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6-06-25 21:38 來源:澎湃新聞
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展腎移植技術以來,上海腎移植患者中存活時間最長的為35歲,位居全國之最,而曾於2002年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開展腎移植手術的「世界首例換腎夫妻」,他們的孩子健康活潑,如今已經就讀小學四年級。
6月25日,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召開腎友聯誼會。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院方獲悉,當前我國普遍存在腎源匱乏,每年約有50萬人需要進行腎移植手術,但全國可供移植的腎源僅有5000多例,多數只能通過親屬捐腎來完成移植。
腎移植患者最長健康存活35年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是國內最早開展腎移植的單位之一,自上世紀70年代至今,已完成各類腎移植手術4500餘例。參加本次腎友會的,有一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長徵醫院腎移植的腎友,目前仍保持良好腎功能,移植腎已存活35年,成為全國之最。
「當我的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時,妻子在三個月內成功減肥30斤,毅然捐腎救我,讓我活了過來,我感謝妻子,更感謝長徵醫院,移植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澎湃新聞獲悉,參加此次活動的腎移植患者中還有「世界首例換腎夫妻」,也創下腎移植夫妻生育的首例世界紀錄,如今孩子已就讀小學四年級。
2002年2月,在上海一家大型企業打工的26歲小夥子辛勤被查出患了中晚期尿毒症,要根治惟一的辦法是腎移植,於是他來到長徵醫院。同年,還在上海某大學求學21歲的倪曄,因晚期尿毒症也住進了長徵醫院,和辛勤同一樓。
兩人家庭及遭遇竟然極其相似,高昂的換腎手術費成了無法逾越的高門檻。在長徵醫院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他們得以湊足了手術所需的費用,兩人成功接受了腎移植手術。
相同的命運將兩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經過幾年的了解和戀愛,這對絕處逢生歷經磨難患難與共的「戰友」,終於走進了婚姻殿堂。4年後,在長徵醫院婦產科、腎移植科等科室專家的全力保駕下,他們有了愛情結晶。而如今,他們的女兒活潑健康,已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
親屬活體供腎移植成普遍現象院方透露,目前,我國尿毒症患者約有100萬人,並以每年新增12萬人的速度遞增,其中每年約有50萬人需要進行腎移植手術,而全國可供移植的腎源僅有5000多例。由於腎源匱乏,在腎移植病人中,目前多數供腎都是親屬捐腎。
長徵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王立明教授介紹,腎移植後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排斥反應,親屬間血源最近,往往組織配型好,移植後排斥發生率低,這在相當程度上解決了排斥問題,術後移植腎近期和遠期存活率都高。
長徵醫院自1983年成功實施第一例親屬活體腎移植術以來,已成功完成親屬間活體腎移植300餘例,其中包括世界罕見同卵雙胞胎、國內首例藏族同胞兄弟等特殊親屬間活體腎移植,無一失敗。無論是移植數量還是質量均為全國前列。此外,由該院研製的器官保存液已在國內98%的醫院使用,推動了我國器官移植事業的發展。
此外,該院還開展了肝腎、胰腎聯合移植、胰島細胞移植等新項目,術後一年腎存活率達到95%左右,五年與十年腎存活率分別為78%及56%。統計數據顯示,該院最小移植受者4歲,最大移植受者73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腎友會 上海長徵醫院 移植腎 世界首例換腎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