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與普通父母的區別,在於「感知」和無為而治的力量

2020-12-02 覺醒課堂

小時候聽蘇芮老師唱《跟著感覺走》,感覺旋律很好聽:

跟著感覺走/緊抓住夢的手/腳步越來越輕越來越快活/盡情揮灑自己的笑容……

到大學的時候,批判性思維佔了上風:怎麼能跟著感覺走呢?!一定得有主見,得有自己明確的方向,否則你的感覺可能是錯亂的,你的笑容可能只是傻樂......

再到後來做了記者。自我意識更強了,而且還為主見貼上了所謂價值觀的標籤,於是更不能允許自己跟著「感覺」走了。

可是今天,我發現自己錯了,錯的離譜。我過去一以貫之並引以為豪的東西,突然之間土崩瓦解了。

01

一次頓悟,「感知」的力量

發生了什麼事嗎?也沒多大事,準確來說是一種頓悟吧。這源於和我的領導力教練的一個多小時的閒聊。我們昨天聊的是對時局的一些看法——在今天這樣一個劇變的時代,在數字貨幣與內循環洶湧而來的「新時代」,我們應當如何去做一些思考甚至應對?

果不其然,一個回合的交流還沒完成之際,教練就開始說,看起來你為這件事情有一些焦慮,有一些顧慮,並且時常讓你分心。這樣,一個簡單的辦法,我們先靜下來,感知一下自己的情緒和身體……

大哥~又來了!正念plus嗎?我和你說嚴肅話題呢,你別又讓我「打坐」啊。

不要誤會,我請的教練不是你想像的那種江湖術士和「仙人」。他和我幾乎同齡,在美國讀完書後回來,勤奮好學,博覽群書,無論是創業還是講學,無論是企業管理還是心理學及太極、中醫等,都是通才,愛鑽研,並且善於復盤。

我當時沒有按他說的做。他自己倒是閉上了眼睛,嘴裡念念有詞,哈哈。我也不好意思再絮叨,於是整個房間靜了下來,時間好像停止了一樣。

突然之間,我對他說的「感知」一詞,有了一種頓悟的感覺:

1、 感知。介於思考,和行動之間。就像史蒂芬·柯維《第三選擇》的書名一樣,你不需要對事物馬上做判斷,也不需要馬上有行動。但它是有能量場的,是有力道的。

2、 感知是心流的一種練習,是身體通達與精神卓越的必經之路。如果你看到或遇到一個人/一件事,急於下判斷,急於去執行,並分別美其名曰有主見和執行力強。你認為「感知」是浪費時間,是磨磨唧唧,是隨波逐流,這其實是一種低層次的心智習慣與境界。

3、 感知是一种放空,卻也是一種掌控。就像李小龍說的Be Water,隨遇而變,卻不斷塑造更強大的自己。

02

打球與夫妻相處之道

為什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來個180度大轉彎式的頓悟呢?因為在那一刻,我腦海想到了最近的另外兩件事。

一件是想起我在打高爾夫球,一開始練習切杆的時候,因為總想計算距離,掌控力度,但打出去的球總是或遠或近,於是嘆氣或咬牙說,看我下一桿!然後打得更差。

這個時候教練對我說,你別去思考,也別急著打,你感知一下,用身體的轉動,帶著放空的大腦,來享受這個過程,你試一下。沒想到這一招真管用。接下來好球頻頻,教練不斷為我點讚。

另一件事是昨天中午與一位合作夥伴兼好朋友在K11吃了個便飯,我太太也來了。這位朋友是一位女中豪傑,年產值數十億公司的CEO。

說到夫妻相處之道,她提及與先生曾約法三章,各自不把工作的事情與情緒帶進家門。這個時候,我太太說了一句:張華可不是這樣子,他經常在家裡跟我說話怪怪的,你認為你在家裡還是CEO啊!

面對這種「吐槽」和「告狀」,我下意識喊冤,因為我自認為在公司打造學習型組織,整體的氛圍還算是輕鬆的,民主的,扁平式的。

但是15秒鐘之後,我回放了一下在家裡我們溝通的鏡頭,突然意識到,我,錯,了!問題所在是——我缺乏對當下場景,以及對她情緒的感知!

