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
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樁。
鮮花可提取香精,花、葉、根和種仁均可入藥。果實可食、鹽漬或千制,或燻製成烏梅人藥,有止咳、止瀉、生津、止渴之效。
梅又能抗根線蟲危害,可作核果類果樹的砧木。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牡丹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大多由紫斑牡丹與稷山牡丹雜交而成,是重要的觀賞植物,屬於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牡丹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因其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
其屬於中國特有的名貴花卉,原產於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現早已引種世界各地。
菊花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菊花高60-150釐米。
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
培育的品種極多,頭狀花序多變化,形色各異,形狀因品種而有單瓣、平瓣、匙瓣等多種類型,當中為管狀花,常全部特化成各式舌狀花;
花期9-11月。雄蕊、雌蕊和果實多不發育。公元八世紀前後,作為觀賞的菊花由中國傳至日本。
17世紀末葉荷蘭商人將中國菊花引入歐洲,18世紀傳入法國,19世紀中期引入北美。
此後中國菊花遍及全球。
荷花古書上也稱芙蕖,詩人們又常稱之為出水芙蓉。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就是對荷花之美的真實寫照。
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歷來為古往今來詩人墨客歌詠繪畫的題材之一。
荷花又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佛教認為荷花從淤泥中長出,不被淤泥汙染,又非常香潔,表喻佛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又從生死煩惱中開脫,故有「蓮花藏世界」之義。
接佛教的解釋,蓮花是「報身佛所居之『淨土』」。
可見蓮花已成為佛教的象徵。
所以我們所見到的菩薩要墊以蓮花為座。
但必須說明的是,佛教中的蓮花,包括了荷花和睡蓮的不同種類。
只有大乘佛教的佛像座用荷花。
月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處於弱勢地位,但新的考古發現,月季花是華夏先民北方系--相當於傳說中的黃帝部族的圖騰植物。
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后」,而且有一種堅韌不屈的精神,花香悠遠。
原產中國,早在漢代就有栽培,唐宋以後更是栽種不絕,歷來文人也留下了不少讚美月季的詩句。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曾有「晚開春去後,獨秀院中央」的詩句,
宋代詩人蘇東坡詩云「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常佔四時春」 。
北宋韓琦對它更是讚譽有加:「牡丹殊絕委春風,露菊蕭疏怨晚叢。何以此花容豔足,四時長放淺深紅。」
杜鵑乃十大名花之一,中國是杜鵑花的原產地,栽培歷史也極為悠久,追溯到過去,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了杜鵑花移入庭院栽培的記載。
到了明清,杜鵑花的種植髮展就更甚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有《徐霞客遊記》、《大理府記》等書中都有不同程度關於杜鵑花的品種、習性、分布、應用、育種、盆栽等記載。
杜鵑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蜀國的國君望帝,名叫杜宇,抑鬱逝去後化為一隻鳥,在空中不停呼喚:「不如歸去,不如歸去!」直到啼出血來,化為漫山遍野的杜鵑花。小時候一直納悶杜鵑花和叫「杜鵑」的那種鳥,到底有什麼關係。
後來讀到這個傳說,才恍然大悟,一個故事應生了植物和鳥類,杜鵑的別名也叫杜宇、子規或催歸。
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杜鵑的花期時更是發出極其哀切的聲音,晝夜不止。
所以叫「杜鵑啼歸」。
山茶花原產我國西南,重慶、四川、雲南、廣東等南方各省。
山茶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世界名花之一,也是重慶市市花,雲南省省花,浙江寧波市、金華市、溫州市、江西景德鎮市市花,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州花。
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濃綠而光澤,花形豔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
我國山茶花的栽培早在隋唐時代就已進入宮廷和百姓庭院了。
到了宋代,栽培山茶花之風日盛。
南宋詩人範成大曾以「門巷歡呼十裡寺,臘前風物已知春」的詩句,來描寫當時成都海六寺山茶花的盛況。
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王象晉《群芳譜》,清代樸靜子的《茶花譜》等都對山茶花有詳細的記述。
到了茶花交易中心 (20張)七世紀時,山茶首傳日本,十八世紀起,山茶多次傳往歐美。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
蘭花花色淡雅,香氣濃鬱,清而不濁,所謂一盆在室,芳香四溢。
中國傳統名花中的蘭花僅指分布在中國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國蘭」。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豔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豔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
在中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
中國人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徵,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
通常以「蘭章」喻詩文之美,以「蘭交」喻友誼之真。也有借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氣如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桂花不僅用於綠化、盆景觀賞,在醫療、美容、膳食等方面也做出了很大貢獻。
中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
桂花自古以來就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被視為傳統名花,讚美桂花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
桂花,中藥名。
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花。
全國各地多有栽培。
原產我國西南部。
具有溫肺化飲,散寒止痛之功效。
用於痰飲咳喘,脘腹冷痛,腸風血痢,經閉痛經,寒疝腹痛,牙痛,口臭。
又名中國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
是石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水仙的葉由鱗莖頂端綠白色筒狀鞘中抽出花莖(俗稱箭)再由葉片中抽出。
一般每個鱗莖可抽花莖1-2枝,多者可達8-11枝,傘狀花序。
花瓣多為6片,花瓣末處呈鵝黃色。
花蕊外面有一個如碗一般的保護罩。鱗莖卵狀至廣卵狀球形,外被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蒴果室背開裂。花期春季。
水仙性喜溫暖、溼潤、排水良好。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為傳統觀賞花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十。
水仙鱗莖多液汁,有毒,含有石蒜鹼、多花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外科用作鎮痛劑;
鱗莖搗爛敷治癰腫。牛羊誤食鱗莖,立即出現痙攣、瞳孔放大、暴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