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例!跨血型腎移植患者雙重濾過血漿置換治療實施

2020-12-10 騰訊網

近日,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科聯合腎移植科,完成了我省首例跨血型腎移植患者雙重濾過血漿置換(英文縮寫DFPP)手術。通過該技術,可有效清除腎移植患者產生的抗體。

合肥新聞頻道全媒體記者:朱海峰 孟平

主持人:李潔

製作:趙靜

在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區住院部,一臺血液淨化機正在為一名等待腎移植的患者,進行跨血型腎移植雙重濾過血漿置換治療。

醫生介紹,在臨床進行跨血型腎移植時,患者會產生大量針對供腎血型的抗體,雙重濾過血漿置換可選擇性地將致病抗體從血漿中分離,再把血漿重新輸回體內,為跨血型腎移植患者有效清除抗體,是跨血型腎移植重要的治療手段。在這之前,面對類似情況,醫生通常採取的是血漿置換治療,雖然可以將血液中的抗體置換出去,但存在一定的風險。

跨血型腎移植患者雙重濾過血漿置換治療,不僅增加了腎移植的成功率、降低了排斥反應,還對術後用藥有積極作用,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負擔。

這項新技術除了為等待腎移植的患者,進行跨血型腎移植雙重濾過血漿置換治療外,還可以通過以人工肝技術為核心的血液淨化系統,用於臟器移植、神經系統疾病、結締組織疾病診療等領域。

