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89歲老人捐獻血小板30年,每隔一周捐一次,已捐700多次

2021-01-15 英國英鳥

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6月30日報導,美國一名89歲老人在三十年間無償捐獻700多次血小板,身體健康只為回報社會。

30年前,59歲的謝爾曼·赫希通過紅十字工作人員了解到關於獻血的事情,於是他決定嘗試,在三十年間,他一共捐獻了700多次血小板,他捐贈的血小板拯救了無數病人。

在第一次捐獻之後,當時還是教師的赫希開始每月去紅十字捐獻兩次。1995年退休後,他每隔一個星期就去捐獻血小板,這是紅十字會允許的最大捐獻次數。

赫希說: 「我認為這是有益於他人的事情,這只是件小事,不需要我付出任何代價,我一直都很健康。」

赫希決定捐獻血小板而不是血液,因為血小板更稀有,但是處理過程更耗時,赫希每次捐款都要在紅十字會呆上三個小時。他說:「獻血小板比獻血更費時,很多人無法從一天中抽出三個小時,但是我已經退休了,所以有的是時間捐獻血小板。」

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解釋說:「血小板是血液中形成凝塊和止血的微小細胞。對於美國數百萬病患來說,血小板對於戰勝癌症、慢性疾病和外傷至關重要。每15秒就會有人需要血小板,而且要連續使用五天,醫院每天都需要新的捐贈者。」

自從第一次捐獻血小板以來,赫希已經造訪了紅十字700多次。他開玩笑說,他和當地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是老朋友了,見面都是直呼其名。

赫希還說:「我需要幫助其他有健康問題的人,這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鼓勵大家都這樣做,如果時間不充裕,可以每八周去獻一次血。」

和赫希一樣令人敬佩的還有來自澳大利亞的八旬老人詹姆斯,在他前60年的生活中他一直堅持無償獻血,他捐的這些血一共拯救了兩百多萬人,可以說是英雄般的人物。

詹姆斯在14歲那年進行了一次肺部手術,在他手術的過程中得到很多陌生人捐獻的血液,手術才得以成功,所以詹姆斯的父親教導他以後也要經常獻血,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詹姆斯第一次去獻血時,醫生發現詹姆斯的血液是一種非常珍貴稀有的血液,對那些有生產風險的孕婦就是救命良藥,所以詹姆斯更加積極地去獻血。據了解,澳大利亞至少有兩百萬新生兒因為詹姆斯捐贈的血液得以安全出生。