舉個例子,有幾次回家後,她說要跟我說一件事情,聽聽我的看法。但是我聽了兩分鐘,沒聽懂她到底想說什麼,於是就會習慣性說:你能不能先把結論說一下,把問題歸納一下,再慢慢說事情過程…...

你看,乍一看,我似乎也沒有錯,因為這樣溝通可以更高效。但仔細想一下,我大錯特錯。她在家裡安排三個娃的吃喝拉撒睡及打架,還有上學、放學、假期興趣班、生病進出醫院等等,一天下來很疲憊了。

晚上夫妻坐在一起,她向我講述一件事情,在這樣的場域下,我的第一要務是:傾聽,感知,而不是什麼狗屁高效溝通方法論!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歸納的《愛的五種語言》,分別是肯定的言語(誇讚)、精心的時刻(專注傾聽與陪伴)、接受禮物(視覺象徵)、服務的行動(做對方想讓你做的事)、身體的接觸。

03

上善若水,無為而治

以上三件事情,一件是關於個人對時局的思考,一件是關於打高爾夫,一件是夫妻相處之道。無不說明,感知」的必要性,和帶給你的收益。相反,缺了感知,輕則像身體缺了維生素,重則像左右腦發育不均衡,嚴重性可想而知。

在企業管理過程當中何嘗不是如此。當你面對一項業務的突破也好,或面對公司面臨的機遇或挑戰也罷,你會發現,當初我們崇尚並恪守《精益創業》的理念與方法,獨立思考,快速行動,不斷迭代,如果單純變成了「思考-行動」的一種循環,而缺了感知環節,那麼機會成本也是不小的:

1、 你的脾氣會變得急躁,但是可能並沒覺察到。快速思考與反應有的時候是好事。但有的時候,卻可能遮蔽你的雙眼,以偏概全,甚至本末倒置。你可以不去像正念冥想一般去感知,但至少可以讓子彈先飛一會兒。

2、 你的直率與果斷,可能給員工樹立了一個敏捷的形象,但是卻可能同時滋養著員工的惰性(或許說擠壓下屬的思考與成長空間),和對你的依賴性。因為你總能第一時間給出判斷,並且聽起來還是那麼有理有據。

3、 很多時候,slow is fast。當缺乏感知,變成了一種習慣和心智模式,那麼無論對於企業的戰略,還是流程,還是組織發展,都是弊大於利的。因為你的企業的「場域」,不再是一個有張有弛的能量場,不再是一個快思慢想的試驗田,不再是一個鼓勵協作共創的根據地。

同樣,在良性的親子關係的打造上,也遵從這樣的道理。不要急於給孩子答案,更不給孩子貼標籤。蹲下身來,把情緒收起來,專注於孩子身上,多傾聽,多感知,讓子彈飛一會兒,只在關鍵時刻,給一些支持或「愛的語言」。即使責備,也分場合。這可能需要刻意練習,但為人父母本來就是一場修行,不是嗎?

未來來看,2020年是一個多災之年。但對有心人的個人修煉來說,卻可能是契機。無論是領導力,還是夫妻及親子相處之道,或是運動或競技,最好的狀態都是:上善若水,無為而治。

今天再聽蘇芮老師《跟著感覺走》,心態再一次反轉,感覺寫的真好:「心情就像風一樣自由/突然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我……」

