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腎30年沒感冒過一次 老人感悟每活一天都是賺的

2020-11-30 騰訊網

劉武陵(左三)在社區免費教街坊吹葫蘆絲 資料圖片

對於67歲老人劉武陵來說,剛剛過去的4月意義不一般。30年前的4月,他作為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首批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腎臟移植治療。手術很成功,當年37歲的劉武陵得以重獲新生。

「這30年來我連一次感冒都沒得過,更沒因為腎臟問題住過院。」劉武陵對「劫後餘生」四個字特別有感悟:「每一天都是賺的。」

為了不虛度這多賺的「每一天」,當年他出院兩三個月就回到廠裡上班,一直幹到52歲退休。之後又自學吹奏葫蘆絲,在社區義務教學已有六年。同濟醫院組織的每年一次的「腎友會」,他一定會到場,鼓勵病友們樂觀面對生活。13年前,他不顧家人反對,執意籤署遺體捐獻登記表。

他說,他的命是別人給的,既然活下來了,就不能白活。

當年病危開始安排後事

劉武陵家住青山區122社區。1987年3月,在一冶水泥廠工作的他眼睛突然看不見了,送到一冶醫院(現普仁醫院)一查,尿毒症晚期,血色素只有3克,兩個腎全部壞死,醫院一連下了好幾次病危通知單。

「那年我才37歲,女兒還不到9歲。」劉武陵回憶, 剛知道這個消息時他誰都沒說。當時妻子陳天翠正在讀在職電大,已經熬到關鍵的最後一門考試,劉武陵怕影響她考試。直到半個月後,陳天翠考完,劉武陵才告訴她實情。

「眼前一黑。」陳天翠至今都記得當時的感受。痛苦過後,夫妻倆開始安排後事,劉武陵寫好遺書,親戚一撥接一撥來作最後的告別。

峰迴路轉。陳天翠同事的舅舅是協和醫院一位知名教授。得知劉武陵的病情後,這位教授說他還有救,可以做腎移植,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正在開展這項技術。

帶著一線生機,劉武陵來到同濟醫院。雖然兩萬元的手術費對當時每月工資加在一起不到100元的夫妻倆來說,無疑是天文數字,但好在能報銷,單位攬下來90%的手術費,他個人只用承擔10%。

手術後幾乎沒出現過排斥反應

「我真的很幸運。」採訪中,劉武陵不斷感嘆。他說,當時等待腎移植的病人有十來個人,只有一個腎源,但就他配上了型。住院不到半個月,就做了手術。

手術做了整整8個小時,守在手術室門口的陳天翠心提到了嗓子眼。「當時腎移植剛剛在國內開展,我們已經做好他下不了手術臺的準備了。」幸運的是,手術非常成功。不僅如此,劉武陵和新的腎臟「融合」得也很好,幾乎沒有出現過排斥反應。

一出院,劉武陵就回到廠裡繼續上班,幹到52歲退休。退休後,他也閒不住,撿起昔日音樂愛好,吹葫蘆絲,還在社區辦起了免費培訓班,一教就是六年。

「應該這樣唱,索米哆哆米索米……」每周二下午,在青山區122社區二樓居民活動室內,劉武陵就會把弄一把葫蘆絲,有腔有調地指導30多名老齡學生。

「我聚集這些老街坊們,什麼都不圖,就是一起樂呵樂呵。」如今,葫蘆絲班上又多了5名孩童。2015年,社區幹部推薦他獲得了武漢市政府頒發的「十佳志願者」。

每天用溫鹽水漱口防感冒

同濟醫院每年都會組織一次「腎友會」,換腎30年還健在的,劉武陵是第一人。「每次去,都會聽到又有人走了。」病友們談到這些免不了會有些消極,每到這時他就會「現身說法」:「人活一世一定要樂觀。看我,哪裡像個腎移植30年的人?」

在病友的微信群裡,劉武陵一有機會就鼓勵病友們樂觀面對疾病,還教他們一些養生小訣竅。尿毒症患者最怕感冒,當年他住院時,醫生教了他一個小訣竅:每天用溫鹽水漱口,一天兩次,可以防感冒。出院後,劉武陵堅持了30年,果然沒感冒過。

在劉武陵看來,跟疾病抗爭沒什麼秘訣,一是心態,二是好的生活習慣。「可惜啊,這兩點我跟很多人說過,但沒多少人能堅持。」劉武陵嘆了口氣。

感恩自己的「小幸運」,2001年,劉武陵萌生了「捐遺」的想法:「我的腎是別人捐的,我想死後也把有用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本報記者王愷凝)

