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寫承諾書19歲男孩已捐出血漿!另有一對治癒父女也同日捐獻

2020-12-04 生活報

2月15日,南都記者從廣東清遠市人民醫院相關工作人員處獲悉,2月14日,從清遠市人民醫院治癒出院的三名新冠肺炎患者已捐出自己寶貴的血漿。其中一名捐獻者是曾在出院時寫下「自願隨時捐獻」承諾書的19歲男孩,另兩位捐獻者則是一對父女。

上述工作人員向南都記者介紹,捐獻血漿的19歲男孩,是該院第二例治癒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男孩承諾一旦醫院有相關需求,願意隨時配合,捐獻自己的血漿,並於2月14日兌現了自己的承諾。另外兩位捐獻者是一對父女,其一家四口均在清遠市人民醫院住院,父親是重症患者,母親是疑似病例,兩個孩子屬於輕症患者,此前兩個孩子均已治癒出院。2月14日,孩子父親治癒出院,母親也解除隔離,兩個孩子接父母出院。19歲的姐姐決定也要捐獻血漿,並用這樣的方式迎接父母出院。

該工作人員還介紹,原本擔心19歲女孩的父親會不同意女兒捐獻血漿,但女孩父親不僅沒有反對,反而在出院後便立馬決定將自己的血漿也捐獻出來。孩子父親的捐贈完全是意料之外的。

南都此前報導,上述19歲治癒男孩在承諾書中寫到:「住院期間,我從網上了解到,在缺乏疫苗和特效藥的前提下,康復患者的血漿中存在大量的抗體,是臨床特異性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的方式之一。」其還表示,「自願隨時捐獻自己寶貴的血漿,用於他人的急救和科學研究。」

