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金羊網 記者甘韻儀,通訊員番宣
番禺區第十七屆「蓮花•中國體育彩票杯」「禺山•中國體育彩票杯」龍舟賽暨彩龍競豔活動將於6月9日在番禺人的母親河市橋河上演。大賽在即,番禺多個水道頻頻響起鼓點聲和哨聲,「扒仔」們整齊劃一地用力揮動雙臂,河面水花飛濺,船如箭行,備戰緊張。而乾淨整潔的水環境,也讓番禺龍舟在水天一色中扒得更顯詩情畫意。
番禺仔擦亮「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名片
「這幾年,我年年都來扒龍舟,今年的水質是最好的!」大龍街新橋村一位龍舟舵手依水而居,看著小時候經常玩耍的河湧變清變靚,水質有了很大改善,掩飾不住心中的高興。古老的石拱橋橫跨新橋湧兩岸,橋影倒映在水中,輪廓分明,附近的居民在河邊散步或坐在河堤的石凳上乘涼。昔日的河湧仿佛又回來了!「現在河水清了,迎面吹來的風很舒服,練習起來也更有幹勁了!」
在石樓鎮礪江河,「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的龍舟隊——石樓鎮亞運城龍舟隊,每天下午兩點就在礪江河加緊訓練,積極備戰番禺區龍舟賽,隊員都是來自該鎮各村的龍舟好手,近段時間,不管烈日炎炎,還是颳風下雨他們堅持訓練。
主教練陳浩忠說:「這80多個隊員裡面,個個都是非常熱愛龍舟運動,他們克服種種困難,甚至犧牲工作的時間,參與到龍舟訓練中。一些村和企業,也給予了積極的支持,對於參加龍舟比賽的員工,靈活調節他們的上班時間,以保障訓練時間。大家都默默地以實際行動為「中國龍舟文化之鄉」助威吶喊,擦亮「中國龍舟文化之鄉」的牌匾。
力爭徵戰區賽、市賽奪得佳績
端午節前夕,番禺各地龍舟活動活躍。記者乘快艇看洛浦街東鄉喜鄰裡龍舟隊進行水上技能訓練。只見該龍舟隊在水面整齊划動,樂此不疲。該龍舟隊教練洪其國說,「每天(訓練)8小時,越是高溫越要練,練肺活量和心壓的控制量,下階段(體能訓練)強度更大,水上(訓練)也會越來越激烈。」
東鄉喜鄰裡龍舟隊除了備戰番禺「蓮花杯」,還將繼續作為番禺區的代表參加6月15日舉辦的廣州國際龍舟邀請賽,教練組因應賽制和賽程的不同,訓練計劃各有針對性,最大程度上發揮長處,補齊短板,增強隊員個人的體力、耐力,提高隊員之間動作的協調性。「雖然我們拿了不少冠軍,但每次參賽依然抱著一個學習的心態,發揚龍舟人精神全力以赴,爭取好成績。」展望「蓮花杯」金杯獎衛冕前景,在東鄉龍舟隊擔任了十年的領隊吳偉祥表示樂觀,同時坦言不論是番禺賽還是廣州賽,即將面對的每一個對手都實力不俗,競爭更加激烈,容不得他們有半點鬆懈。
由石碁鎮文體中心主辦、石碁鎮水利所協辦的2019年石碁鎮龍舟代表隊競渡啟動儀式近日在石碁鎮小龍湧河段舉行。這是一種傳統儀式,龍舟隊員們身著專業的扒船服裝,精神飽滿地帶著大家的重託與祈願開始了扒練,揮槳有力,從河湧的盡頭迅速而熟練地掉頭返航,再繼續奮力前進。
此外,6月3日是農曆五月初一,是番禺石樓鎮大嶺村、嶽溪村同時招景,石一、赤崗、茭塘還還有化龍潭山村等兄弟村的龍舟紛紛前來趁景。嶽溪村的橈手小梁說,在河面寬闊的北合湧扒龍舟真幸福。
據了解,「龍船景」和龍舟賽是不同的,「龍船景」是村與村之間的龍舟互訪交流,增進友誼,是民間兄弟村端午節的習俗。石樓鎮一直保持著從農曆五月初三到初五每天都有「景」,初一大嶺景、初二茭塘景、初三石樓景、初四赤崗景、初五細路扒。
番禺人為什麼對傳統民俗龍舟活動厚愛有加?番禺龍舟文化是親水文化、氏族文化、民族工藝的載體。龍舟競渡起到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揚愛國主義精神、凝聚民族團結的作用。
編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