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機器人適應各種地形,MIT的學霸用AI做了昆蟲仿生研究

2021-01-12 京東數科

京東數科新媒體編譯自weforum.org,轉載請註明來源。

本文核心觀點:

1. 麻省理工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套新系統,可以針對各種地形優化機器人的形狀;

2. 這個名為 RoboGrammar 的系統工作起來分三個步驟:先定義問題,再擬定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選擇最優解決方案。

3. 這個想法來自於其他動物的運動方式,特別是昆蟲、蜘蛛和龍蝦等節肢動物。

如果你需要一個會爬樓梯的機器人,它應該是個什麼形態?要像人一樣有兩條腿嗎?還是說得像螞蟻一樣有六條腿?

選擇正確的形態對機器人能否穿越特定地形至關重要,而要窮極每一種潛在的形態是不可能的。不過現在,麻省理工開發的系統就可以進行完整模擬,並確定哪種設計最有效。

當然,你首先要告訴這個叫做 RoboGrammar 的系統你車間裡現在有哪些機器人零件——比如輪子和關節等,你還得說明白機器人要用在什麼地形上。後面就看 RoboGrammar 自行發揮了,它會為你的機器人生成一個優化的結構和控制程序。

這套系統可以為該領域注入一劑計算機輔助創意源泉。"機器人設計仍然是一個手動為主的過程,"麻省理工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博士生 Allan Zhao 說道。他將 RoboGrammar 描述為一種"新的、更有創造性的機器人設計方法"。

Zhao 是該論文的主要作者,他將在本月的 SIGGRAPH 亞洲大會上正式發表該論文。共同作者包括博士生 Jie Xu、博士後 Mina Konakovi-Lukovi、博士後Josephine Hughes、博士生Andrew Spielberg以及麻省理工教授Daniela Rus 和 Wojciech Matusik。

當你想打造需要穿越各種地形的機器人時,這些動物也許是最佳參照對象。

機器人可以適用於幾乎無窮無盡的任務,然而"它們的整體形狀和設計往往都非常相似,"Zhao 解釋道。舉例來說,"當你想打造一個需要穿越各種地形的機器人時,肯定第一時間會跳到四足動物身上(比如狗),"他補充道。"我們在想,這是否真的是最佳設計。"

Zhao 的團隊推測,更多的創新設計可以改善功能。於是他們為該任務搭建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一個不受之前慣例影響的系統。雖然創造性是目標,但 Zhao 必須設定一些基本規則。

機器人的形式"主要由無意義的設計組成",Zhao 在論文中寫道。"如果你能以任意的方式連接各部分,最終只能得到一個大雜燴,"他說道。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的團隊開發了一種"圖形語法"——一套關於機器人部件排列的約束條件。例如,相鄰的腿應該用關節連接,而不是再與另一條腿連接。這樣的規則確保每一個計算機生成的設計都能正常工作。

Zhao 表示,他的圖形語法規則靈感並非來自其他機器人,而是來自動物,尤其是節肢動物,這些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蜘蛛和龍蝦,而節肢動物是一個進化的成功案例,佔已知動物種類的 80% 以上。"它們的特點是有一個主體,再配合數量不等的節段。有些節段可能裝有腿,"Zhao 解釋道。"而且我們注意到,這不僅足以描述節肢動物,而且還可以描述更多熟悉的形式,"包括四足動物。儘管他加了一些機械"裝飾",Zhao 還是用節肢動物那裡獲得的靈感提升了機器人的靈活性。

想得到最優形態?這三個步驟必不可少

使用 Zhao 的圖形語法,RoboGrammar 的操作分為以下三個步驟:先定義問題,再擬定可能的解決方案,然後選擇最優解決方案。

問題定義主要落在人類用戶身上,他們要輸入可用的機器人零部件集,如電機、腿和連接其他部位的節段。"這是確保機器人能夠真正在現實世界中被製造出來的關鍵,"Zhao 說道。用戶還得指定需要穿越的各種地形,其中可以包括臺階、平坦區域或溼滑表面等元素的組合。

