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腎移植也是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手術,是由美國外科醫生默裡於1954年完成的,這是一次同卵雙胞胎之間的腎移植。默裡醫生也因此獲得了199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到如今,全球每年大約要進行3萬多臺腎移植手術,手術可以為患者延長15~20年的壽命。
▲第一例成功接受腎移植的雙胞胎兄弟(圖片來自網絡)
然而,在真正的臨床應用上,腎移植手術不是"換腎"而是"加腎",意思是在手術過程中不需要取出患者已經失去功能的壞腎,而是在患者體內額外增加一個健康的腎臟。那麼接受腎移植的患者體內應該就會有三個腎臟了,似乎這個結論並不合乎普通人的正常思維,反而會引發諸多疑問,究竟為何在移植過程中不需要取出壞腎,而要"加腎"呢?多出來的腎臟又會被"安排"到哪裡去呢?
▲接受腎移植後患者體內會有三個腎臟(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所謂的"加腎"手術,是一種異位移植。異位移植顧名思義,指的是將健康的器官植入接受者體內的其他位置,而不在該器官的正常位置。並且在進行異位移植的時候,可以不用切除原來的器官。
一些器官進行移植時,通常選擇異位移植,比如腎臟、胰臟。這些器官進行異位移植主要原因是減少創傷面,降低感染風險,利於後期恢復。
一般我們的腎臟位於腹腔內靠背側脊柱兩旁的淺窩當中,差不多已經是腹腔的最深處,可以說是一處天然的"保險柜"。如果要切除原腎,不僅麻醉時間過長帶來許多風險,還需要在第12肋打開15釐米左右大小的切口並切除第12肋骨才能逐層深入找到已經壞掉的腎臟,對壞腎進行切除無疑對已經產生腎衰竭的患者再增加一次強大的打擊。其次,壞腎也可以保持很少量的內分泌功能,只是不如健康的功能強大,保留"舊腎"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功能。
當然,也不是所有患者都不需要切除壞腎的。比如腎癌暫時未發生轉移的患者,還有嚴重腎結石的患者,最好還是切除壞腎比較明智,俗話說"長痛不如短痛",一則可以預防癌症的轉移,二則也為患者少帶去一些痛苦和負擔。還有如果患者真的很不幸的需要第三次、第四次移植,就不得不需要摘除一個騰地方,因為真的實在沒有多餘的地方安裝新成員了。
本文來自:北京科技報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科普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其它相關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責任編輯:北京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