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闢謠食物相剋 假的!

2020-12-08 泡泡網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 假的!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西紅柿和螃蟹同吃等於砒霜?假的!所含無機砷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且原本就在螃蟹裡,加入西紅柿根本就沒有增加。

文字實錄:

接下來我們將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共同為大家在這裡發布今年3·15晚會的一號消費預警。

在生活當中我相信很多人都聽到過類似這樣的說法,比如說千萬不要把這種食物跟那種食物搭配在一塊兒吃,可能會讓你身體產生不適甚至產生中毒。這就是傳言的食物相剋的說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有不少的人對食物相剋的說法深信不疑的,甚至有的人把它當做科學常識來看待。我有一位同學他就是這個大軍當中的一員,在他們家的廚房牆壁上非常醒目地貼著這樣的兩張表格,提示自己什麼東西不能跟什麼東西放在一塊兒吃。所以,他們家每一頓飯做飯之前往往都是站在表格前仔細地端想這個東西到底能不能跟那個東西放在一塊兒吃。

我想這可能應該不是一個個案,如果大家到書市去看一看的話,你會發現和食物相剋相關的書籍銷量也非常不錯。我們的記者也做了相關的調查,我們一塊兒來看。

解說:想百這些書很容易,打開這家網站有關食物相剋的書籍不下五種,價格20元左右,不僅有書還有張貼的表格按套出售,一套8張。

搜尋另一家網站,相關的書籍也有十來種,表格不但成套出售還可以單章5元。

這家網站上相關的書籍高達50種之多。做一些圖書大廈食物搭配大全一覽表等書籍佔據重要位置。

有關食物相剋的總數數不勝數,紅棗和蝦皮會中毒,VC和砷形成砒霜。榴槤和牛奶放在一起咖啡因的東西,還有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菠菜富含草酸,豆腐含有鈣,形成草酸鈣,容易腎裡形成結石。

食物相剋的種種說法有依據,有實驗結果讓人無所適從。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陳偉鴻:看來關於食物相剋的傳言真是太多了,這些傳言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今天我們請到了一位專家來為大家答疑解惑。為大家請到的這位專家是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和營養工程學院的範志紅副教授,範教授您好。

範志紅:大家好。

主持人:範教授長年在這個領域專注於學術的研究,而且她也常常在很多大眾媒體上為我們普通的百姓普及一些健康的生活理念。範教授,我相信很多人一定常常向您請教食物相剋到底有沒有科學道理。

範志紅:對,問我這方面問題的特別多,有人特別在意這事。

陳偉鴻:特別執著。而且食物相剋的傳言真是多到你信手拈來,每一條好像我們大家都曾經聽過。比如說我就聽到過千萬不要把西紅柿和螃蟹放在一塊兒吃,因為吃下肚裡之後它們在胃裡會產生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叫砒霜。這種說法真是讓人不寒而慄,這種說法有依據嗎?

範志紅:這種說法聽起來貌似很科學,他說西紅柿裡邊富含維生素C,這個維生素C呢能把螃蟹當中無毒的有機砷轉化成無機的有毒砷,剛才你說的就是屬於三價砷。

陳偉鴻:你說的是科學名詞,但是總而言之你會發現大家在傳播這些傳言的時候一定為它穿上所謂科學的外衣。

範志紅:沒錯,但是螃蟹跟西紅柿一起吃,在我們胃腸的這個環境條件下真的就會產生很多有毒的無機砷嗎,還是讓實驗數據說話。

陳偉鴻:接下來我們一塊兒看看這個實驗。

(實驗)

林立:針對這個謠言今天我們選取螃蟹和西紅柿,模擬人體消化過程來驗證螃蟹中的砷是否會轉化為有毒的砒霜。恩首先分別用天平秤取2克蟹黃和西紅柿,還有根據中國藥典配置的人工胃液。斡旋混合後,放入恆溫箱兩小時,調節PH值加入人工腸液,渦旋混合後再放入恆溫箱倆小時,基本上模擬了人體的消化過程。之後往樣品中加入提取液提取螃蟹中的砷,我們把提取液導入儀器進行生產量的測定,看看螃蟹真的把螃蟹中的砷轉化為砒霜?這是我們試驗的譜圖,白色的譜線為原本螃蟹中砷的含量,我們可以看出無毒的有機砷含量遠遠大於有毒的無機砷的含量,而綠色的譜線為我們加入西紅柿後模擬人工胃液得出的試驗結果,它和白色的譜線基本是吻合的。這可以說明我們的有機砷並未轉化為有毒的無機砷,特別是大家稱之為砒霜的三價砷。這個樣品中無機砷的測定結果小於0.06毫克每千克,遠遠低於國家標準限量要求0.5毫克每千克。

