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情緒轉化為光動畫,與藝術家Nick Verstand一起共同創造作品

2021-01-09 網易

2020-10-11 10:47:51 來源: 數藝網

舉報

  Nick Verstand about

  Nick Verstand1984年出生於荷蘭,是一位當代藝術家。他主要致力於通過空間視聽創作研究人類的感知。他創作的視聽藝術配備了多個生物傳感器以感知人類的情感。

  裝置和現場表演探討了物質與非物質之間的邊界,打破了社會界限,由此產生的直觀體驗,是藝術家和觀眾的共同創造的結果,也為潛意識創造了一個催眠的環境。

  Nick曾在阿姆斯特丹Stedelijk博物館(荷蘭)、The Shed(紐約)、STRP(荷蘭)、設計協會(中國)、巴黎時裝周(法國)、SXSW(奧斯汀)、Art Central(香港)、冰島電波(冰島)、荷蘭設計周(荷蘭)、MIRA(西班牙)等地展出和表演,並與Iris van Herpen、Bjrk和Suzanne Ciani等藝術家合作。權威藝術設計建築雜誌《Dezeen》將他的項目AURA與Olafur Eliasson、Ai Weiwei和Anish Kapoor一起評選為2017年十大藝術裝置之一。

  Between Mind and Matter

  

  《Between Mind and Matter 》是Nick Verstand2019年的作品。

  它探討了物理現實與感知現實之間微妙而瀰漫的過渡空間,以及我們如何與這個新發現的空間產生聯繫。

  看似有形的雷射在空間中創造了一個感知架構,通過物理 弦模型的張力進行調製。通過4DSOUND引擎的深度整合,光線受到空間聲音物體的引力影響而產生變化。

  

  《Between Mind and Matter 》研究了這種感知架構如何創造一個活生生的、包羅萬象的、不斷變化的視聽環境,在長時間的互動中與參觀者互動,增強他們的人文體驗。在一個相互適應的過程中,人類如何對這些不斷發展的互動做出反應。

  

  

  ANIMA II

  

  

  ANIMA II是Nick Verstand2017年的作品。是14年ANIMA的2.0版本。

  這個懸浮在半空中的球體,在拉丁文中有「靈魂」的意思。它象徵著將內在經驗物化為外部的物理形式。作品研究了這種新的視角如何轉變人們對我們各自內心世界的認知。

  它的運動、紋理、光線探索了一個人與建構的象徵性物體的互動,表達了人與自然之間的聯繫和對其內在更深層次的理解。

  閃爍的流體圖案在懸浮在空間中的發光球表面上流動,聲音在整個房間內振蕩。

  內在和外在現實之間的轉換在作品中通過應用源自中國哲學的 "五行 "系統得以實現。這個系統將內心的情感體驗與自然界的五個過渡階段聯繫起來。木、土、水、火、金。

  這五個階段 由算法生成的流體視覺投影在球體表面顯示。

  球形圖像,從物體內部發出,是通過使用一個半球形鏡頭耦合的單一投影儀來實現的。視覺表現伴隨著由自然界中相應元素的錄音所構成的空間聲音組合。

  

  SKYLINE II

  

  SKYLINE II是一個動感的視聽裝置,研究了人類與空間的關係。

  該作品使用了4DSOUND供電系統,配備32個揚聲器和16個低音炮,聲音與64個動感燈光同步,在整個環境中64米的距離內產生動畫。

  

  

  POLARIS

  

  

  POLARIS是一個大型藝術裝置,研究我們對音樂的情感反應。20名觀眾自願佩戴生物傳感器,測量他們的腦電波、心率變異和皮膚電擊反應。

  

