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章含之換腎成功後,我去醫院探視。手術後的章含之大大咧咧,談笑風生。依然是她侃我聽,主題是換腎的過程和細節,包括怎麼住院、什麼腎源、如何手術、什麼醫生主刀、術後效果以及住院期間聽到的奇聞軼事。印象深的兩點:一是她由衷的高興,談話中多次用誇張的神態談到如何「運氣」、「幸運」、「湊巧」,顯得非常滿足。
本文摘自:《百年潮》2011年04期,作者:魯志強,原題:《我所認識的章含之》
章含之最後的18年,是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度過的。這一期間,她曾和我同屬辦公廳系統,有不少共事合作,也難免齟齬磕碰。作為同事,於情於理都應該為她做點什麼——不論歷史的恩怨是非,無關社會的毀譽好惡,只為一段同事情份。
一
1990年章含之隨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併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先後任辦公廳副主任,分管外事處(對外稱外事辦公室,1994年更名為國際合作部,章先後任副主任、負責人)。1992年我調任辦公廳主任,與章含之開始有了較多的接觸和聯繫。
章含之對工作盡職盡責,非常認真,甚至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記得,1993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與雲南省政府聯合組織一次大型國際會議,我和章含之帶一個小組先行赴昆明籌備,章負責會議具體籌備工作,我負責中心協調與配合。在與雲南的聯席會上,章含之提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從議題到代表遴選,從日程到住宿,從會場布置到茶歇方案,從翻譯選聘到同聲傳譯設備等等。雲南方面一一答覆,並對不足提出了彌補或替代方案。會後,我們還實地檢查了會場和駐地,並比較了其他備選會址。至此,會議籌備應該說已大體就緒,沒想到章含之又邀我們同逛昆明商場,重點是看各種小食品。對每一個商店的每一種感興趣商品,章含之都仔細挑選、品嘗。開始我以為她愛吃零食,想挑一些昆明特產,但細看後感覺又不太像。直到後來她鄭重決定:會議茶歇用的咖啡和食品從北京採購運來,我才明白她的真實意圖。更意外的是,章含之甚至提出,她在昆明沒有找到理想的咖啡壺,也想從北京買來,不行就用她家的。精心的準備換來會議的巨大成功,雲南省十分滿意。意外的是,四川省政府聽說後,派專人執函到中心洽談,要求開一個同樣的會,以推動四川的對外開放。
工作中,章含之常常顯得急躁,有時甚至讓人感到霸道。記得1996年中心在釣魚臺國賓館召開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我報到後剛進入房間,就聽到樓道裡人聲嘈雜。出門就看到章含之正惱怒地訓斥幾個助手:怎麼可以這麼幹,我撤你們的職!由於憤怒,章含之的嗓子都岔了聲。幾個部下也紅著臉頂撞:你撤吧,這活沒法幹了。我費好大勁把章含之拉回房間,才知道事情源於座位名籤擺放。事情不大,也不難糾正,但章含之容不得一點差錯,也聽不進解釋。幾個小夥子忙得沒日沒夜,辛苦加委屈,一件小事釀成了大吵。但章含之對工作完美的追求,不能不讓人嘆服。那一刻,我懂得了什麼叫「外事工作無小事」。現在想起來,那次會議稱得上中心最成功的國際會議之一,兩個「明星」相映成輝。一個是當時的中心主任孫尚清,一身帥氣、瀟灑、睿智,可惜會後不久突然病逝,這次出場竟然成為「絕唱」。另一個是章含之,主持閉幕酒會時,表現優雅、從容、風趣,使我想起一句話:工作中的女人是美麗的。
章含之在中心做了不少工作,想起這些往事,不由猜想:章含之工作如此盡心盡力,如此在意工作的完美和理想,甚至不惜爭吵、暴怒,動力來自何處?我想,除了外交部的職業精神和職業鍛鍊,以及由此培育的使命感外,恐怕在章含之的潛意識裡,每一次外事活動都不由自主地當作了展示個人理念、抱負、風採的舞臺。即使早已退出了中國外交大舞臺,還是習慣性地把中心當作了外交戰場,恰如穿上了「紅舞鞋」的舞者。章含之的努力和執著,幫助中心黨組實現了外事工作轉型的設想:從過去消極被動的「外事工作」升華為積極主動的「國際合作」,使中心外事工作上檔次、上規模,在國際合作領域發揮更大作用。這種理念和目標的巨大飛躍,使國際合作成為中心工作的一大亮點,並進而發展成中心工作的重要一翼,上升為中心的全局性工作。如果考慮到,當時中心還沒有專項外事經費,章含之不僅要認真組織具體大小活動,還要利用老關係和老渠道籌集資金,這些成績的取得彌顯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