陳偉鴻:看了剛才的這個試驗大家都知道這種說法是謠言了,不過我還是要追問一句,範教授,剛才的這個試驗結果是不是充分證明一旦某一天我們真的把西紅柿和螃蟹同時吃下肚裡,那絕對不會產生砒霜?

範志紅:是這樣,這個試驗其實我們可以看出兩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個就是樣品裡邊的有毒的無機砷的總量真的是特別特別少,都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了。那麼跟真正能傷害人體健康、引起中毒的劑量,那更是遠的都沒邊了。

第二個我們能看出的問題是,這些有毒的無機砷是原來就在樣品裡的,並不是說因為我們加入了西紅柿,它的量增加,它根本就沒有增加。

陳偉鴻:所以其實也充分證明剛才的那個傳言絕對是一個謠言。

範志紅:沒錯,就是說即便這裡邊的無機砷全部是三價的,都不可能讓我們發生中毒的危險。

陳偉鴻:還有一個困惑需要跟您探討一下,剛才我們是在實驗室當中做的實驗,我們採用了人工胃液和人工腸液模擬了人的消化過程,但這個結果是來自於實驗室當中的。我一直在想這個結果跟我們生活當中普通人吃了兩種東西之後的反應結果會是一致的嗎?這個結果能讓人信服嗎?

範志紅:其實還有別的實驗。就是中國營養學會曾經委託蘭州大學醫學院做了各種食物相剋說法的臨床試驗,結果一百多位志願者全部安然無恙。

陳偉鴻:所以從另外一個渠道進一步地證明剛才的那個傳言的確是謠言。雖然說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專家學者不遺餘力地在幫我們破解這些謠言,但是你發現食物相剋的傳言的流傳範圍還真的是蠻廣的,尤其是進入到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之後我們更是很容易就可以從微博或者是朋友圈當中來看到類似的文章。

接下來我想給大家繼續來看看剛才為大家呈現的那張表格,這個表格當中有兩個重點,我們劃出來給大家看一看。

第一個重點,請大家關注一下這一張圖的左下角,上面寫的是「中國營養協會推薦」,聽上去一個很權威的機構推薦的,所以我們應該似乎相信食物相剋。但是我們要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早在2016年民政部就已經曝光所謂的中國營養協會是一家非法的機構,而正規和合法的機構名稱應該是「中國營養學會」。一字之差,可是差別卻是很大。

另外一個重點,我們看一下圖表的右上方。可能字跡比較小,現場的觀眾看不清楚,當中是提示大家一個健康的生活理念,這句話沒毛病。毛病出在哪兒?出在它前面的一句話「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大聲疾呼」,我們真的找了很多人,在全網搜索了半天,可是很遺憾,真的沒有找到世界衛生組織曾經有任何一個專家說過類似的一句話。可是這樣的一張圖擺在很多人面前的時候不少人也許就選擇了相信,也許這就是謠言流傳的一個開始。如果從科學研究的角度,範教授,您告訴大家為什麼食物相剋的謠言在這麼長的時間當中它依然有這麼強的傳播力度?

