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中東部「遭炙烤」 部分地區體感溫度高達46度

2020-11-24 人民網

  美國中部和東部大片地區連日遭熱浪侵襲,部分地區體感溫度高達46攝氏度;紐約、芝加哥等城市原定舉行的體育賽事或慶祝活動因天氣酷熱而取消。

  法新社報導,全美將近1.5億人遭高溫「炙烤」。

  【熱浪來襲】

  美國國家氣象局說,中西部平原至東部沿海地區熱指數可能達到43至46攝氏度。

  熱指數是人體在不同溼度情況下對相同高溫的感受指數。空氣中溼度越大,人們會感覺越熱。

  多座城市20日熱指數在40攝氏度上下徘徊:首都華盛頓中午41攝氏度,傍晚預期升至44攝氏度;波士頓中午39攝氏度,傍晚預期升至40攝氏度;紐約中午38攝氏度,傍晚預期升至43攝氏度。

  美國國家氣象局提醒民眾,高溫和高溼度天氣容易導致中暑等病症,需要防範。

  美國多座城市開設納涼中心,供民眾避暑,只是許多納涼中心夜間會關閉。專家提醒,高溫天氣對無法在空調環境下度日的民眾而言格外危險,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和病人。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日報導,連日席捲美國多個地區的熱浪造成至少6人死亡,包括東部馬裡蘭州4人、西南部亞利桑那州和中南部阿肯色州各一人。

  【賽跑取消】

  由於高溫天氣,原定21日舉行的紐約鐵人三項賽自2001年舉辦以來首次取消。

  大約4000名選手報名參加比賽,其中不乏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紐約鐵人三項賽組委會說,註冊選手的報名費將全額退還。

  另外,華盛頓市附近一場賽跑取消;原定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舉行的5公裡跑比賽同樣取消。

  紐約揚基體育場等多座體育場館不得不因高溫天氣而修改入場規則,允許觀眾自帶飲料入場,觀眾可以撐傘觀看比賽;同時,場館內設置多個飲水站。

  高溫緊急狀態下,波士頓多處公共遊泳池取消門票,供民眾消暑納涼。

  美國國家氣象局天氣預報中心氣象學家亞歷克斯·拉默斯說,冷鋒預期21日晚南下,經過波士頓、匹茲堡和聖路易斯,22日早晨到達華盛頓和辛辛那提,有望帶來雷雨天氣。(王逸君)(新華社專特稿)

(責編:馬靚輝(實習生)、劉潔妍)

