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發食物有毒、輸液能防腦卒中……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2021-01-18 人民網

原標題:泡發食物有毒、輸液能防腦卒中……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謠言一: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

  今年國慶期間,我國多地出現明顯降溫,中東部部分地區降溫超過12攝氏度,河南老君山、白雲山等景區還出現了降雪。朋友圈開始流傳:「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今年將是2008年以來最冷的一年」「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

  真相:今年冬天會偏冷還是偏暖,需要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研判,不是通過幾次降雪就能判斷出來的。

  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翟羽解釋道,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東部和中部海水大範圍持續異常變冷的現象。當溫度偏低現象的持續時間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就稱之為一次拉尼娜事件。

  「不論是冷冬還是暖冬,都是有利有弊的。比如,暖冬有利於空氣中細菌、病毒的生存,增加了我們生病的機率。而且由於氣溫較高,降雪概率大大降低,導致天氣格外乾燥。同時,土壤中的蟲卵更容易越冬繁殖,或導致大面積的蟲災出現,不利於農業生產。不過,由於氣溫沒有那麼寒冷,我們供暖的需求就會相對減少,有利於節約能源。」翟羽說。

  翟羽介紹,心腦血管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壓的患者,在冬季,尤其是在氣溫驟降或者特別寒冷的時候,發病率就會大大增加。所以,冷冬期間需要特別關注這些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問題。

  謠言二: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

  近日,「酸湯子」中毒事件發生,讓米酵菌酸這個原本人們不太熟悉的東西,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很多人因此開始擔心各種被泡過的食物的安全性,拒絕一切浸泡過的食物,生怕中招。

  真相:並非所有被浸泡過的食物都含有米酵菌酸,大可不必因此拒絕一切浸泡食物。對於某些可能產生米酵菌酸的食物,只要浸泡時間合理,就可避免中毒,無需過度擔心。

  公共營養師薛慶鑫表示,下面這幾種食物都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要想避免中毒,合理浸泡和食用非常關鍵。黑木耳的浸泡時間建議不超過4小時,水溫不超過30攝氏度。有實驗表明,泡發超過6小時,黑木耳的邊緣就會開裂,不僅嚴重影響木耳的品質,也使木耳更易受到微生物汙染。

  河粉、米粉在熱水中的浸泡時間不得超過20分鐘,食用前需再用沸水煮1分鐘至2分鐘。如果嫌麻煩可直接用冷水泡,那麼就得泡4個小時。

  謠言三:輸液能預防腦卒中

  很多中老年人認為,季節交替時,去醫院輸液可以通血管。於是,一入冬很多人就去醫院輸液,希望以此來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腦卒中。

  真相: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陳飛表示,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病的俗稱,有些人認為每年輸液通血管可以預防腦血管病,這種觀點是錯誤的。

  急性腦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腦血管病以及腦出血。頭頸部血管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狹窄閉塞或房顫,都可以導致缺血性腦血管病,而腦出血是由於腦部血管破裂導致的。

  這些中老年人去醫院輸的藥物,多是有「活血」作用的中成藥,對於控制血管的狹窄以及血栓形成並無效果。此外,輸液的「活血」作用也非常短暫,停止輸液就沒有效果了,而我們不可能天天輸液。

  那麼,怎麼才能預防腦血管病?

  首先,需要控制造成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疾病,以及吸菸、飲酒、肥胖、不運動等不良生活習慣。只有全面控制好這些危險因素,我們才能預防腦卒中,降低罹患腦卒中的風險。

  其次,中老年群體應定期進行腦卒中的篩查,通過做超聲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頸部血管、腦部血管狹窄,通過做心電圖明確是否存在房顫等問題。

  醫生會根據病人腦卒中篩查的結果,為其制定預防方案。這個方案包括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行合理的膳食調整。同時,患者應按醫囑服用相應的預防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及他汀類降脂藥物。

  謠言四: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

  「初秋的第一杯奶茶」火了,一種說法也開始在朋友圈瘋轉: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正在毀掉中國年輕人的健康。

  真相:任何「拋開計量談毒性」的行為都不科學。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只要不多吃,對健康的影響就是可控的,關鍵是要控制量。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醫師沈迎建表示,含有反式脂肪酸是奶茶被詬病的主要原因。據媒體報導,根據來源反式脂肪酸可被分為天然和人工兩種,我們通常所說的反式脂肪酸,是指人工反式脂肪酸。

  目前,人們對反式脂肪酸存在一定的誤解,實際上反式脂肪酸並不屬於非法添加物質,也非食品添加劑,而是食品企業生產部分氫化脂肪時產生的一種衍生物,當以氫化脂肪作為原料或輔料生產食品時,產品中就會帶有反式脂肪酸。

  沈迎建說,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危害,要看究竟吃了多少。世界衛生組織(WHO)2003年建議,人體反式脂肪酸的供能比應低於1%。而2013年發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風險評估報告》顯示,我國居民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僅為0.16%,像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的反式脂肪酸供能比僅為0.34%,僅有0.4%的城市居民攝入量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值。也就是說,多數人日常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都沒有超過建議標準。

  謠言五:瓜果飄香是因注射了甜蜜素

  秋天的可愛,除了秋高氣爽,還有瓜果飄香。但有不少人發現,現在的水果好像比10年前的水果更甜了,甚至最近有傳言稱,這是果農為了讓水果能賣個好價錢,往水果裡注射甜蜜素來增加甜度。這是真的嗎?