合肥新聞頻道全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江華縣人民醫院成功開展全縣首例「人工肝」雙重血漿置換技術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屈代威 歐陽江豔)5月10日,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開展首例「人工肝」雙重血漿置換治療技術。任某,男,34歲,因肝衰竭收治感染科,入院時全身重度黃疸,肝功能持續惡化,病情危重,院感染科主任鍾梅、重症醫學科主任屈代威會診後認為,患者急需施行人工肝治療。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後,該院院長助理、副主任醫師伍光晗帶領重症醫學科醫護人員順利為患者實施人工肝治療。治療後患者肝功能、膽紅素、凝血功能及各項生化指標均明顯改善,達到預期治療效果。
  • 人工肝+血液濾過 陝西首例集成血液淨化技術成功實施
    近日,西安市胸科醫院重症醫學科為一例亞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患者實施了集成血液淨化技術。據了解,此項技術成功實施在陝西省尚屬首例。7月13日,該醫院重症醫學科收治了一位26歲年輕女患者,醫生診斷為亞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結核性腹膜炎、腸結核、腸梗阻、結核性盆腔炎,且伴有肛周膿腫伴竇道形成破潰感染、膿毒血症、重度貧血、重度低蛋白血症。患者入院後持續消化道出血,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玉琪帶領團隊立即會診,給予患者輸血、輸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療,抗結核、抗感染等對症治療。
  • 全省首例!血型不相合父子腎移植手術成功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腎臟移植科在外科樓B座手術室成功完成1例ABO血型不相合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供者為父親、血型AB型,受者為其兒子、血型B型),這是該院首次開展ABO血型不相合的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
  • 重慶銅梁:開展「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獲得成功
    中國網4月12日訊 4月9日,銅梁區人民醫院採用新引進的血細胞分離機,開展「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獲得成功,填補了該區血液治療技術上的一個空白,也為銅梁乃至渝西地區的血液急危患者提供了醫療幫助。今年3月,患者蔣某因肝癌和急性肝功能衰竭,到銅梁區人民醫院腫瘤血液科進行治療。經過與患者本人及其家屬進行充分的溝通後,醫生對蔣某進行了「人工肝—血漿置換」治療,同時經過血漿置換,患者凝血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達到預期治療效果。「人工肝血液置換術是血液淨化技術的一種,是利用血液淨化技術暫時替代肝臟的功能,使幹細胞恢復再生,最終挽救患者生命的一種醫療技術。」
  • 【標準・方案・指南】兒童血漿置換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除單純的PE治療外,對於青少年患兒也可考慮雙重血漿置換(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模式,選擇性地清除血漿中的大分子物質,將有益的小分子物質輸回體內,節約血漿用量。對於自身抗體高滴度的重症活動性狼瘡可考慮DNA免疫吸附治療。
  • 上海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出院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作為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的李明(化名)激動萬分:「謝謝公衛中心的醫生和護士,讓我在這裡重獲新生」。他也成為了本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  雪上加霜遇絕境  今年52歲的李明,患有遺傳性疾病多囊腎,2016年開始出現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上海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順利出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順利出院 採訪對象提供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作為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的李明(化名)激動萬分:「謝謝公衛中心的醫生和護士,讓我在這裡重獲新生。」為了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公衛中心醫務部門專程向白衣天使送上了鮮花。愛滋病合併尿毒症 雪上加霜遇絕境今年52歲的李明,患有遺傳性疾病多囊腎,2016年開始出現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八旬教授急性腎衰生命垂危,國內頂尖的「雙膜血漿置換」救命
    他在湖南省人民醫院腎內科接受了雙膜血漿置換,對全身血液進行了「過濾清洗」,挽救了生命。 「這是一種新型的血漿置換方法,不但安全 ,也更方便,為更多患者帶來福音 。」今天,腎內科主任梁玉梅介紹,以前患者置換血漿,是需要換他人血漿救命,而這種雙膜血漿置換法,只需要將患者自己的血漿進行過濾就可以。
  • 八旬教授急性腎衰,雙膜血漿置換「過濾」其全身血液
    老年一科諶彥副主任醫師、陳冷昕醫師等立即對其進行了搶救,開始持續床旁血液濾過,同時邀請全院會診,隨後鄧教授轉入腎內二科繼續治療,隨著檢驗結果不斷出來,有一項指標引起了主管醫師的關注,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這種抗體敏感性和特異性都很高,結合急性腎功能衰竭的病程,鄧教授的病情明確了,是系統性血管炎導致的多臟器功能損害,尤其是腎臟,簡直是毀滅性打擊。
  • 八旬老教授命懸一線,雙膜血漿置換建奇功
    雙膜血漿置換雙膜血漿置換原理鄧教授和為他治療的醫護合影家住嶽麓山下的鄧老退休前是一名大學教授,今年已經82歲了,平時身體不錯,每天堅持去嶽麓山遛彎,可最近感覺不對勁了諶彥副主任醫師、陳冷昕醫師等立即搶救,行深靜脈置管,開始持續床旁血液濾過;同時邀請全院會診,轉入腎內二科繼續治療。新的檢驗結果不斷出來,有一項指標引起了主管醫師的關注: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
  • 東陽市首例新冠肺炎治癒患者捐獻血漿
    「昨天下午我接到醫院電話,問我願不願意捐獻血漿,我馬上就答應了。因為平時我也經常參加獻血,而且我患病期間,得到了一線醫護人員的悉心治療與照顧,才能在短短9天後就治癒出院。現在一線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有需要,我更加義不容辭。」
  • 輸給父親女兒的血漿!濰坊首例康復患者血漿輸注
    2月18日晚,濰坊完成首例康復患者血漿輸注。2月19日,記者從濰坊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綜合辦公室了解到,2月18日晚,濰坊市首例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漿輸注在濰坊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完成。據了解,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王某收治在濰坊市新冠肺炎集中救治中心重症監護病房,病情危重。患者女兒也是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已康復出院。濰坊市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海波考慮到親人康復者血漿治療危重患者有一定療效,提出了血漿治療的建議,經省專家組會診,同意儘早對危重患者進行親屬康復者血漿治療。經與患者女兒詳細溝通,其女兒欣然同意。
  • 安徽省實施首例危重型新冠肺炎血漿抗體治療
    中新網阜陽2月18日電(劉鴻鶴 馬懷業)2月18日,在安徽省阜陽市第二人民醫院,醫護人員成功地將一名新冠肺炎康復者經過處理的血漿,注入到另一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李某某血管裡。據了解,此次實施的新冠肺炎血漿治療在安徽省尚屬首次。
  • 「零」輸血換心,中山一院異血型心臟移植獲成功
    患者鄒先生4年來,鄒先生堅持規範的抗心衰治療,但胸悶、頭暈常常伴隨著他,他一直不能工作。就在3個月前,他的病情進一步加重,頻繁發作的胸悶、心悸、頭暈,躺不平吃不下,讓他深深感到絕望。醫生告訴他心臟移植可能是唯一的治療手段,於是他多方打聽,後來到了中山一院。
  • 回輸治癒患者的血漿治療新冠肺炎,是一種什麼操作?
    國藥「中國生物」同時宣布,已完成對部分康復者血漿的採集工作,並成功製備出了用於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目前顯示出了初步效果。有大V出來講了一個美好的故事:康復病人捐獻恢復期血漿,可以救助兩個患者;兩個患者被治好了,又可以捐獻血漿再救四個;以此類推,只要大家響應號召,或者強制要求採集康復期血漿,這輪新冠肺炎疫情不就分分鐘被撲滅了麼?!可惜故事不是那麼簡單。
  • 廣西首次採用血漿輸入治療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臨時應急病房首次採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危重症患者。自治區人民醫院提供視頻  自治區人民醫院邕武醫院臨時應急病房首次採用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危重症患者。當天13點23分,首例患者進行血漿輸入。隨後,其餘兩位患者也進行了血漿輸入。這3位患者均是危重症患者,採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來院的時候病情比較嚴重,經過一段時間的救治,現在病情趨於穩定。醫院希望通過血漿治療配合其他療法,取得積極的效果。  自治區人民醫院高度重視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按照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開展診療工作。
  • 上海腎移植患者最長已健康存活35年,「換腎夫妻」亦很幸福
    圖為一名腎移植患者接受採訪。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展腎移植技術以來,上海腎移植患者中存活時間最長的為35歲,位居全國之最,而曾於2002年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開展腎移植手術的「世界首例換腎夫妻」,他們的孩子健康活潑,如今已經就讀小學四年級。6月25日,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召開腎友聯誼會。
  • 創藥故事 | 世界首例MSCs助力活體腎移植獲成功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世界首例通過 MSCs 輸注受益的器官移植患者,也為 MSCs 成為解決人體器官移植排斥問題的有效方法提供了證據。事情是這樣的:在2010年10月,一位患有終末期腎病的 37 歲男性,接受了活體腎移植,同時參與了一項經體外擴增的自體BMSCs移植前輸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試驗研究。在器官移植前一天,患者進行了自體BMSCs 輸注,並在器官移植後的六天內,每天靜脈接受低劑量的兔抗人胸腺細胞免疫球蛋白輸注治療。
  • 濱州市兩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義獻血漿
    2月22日上午,濱州市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張女士與賈先生,分別從惠民縣、鄒平市出發,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的山東省血液中心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漿捐獻點,兩人均成功捐獻恢復期血漿400毫升。賈先生為濱州市首例,全省第五例捐獻者;張女士為濱州市第二例,全省第六例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