相關焦點

  • 極端熱浪席捲美國致多人死亡 體感溫度飆破43度
    美國多個地區這個周末遭受致命的熱浪侵襲,包括紐約、費城與華盛頓等主要大城市,高溫均達攝氏38度,部分地區體感溫度更可達43.33度至46.1度,酷熱已至少奪走6條人命。全美1.5億人面臨危險高溫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19日指出,預期熱浪將由中西部平原蔓延至大西洋沿岸,全美近1.5億人正面臨危險高溫。據悉,紐約市已開設500座避暑站,好讓民眾躲避極端高溫。紐約市長白思豪警告:「照顧好自己,如非必要請勿外出。
  • 體感溫度達74℃ 人會「熟」嗎?
    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曾提出炎熱指數的概念,這個指數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溼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儘管這是美國「標準」,或許和中國人的感受稍有差別(人種不同,體表的汗腺、體毛可能有一些差異,導致散熱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根據美國炎熱指數的標準,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溼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
  • 什麼是「體感溫度」?
    但是總體來說,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因此體感溫度就是「摻了水分」的溫度。當氣溫摻了「水分」體感「增溫」可超20℃美國海洋和大氣管理曾提出炎熱指數的概念,這個指數綜合考慮了溫度和溼度對人體感溫度的影響。儘管這是美國「標準」,或許和中國人的感受稍有差別(人種不同,體表的汗腺、體毛可能有一些差異,導致散熱的能力不同),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
  • 酷暑肆虐南歐 義大利中部體感溫度高達55攝氏度
    熱浪席捲南歐,多人死亡,農業生產的損失更是高達數百萬歐元。據法國「歐洲時報」8月7日報導,義大利中部體感溫度甚至達到55攝氏度。從西班牙、葡萄牙、法國、義大利,到巴爾幹半島和匈牙利等地區都創下高溫,部分地區甚至突破既有紀錄。受災地區溫度通常超過40攝氏度,加劇了7月就已開始的暑熱和乾旱。 7月,高溫乾旱曾引發多起山火,僅在葡萄牙就有60人因山火喪生。8月初熱浪重來後,義大利醫院收治人數激增15%到20%,至少3人死亡。
  • 體感溫度-69℃ 出門伸手就會被凍傷 美國今年為什麼這麼冷?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也正遭受著更為嚴峻的「雪後寒」!上周末,美國東北部部分地區竟然比火星表面的溫度還要低!  據媒體報導,美國東海岸迎來了2018年的初雪,不過卻是一場更為惡劣的天氣,被稱作「炸彈氣旋」。很多地區上千戶的居民被大雪影響到停產停電,學校不得不停課。紐約州、新澤西州、喬治亞州、北卡羅來納州的部分地區進入州緊急狀態。
  • 為啥室外體感溫度要比預報溫度高 氣象專家告訴你
    2020年08月17日 18:46:44 | 作者:李璇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今天最高溫度達到了38攝氏度,但是很多人走在戶外都覺得,熱得像是超過了40度。
  • 美國上演現實版《後天》!部分地區最低溫度達-46℃,這得有多冷......
    上周末,美國東北部部分地區竟然比火星表面的溫度還要低!!!先是,被稱為「殺手」的寒流給北美大部分地區帶來了近幾年來的最低溫和大降雪,今年美國東部的溫度要比往年的平均值低10到16℃.目前,美國國家氣象局對東北部大約1.1億人發出風寒預警,預計有超過30個城市將經歷創紀錄的寒冷天氣,部分地區最低溫度甚至將降到-46℃。
  • 溼度和風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為什麼溼度和風對體感溫度影響那麼大?比如北風一颳風就冷的骨頭疼,比如最近幾天的江南地區,都說最美人間四月天,然而儘管已是四月中下旬,最大的感受卻不是春風輕靈、春光明媚,而是颳風下雨的寒冷冬意,明明前一天仿佛進入初夏,第二天一下雨就又回到了冬天的尾巴,格外潮溼、陰冷。
  • 美國芝加哥氣溫驟降 體感溫度接近零下30度
    美國芝加哥氣溫驟降 體感溫度接近零下30度 2016-01-13 16:02:28根據紀錄顯示,11日清晨7時,芝加哥奧黑爾機場溫度僅有-18.33℃,加上冷鋒效應,更使民眾體感溫度達-28.89℃,11日的嚴寒天氣,連來自中國東北瀋陽的華人移民,也不禁表示「比咱家東北還凍」!