相關焦點

  • 「佛系父母」 還是 「偽佛系父母」?在於父母自身的成長與覺悟
    而女兒有這樣的動力,其實不是媽媽對她說了什麼,也不是逼她做了什麼,而是來自於媽媽本人對生命的熱愛和對成長的不斷追求。這位好友曾走過離婚的痛楚,也曾經歷過母女勢不兩立的絕望,還曾經歷過孩子成績下滑青春期迷茫的痛楚。但是她最終選擇了回到自身,不斷地自我成長,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變為事業,建立對自己的信任進而傳達對女兒的信任……身教大於言行的意義就在於此吧!
  • 如何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是他需要的愛?
    我們深談了一次,其實有很多地方,我需要反思和改進。如何去做,並讓你的伴侶感受到你的愛,這是一個學問。愛是相通的,所以前天我寫了一篇文章《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的愛呢?》,文末的時候我留了一個疑問:怎樣讓孩子感知到父母給予的是他們需要的愛呢?
  • 中國和美國父母差異,工業化社會父母和移民的工業社會父母的碰撞
    寫本帖其實有點惶恐和勉強,因為我對這個話題不是很自信。絕大多數內容全憑感覺,沒有專門的研究。我之所以寫本文是因為一個鐵粉的要求。順便說一下,非常感謝這位鐵粉,從我一百多粉絲就一直很堅定地支持我到現在,感謝一路上有你的陪伴。先辨析一下名詞,工業化社會和工業社會的區別:工業化社會是指沒有完全進入工業社會的一種社會狀態。
  • 美貌與智慧 父母誰的遺傳更大
    原標題:美貌與智慧 父母誰的遺傳更大 對父母來說或許是大眼睛,或許是皺眉的動作,總能在寶寶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這可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那麼,寶寶的美貌與智慧,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決定的呢?快來了解一下吧。
  • 智慧父母入門心理學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做好父母這份職業,是父母養育孩子最重要的事業! 那麼,如何做稱職的父母?首先,父母必須掌握養育孩子的心理學常識;其次,父母要知道養育孩子的誤區。只有了解和懂得,才能更好的引導和培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
  • 澳洲將廢止普通父母團聚籤證 阻礙技術移民
    中新網5月22日電 據澳洲新快網報導,日前,澳大利亞政府聯邦財案宣布將停止103類別等普通(無貢獻)父母家庭團聚移民的申請,該政策可能最早會在2014-15財年以前實施。
  • 智慧生物與一般生物的區別
    生命和物質的分家在於生命形成自己的循環系統,能夠將生命程序保持下來,並且能夠複製給其他物質,而智慧生物和一般生物分家的過程也和這些類似。生命因為有了自己的系統,所以將其他物質融入身體,在環境和進食物質的影響下發生改變,而智慧生物則是在有了自己的系統之後將自己從環境中分離出來。
  • 曾奇峰: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除了事關孩子被虐待、自殺和殺人的「秘密」,父母不可以看孩子的日記、微信和QQ記錄。父母侵入孩子的私人領地,會令他在以後被別人侵入時覺得理所應當。  如果父母覺得自己不理解孩子了,就想想在同一個年齡的自己:你在想什麼、要什麼,以及希望父母怎麼對待自己。不理解孩子,本質上是不願意去理解,而不是不能夠理解。
  • 小學舉行完形教育報告會 教家長做智慧父母
    廣西新聞網記者 蔣曉伶攝廣西新聞網南寧3月17日訊(記者 蔣曉伶)3月16日晚,中國完形教育創始人、家庭教育專家陳焰在南寧高新小學進行了一場完形教育「做智慧父母 樹健全人格」報告會。現場約900位家長認真聆聽陳焰的演講,思考教育的本質,分享家庭教育的良方。
  • 「無為而治」的農夫哲學
    倘若從全世界選出兩個最「智慧」的農夫,非美國的吉恩·洛格斯恩和日本的福岡正信莫屬。倆人雖遠隔萬裡,卻認識一致,認為自然萬物才是農民乃至人類的根本。 吉恩·洛格斯恩是文化名人,身兼作家、小說家以及快樂農夫之職。他為讀者傳遞了很多來自鄉野田間的生命經驗,是我們熟識的生死,也是我們不易察覺的自然因果。他以詼諧幽默的語調敘事,文章頗受歡迎。
  • 語境思維——父母的語言,直接塑造著孩子的大腦
    根據敏感期和大腦發育理論,人類對各種信息和各項能力發展的敏感期都集中出現在生命的最初幾年,這個時期是人一生中獨特和重要的發展階段,也是寶寶獲得智慧的最佳時機,稱為孩子發展的「機會之窗」。感知黑洞長此以往,孩子就會產生一個「感知黑洞」。我們從口中說出來的是一個詞,但它背後有一大堆的感覺和認知。