相關焦點

  • 溫州一位老闆承諾:換腎的30萬元我包了
    浙江慈善榜  「企業創造財富 就得幫助社會」  員工妻子患尿毒症  溫州一位老闆承諾:換腎的30萬元我包了  通訊員 藍盾 本報駐溫州記者 甘凌峰    「你愛你老婆嗎?」「你會不會一直堅持下去?」
  • 村民30多年生吃活蠍子上萬隻 從未得過大病(圖)
    生吃活蠍就像吃炒黃豆  駐馬店市西部山區一男子生吃蠍子上癮,30多年來生吃掉了上萬隻活蠍。  該男子名叫李留群,58歲,驛城區胡廟鄉陡溝村村民。  昨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群山環抱的陡溝村,村民遙指村頭的3間破舊平房說:「留群家在那兒,他的『蠍癮』很大,屋裡有個瓷盆,裡面放有從山上扒來的蠍子。
  • 老人感冒吃什麼好 五種食物快速治療感冒
    感冒的發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症狀,很多的人都會出現這種情況的發生,當然老人也不會例外,那麼老人在發生感冒的時候吃哪些食物可以快速的治療感冒呢?並且在日常的生活中應該如何預防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室溫最高14.4℃ 老人凍跑小孩感冒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呂洋攝  一天太冷蓋棉被;兩天太冷屋裡穿羽絨服;三天太冷屋裡點上「小太陽」。可是供暖已經接近2個月,瀋陽市于洪區洱海路42號樓1單元7樓的住戶王女士家中,室溫沒有一天達標過,「最高的時候14.4℃,最低的時候13℃。」  「供暖公司前後找了十幾次,每次都來人,但是溫度還是一直不達標。」
  • 河南男子生吃蠍子上癮 30年生吃活蠍上萬隻(圖)
    生吃活蠍就像吃炒黃豆  駐馬店市西部山區一男子生吃蠍子上癮,30多年來生吃掉了上萬隻活蠍。  該男子名叫李留群,58歲,驛城區胡廟鄉陡溝村村民。掀開盆蓋後,他兩眼直勾勾地看著盆內說:「前幾天下雨,沒上山逮蠍子,盆裡的蠍子不多了,還有15隻。」  說著,李留群從盆裡捏出一隻小拇指大小的蠍子,張嘴放進去;蠍子試圖從他嘴裡爬出逃命,李留群已用舌頭將蠍子「拉」進嘴裡,閉口咀嚼起來。不一會兒工夫,15隻活蠍全被他吃光。  據李留群介紹:「生吃活蠍,很解饞,像吃炒黃豆一樣。
  • 上海腎移植患者最長已健康存活35年,「換腎夫妻」亦很幸福
    上海腎移植患者最長已健康存活35年,「換腎夫妻」亦很幸福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6-06-25 21:38 來源
  • 涇陽耄耋老人抗癌:生命就要活一天贏一天!
    笑容滿面,慈祥可愛,如果不是身後這張病床,誰能夠看出88歲的張建華老人已是一位與癌症抗爭三年多的耄耋老人!!「老牛自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夕陽晚嗎?名副其實的老黨員老幹部張建華老人家住陝西涇陽三渠鎮姚張村,1984年退休於廣播電視局。是名副其實的老黨員。◣退休後他懷著對黨的一片赤誠之心,自覺自愿為村民看井管水六年,抗旱期間,組織群眾有序順利地灌溉村裡所有耕田,為旱澇保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 十一月最後一天感悟句子和祝福語 月未最後一天心情說說
    親愛的朋友,今天是2018年11月30日,十一月的最後一天。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時間在變,季節在變,氣溫在變,不變的永遠是我對你的祝福和問候。祝願我的朋友,每時都平安,每刻都快樂,每分都如意,每秒都幸福。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十一月最後一天感悟句子和祝福語,月未最後一天心情說說。
  • 堅持5年每月到鄉下免費為老人理髮,面對「炒作」質疑她坦言……
    在老人剛好需要的時候,我正好來了。」張寶春說,看到老人理完髮的歡喜模樣,她特別開心。每個月休店3天 5年少賺五六萬元從2015年至今,張寶春每個月休店3天到鄉下為老人免費理髮。去年5月,德化在全省首建「愛心幸福城」,全縣掀起互愛互助熱潮。這半年多來,張寶春已為鄉下的老人免費理髮30多次了。
  • 美89歲老人捐獻血小板30年,每隔一周捐一次,已捐700多次
    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6月30日報導,美國一名89歲老人在三十年間無償捐獻700多次血小板,身體健康只為回報社會。30年前,59歲的謝爾曼·赫希通過紅十字工作人員了解到關於獻血的事情,於是他決定嘗試,在三十年間,他一共捐獻了700多次血小板,他捐贈的血小板拯救了無數病人。
  • 老人誤認為痔瘡手術會要命 強忍痛苦四十五年
    這幾天江寧橫溪62歲的於秀珍老人在南京醫院病房裡不斷地重複這句話。原來,她被痔瘡折磨長達45年之久,因為年輕時聽信一位鄉醫的話,認為再割痔瘡會要命,一直久拖不治,痛苦不堪,沒想到伴隨自己半輩子的難言痛苦在這裡得以解除。