範志紅:可能像有毒、致癌、傷身這些詞彙特別吸引人們的眼球,大部分人抱著的心態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甚至是有點獵奇。還有少數人他對號入座,他說我今天吃了螃蟹,又吃了水果,我真的肚子疼了。是不是真的相剋呢?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可能是因為他的體質不適合吃這些東西。還有一個可能是因為食物裡有致病菌。但是這事兒跟什麼砒霜中毒,真的沒什麼關係。

我們在日常選擇食物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營養是不是平衡,食品衛生是不是合格,是不是符合我們自己的體質,而不是去盯著什麼跟什麼不能一起吃。過於迷信食物相剋的說法會影響我們的食物多樣性,而且容易誤導我們偏離健康飲食的大方向。

陳偉鴻:雖然說食物相剋的說法聽上去似乎有道理,但是縝密的試驗和種種的事實已經充分地告訴我們,食物相剋這種說法就是一種站不住腳的謠言。今天的人們都開始講究吃得健康,但是千萬不要因此而走入誤區,要想吃得更健康,其實就像剛才範教授建議的那樣,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量,這樣才能真正保證您的健康和您的營養。

好,掌聲謝謝範教授。

馬洪濤:的確就像偉鴻和範教授所說我們的食品安全不是謠言而是科學,我們的市場秩序需要的是明細的規則,我們的消費品質需要有力的監管。在過去這一年當中我們作為市場秩序的守護者,我們的國家工商行政部門,他們又在做哪些行動保衛我們的市場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解說:在浙江烏鎮經營民宿快十年了,2017年以來當地工商部門要求景區內所有經營者在菜單上明確標註每道菜的用量和分量,價格都要經過核巖。

民宿老闆:做這個土豆絲菜單上標明了8兩,我們就不能少於這個量。

解說:在杭州市的一些商城裡2017年開始相繼推出一些商品的無理由退貨等政策。

消費者:讓我填一個表寫明確原因退現金給我。

解說:在浙江放心消費創建活動得到了大量商家的響應,商場、超市都擺出了放心消費在浙江的標誌,綠色通道、無理由退貨等承諾。

2017年12315網際網路投訴平臺上線平穩運行,全黨全國通過手機、微信、支付寶等形式隨時隨地登陸平臺。去年全國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共設立消費者訴求898.16萬件,挽回消費者35.67億元,同比增長95.6%。2017政府在行動。

龍洋:我們常說「民以食為天,吃的事是天大的事絕不能掉以輕心。食品藥品安全涉及到13億中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和安全。實施健康戰略首先就要堅持最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確保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在過去的一年時間當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都是如何提升我們舌尖上的安全呢?通過一個短片我們一起來看。

(短片)

受騙人:9000元嘛。

受騙人:我花了差200元不到兩萬。

解說: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等違法行為,2017年7月初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9部門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活動,涉案貨值3.6億元,罰沒金額1.8億元。2017年在藥品醫療器械等領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2017年共進行藥品抽檢2萬多批,發現不合格醫療器械328批,排查藥品企業500多家,發現問題嚴重企業90多家,全年共查處食品藥品違法案件39.7萬件,移送司法機關4491件。到會制假售假窩電900多個,責任停產停業企業3800多家。

陳偉鴻:感謝監管部門的努力,他們正在用自己的努力構築著我們食品和藥品的安全防線。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為大家來發布今年315晚會的2號消費預警。

可能大家都發現了關於食品方面的謠言,它的傳播總會有這樣或者是那樣的規律。我就發現每到特定季節到來的時候,總會有一些從前流傳過的謠言被重新翻了出來,又被套上了新的馬甲熱炒一番。人們把這樣的謠言稱之為「季節謠」,也就是按季節傳播的謠言。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一塊兒來看看短片。

(短片)

關於蔬菜的謠言流傳甚廣,市場上的圓白菜是假的,有視頻為症,這圓白菜竟然是蠟和塑料製成。

夏天水光飄香,不良商販給西瓜注射增紅增甜的添加劑,這些會破壞肝臟、腎臟。

秋風起吃乾果,看這些花生一經水票竟染紅了水,難道花生染了色?

冬天到了,多吃主食儲備能量,可這麵條、薯片、粉絲居然一點就著,難道是有不合格的添加劑在裡面?

每當時令食品大量上季,有關謠言就會死灰復燃,我們把這些謠言稱之為「季節謠」。

陳偉鴻:接下來的時間我們就帶著大家來破一破這些季節謠的真相。為大家請到的這位嘉賓是來自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的副主任鍾凱博士。

我其實在很多宣傳場合看到過鍾博士,他不遺餘力地為大家講原理、做實驗,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實的,什麼才是謠言,今天我們要特別請您針對剛才的季節謠來一一地擊破一下他們的假象。

我面前可以看到是兩個包菜,看著都像真的,其實是一真一假。

陳偉鴻:很容易分辨出來嗎?