相關焦點

  • 她和老伴要捐角膜捐遺體
    8月24日,西安市灞橋區狄寨街辦張洪寨村,當天過70歲生日的劉碧霞和老伴李明波正在填寫角膜捐獻登記表
  •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
    周蓬安:捐個骨髓怎成換命?無知的煽情將加重悔捐湖南永州,可馨和妹妹可愛是雙胞胎。2016年可馨被查出患白血病,家裡四處借錢花費約50萬治療。2019年1月,可馨白血病復發需移植骨髓。妹妹稱希望自己的骨髓能和姐姐匹配,就算用自己的生命都要換姐姐的命。
  • 姐患白血病 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原標題:姐患白血病 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來自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4月27日,劉峰峰丈夫胡蘭濤打進本報熱線求助,稱全家連一次化療的錢都沒了,只好帶妻回家籌錢。「醫生稱如果再不做骨髓移植,耽誤治療,我老婆只有三個月生命了。」
  • 男子拒為患病姐姐捐骨髓 認為會影響自己精子
    劉峰峰抱著一絲希望盼弟弟給自己捐骨髓  來自蒙城的劉峰峰,半年前被確診為白血病,親弟弟配型成功卻不願意捐獻骨髓,理由是「捐獻骨髓影響精子質量,將來無法生子」。4月27日,劉峰峰丈夫胡蘭濤打進本報熱線求助,稱全家連一次化療的錢都沒了,只好帶妻回家籌錢。「醫生稱如果再不做骨髓移植,耽誤治療,我老婆只有三個月生命了。」  [變故]  姐姐患繼發性白血病醫生下最後生命通牒  胡蘭濤和劉峰峰結婚12年,育有兩女一兒。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
    今年6歲的江西女孩心心(化名),才70天大的時候就被確診為重型地貧,從小就要接受定期輸血和去鐵治療。父母早早為心心在中華骨髓庫建檔,因為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治癒的唯一希望。2017年10月,心心在中華骨髓庫配型成功。但40萬元手術費用成了另一道坎。
  • 姐姐患白血病 弟弟配型成功拒捐骨髓
    來自安徽省蒙城的劉峰峰,已和丈夫胡蘭濤結婚12年,育有兩女一兒。主治醫生孫自敏稱,劉峰峰的病情一直在急劇惡化,目前已被確診為繼發性白血病。劉峰峰需要趕緊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否則病情將不可逆轉。如果劉峰峰放棄治療,就只有三個月生命了。 全家配型弟弟最配一周後拒絕捐骨髓 32歲的劉峰峰在家中排行老三,還有個25歲的未婚弟弟。經醫院捐獻配型檢查,其弟弟配型成功率最高,但弟弟卻不願意捐獻。
  • 張羅31年他人身後事,自己身後要捐遺體
    「您志願在逝世後將遺體(角膜)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這種高尚的精神,將永遠受到人們的尊敬和讚揚。」登記證書寫著這樣一段話。徐士元老人接過後仔細地看了近兩分鐘。  作為徐氏家族的長者,67歲的徐士元在這個300人的大家族裡輩分不算高,卻是最有名望的紅白喜事「總理」,也是徐家村年齡最大的群眾代表。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對於6歲的欣欣來講,  她也希望發生的這一切只是虛驚一場。  出生僅70天,女孩欣欣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6年來,這個農村家庭靠著每15天一次的輸血維持著她的健康,如果想要根治,只有一種辦法——骨髓移植。
  • 「95後」小夥捐造血幹細胞 大學生群體捐獻積極性提升
    張江濤捐獻造血幹細胞。 蔡建夫 攝中新網紹興9月22日電(項菁 張銀育 陳飛彩)血液緩緩流入血細胞分離器,5小時共採集造血幹細胞混懸液365毫升……記者22日從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獲悉,日前,22歲張江濤在醫院成功進行造血幹細胞採集,其捐獻的造血幹細胞用於挽救一名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從陌生擔心到主動「擼袖」,目前,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以下簡稱:中華骨髓庫)累計庫容量超過280萬人份。
  • 布衣院士盧永根:一件毛衣穿幾十年,卻捐獻880萬,死後捐遺體!
    臨終前他籤下遺體捐贈卡,將遺體無償捐獻給了醫學事業,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把自己能擁有的一切,包括自己的身體都捐了出去。盧永根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祖籍在廣東花都,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1983年,他擔任華南農業大學院長。