  這些讀數用Circumplex模型來解釋,以表明集體的情緒,然後它們被實時地轉化為作用在12米直徑的圓形物體上的光動畫。這個過程讓觀眾沉浸在他們物化的集體情感體驗中,並讓他們與藝術家一起共同創造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頂級藝術家就要像神創造宇宙萬物那樣去創造藝術作品
    頂級藝術家就要像神創造宇宙萬物那樣去創造藝術作品蔡元通寫實工筆花鳥畫:《落寞的母雞》真正的藝術家不需要去追求權力,這世間的權力都只是用來操控人和事物的,藝術家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本身就擁有最高的權力,這種權力本身就是帶有一種神聖的使命,一切都在藝術家的掌控中。
  • 沈凌昊 | 他將夢境轉化為光,留下時間的影子
    作品現場而在年初於瀋陽K11藝術中心的展覽《農場 THE FARM》中,沈凌昊同樣以夢境為創作背景的作品《時間的影子—不眠夜》以沉浸式互動的方式,將感光場域與定向閃光裝置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邀請觀眾走進他童年時期的夢境之中
  • 視覺藝術家毛婷對談天野喜孝:如何衍生多元藝術生命力?
    12月17日,「天野喜孝和她的108個女孩」主題沙龍在北京通盈中心一層盛大舉行,出席本次沙龍活動除了天野大師之外,還有視覺藝術家毛婷、阿里魚掌門人吳倩女士、演員萬茜、設計師卜柯文、復古插畫師Caroline、建築師週遊等,一起共同探討藝術創作背後的故事和內涵。
  • 特必Toon Boom Harmony 20 助力動畫藝術家大膽創作
    特必Toon Boom Animation 市場總監 Stephanie Quinn 認為:「娛樂產業正逐漸認識到動畫的真正價值——它既能生產內容,也是一種擁有獨特表達方式的媒介。」Harmony 20 的工具和功能可以激勵藝術家創造出超越觀眾期望的內容。
  • 美圖公司美學發布會藝術家雲集,共同啟動「未來美學家共創計劃」
    美圖公司創始人兼執行長吳欣鴻宣布啟動「未來美學家共創計劃」,以未來美學家對美的專業和洞見,感染更多「愛美」大眾參與到未來美學的創造中,共同引領美學潮流向前發展。  肩負「讓每個人都能簡單變美」的使命,美圖公司12年來與追求美的3億活躍用戶一起,共同推動著美的內容、產品、商業、產業的不斷進化,在影像美化領域長期處於領跑地位
  • 美國藝術家辛西婭·費斯特作品
    藝術家國際推廣平臺
  • 馬斯克將塗鴉藝術家的作品送上太空|其女友Grimes舉辦藝術展拍賣...
    >載人飛船』Crew Dragon』號一起被成功發射到了太空。<Selling Out>是一種契約,Grimes出售自己靈魂的一部分,藝術家每次出售自己的藝術作品時,靈魂的一部分也隨之售出,買方將籤訂一份合同協議,概括所有權條款,最終與藝術所表達的樂趣聯繫起來。
  • OPPO校園與青年藝術家共同助力環保 開啟衛星發射計劃賦能年輕人
    作為首個與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合作的手機品牌,OPPO將在2020年12月參與發射「東方紅繼承星」,以電子搭載的形式把優秀的青年藝術作品帶到外太空,以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勇敢探索、大膽創造、發揮年輕的力量,同時也希望通過藝術和人文的形式,讓更多人感受到科技有溫度和有趣的一面。
  • 藝術家米瑪:在他的作品中運用了色彩的隱含意義
    藝術家米瑪(Meamar)原名Ali Meamar, 1956年出生於伊朗阿瓦士。早年,他搬到了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在那裡他在佛羅倫斯藝術學院學習美術,並獲得了室內設計和雕塑專業的美術碩士學位。此後的10年,他一直在達利的影響下致力於探索超現實主義藝術,與達利前年的相遇對這位年輕藝術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期間,米瑪通過在巴黎(法國)、蘇黎世(瑞士)以及羅馬、佛羅倫斯、威尼斯和米蘭(義大利)的多次展覽,在歐洲藝術界獲得了廣泛的知名度。米瑪的風格專長範圍從古典到抽象。從義大利到加利福尼亞,在藝術家的畫筆、技巧和情感的作用下,許多空白的牆壁變得栩栩如生。
  • 看完國外25位藝術家的設計作品,再也不敢說自己學過photoshop了