鍾凱:很容易,掂量一下就知道了。

陳偉鴻:得掂量,光看是不行的,這個分量有點重,就像我們平時從菜市場買到的菜一樣,果然是真菜。假菜到底分量能輕到什麼時候,哎喲,好像是一塊泡沫塑料。

鍾凱:沒錯,這就是假的,它是用什麼做的?用聚氨酯做的。關鍵是在這兒,這麼容易識別的假貨哪個造假的會這麼幹呢?這個事情的真實名字叫仿真包菜主要是用於櫥窗展示或者是給孩子上課的時候做道具,它的價格比真包菜貴多了,不符合經濟規律,造假的人也不會這麼幹。類似的像塑料紫菜、塑料大米,同樣道理成本很高,比真食物還要貴,誰會這麼幹?這純粹是編造的謠言。

陳偉鴻:您剛才道出真相的時候現場好多人都笑了,他們突然發現「是啊,這些騙子應該是不至於捨得花大價錢」。

我們繼續破一破季節謠之二。就是西瓜注射,因為在生活當中很多人會告訴我們說別挑太紅的西瓜,那可不是真正自然長熟的,都是打針打的。

鍾凱:其實西瓜皮倒是比較結實,但是瓜讓非常脆弱,而且是密閉的結構,針可以扎進去,但是把水打進去很難,要用很大的力氣,一拔針水就往外冒,水壓之下這個掛穰會壓壞,而且針眼也成為了細菌入侵的通道,這樣的西瓜根本放不住,不到一天就得壞,是不是商家得不償失。

陳偉鴻:我們再看看季節謠為大家展示了這樣一個細節,一杯泡著花生仁的水真的變紅了,難道不是染過色的嗎?為什麼會掉色?

鍾凱:真的很紅,果蔬掉菜是因為含有天然性的色素,花生泡水變色,這太正常了,因為花生裡有一種色素叫花生紅,相類似的紫米、黑花生、黑枸杞、黑豆,也掉色,我們吃桑椹手指都會染黑,其實同樣的作用,花青素的作用。

陳偉鴻:剛才我們看到的另外一個季節謠說是很多主食都可以被點燃,薯片、麵條,很多人很緊張,這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食物做的?為什麼會點燃呢?

鍾凱:其實食物能燃燒很正常,因為我們吃的食物裡最主要的三種成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都是可以燃燒的,所以食物能燃燒太正常了,跟食品添加劑沒關係。

陳偉鴻:剛才這幾個季節謠破得都非常簡單,再破一個稍微難的,當然可能未必對您而言它有難度。

這串葡萄顏值很高,可是你仔細看,上面會有一層很薄很薄霜一樣的物質,有人說這個白霜就是農藥的殘留,吃下去之後你會中毒的,所以鍾教授這種說法靠譜嗎?

鍾凱:平時真的有人問我這個問題,今天正好藉助央視3·15這個平臺給大家做一個解答。

首先,我們應該先做一個試驗,測試一下看看這個白霜到底是什麼東西。

陳偉鴻:沒問題,我們一塊兒看看鐘博士帶給大家的這個實驗。

 