  • 左腦父母遇右腦孩子的教育對訣,認識固有個性標籤,值得父母了解
    右後腦感知能力強,擅長處理關係,注重和諧感。雖然,上天公平地賜予了我們每個人四個大腦,然而,因為後天環境等的限制,我們大多數人的四個大腦沒有得到均衡性發展,有強有弱,有被仰制,有被突出。在所有想要掌控孩子發展的父母們看來,如果孩子屬於右前腦思考型的,孩子都是一個有些"自以為是"、"唯我獨尊"者。左後腦的父母越想拽住控制住孩子們的"不靠譜"行為。當發現孩子"不靠譜"時,父母們要了解他的思維目標去向,不與他蠻橫對著幹,通過讓孩子讀些明事理與智慧的經典,幫助孩子開發腦袋碰撞思維,避免糾纏在單純的情緒對抗中,讓其學會綜合處理事物的能力,平衡個人情緒。
  • 東夏教育·報恩祭祖——父母是我們生命源頭
    我們的生命是個組合體,不僅有父母的血液,還有祖宗的精神在裡面。祭祖能夠幫助我們連結生命的源頭。我們所有的財富和成功都離不開父母、祖宗的護佑。在活動中有很多學員從中受益,認識到祖先文化的重要性,重新認識到我們的生命來源於我們的祖宗父母,懂得感恩,我們才能與祖先根脈相連、能量相通,我們才會更好地得到祖宗的護佑,我們的人生才能更加順利與精彩。
  • 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就是甲方和乙方的關係
    孩子也是慕強的,父母那點東西他早摸透了,沒有崇拜心就很難信服,他更喜歡聽中立的、有本事的顧問的話,而不是焦慮父母的。 哪怕一個路人的建議,恨不得都比父母管用。所以,你只能把自己當做孩子花錢請來的顧問,很厲害的那種。
  • 當子女出櫃時,父母是要面子,還是辦喜宴?
    幸好有這一點神經質,使她多了一點女人味和人情味。雖然她也像其他華人大媽一樣定期參加華人圈子的舞會、不邁出唐人街一步、不能融入美國式的生活,還四處幫女兒物色對象,但她和這群華人大媽有本質區別。她的神經質使她不時有近乎於少女般的表現,時而柔弱,時而熱烈,時而抱怨女兒,又時而對女兒撒嬌。
  • 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讓父母懂得孩子,同時也讓孩子懂得父母!
    生活充滿各種挑戰和未知,伴侶和子女與我們在一起時間最長,值得我們好好溝通!為什麼不學習一門心理學讓自己和身邊的人過的更舒服一些?讓愛孩子有更好的路徑?對比嚴肅的心理學,九型人格會更適合親子教育。因為目前眾多心理學親子課,只是單方面讓父母改變,經由父母的改變影響孩子。學習九型人格親子教育法,父母立即改變,孩子也當下改變。
  • 父母是天生的催眠師,請給孩子「正面」的催眠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裡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了班上的佼佼者。 這就是心理學上有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
  • 愛因斯坦:很多父母都搞錯了!
    這就是賈伯斯這句話的道理所在:「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他已經改變了世界 ,不僅僅因為他的產品,更因為他的精神,所有能感知他這股精神的人,都會被他改變,而人類之所以強大,就在於我們能夠感知精神,感知思想,並且傳承精神,傳承思想。這才是教育的本質!
  • 【心理健康】心理學研究:父母在孩子一生中扮演四種角色
    許多諮詢孩子,他們所需要的並不是諮詢和治療,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真正盡責、鼓勵他們、對他們有所期許的父母。 孩子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一旦父母不在孩子身邊,便失去了主導孩子成長的力量,也失去了能夠給孩子源源不絕的溫暖。
  • 在動物界,子女在離開父母很多年後,還會認識自己的父母嗎?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人類社會當中,父母對於大家而言,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我們的成長過程當中,基本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人類的一生當中,前幾十年的時間,基本上都會和我們的父母居住生活在一起,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就開始離開父母,獨自生命,在社會上面成為一個真正的個體,但是不管怎麼樣,在人的一生當中,父母是有著特殊的意義的,不管過了多久,依舊還牢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