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筍快收尾了,也許這是最後一波,老公建議我們去鄉下人少的地方透一透氣,順便挖些筍子回家。這些日子受疫情的影響,出門戴個口罩憋壞了,特別是天氣越來越熱,感覺喘不過氣來,但是無可奈何,疫情還沒有結束。老公一提去鄉下,我自然積極響應,何況我對竹筍情有獨鍾呢。
春筍是春天美味野菜,每一個春筍長大後就是一根健壯的竹子,故有竹胎,竹芽,竹萌之稱。從3月初開始,不同品種的嫩筍相繼破土而出,在眾多的品種中我比較傾向於小野筍,個人覺得小野筍比大筍味道更勝一籌,在湖南這邊小野筍出土相對要晚些,現在去挖或許能掃個尾。春筍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胺基酸、多糖、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春筍還是理想的降脂減肥的佳蔬。
然而當我和老公在山坡上披荊斬棘,小野筍早已被址完了,剩下的都老了,衝到半米高。村民告訴我們現在還有一種大一些的小野筍,長在比較隱蔽的地方,我們好不容易挖了4個,村民還熱情地送了一些給我們,當我們興高採烈將這些筍子帶回家,先將自己挖的4個剝皮,卻發現有3個都長滿了白嫩嫩的蟲子,在我的認知裡從來不知道鮮筍也會長蟲,真是長見識了。
打電話給村民諮詢長蟲的筍還能否吃,村民笑嘻嘻,稱筍子被破壞掉了也能吃,但味道大打折扣,不過竹蟲可以吃,不僅營養價值高,蛋白質豐富,含有10多種胺基酸,而且還十分美味,市場上要賣60~70元一斤,還沒貨呢,村裡常有人專門上山去尋竹蟲,尋到都當成寶,拿回家油炸,再放些辣椒,比蠶蛹還鮮香。
無孔的竹子為什麼會長蟲呢?原來這些竹蟲是由一種叫竹象鼻蟲所產下的卵,經孵化出來的幼蟲。竹象鼻蟲是一種小型昆蟲,因其鼻子長長像象鼻子一樣而得名。竹象鼻蟲每年4~5月份,竹筍大量萌發的時候出土,以專門吸取竹筍鮮汁,補充營養,一天後即行交尾、產卵。竹象鼻雌蟲產卵的方式很特別,先在竹筍上噬咬下一產卵孔,然後再將產卵管伸入產卵孔中世進行產卵,大約3~5天後,這些卵蟲便孵化成白色幼蟲,可以進食鮮嫩的竹筍了。

幼蟲看上去很像「蛆」,也被稱為「筍蛆」,它以啃吃幼嫩竹筍肉吸收養分,寄生在竹筒內,啃過後便留下深色溼潤的痕跡。大約20天左右便可從米粒大小長到手指頭般粗大,它在竹筍筒裡從竹尖逐節往下啃吃,最後藏於筍的根部,體肥停食,準備破蛹而出,此時便是竹蟲最肥美的時候。

如果想要避免挖到長竹蟲的筍子,挖之前可以用手抓住筍尖,使勁搖一搖,若感覺比較鬆動,十有八九是有竹蟲噬齧過,挖後發現根部斷面有深色爬跡,像被刀划過一樣,裡面一定有竹蟲。據說四川那邊有人連竹象鼻蟲也吃,放在火上撒些鹽燒烤了吃,然而整體上不如竹幼蟲美味。
不過無論竹蟲有那麼美味,我還是有些怵怕,下不了口,小夥伴們你敢嗎?來談談你的看法吧。
我是筱雅美食,一個廚藝愛好者,不知你對食用竹蟲有什麼看法,關注筱雅美食,傳遞一日三餐的美食溫暖,共同探討美食話題,讓美味和健康陪伴你的生活。歡迎點讚、轉發、收藏、評論,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