相關焦點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竟然是胡說八道!
    但今天, 央視對食物同吃中毒的相剋說法進行了正式闢謠 不看劑量只談毒性, 就是危言聳聽! 事實上,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並非首次,其實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鄭集教授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謠言 用科學依據還原事實真相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謠言,用科學試驗還原事實真相。央視3·15聯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今年3·15晚會的一號消費預警。食物相剋靠譜嗎?螃蟹與西紅柿不能一起吃?同吃等於服用砒霜?央視315實驗闢謠:假的!
  • 被央視闢謠的食物相剋說法,你聽過幾個?
    …… 不知道從何時起,食物相剋說法在民間盛行。近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讓我們更為科學的認識到了食物相剋論。 早在2018年的央視3·15晚會實力闢謠:食物相剋是假的! 這些年,你磕過幾對「相剋CP」?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原來你被忽悠了這麼多年!
    食物相剋這個說法,已經流行了很對年,相信很多家庭的廚房中,都貼有食物相剋大全。比如柿子和螃蟹不能一起吃,否則毒性堪比砒霜。近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的說法,在網上引起熱議,讓我們更加科學地認識到食物互斥理論。據央視所述,所謂食物相剋,談毒性不談劑量,就是危言聳聽。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貌似科學 實驗證明是謠言
    央視3·15晚會闢謠食物相剋。生活當中很多人會說,千萬不要把這種食物跟那種食物放在一塊吃,可能會讓身體產生不適或中毒。很長時間大家對這種說法深信不疑,甚至當成科學常識來看待。比如,紅棗VC加上蝦皮裡的砷,會形成砒霜;菠菜和豆腐不能一起吃,草酸和鈣容易形成草酸鈣……這些說法都是真的嗎?
  • 都闢謠85年了,「食物相剋」還有人相信!
    闢謠了85年,「食物相剋」還有人相信!11月26日央視新聞報導,闢謠「食物相剋」說法並非近幾年的事,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鄭集教授,就在民間傳言較廣的184對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了當時最為流行的14組食物,分別開展了人體試驗和動物實驗,結果無論人還是動物,一切正常。
  • 央視315闢謠:所有的食物相剋都是謠言,相信科學勿信謠言
    對,就是這種食物相生相剋圖。食物相剋已經流傳了太多的年代,流傳了一代又一代。小時經常聽老人說,有人因為兩種食物相剋導致中毒的故事。而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大多數人對食物相剋這種說是法深信不疑的。甚至當成一種科學對待。而這種說法,廣泛傳播在網絡跟朋友圈「經久不息」!
  • 85年間一直闢謠的食物相剋:同食出現問題的科學解釋在這
    不知道從何時起,食物相剋說法在民間盛行。比如柿子和螃蟹不能同吃,否則毒性等於砒霜。提起食物相剋說法,很多民眾一直深信不疑,甚至還有被印刷出來的食物相剋表,被很多家庭奉為「聖旨」張貼在家裡。近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讓我們更為科學的認識到了食物相剋論。總而言之,拋開計量談毒性就是危言聳聽。
  • 食物相剋會致死?央視3.15晚會早已闢謠,趕快分享給家裡人
    食物相剋會致死?央視3.15晚會早已闢謠,趕快分享給家裡人。五一黃金周的到來,雖然新冠疫情尚未完全解除,但還是有不少人選擇出去遊玩放鬆心情,品嘗美食,這無疑對刺激我國經濟是一件好事。但在胡吃海喝的同時,是否稍不注意就會因食物相剋而導致身體不適,甚至葬送小命?我們經常在一些養生科普類文章中能看到,一些食物如果混在一起食用,是不利於健康的,諸如螃蟹配番茄在人體胃液作用下會生成砒霜、豆腐和蜜糖一起食用會導致失聰、牛肉與紅糖同食會導致脹氣,最廣為流傳的應該就是海鮮與啤酒一同食用,會導致痛風發作,簡稱「痛風套餐」。但這些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
    事實上,有關食物相剋的謠言,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鄭集教授,就在民間傳言較廣的184對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了當時最為流行的14組食物,包括蜂蜜和蔥、牛肉和板慄、花生和黃瓜,還有螃蟹和柿子等,分別開展了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結果無論人還是動物,一切正常。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給孩子搭配飲食,做到這幾點就夠了