有了這些輸入,RoboGrammar 就會利用圖形語法的規則設計出數十萬種潛在的機器人結構。有些看起來隱約像一輛賽車,另一些看起來像蜘蛛,或者一個在做伏地挺身的人。"能看到各種各樣的設計,對我們來說相當鼓舞人心,"Zhao 說道。"它顯示了圖形語法強大的表現力。"不過,雖然圖形語法在數量上不是問題,但它的設計並不總能達到最佳質量。

選擇最佳的機器人設計需要控制每個機器人的動作並評估其功能。"到目前為止,設計出的機器人還只是結構,"Zhao 說道。而控制器是將這些結構變為現實的一組指令,它會管理機器人各種電機的運動順序。該團隊為每個機器人開發了一個控制器,並用到了一種名為"模型預測控制"的算法,該算法會優先考慮快速前進運動。

"機器人的形狀和控制器深深地交織在一起,"Zhao 解釋道,"這就是我們為每一個給定的機器人單獨優化控制器的原因。"一旦每個模擬機器人都獲得自由移動能力,研究人員就會通過"圖形啟發式搜索"來尋找性能優異的機器人。這種神經網絡算法會反覆對機器人集進行採樣和評估,它可以學習哪些設計能更好地執行任務。"啟發式函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進,"Zhao 說道,"搜索會將我們指向最佳機器人。"

設計師還沒拿起螺絲呢,系統就把工作完成了

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師與計算機科學家 Hod Lipson(他並沒有參與這個項目)表示:"這項工作是 25 年來探索自動設計機器人形態和控制的最高成就之一。使用圖形語法的想法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沒有人將這個想法執行得如此漂亮。一旦我們能讓機器自動設計、製作和編程機器人,一切都不一樣了。"

Zhao 將該系統看作人類創造力的火花。他將 RoboGrammar 描述為 "專為機器人設計師準備的工具,能擴展他們所利用機器人結構的空間"。為了展示其可行性,他的團隊計劃在現實世界中建造和測試一些 RoboGrammar 選出的最佳機器人。Zhao 還補充稱,該系統可以被改造成追求地形穿越以外目標的機器人,而且他說 RoboGrammar 可以幫助填充虛擬世界。"比方說,在一個視頻遊戲中,你想生成很多種類的機器人,這時就不需要藝術家去創造每一個機器人了,"Zhao 說道。"RoboGrammar 馬上就能拿出解決方案。"

這個項目有沒有什麼出人意料的成果?"大多數設計最後確實是四條腿的,"Zhao 說道。也許機器人設計師一直以來傾向於四足動物是對的。"也許這樣真的是有什麼意義吧。"

參考來源:https://www.weforum.org/agenda/2020/12/computer-aided-robot-design-shape-terrain/