  • 換腎手術後,他夥同他人倒賣醫保藥品,僅獲利6000餘元卻賠了17萬
    2012年初,陳某等到了合適的腎源,並且在上海某醫院順利進行了換腎手術。很快,經當地民政部門審核,批准陳某作為醫保困難救助對象,在醫療救助範圍內所用藥品和治療費都能享有醫保救助補貼。
  • 85歲老人拿感冒藥治眼痛險致盲
    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出現流涕、咳嗽、頭痛等症狀,都會認為是感冒了。最近有一位老人出現頭痛眼脹症狀,以為是得了感冒便到醫院按感冒治療,卻差點失明,這到底是什麼回事呢?■老人眼脹頭痛誤以為是感冒一個月前,85歲的塗奶奶眼睛脹痛並伴有頭痛症狀,塗奶奶以為自己「感冒」了,就到醫院按感冒拿藥治療,一個月過去眼脹頭痛症狀不僅沒有減輕,反而更加嚴重了。後來在家人陪同下,她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醫生發現其右眼眼壓高,視力僅剩「光感」,幾近失明。醫生說,塗奶奶眼脹頭痛的原因是患了右眼晶狀體溶解性青光眼。
  • 都2020年了,為什麼普通感冒還是「不治之症」?
    書中記錄了很多疾病,其中有一種叫resh,名字聽起來很奇怪,但只要一看症狀描述——咳嗽,鼻腔分泌黏液——就知道它說的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普通感冒。 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認為,感冒是體液不平衡所致。直到2000年後的20世紀初,我們對感冒的認知也並沒有多少進步。
  • 特寫:神農架百歲老人的一天
    新華網武漢6月29日電(記者梁相斌 吳植)清晨5點多,川陝鄂三省交界處的神農架原始森林一片寂靜,百歲老人曾守明和往常一樣早早地起床,開始一天的勞作。老人梳洗完後的第一件事是生爐子燒水。
  • 重讀《老人與海》,感悟生命、孤獨、人與自然的關係
    《老人與海》是美國作家海明威於1951年在古巴寫的一篇小說,也是這篇小說,讓海明威一舉奪得195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老人與海》講述的是,一個古巴的老漁夫,連續84天都沒有捕到魚,在85天的時候,他決定出海釣條大魚。結果,遇到了一條比他的船還長的馬林魚。老人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終於將它制服。然而在歸來的途中卻遇上了鯊魚。
  • 老同事揭秘:章含之手術後如何談換腎細節?
    核心提示:章含之換腎成功後,我去醫院探視。手術後的章含之大大咧咧,談笑風生。依然是她侃我聽,主題是換腎的過程和細節,包括怎麼住院、什麼腎源、如何手術、什麼醫生主刀、術後效果以及住院期間聽到的奇聞軼事。印象深的兩點:一是她由衷的高興,談話中多次用誇張的神態談到如何「運氣」、「幸運」、「湊巧」,顯得非常滿足。
  • 日本研究稱喝啤酒防治感冒 一次喝350ml才有效
    這種病毒會感染人體的肺部和呼吸道,讓許多老人和孩子出現肺炎、肺氣腫等併發症。  啤酒中的「抗感冒藥」  說起這個研究,我們不得不先來普及一下關於啤酒花的常識。在1519年,德國的巴伐利亞,威爾海姆公爵四世將啤酒花定為啤酒的法定「添加劑」(純屬中性詞,切莫恐懼),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而日本札幌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具有抗炎功效的化學物質蛇麻烯,正是啤酒花球果提取精油中的成分之一。  蛇麻烯其實在中國古代就已被用作一味藥,現代醫學又發現其抗炎作用,並有可能成為一種有效的治療炎症性疾病的工具。
  • 105歲老人的生命智慧:預知死亡,才能感悟活著的意義
    《活好》日野原重明 著這本書是老人在105歲時候出版的,對於百歲老人,人們心中的形象就是,顫顫巍巍,說話模糊不清,耳聾眼花的形象,百年歲月的生活在他們年邁的身體上刻下了印記,你沒法要求一個百歲老人寫書的時候要有科學性,要有邏輯和工具。這些東西在百年歲月的面前都太單薄、太膚淺。
  • 賣彩虹圈原來那麼好賺!擺攤一天能賺1800
    初次擺攤的新手:擺攤三天不但沒賺錢還虧錢  看了「笑傲江湖」、「功夫熊貓」,「中國出彩人」、「吳武強」,原來賣彩虹圈那麼好賺!  我擺了3天,去了鄭州市區7個地方擺地攤,交通費就花了我30來塊,買飲用水6元,在外吃午飯25元,投入成本加起來近500元。而我三天才賣出兩個彩虹圈,一共賣了20塊錢,彩虹圈加上運費成本大概一個3元,所以我賺了14,但是扣去車費等,沒賺錢反而虧了!每天收攤回來我都會說,掙錢真不容易,原來不是隨便擺個地攤賣個彩虹圈就能賺大錢的,這3天對我打擊挺大的,我還要不要繼續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