    Subsidies德國藝術家馬丁·塞拉芬的這幅肖像是關於社會,稅收和補貼的攝影作品,實質上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反映以及伴隨它的苦難。「補貼」使其成為今年索尼世界攝影獎的稱號。Superheroes through history藝術家Agan Harahap通過將超級英雄注入標誌性照片中,創造了一系列精彩的圖像,重新塑造歷史事件。
  • Austin Lee:穿梭於網際網路與現實世界的藝術家
    ,原因很簡單,他是目前將電腦屏幕與現實生活美學無縫對接地最好的藝術家。作品的尺寸和顏色的強度可將數字圖像與繪畫區分開來。儘管圖像是相似的,但當你站在真實的繪畫前,你會感覺其中極大的不同」,奧斯丁說道。通過奧斯丁的「翻譯」,將電腦圖像——明亮的顏色、卡通可愛感的造型與新穎的構圖,完美地帶進現實生活中的作品,讓在他畢業後至今收穫許多藝術家與畫廊主的關注,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村上隆。
  • 他是「全能」藝術家:手繪,動畫,雕刻,發明,還會變魔術
    Terry是一位英國藝術家,他愛好廣泛,擅長水彩,家裡牆上掛了很多畫,其中一幅很有趣,就是下面這幅。起初以為它是書法作品,一個個黑色圖案,像極了漢字,仔細一看,卻另有玄機。近看居然全是蜜蜂,它們形態各異,一個個擺著獨特的Pose,這些都是Terry大叔的手繪作品。
  • 這位科學家用生物發光細菌創造了短暫的藝術作品
    藝術家亨特科爾將所有這些媒體結合在一起,為混合添加了獨特的媒介。科爾創造了具有生物發光細菌的原始成分,在它們消失之前拍攝它們。(細菌的壽命有限。)Cole的最新展覽是「 生命之光:生物發光細菌的光照 」,將於1月27日在芝加哥的ARC畫廊舉行。它是免費的,向公眾開放,並將安裝活的生物發光細菌。閉幕式。
  • 當代藝術家郭振昌轉化傳統藝術拼貼中西文化
    郭振昌作品《文化混合》以拼貼展現多元文化及臺灣特色。(耿畫廊提供)作為少數被視為「既臺灣又國際」的藝術家,郭振昌曾於1970年代中期至後期的5年時間內,深入臺灣民間研究傳統手工藝,記錄下許多民間藝術的田野調查報告,而這些剪粘、牌匾、寺廟的壁畫和門窗,道教信仰中的媽祖、千裡眼、順風耳等形象,也在他日後的創作中被轉化挪用。
  • 重視轉化消除幼師的負面情緒
    「虐童」的直接動因是強烈的消極情緒,在應對幼託機構「虐童」問題上,除了重視體制、師德和法律工作,還要加強對幼兒教師的心理建設,尤其要重視加強對其消極情緒的轉化工作。如何轉化消極情緒,需要我們提供社會支持和對個體情緒調控的個性關注。
  • 第三屆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美術作品展開幕
    江蘇省委統戰部供圖12月3日下午,由江蘇中華文化學院、江蘇省海外聯誼會、臺灣北岸藝術學會、臺灣藝術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三屆「古漕新韻 千秋傳承」——蘇臺兩地青年藝術家「印象運河」美術作品展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文創藝術館開幕。此次畫展共有蘇臺兩地100多位青年藝術家的127件作品展出。
  • 內地、香港藝術家腦力激蕩 共同創作現代舞《沒有大象》
    中新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內地、香港藝術家腦力激蕩 共同創作現代舞《沒有大象》  作者 李晗雪  西諺「房間裡的大象」,意指人們對之保持集體沉默、但實際上難以忽視的真相。近日,內地編舞常肖妮與五名香港演員、一名內地演員共同為北京觀眾帶來以此為靈感的現代舞《沒有大象》。
  • 看動畫專業學姐如何拿下CalArts
    這門課程的內容涵蓋了基礎的審美與電影導演課程,另外將重點放在劇本創作、表演、布景研究與批判性思維方向。在這個過程中,該專業的學生可以磨練他們的觀察力,創造視覺策略並找到塑造故事的方法,同時具有創造力與可行性,平衡可信度與情感說服力。
  • 國創養成在B站:33部動畫作品全新發布,唐探、長安十二時辰改編動畫...
    熱度頗高的《天官賜福》以及國民級IP小說《凡人修仙傳》宣布將於明年推出全新的特別篇內容。10月31日上線的《天官賜福》已打破B站單集最快破千萬播放記錄,追番人數近470萬。《凡人修仙傳》則宣布成為B站首部年番作品。 國創發布會上,B站官宣了多部小說、影視劇的動畫化進程。其中,馬伯庸原著小說《長安十二時辰》將製作成動畫劇《長安十二時辰之白夜行者》,熱播劇《唐人街探案》也將改編成動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