  真相:甜蜜素是一種無營養甜味劑,是國際通用的食品添加劑。它價格便宜,是蔗糖價格的1/3,但甜度卻是蔗糖甜度的30倍至40倍,於是它被廣泛應用於飲料、甜品、果汁等食物的加工領域中。

  首先要明確的是,甜蜜素的使用只要是在規定範圍內,是不會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其次,「果農往水果裡打甜蜜素來優化其口感」這個事兒,是不太可能發生的。為啥呢?

  要知道,在水果表面打甜蜜素,絲毫不會對水果的甜度產生任何影響。這是因為甜蜜素溶於水但不溶於油脂,即便是在水果表面噴灑甜蜜素,甜蜜素也不會進入到水果內部,也就不存在增加甜度的可能性。

  如果商販想要通過注射的方式給水果增甜,那就需要對水果進行全方位注射,先不說費時費力,單這個操作本身,就會使水果的細胞壁遭到破壞,加速水果的腐爛。換句話說,對於果農和水果商販來說,無論是在哪一個環節給水果注射甜蜜素,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既然不存在被注射甜蜜素一說,那水果咋越來越甜呢?

  水果中的糖有蔗糖、葡萄糖、果糖,其中果糖的甜度最高,其次是蔗糖,最後是葡萄糖。不同的水果中,這3種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比如蘋果以果糖為主,桃子、甘蔗就以蔗糖為主,而水果的含糖種類和數量決定了不同水果口感的差異。

  另外,果實甜度的高低,與植物葉子的品質關係較大。因為植物的葉子是執行光合作用的「器官」,在光合作用中,它的重要任務是製造葡萄醣、碳水化合物、各類有機酸等物質。植物在生長階段擁有的高效能葉子越多,製造的養份越多,樹體儲存養份的效能越高,果實的品質就會得到相應提升。

  隨著種植科學的不斷突破和創新發展,植物生長的各個有利條件得到了更全面的提升和保證,水果的品質和口感,自然也隨之得到了提高。(本報記者 張 蘊)

(責編:徐前、朱紅霞)