  • 百歲老軍醫葉惠方去世 傾其所有一生捐獻
    我的遺體,請你們送給病理科……」今天,這位幾乎捐光了家中所有錢物的老人,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次捐獻:捐出自己。讓我們記住她——葉惠方,我軍著名婦產科專家,一名老黨員,一名心懷善舉的中國軍人。享年100歲。消息傳出,一時間,各種社交軟體上,人們紛紛含淚傳遞老人離去的訊息。就在上個月,中央各大主流媒體報導了老人的事跡,老人把一生交給黨、交給患者的故事讓人感佩。「傾其所有,一生捐獻!」解放軍總醫院金溝河幹休所政委王小班哭著說。1月18日下午,遵照老人的遺願,相關部門已做好遺體接收準備事項。1月19日,遺體將運送至北京協和醫院做醫學研究。老人一生簡樸,一生捐獻。
  • 我的骨髓和一個病人配上了 我捐還是不捐?
    都市快報  如果要捐獻,是什麼時候?   づ苝歐Xづ   應該很快的,他們在等我的決定。我很矛盾,如果我不知道這個消息,也就算了,但現在我知道了,而且我是有能力去救他的……  先看看捐獻過程再做決定  「づ苝歐Xづ 」姓李,22歲,下沙育英學院學生,物流專業。
  • 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
    原標題:捐獻骨髓,捐的是「髓」嗎(服務窗) 隨著醫學的進步,被診斷為白血病,不再像被判了死刑,超過70%的患者可以通過骨髓移植實現長期生存,而且骨髓移植能救治的疾病種類越來越多。但是,不少人存在誤解,一聽捐獻骨髓,就害怕不敢。骨髓移植,真的需要獻骨髓嗎?
  • 骨髓移植最後一刻遭遇「悔捐」,6歲女孩瞬間大哭!幸好已找到另一名全相合供者
    捐獻的日子敲定在今年4月2日。但是,就在入院接受捐獻前一晚即3月28日,這名配型合適的志願者「悔捐」了。據媒體報導,當敏感的心心得知這個消息,瞬間哭了。,準捐獻者應於正式捐獻前5天入院,每天接受1到2次「動員劑」(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但在入院的前一晚,即3月28日,這位捐獻者「悔捐」。
  • 女孩患重病家人阻姐弟捐骨髓:分給別人還能活嗎?
    20歲的廈門姑娘小林,去年4月被確診為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好的治療方法是骨髓移植,而最好的骨髓來源是同胞兄弟姐妹。可是,4個月大時就被父母送給他人撫養的小林,想要親人伸出援助之手時,卻遭到了拒絕。小林並未責怪自己的親人,她覺得他們也有苦衷。幸運的是,小林得到了社會力量的幫助,除了已找到的6名潛在骨髓供者外,還有近10名廈門志願者前往醫院,願意捐獻骨髓。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2017年4月27日,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葉沙的父母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以另一種方式幫兒子實現願望。於是,葉沙的心臟、肺、肝、兩腎和一對眼角膜讓7個等待移植的病人重獲新生。  「我們就是葉沙。」5位葉沙器官捐獻受者相聚籃球場上,延續少年對籃球的熱愛。
  • 清遠寫承諾書19歲男孩已捐出血漿!另有一對治癒父女也同日捐獻
    2月15日,南都記者從廣東清遠市人民醫院相關工作人員處獲悉,2月14日,從清遠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的三名新冠肺炎患者已捐出自己寶貴的血漿。其中一名捐獻者是曾在出院時寫下「自願隨時捐獻」承諾書的19歲男孩,另兩位捐獻者則是一對父女。
  • 騰訊海豚智音「捐聲音」活動上線一周 累計獲捐作品破三萬
    以「讀書一分鐘,讓聲音成為愛心的載體」為主題的海豚智音公益活動「捐聲音獻愛心」,自12月1日上線便引起用戶的廣泛關注與參與,活動上線僅一周,累計獲捐作品輕鬆突破三萬份,眾多讀書愛好者在展示閱讀才華的同時,獻上了冬日最溫暖的公益之聲。
  • 15歲少年撿衣身亡 母親捐雙腎、肝和眼角膜(圖)
    再過一段時間就將迎來中考,可是,15歲的鹽邊少年杜坤銀卻永遠不能赴考了。5月16日,為了撿一件衣服,小銀從自家豬圈圈頂不慎跌落,兩輪搶救都沒能挽回他的生命,母親忍著巨痛做出一個驚人決定:捐獻兒子器官。  昨(20)日,小銀母親在省醫院籤下器官捐贈協議,捐出了兒子的雙腎、肝臟和眼角膜。這個偉大的善舉,換回的是3名肝腎重病者生存下去的希望。
  • 襯衣穿30年!九旬院士夫婦累計捐千萬
    整個捐資沒有儀式,留影照都沒有拍,老人專門叮囑「不要宣傳」。但消息還是於近日在校內傳開,再次感動了喻家山。從2013年至今,崔崑和夫人朱慧楠教授捐資助學已累計達到1000萬元。一對年過九旬的教授夫婦,深藏功與名,一擲千金,捐出一生積蓄,堪稱俠侶義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