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吞噬星空》
「這顆土黃色的星球上沒有任何生命存在,直徑卻達到21000公裡……咦,竟然蘊含著「星淚金」礦脈!真是天助我也。將這顆星球吞噬掉後,我的實力應該能恢復到受傷前的80%。」 臉色蒼白的羅峰盤膝坐在一顆飛行的隕石上,遙看遠處的一顆行星。
天王星短評:
故事發生的時間感覺很有趣,就發生在本世紀,對21世紀!雖然相對於現在的時間,故事屬於將來時,但畢竟是不遠的將來。按照書裡描述,那時候地球上的生物都因為種種變故在體質上發生了巨大變化,人類被各種各樣變異的野獸——怪獸,壓縮掉很多自由生活的空間,在地球上怪獸貌似佔據統治地位,因為它們存在的範圍遠遠超過人類。人口因各種災禍大幅度減少(很恐怖滴減少了70%),經過災禍的洗禮、進化,能存活下來的普通人的體能提高不少,即使如此,普通人依然遠遠不敵怪獸,哪怕只是低級怪獸,只有武士才能抵擋怪獸,消滅怪獸,在怪獸身上提取寶貴的各種生物材料,因而武士才有可能迅速獲取大量財富。
武士和怪獸都分等級,自然是級別越高的怪獸越厲害,也越值錢;而級別越高的武士戰鬥力越強,獲取財富的速度、數量越快越多。看過之後,對作者描述的未來有一種略帶恐怖色彩的期待。武士不代表人品高低,武士之間也常常發生火併,為了搶奪怪獸歸屬權,實際上也是奪利的具體需要。故事講一個叫羅峰的武士的成長,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發生在他周圍的故事,他創造的奇蹟,他作為新生代武士的輝煌。
二、《三體》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軍方探尋外星文明的絕秘計劃「紅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按下發射鍵的那一刻,歷經劫難的葉文潔沒有意識到,她徹底改變了人類的命運。地球文明向宇宙發出的第一聲啼鳴,以太陽為中心,以光速向宇宙深處飛馳……
四光年外,「三體文明」正苦苦掙扎——三顆無規則運行的太陽主導下的百餘次毀滅與重生逼迫他們逃離母星。而恰在此時。他們接收到了地球發來的信息。在運用超技術鎖死地球人的基礎科學之後。三體人龐大的宇宙艦隊開始向地球進發……人類的末日悄然來臨。
天王星短評:
《三體》事實上仍然是一篇關於外星文明入侵地球的「故事新編」,仍然如好萊塢科幻片一般,展示了極富視覺衝擊力的技術細節,設置了較為有效的懸念,並給出了一個充滿光明的結局。畢竟科幻小說終歸是大眾文化產品,它必須給受眾帶來視覺快感和精神撫慰。當然好萊塢科幻片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太過追求視覺衝擊力而忽視其他,劉慈欣小說中的宏大想像力具有同樣的問題。所幸劉慈欣仍然是唯美的,或者如吳巖所言「新古典主義」的,《三體》乾淨利落地逃脫了災難片常見的愛情故事的俗套,卻在當代史書寫的嘗試中陷落。然而科幻文本又始終是一面鏡子,如愛麗絲之鏡,在「另一個世界」中尋找自我的歷史和生存狀態,也如風月寶鑑一般,照出一個可能性的未來和一個想像性的解決。「科幻」之內涵不過如此。
三、《上海堡壘》
12年9個月又6天。這條簡訊在中國移動的信號臺之間穿梭,找不到它的目的地,就像是永不消逝的電波,穿行在空無一人的城市裡。我想像這個沉眠在地下的城市,那條簡訊是個虛無縹緲的女孩,有的時候她會升上泡防禦界面的頂端,隔著那層透明的東西,看著紫色的大麗花盛開,而後低頭俯視空無一人的城市,夜晚到來的時候,路燈在程序控制下「刷刷刷」地都亮了,她站在路燈下,哼著我聽不懂的歌。
凝結的時間,流動的語言,黑色的霧裡,有隱約的光。可是透過你的雙眼,會看不清世界,花朵的凋萎,在瞬間。啦………………你是凝結的時間,流動的語言,黑色的霧裡,有隱約的光。可是透過你的雙眼,會看不清世界,花朵的凋萎,在瞬間,而花朵的綻放,在昨天。「好好睡,晚安。」
天王星短評:
《上海堡壘》對於我而言,是個充滿了私人情緒的故事。從此我喜歡看這樣末世背景下的愛情,兵荒馬亂的世道總有不得已的悲歡離合。即使頭頂是高能密度的炮防禦系統,上海部署著大炮,倫敦、紐約、新德裡已經陸沉,上海岌岌可危。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使連購買食品都需要使用定量供應的餐券,蔬菜和肉類成了奢侈品,商店街為了安撫市民依舊是一片燈紅酒綠的模樣。離危險越近的人,反而越能熟視無睹。他們面臨著隨處可能襲來的炮火和危機,不知道哪一天就會死去,竟然還有心思去KTV唱歌,組團打「帝國」,拍攝求婚視頻,買幾千的靴子送人做禮物,因為林瀾答應了楊建南的求婚,江洋跑過去和她大吵一架,發神經一樣地決裂。
四、《最後一個地球人》
阿瑟克拉克的小說,用最鮮活的文字和畫面,描寫了最尖端科技的未來圖景。他曾預言過人體冷凍、大腦記憶備份、地震預防預測等科技的發展,設想過聯合國的發展、娛樂產業和體育產業無限擴大的社會前景,更提出了全球通訊衛星的構想,在這個構想的基礎上,我們才有了今天的電話通訊、衛星電視和天氣預報,全球衛星的軌道更因此被稱為「克拉克軌道」。
在本書中,他對人類進化的終極形態做出了這樣的預言:
完全超越了我們科技水平的外星人降臨地球,全盤接掌了人類社會。世界變得過於平靜,毫無特色。沒有任何需要奮鬥的東西,人類只能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消遣與娛樂之中,就連緊追各種電視家庭系列劇,也成了一種全職工作。但這並不是外星人的最終目的,他們出現在地球上,是為了帶領人類走向最終進化……
本書一經出版就造成了巨大轟動,克拉克也由此書開始,奠定了科幻小說宗師的地位。讀者、評論界和作者本人都公認,本書是 「外星人科幻小說中的經典」。人類遭遇外星人的故事,從本書開始深入人心,在後世的小說、電影中反覆出現,影響深遠。
天王星短評:
非常喜歡這本,可以說已經不僅僅是「了不起的科幻小說」了,它傳達出作者對於人類發展和進步的一種可能性探索和思考,文字一如既往的不溫不火,樸實又嚴謹,某些細節帶著英國人那種特有的幽默;情節雖沒什麼大起大落或者激動人心的地方,卻依舊讓我受到了某種感動。記得以前和一個讀傳統文學的人交流,對方認為科幻或多或少內涵度不足,然而這本書展示了科幻寫作的深度,既有科幻本身濃烈的科學色彩,又將主題上升到了更寬廣的範疇,我覺得很了不起。名字翻得尚有爭議,還是原作名更加貼切,不過文翻得挺不錯,感覺很到位。封面設計還真是這一系列對科幻類一如既往的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