相關焦點

  •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泡發食物有毒、輸液能防腦卒中……10月...
    原標題: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泡發食物有毒、輸液能防腦卒中……10月天氣轉涼,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10月天氣轉涼,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
    今冬是60年來最冷冬天、泡發食物有毒、輸液能防腦卒中……  10月天氣轉涼,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  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
  • 泡發食物很危險?冷凍肉有害健康?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
    泡發食物很危險?冷凍肉有害健康?這些流言你中招了嗎?泡發食物都很危險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加食品添加劑的零食都是不健康的?流言二:復原乳沒營養是「假牛奶」?真相:復原乳是一種普遍使用的乳製品原料,並非「劣質產品」,其同樣可以為人體提供蛋白質和鈣等營養素。流言三:泡發食物都很危險,都會造成米酵菌酸中毒?真相:米酵菌酸是由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在特定溫度和生長條件下才會產生的小分子毒性代謝產物。
  • 這些傳聞是真是假?
    謠言四菌類 茄子有毒,已死多人? 【傳聞】七月初,一則「菌類不能和茄子一起吃,醫大已經死17人」的消息在微信群裡傳播。消息稱:「最近醫院急診患者比較多,大多是菌子中毒。蘑菇可以和小白菜一起炒,但不能和茄子一起吃。醫院治不了,後果很嚴重!」
  • 黑木耳泡發後當天吃不完,第二天再吃就有毒嗎?沒事真是太幸運了
    媒體上不還有一些報導說一家幾口人吃了泡發兩天的木耳,結果都中毒了。孩子的情況還十分嚴重。一個小小的木耳,有這麼大的殺傷力嗎?要知道我們心中的木耳明明是一個熱量很低而且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對於減肥的朋友非常有好處。據說吃木耳還能緩解便秘。而且老一輩人的話可能也對木耳情有獨鍾,因為它能夠降血脂血糖,還預防各種疾病。但是這些說法都沒有太嚴謹的態度和實驗來證明。
  • 10月天氣轉涼 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
    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
    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10月天氣轉涼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
    原標題:10月天氣轉涼,這些謠言卻在持續升溫10月已過,2020年也逐漸步入尾聲,但各種傳言似乎並不消停:今冬將現60年來最冷冬天、吃泡發食物就會引起中毒、輸液能預防腦中風、奶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瓜果香甜是因為加了甜蜜素……這些傳聞究竟是真是假?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 假的!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 假的!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西紅柿和螃蟹同吃等於砒霜?假的!所含無機砷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且原本就在螃蟹裡,加入西紅柿根本就沒有增加。範教授,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常常向您請教食物相剋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 範志紅:對,問我這方面問題的特別多,有人特別在意這事。 陳偉鴻:特別執著。而且食物相剋的傳言真是多到你信手拈來,每一條好像我們大家都曾經聽過。比如說我就聽到過千萬不要把西紅柿和螃蟹放在一塊兒吃,因為吃下肚裡之後它們在胃裡會產生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叫砒霜。這種說法真是讓人不寒而慄,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 木耳久泡有毒?這些食品安全熱點的真相你都知道嗎
    毒性與劑量不能分開,比如如果想靠喝咖啡達到致癌性,除非一天喝30杯中杯咖啡才有可能;在2017年國家癌症研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中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喝咖啡會使人致癌,甚至有部分證據還表明咖啡能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比如說乳腺癌、子宮內膜癌以及肝癌。  熱點2  非洲豬瘟蔓延 豬肉還能吃嗎?
  • 關於隆鼻的8個傳聞,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就來看一看那些傳聞,到底是真是假?美容整形行業從不缺的就是傳聞!總之,選擇正規的醫美機構和專業的整形醫生,才是求美者的有力保障!
  • 關於隆鼻的8個傳聞,到底是真是假?
    今天就來看一看那些傳聞,到底是真是假?美容整形行業從不缺的就是傳聞!總之,選擇正規的醫美機構和專業的整形醫生,才是求美者的有力保障!
  • 這些有毒的「狗糧」,真是絕了
    可現在看來張銘恩暗渡陳倉,5.20真正互訴衷腸的人竟然是胡冰卿,看5.20那天的微博,胡冰卿首先選在15:20這麼刻意的時間發微博,張銘恩也馬上回復,如今看來兩人真的用心良苦
  • 木耳泡久為什麼會有毒?教你木耳泡發小妙招,慎吃隔夜木耳
    因此,黑木耳常常是被乾燥後保存和食用,經乾燥處理後的木耳不僅有利於長期保存,而且黑木耳在乾燥和暴曬的過程中還會分解大部分的「卟啉」,黑幹木耳在食用前,再經水浸泡泡發後,其中含有的剩餘毒素也會溶於水,而使水發的幹木耳無毒,所以,新鮮的黑木耳在不經過有效的方法處理是不能食用的。木耳在水中泡久為什麼會有毒?
  • 海參泡發的技巧,怎麼樣泡發乾海參又快又好
    一、泡發乾海參最簡單的正確方法幹海參的泡發方法也有挺多種的,這裡給大家介紹下最簡單的一種:純淨水泡一到兩天,每八個小時換一次水直到泡軟為止。浸泡好的海參沿中線切開,去除尾部和沙嘴,清理乾淨肚中雜質和沙子,切段放入裝有純淨水的鍋中大火煮沸轉小火煮20分鐘。
  • 泡沫箱經過高溫後是否有毒?
    近來卻有傳聞稱,泡沫箱含致癌物,這令許多人害怕。調查發現,泡沫箱雖非食品級容器,而且不耐高溫,但日照的溫度還不足以影響其安全性。泡沫箱是啥材質的,有毒嗎?聚苯乙烯,本身無毒。包裝電視也用,牆體保溫也用,盛放海鮮也用,泡沫箱和發泡板到底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大連工業大學紡織與工程材料學院副院長崔永珠介紹,它們的用材都是聚苯乙烯,是一種大分子聚合物。
  • 關於脫髮,這些流言是真是假
    關於頭髮的養護,在生活中流傳著許多的說法,比如,頭髮不能一天一洗,洗髮水要經常更換,生薑擦頭皮可以治療脫髮等等,那麼,這些流言到底是真是假,印度雲梳這裡就為大家一一揭曉。炎炎夏天,很多人都知道注重皮膚防曬,但其實,頭髮也需要防曬,過度的紫外線照射會加速頭髮中角蛋白等營養物質的流失和分解,損傷毛鱗片,引起頭髮變細、毛糙,發色變淺,甚至脫落。所以,陽光強烈的時候,出門最好戴上帽子或者撐把傘,這樣有助於保護頭髮。
  • 【網絡闢謠】火星又「火」了,這些傳聞孰真孰假?
    【網絡闢謠】火星又「火」了,這些傳聞孰真孰假? 來源: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聯繫我們網信遷安地址:河北遷安電話:0315-7639655聯繫郵箱:qawxb001@163.com原標題:《【網絡闢謠】火星又「火」了,這些傳聞孰真孰假
  • 這些食物越新鮮越有毒
    你總是喜歡在食物很新鮮的時候去食用嗎?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有這樣的觀念,一定要趁食物還很新鮮的時候去吃,不然總覺得營養成分都被流失掉了。但並不是所有的食物都可以在新鮮的時候食用的,有的食物你在新鮮的時候吃,效果反而適得其反。鮮黃花菜儘量避免食用鮮黃花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