  • 體感溫度50℃!央視主播朱廣權:男生出門,馬上變成暖男
    最近幾天很多地區都在遭受高溫的炙烤到底有多熱?央視段子手朱廣權又出金句了:高溫酷暑,上蒸下煮。小編告訴你高溫不僅不會很快結束而且還要「變本加厲」局部地區的體感溫度降達50℃做好打高溫「持久戰」的準備吧「高溫方陣」形成,你在其中嗎?預計今明兩天,在副熱帶高壓的影響下,大範圍高溫天氣仍將盤踞在中東部大部地區,體感最熱的在湖南北部、湖北、安徽、江蘇、浙江北部、上海一帶。
  • "炸彈氣旋"暴擊美國:最低體感溫度-69 致22人死亡
    空口無憑? 那我要放「大招」了! 低溫嚴寒已致22人死亡 局地溫度-46 緊隨「炸彈氣旋」的腳步,嚴寒天氣給美國東海岸帶來了暴風雪天氣和低溫。6日,據美國媒體報導,低溫嚴寒天氣已經造成美國全國範圍內至少22人死亡。
  • 日韓遭超強寒潮侵襲 首爾體感溫度低至零下19.3度
    受風寒效應影響,首爾28日體感溫度更低至零下19.3度。據報導,韓國氣象局28日對中部地區和南部地區發布低溫預警,各地白天的最高氣溫只有零下6至3攝氏度之間。首爾清晨5時許,氣溫低至零下13.7度;受風寒效應影響,體感溫度更低至零下19.3度。仁川和江原道當天分別錄得零下12.4度,以及零下14.7度。
  • 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原標題:體感溫度≠實際溫度 溼度、風對體感溫度影響大 廣州日報訊 (記者葉卡斯)7月31日,在伊朗胡齊斯坦省馬赫夏赫爾港,當地的體感溫度達74℃。經過氣象專業人士的考證,這個溫度確實存在,是有氣象記錄以來極為罕見的高溫。
  • 高溫累計72小時 體感溫度48℃ 合肥成「天然桑拿城」
    據中安在線報導   7月下旬,今年來最大規模的高溫過程席捲我國中東部,覆蓋範圍大、持續時間長、體感溫度高,根據氣象部門盤點,合肥近期高溫(≥35℃)時長累計達到了72個小時,而且體感溫度達到48℃,在省會級大城市裡拿了「雙冠」。
  • "炸彈氣旋"暴擊美國!最低體感溫度-69℃,已致22人死亡
    與此同時,在地球的另一邊,美國也正遭受著更為嚴峻的「雪後寒」!上周末,美國東北部部分地區竟然比火星表面的溫度還要低!!!空口無憑?那我要放「大招」了!請各位小夥伴抱好你的小暖氣先來幾張圖隨意感受下!6日,據美國媒體報導,低溫嚴寒天氣已經造成美國全國範圍內至少22人死亡。炸彈氣旋通常是用來指代那些氣壓快速降低的氣象系統,在北美地區,主要是由冷空氣與大西洋上的暖溼空氣相遇而形成的。
  • 美國成"火爐" 本周體感溫度最高或達48攝氏度
    參考消息網7月18日報導 臺媒稱,美國這周除了西北部地區外,預計全國將會壟罩在高溫和高溼度產生的「熱圓頂」(heat dome)下,體感最高溫可能會高達48攝氏度。Louis)、明尼亞波利斯、奧克拉荷馬市和芝加哥等地的溫度,預計將飆近華氏100度(37攝氏度),若考量到溼度的話,酷熱指數(heat index)可能會達到華氏120度(48攝氏度)。高溫加上溼度會產生相當危險的狀況,因為溼度高會減少水分蒸發或流汗的速度,影響身體降溫的能力。如果人體無法好好降溫,那人可能會在一個多小時後就產生熱衰竭。
  • 臺灣北部地區體感溫度達40度!
    今(28日)依舊為多雲到晴天氣,西半部、東北部高溫36度,北部體感溫度甚至上看40度。第12號颱風「楊柳」已於昨日8點生成,短時間內對臺灣天氣沒有直接影響,然周四(29日)起,各地降雨機率增。    據報導,熱翻天!這幾天受被太平洋高壓壟罩影響,今日臺灣各地及澎湖、金門、馬祖大多為多雲到晴,高溫炎熱,僅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陣雨,午後各地山區有零星短暫雷陣雨。
  • 40度,鄭州夜間人體體感溫度,把宋英傑「嚇壞」!
    昨天鄭州最高溫度達到39度,這成為入夏以來最熱的一天,雖然下午市區下了一陣雨,但雨後的鄭州更顯得悶熱難耐!上圖是中央氣象臺發布的溫度監測情況,在7月24日晚間,一直到晚上23點,鄭州的人體體感溫度還高達40度,在所預報的城市中高居榜首。氣象先生宋英傑甚至說,像鄭州這樣的情況,如果家裡沒有空調的話,夜裡都有可能中暑。鄭州真是熱得讓人「崩潰」!
  • 體感溫度是什麼?空氣溼度和體感溫度的關係如何?
    【氣溫、相對溼度與體感溫度的關係】  「體感溫度」就是人主觀感受到的溫度,每個人的耐熱程度不同,體感溫度自然有別。影響體感溫度的重要氣象因素之一就是相對溼度,溼度越大,體感溫度和實際溫度差異越大;氣溫越高,溼度對體感溫度影響越大。
  • 體感溫度下降6℃至8℃ 寒潮+風寒效應 體感格外冷
    王津攝  天津北方網訊:最近的兩次寒潮,不少市民常念叨「體感溫度」這個詞,這次寒潮甚至出現中午比早晨還冷的氣溫「倒掛」,這是為什麼?  氣象專家稱,體感溫度是指人體感受到的冷暖程度,會受到氣溫、風速與相對溼度等綜合影響。因風所引起使體感溫度較實際氣溫低的現象,被稱作風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