#機器人#

京東數科新媒體編譯自weforum.org,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3D列印類昆蟲「柔性機器人」面世
    利用這一方法,可以僅使用3D印表機,便能實現製造類似昆蟲的柔性機器人。其中,最重要的技術突破就是3D列印出柔性骨架。柔性骨架與傳統的柔性機器人很不同,會像昆蟲的結構一樣在特定區域增強剛度,而傳統的柔性機器人一般只在實體上黏附柔性材料。據悉,一個完整組裝的類昆蟲柔性機器人,由幾個柔性骨架組成。
  • 仿生機器人:人類的好夥伴,你想了解它嗎
    相信我們不少人都聽說過仿生機器人,這一產品被稱為我們人類的好朋友。那目前它的發展如何呢?  1、仿生機器人是什麼?  仿生機器人是模仿生物特點,從事生物工作的機器人。它們可以彌補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解決部分人口老齡化問題和醫療問題。
  • 稀罕物種 仿生機器人「真香」
    仿生機器人從誕生、發展,到現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裡,對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西方國家流行的機械寵物,可以擔任環境監測任務的仿麻雀機器人等,開闢了機器人領域獨特的技術發展道路和研究方法,大大開闊了人們的眼界,顯示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極強的生命力。
  • 這些優秀的仿生機器人,有些已經開始應用
    人類從誕生開始就在不停的進化學習,從大自然中吸取經驗與教訓,學習大自然的奇妙饋贈,而現代科技更是加速了人類對自然奧秘的探索,我們研究蒼蠅的眼睛而發明的鷹眼攝像機,我們對鳥的研究而設計了飛機的造型,我們研究蝙蝠而發明了雷達。
  • 加入摺紙和軟體的技術,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而這些小昆蟲並不是我們平時說的小昆蟲,而是機器人昆蟲。,近期科學家將注意力轉向了昆蟲仿生設計。」的演講中,演講者 Sarah Bergbreiter 教授用這麼幾句話闡述了研究微型機器人的意義:「可以想像一下地震等自然災害過後,斷壁殘垣,這些小機器人穿梭在廢墟中,尋找生還者的畫面。
  • AI人工智慧時代最新仿生設計
    將來,工人和機器人將越來越緊密地合作。Festo一直在深入研究可以減輕人們危險活動並同時不構成風險的系統。人工智慧在這裡起著核心作用。用於氣動指針的壓縮空氣盒安裝在上臂中,這意味著機器人不僅可以移動,還可以自主移動。它的移動性和自主能源供應使BionicMobileAssistant可以靈活地用於在變化的位置執行不同的任務-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生產環境。該系統將預定用作人類的直接助手,由於採用了模塊化概念,BionicSoftHand 2.0也可以快速安裝在其他機器人手臂上並進行調試。
  • MIT的RoboGrammar系統有助於為機器人選擇最適合的地形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有幾種方法可以確定哪種機器人設計可被用於最有效地穿越各種地形。最耗時的方法是簡單地製造每一個機器人的變體,並在現實世界中進行測試。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了一個名為RoboGrammar的系統,可以虛擬測試各種機器人設計,並確定哪種機器人最適合穿越特定類型的地形。首先,研究人員要「告訴」計算機系統他們身邊擺放的機器人零件,包括輪子、關節等東西。研究人員把機器人需要穿越的地形類型輸入,RoboGrammar就會完成剩下的工作。
  •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也許是最早的仿生機器人了,確實很超前
    仿生機器人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因此很多研究者認為,最初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已開始研究「仿生機器人」。誠然,遠古人類的黑色科技很多,其實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仿生機器人,但原理大致相同,諸葛亮利用牛和馬的運動優勢,製造了比牲畜更方便、省事、不用草料休息的木牛流馬。那麼,什麼時候出現了真正的仿生機器人?
  • 仿生設計,可能會把未來的我們變成半機器人
    什麼是仿生設計自古以來,自然界就是人類各種科學技術原理及重大發明的源泉。經過億萬年的進化,生物逐漸具備了適應自然界變化的本領。人類運用其觀察、思維和設計能力,開始了對生物的模仿,並製造出工具,增強了自己與自然界鬥爭的本領和能力。
  • 仿生機器人——方興未艾的「機械戰士」
    去年6月,韓國國防部披露了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的消息,並預計2024年開始裝備軍隊。今年以來,世界多國相繼發布消息,加快仿生機器人的研究進度。世界上第一個仿生機器人是單臂仿生機器人。後來,其同系列的單臂仿生機器人被應用於空間站實驗。第一個用於執行軍事任務的仿生機器人是仿生機械蟹「Ariel」,被用於執行清除水雷等任務。
