境下,靠無氧呼吸和發酵生存;兼性厭氧生物則是指在有氧的環境下,它們可以進行有氧呼吸,在無氧的環境下,它們亦可以進行發酵或者無氧呼吸;而耐氧厭氧生物則是指在有氧的環境下生存,但是不進行有氧呼吸的生物。這三種厭氧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專性厭氧生物在有氧的環境下會死,而兼性和耐氧厭氧生物則可以在無氧和有氧的環境下都能生存。
  • 動物定義或將改寫,首次發現無氧也能生存的生物
    在我們的認知中,動物生存是需要氧氣的,植物雖然能夠製造出氧氣,但植物也是有呼吸作用的,在呼吸作用的同時,氧氣同樣是必不可少的,這也就說明了只要是生物,都需要氧氣來進行呼吸作用,為自身提供能量,而且人類在探索外太空時,也是根據該星球有沒有氧氣來判斷是否適合生命的生存,然而今日這一理論獲將要被改寫了,原因就是以色列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無氧也能存在的多細胞寄生生物,這是在人類歷史上首次發現,具有非常大的意義
  • 生物學家發現兩種怪魚,海洋深處幾乎無氧,它們為何卻活力十足?
    世界上的海洋、河流和小溪已經出現了很多缺氧或無氧的區域,它們導致水中的生物窒息而死。就在上周,外媒報導澳大利亞計劃將氧氣注入河流和湖泊,以拯救成千上萬可能死亡的魚。因為這些地方的乾旱,熱浪和海藻導致了水中氧氣的低含量。根據美聯社的消息,本月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的一條河流中發現了近100萬條腐爛的魚,此後又在一個湖泊中發現了1800條死魚。
  • 地中海首次發現可終生無氧生活的多細胞動物
    Danovaro等/BMC Biology) 在沒有氧的環境中生活一向被認為是細菌、病毒和單細胞生物的「專利」,然而科學家日前發現了第一批顯然在完全沒有氧的環境中生存的多細胞動物。這些神秘的生物棲息在地球上一個最荒蕪的環境中:地中海的L』Atalante盆地,這裡的鹽水密度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無法與上層的含氧水層混合。
  • 古老的烏龜,它們會絕跡於我們人類社會嗎?
    烏龜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我們都知道,烏龜是與恐龍一個時代跨越至今的,存活的年代久遠。但是到了現代,現存的三百多種烏龜當中,大部分都有瀕危的危險。它們毫無爭議地成為脊椎動物中最瀕危的物種。那麼,烏龜的蹤跡就會止於我們這個時代嗎?不如我們今天一起嘮嘮,除了平時要飼養好龜以外,其實多了解和關心龜的現狀,也沒有什麼壞處。要了解一個東西,就得知道它的過去,哈哈,對吧。
  • 身處海南的海底村莊,今仍有50人生活在其中,靠什麼生存下來的?
    身處海南的海底村莊,今仍有50人生活在其中,靠什麼生存下來的?藍天和大海一直都是讓人感覺十分神秘的地方,畢竟有很多地方我們目前還是無法進行探索的。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我們了解到很多其他星球的知識,也看到了無邊無際的宇宙。
  • 這種無氧生物不用呼吸,難道能在月球生存?科學家:可能會餓死
    在我們的認知中,大多數生物生存是需要氧氣的,動物自不必說,就連能製造氧氣的植物也是有呼吸作用的。我們在探索外太空時,也要把氧氣定為重要的生存條件,當然我們見過一些細胞是厭氧的,你見過不需要氧氣的生物嗎?
  •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
    獅與虎的生存智慧:避免近親繁殖老虎靠自覺,獅子靠「拳腳」以前古代人總喜歡親上加親,所以經常會出現娶了表妹,或者嫁給表哥這類的情況,但是隨著教育和醫療水平的提升,人們發現了近親繁殖會帶來很多危害,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後代有很大的概率會畸形,以及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
  • 35億年前地球白天只有6小時,它們在極端環境下存活下來至今
    但最神奇的問題莫過於它們最早出現於何時,如何出現的?想像一下,讓我們追本溯源,人類在兩百多萬年前出現,恐龍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而「恰尼蟲」比最古老的恐龍還要古老八倍,它生活在大約五億六百萬年前。即便如此,跟生命本身相比,那個年紀也只是秋毫之末。
  • 科學新發現:地球上首個無氧也能活的生物
    它們寄生於鮭魚,只靠吃現成的養分就能維持生命。這是地球上已知的首個不呼吸的生物。它之所以能適應鮭魚體內幾近無氧的環境,是因為它本身沒有粒線體基因組。線粒體(Mitochondrion)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真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著的細胞器,直徑在0.5到10微米左右。線粒體基因組是動物線粒體內至關重要的DNA部分,包括負責呼吸作用的基因。Henneguya salminicola沒有粒線體基因組,這意味著它不呼吸也能生存。
  • 【全解】無氧銅生產工藝與質量控制及與無氧紫銅的區別
    按標準規定,氧 無氧銅 的含量不大於0.003%,雜質總含量不大於0.05%,銅的純度大於99.95%。   根據含氧量和雜質含量,無氧銅又分為一號和二號無氧銅。一號無氧銅純度達到99.97%,氧含量不大於0.003%,雜質總含量不大於0.03%;二號無氧銅純度達到99.95%,氧含量不大於0.003%,雜質總含量不大於0.05%。
  • 4500萬前的古老物種,靠堅硬的鱗片活下來,人類卻將它們趕盡殺絕
    相對於養生的「蝙蝠湯」,穿山甲也由於特殊的營養價值而被人類盯上,只不過它們最寶貴的部位是堅硬的鱗片,在中醫的一些研究中,這一部位具有極高的醫療價值。作為一個擁有4500多萬年生存歷史的古老物種,穿山甲已經進化出了獨特的生存技巧。它們的鱗片在整個自然界中都很難有與之相當的對手,所以才能在堅硬的巖石中尋找棲息之地。
  • 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區別在哪?以下4點讓你更明白它們
    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這兩個名詞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的,有很多朋友都對這兩個名詞不是很理解,尤其是當你真正的投入健身當中去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兩個名詞有很大的區別。1、運動的方式不同首先你要知道,我們的有氧訓練和無氧訓練的運動方式是不同的,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大家都熟悉的跑步,其實就是有氧訓練;而我們平時所說的「舉鐵」,其實就是無氧訓練。
  • 從1000萬年到25億年,這些古老生物都是誰?
    在地球45億年的歷史中,生命曾經歷過多次大滅絕事件,如今,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的物種,99%以上都已經滅絕了,但總有一些幸運兒倖存了下來。這些古老的物種從遙遠的過去走到今天,卻能一直保持著祖先的樣子,就好像是坐著時光機穿越過來的一樣。古老物種的歷史,甚至能追溯到25億年前,它們都是誰呢?
  • 古老的鱷魚:生物大滅絕,恐龍淘汰,鱷魚為何成功存活下來?
    古老的鱷魚:生物大滅絕,恐龍淘汰,鱷魚為何成功存活下來?2001年11月,許多遊人湧向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地理學會總督的展廳,參觀正在這裡展出的一條巨大無比的古代鱷魚復原模型。其實,帝王鱷還不算是最大的鱷魚,生存於美國晚白堊世的一種叫做恐鱷的鱷魚,體長達到15米,是已知鱷魚中的超級「巨人」。當然,相對於同時期的一些巨型恐龍,這些鱷魚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因為已知最大的恐龍體長可能超過了40米。古老的鱷魚:生物大滅絕,恐龍淘汰,鱷魚為何成功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