採寫:南都記者 敖銀雪

轉自: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慈谿好漢捐獻造血幹細胞,救助7歲血液病男孩
    當天下午,攜帶著生命種子的血液將由志願者送往北京,用於救治一名年僅7歲的血液病男孩。 今年42歲的潘金威其實早在2014年就與造血幹細胞捐獻結下了不解之緣。潘金威是慈谿坎墩街道直塘村的一名村幹部,自工作後,他為村民忙碌奔波,深受好評。
  • 21歲醫學生捐骨髓救高三男孩?央視新聞,你們能不能遵守一下骨髓庫...
    今天晚上,很多網友都圈我一條微博,微博的內容是: #21歲醫學生捐骨髓救高三男孩#:救人是學醫人的使命】28日,在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1歲的南京中醫藥大學大二學生盧昕寧捐獻了造血幹細胞。受捐者是重慶一名患白血病的19歲高三男生。
  • 記者親歷造血幹細胞捐獻過程,40歲南京媒體人為12歲男孩捐髓
    四個小時之後,這袋「生命的火種」被火速送往北京,輸入到一位12歲男孩的體內,幫這位正遭受白血病折磨的孩子迎來新生。「好想用力抱抱那個男孩,這是生命的緣分」「小小的辛苦,能換來一個孩子的生命,我覺得很值得。」躺在病床上的邱瑜微笑著對記者說。
  • 安徽:120名志願者在太和籤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
    7月1日,李飛向單位請假,到活動現場填寫了志願捐獻申請登記表,並鄭重地在遺體(器官)志願捐獻承諾書上籤下自己的姓名。「幾十名黨員作為首批代表在承諾書上簽字,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太和縣委常委、副縣長海治國告訴潁州晚報記者。
  • 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多年之後依然記得15歲男孩捐獻器官救了5...
    受訪者供圖新京報見習記者 彭衝 編輯 左燕燕 校對 吳興發多年以後,劉源仍能清晰地記起,自己協調一名15歲男孩捐獻器官的場景。因為腦膠質瘤,男孩做了幾次手術,效果都不理想,已經出現腦死亡。工作六年來,他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自己也已籤署了器官捐獻志願書。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工作開展十周年。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登記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但據統計,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依然很大。這讓劉源對這份工作的信念更加堅定。
  • 11歲男孩為給爸爸捐獻骨髓拼命增重,被笑「胖成豬」也毫不在意
    河南新鄉的路子寬今年11歲,近三個月來,他大開吃戒,體重由原來的60多斤長到了85斤,但他還是希望自己能「再胖一點」。在大家都注重孩子飲食健康、不暴飲暴食的年代,家人為什麼任憑他短期內拼命增肥呢?路子寬說:「只有長胖了,才能救爸爸,才能給爸爸捐骨髓。」原來早在7年前,他的爸爸就被確診為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也就是白血病,一直在吃藥,但現在吃藥已經無效了。如果想徹底治癒,就要及時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在全家人都進行配型後,只有路子寬的最合適。
  • 江蘇又產生一對捐獻造血幹細胞夫妻
    2021年1月11日上午,鹽城市民李海華在泰州市人民醫院正式捐獻造血幹細胞。至此,江蘇繼石雲根、張冬梅夫婦後又產生了一對成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夫妻。當天上午江蘇首對捐獻者夫妻石雲根、張冬梅也來到採集現場一起見證這個重要時刻。  李海華、陳國蓮夫婦成為全國第四對(之前江蘇、廣東、安徽各一對)、江蘇省第二對、鹽城市首對無償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夫婦。
  • 人體器官捐獻:因愛而生,為愛而捐
    2017年4月27日,16歲少年葉沙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想到兒子生前的理想是做一名醫生,葉沙的父母決定捐獻兒子的器官,以另一種方式幫兒子實現願望。於是,葉沙的心臟、肺、肝、兩腎和一對眼角膜讓7個等待移植的病人重獲新生。  「我們就是葉沙。」5位葉沙器官捐獻受者相聚籃球場上,延續少年對籃球的熱愛。
  • 微軟血液機器人幫助COVID-19治癒患者捐獻血漿「浦諾英」英文資源
    附部分英文學習資料、視頻或練習Part 1科技微軟血液機器人幫助COVID-19治癒患者捐獻血漿微軟血液機器人幫助COVID-19治癒患者捐微軟對COVID-19的最新貢獻是血漿機器人。這是一個篩查工具,旨在幫助COVID-19治癒患者捐獻血漿用於治療。機器人會問一系列的問題,如果它確定你是一個潛在的捐贈者,它會指引你到離你最近的有執照的血漿收集中心。
  • 紅十字會:捐獻器官有條件 惡性腫瘤患者不能捐
    捐獻眼 角膜的要求:1、年齡最好在6-60歲,其中以介於18-35歲最佳,小於6個月和大於90歲不適合捐獻;2、惡性腫瘤已侵犯眼組織者以及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某些眼部疾病如眼前段惡性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病毒性角膜炎、角膜變性或疤痕、青光眼、虹膜睫狀體炎、化膿性眼內炎以及做過內眼手術者等不適合捐獻。
  • 19歲男孩籤署器官捐獻協議兩周便去世,死後他的器官救了7個人
    捐獻器官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因為誰都不想自己的身體缺失一部分,就算死也要完完整整地死去。但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希望去世後能把器官捐獻出去救更多的人。就像我們今天要講到的這個男孩,因病去世後,通過器官捐獻救7個人。
  • 美89歲老人捐獻血小板30年,每隔一周捐一次,已捐700多次
    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6月30日報導,美國一名89歲老人在三十年間無償捐獻700多次血小板,身體健康只為回報社會。30年前,59歲的謝爾曼·赫希通過紅十字工作人員了解到關於獻血的事情,於是他決定嘗試,在三十年間,他一共捐獻了700多次血小板,他捐贈的血小板拯救了無數病人。
  • 8歲男孩捐骨髓,只為救25歲姐姐
    N海都記者 陳燕燕/文 肖春道/圖5月20日,諧音「我愛你」,當大家忙著說愛的時候,8歲的龍巖男孩小翔,靜靜地躺在福建協和醫院的病床上,過去兩天,他一共捐出360毫升造血幹細胞懸液,送到一牆之隔的移植倉
  • 8歲男孩給爸爸捐骨髓:用我的血 多少都行(圖)
    8歲男孩小峰,是個勇敢的男子漢。於偉攝  「爸爸什麼時候會好?」8歲的男孩小峰(化名),仰頭問醫生。  「有你的血,他很快就好了呀!」醫生這樣回答他。  進病房的醫生們都說:為這個8歲的男子漢點讚!  昨天和前天,年僅8歲的男孩小峰,接受兩天的造血幹細胞採集,也就是俗稱的捐骨髓,他身體裡的355毫升,相當於一可樂瓶的幹細胞懸液,昨日全部輸入到身患血液病的爸爸體內。
  • 只會寫自己姓名的她,在兒子器官捐獻同意書上籤下了三個字
    12月1日,在河南鄭州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上,一個捐獻故事打動了在場所有人。今年9月,年先生發生交通事故,做了開顱手術住進ICU後情況一直不見好轉。醫生告訴他母親,治癒機會非常渺茫。年先生的母親沒多少文化,只會寫自己名字,但她也知道器官捐獻這回事。她將僅會的三個漢字,一筆一划地鉤在了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