  • 仿生機器人研究新進展:「間諜魚」潛伏到魚群中!
    案例一: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軟硬體結合的方案,使用無人機和昆蟲機器人,繪製大範圍陌生區域的地圖,例如災難後倒塌的建築物。,它的形狀像蛇,可在水下滑行,完成各種任務。為了將這種設計應用於人類技術,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機械和航空航天工程系的教授 Megan Leftwich 開發了自動的海獅腳蹼。
  • MIT發明一款計算機系統,可自動設計機器人結構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選擇正確的形狀對機器人穿越特定地形的能力至關重要,但是又不可能建立和測試每一種可能的形式。那如果用計算機幫忙模擬機器人的結構呢?2020年12月,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了一種計算機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對機器人的形狀進行仿真,並幫助確定哪種設計的效果是最優的。舉例來說,假如我們需要根據已有材料建造一個可以在有斷層的路面上爬行的機器人,在設計它的外觀時,我們可能希望它的身子儘可能短一些、手臂儘可能長一些,以適應這種存在斷層的地面。
  • 昆蟲機器人即將成為現實,小小昆蟲作用可真大
    機器人一直以來都是科學家們重點研究的一個話題,而人們通常會去採用仿生理論研發機器人,這同樣是機器人學家的最愛。仿生學仿生學是一個很通俗的學科,這個學科旨在於把地球上的各種生物進行解析,研究其他生物的運作機能以及身體結構。
  • 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竟是最早的仿生機器人,來看看多超前
    到了現代社會,伴隨著仿生機器人的出現,很多研究者都表示,原來早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就研究出「仿生機器人」了。 當然,古代人的黑科技有很多,事實上諸葛亮的「木牛流馬」也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仿生機器人,但是原理卻差不多,諸葛亮採用牛和馬的運動優點,將它們結合製作出來了比牲畜更加方便、好用,而且不需要餵食草料和休息的「木牛流馬」。 那麼,真正意義上的仿生機器人,又是何時出現的呢?
  • 由簡單元件製作的仿生神經元尋光「機器人」!
    被賦予了很大希望,就是以最簡單的電路、最少的元器件製作一個可以模擬昆蟲趨光特性或者逆光特性,達到仿生神經元的要求,當然這個電路裡的「神經元細胞」只有兩個,即兩個光敏電阻(當然也可以用紅外線接受二極體或者光電二極體,不過焊接時需要反接,把二極體的負極接到電源正極,正極接到三極體的基極。)。
  • AI仿生科技--跨越時代的力量
    一方面,模擬人體骨骼構造和運動機能的機械合成義肢正在越來越像正常的肢體,同時傳感器技術又讓機械控制與大腦連接,建立直接的神經信號控制;另一方面,AI技術的引入,又能使得機械肢體的感知訓練效率快速提高,以適應人的主動行為,進行更精細的操作。
  • 這些仿生機器人真是逆天了
    一談到仿生技術,就不得不說起德國一家著名的氣動元件和系統的製造商--Festo。這家逆天的公司以採用大自然的靈感來設計動物機器人而聞名,種類多到足以開動物園了。。 神秘的Festo實驗室Festo每年都會推出一些令人嘆為觀止的仿生機器人,確切的說是動物機器人,該項目今年的主題是「加入該網絡」。想像一下,一群機器人可以分工合作、團隊合作,太可怕了。。。
  • 新型仿生複眼 揭示昆蟲如何看世界
    天津大學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製新型仿生複眼模擬昆蟲的視覺系統,發現昆蟲可能是根據物體發出的光強度來探測物體的軌跡。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光學快報》上,並被美國光學學會進行了專題報導。
  • 報告:人工智慧仿生機器人目前問題分析
    仿生機器人是指模仿生物、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機器人。21 世紀以後,人類開始步入老齡化社會,發展「仿人機器人」可以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此外,也能為養老服務、家庭服務提供支持。到目前為止,「仿生機器人」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正向第四階段邁進。仿生機器人研究目前存在諸多難題。
  • 4種十分先進的仿生機器人,原來人類的科技已經這麼發達了
    大自然是人類最好的老師,人類有很多發明都是受到動物的啟發才研製成功的,今天給大家介紹幾種仿生學機器人。仿生機器狗這是波士頓機器人公司設計的一款新型機器人,它身體中安裝了一套平衡系統,可以在四條腿做出靈活動作的同時頭部保持平衡。機器人的頭部也是一隻十分靈活的機械手,可以模仿人類的手臂做出各種動作,因此可以幫助人類做很多簡單的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