    食物相剋這個說法,已經流行了很多年,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讀過類似的文章。比如蝦和維生素C相剋,一起吃會中毒;豆腐和蜂蜜相剋,一起吃會耳聾;番茄和綠豆相剋,一起吃會傷元氣,等等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門。感覺吃飯就跟大冒險似的,一不留神似乎就要駕鶴歸西。其實,這些有關「食物相剋」的說法都是謠言,而且忽悠了我們很多年。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的說法:「吃錯要命」不存在!
    一直以來,民間就流傳一種「食物相剋」的說法。那麼事實上,食物相剋是真的存在嗎? 據央視報導,實際上,有關食物相剋的謠言早已經闢了數十年。早在1935年,我國專家針對民間流傳的184種「相剋食物」中最為流行的14組食物,包括蜂蜜和蔥、牛肉和板慄以及螃蟹和柿子等開展了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但結果顯示,無論是人還是動物,都一切正常,直接駁斥食物相剋一說。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真理總是那麼讓人難以置信
    但是這些年來食物相剋的說法一直廣泛流傳,書店裡有上百種食物相剋的書,讓人覺得不讀點食物相剋的書,就會吃壞自己,吃死自己。    近日央視網絡主播朱廣權在節目裡給這個問題公布了標準答案,並且說早在85年前,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就在民間傳言較廣的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最流行的14
  • 如果不存在「食物相剋」,有些食物一起吃為什麼會出現不適
    闢謠了85年,「食物相剋」還有人相信!11月26日央視新聞報導,闢謠「食物相剋」說法並非近幾年的事,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鄭集教授,就在民間傳言較廣的184對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了當時最為流行的14組食物,分別開展了人體試驗和動物實驗,結果無論人還是動物,一切正常。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毫無根據!這些食物搭配在一起放心大膽地吃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注重健康的人群越來越多了,大家對食物的攝入更加嚴謹。食物相剋的說法,大家一定聽身邊的人說過,聽得多了仿佛這些說法真的存在了,康康的同事說「每當遇到豆腐和菠菜炒在一起的時候都吃得戰戰兢兢」。近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讓我們了解了食物相剋論。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這些奇形怪狀營養豐富的食物刷新你的三觀
    中國小康網訊 11月25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稱拋開劑量談毒性,只能是危言聳聽。事實上,有關食物相剋的謠言,早在1935年,我國科學家、中國營養學會創始人鄭集教授,就在民間傳言較廣的184對所謂「相剋食物」中,選擇了當時最為流行的14組食物,包括蜂蜜和蔥、牛肉和板慄、花生和黃瓜,還有螃蟹和柿子等,分別開展了人體實驗和動物實驗,結果無論人還是動物,一切正常。
  • 食物相剋說法有哪些? 食物相剋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食物相剋說法有哪些? 食物相剋的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我們經常會聽到,某某食物和某某食物放在一起不能吃,吃了會中毒之類的?比如說,柿子和海鮮不能同食,甚至白蘿蔔和胡蘿蔔都不能一起吃?食物之間真的相剋嗎?這是真的嗎?食物相剋說法有哪些呢?
  • 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
    「食物相剋」真的存在嗎?按照所謂「食物相剋」的說法,柿子與奶製品、海鮮等食物混吃,易導致腹瀉。但專家表示,問題並非出自柿子與其他食物混吃,而是柿子本身含有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造成的。一些腸道比較敏感的人在大量食用柿子後,可能會出現腹瀉。柿子與牛奶、螃蟹等同吃,會在人體內產生結石又是怎麼回事呢?
  • 假的!央視已經闢謠了,除了骨頭湯以外,這些食物也是「假營養」
    隨著網絡的發達,微信,微博等等,信息量非常大,每天都會發生新的事物,但是有些人特別喜歡轉載一些不知道對錯的文章到各個群裡,讓大夥非常氣憤大多都是「XX食物不能吃」、「XX食物吃了對孩子身體好」。雖說有些事說的很對,但是很多都是假的,有些家長特別信,就拿我家人來說,天天網上上說了什麼不讓吃,什麼不能用,那些說XX食物不能吃的文章,倒還好,沒有那麼大的「殺傷力」,但是對於一部分「應該吃XX」的文章,可就要當心,畢竟是讓孩子吃進嘴裡的東西。
  • 闢謠丨螃蟹+柿子=腹瀉?專家:食物相剋說法不可靠!
    mp4近日,央視闢謠食物相剋說法引發了網絡上的熱議秋去冬來,萬物蕭殺,紅彤彤的柿子卻掛滿枝頭,可這柿子在很多人眼裡卻不能太親近,因為傳言柿子在食用上有很多禁忌,特別是會和一些食物相剋。比如柿子和螃蟹一起吃會腹瀉,柿子和牛奶雞蛋一起吃會得結石,情況嚴重的話還能要人命。柿子當真如此厲害嗎?其實除了柿子,民間還流傳著很多關於食物相剋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