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巴金先生的長篇小說重新改編的大型話劇《家》,近日在津公演。與此同時,京津兩地的話劇表演藝術家和評論家也歡聚一堂,探討天津話劇發展良策。這是天津人民藝術劇院慶祝建院50周年系列活動中的一部分。
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創建於1951年9月10日,其前身是成立於1938年抗日戰爭初期的華北群眾劇社。在戰爭年代,華北群眾劇社的足跡就已遍布太行山麓、滹沱河畔。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人藝先後創作出260餘部古今中外大小劇目,在觀眾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一部《雷雨》久演不衰、令觀眾盪氣迴腸,流連忘返;一部《釵頭鳳》至今讓人傳誦,扼腕嘆息。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有《日出》、《家》、《蔡文姬》、《駱駝祥子》、《唐人街上的傳說》等等。近年來,他們又創作出「津味話劇」《蛐蛐四爺》,好評如潮,享譽大江南北。歷年來天津人藝曾榮獲「五個一」工程獎、梅花獎、白玉蘭獎、金獅獎、曹禺文學劇本獎等獎項。八十年代,天津人藝成立了電視劇製作中心,拍攝了眾多觀眾喜愛的電視劇作品。目前他們已具備獨立拍攝和製作的各類人才,是全國僅有的百餘家甲種證製作單位。
天津人藝還是培養、造就藝術家的搖籃。從這裡走出了著名編劇周振天、著名作家航鷹、著名編導許瑞生、著名演員馬超、顏美恰,以及活躍在當今銀幕、螢屏、舞臺上的著名演員陳道明、鮑國安、孔祥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