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我家沒了兒子,就讓他有用的器官去救一下別的家庭,讓別的家裡有兒子吧。」
12月1日,在河南鄭州市人體器官捐獻工作會議上,一個捐獻故事打動了在場所有人。
今年9月,年先生發生交通事故,做了開顱手術住進ICU後情況一直不見好轉。醫生告訴他母親,治癒機會非常渺茫。年先生的母親沒多少文化,只會寫自己名字,但她也知道器官捐獻這回事。她將僅會的三個漢字,一筆一划地鉤在了兒子死後器官捐獻同意書上。
10月11日,年先生走完年輕的一生,他捐獻出肝臟和兩個腎臟救活了3個人。
生命在他人身上得以延續,這種大愛也溫暖著世人繼續前行。
今年是我國器官捐獻體系建立與開展10周年,據中國紅十字會透露,全國累計器官捐獻志願者截至目前已達251萬人,完成公民逝世後器官捐獻3萬餘人,捐獻的器官挽救了9萬人的生命。
在這10年間,有個新生的角色不能忽視——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他們在扭轉人們觀念過程中付出著艱辛努力。北京佑安醫院的器官捐獻協調員劉源是其中一員。
這6年來,劉源看過了很多人間失去至親的悲傷,但至今他仍清晰記得自己接手的第一個案例——協調一名15歲男孩捐獻器官的場景。
01.男孩父親紅著眼眶:我知道你想說什麼
這位男孩得了腦瘤,做了幾次手術效果都理想,已經出現腦死亡。
去見家屬之前,劉源很忐忑,他怕家屬不理解。家屬坐哪、自己坐哪、門該開著還是關著、一旦發生衝突後怎麼撤離,劉源在腦子裡都過了一遍。
但當真的站在男孩父親面前時,劉源介紹完自己身份後,要說的話總是出不了口。只能聽著這位父親在訴說回憶:孩子和家人的感情如何深厚,孩子的考試成績多麼的好……到了飯點,兩人來到一家涮肉館,要了一瓶二鍋頭。
幾杯酒下肚,男孩的父親紅了眼眶,他對劉源說:「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我不反對。」
父親最終做出決定,男孩捐出心臟、肝臟、腎臟、肺臟和角膜,挽救了5個人的生命,並讓盲人重獲光明。
在成為器官捐獻協調員之前,劉源其實是一名肝膽外科醫生,見著很多重症病人眼巴巴等著器官移植來救命,但最終也盼不來一個機會,後來他總結說:「沒有器官,有再好的醫術(醫生)也無能為力、無濟於事。」
2014年11月,劉源放下拿了11年的手術刀,成為醫院一名器官捐獻協調員,每日奔走各地尋找發現器官捐獻者,宣講器官捐獻政策。
和家屬溝通成為了劉源日常工作中最重要的環節,在他的書架上擺滿了溝通、心理學的相關書籍,常常要翻一翻。這幾年,劉源已明顯感覺到了人們觀念的變化,「人們開始接受(器官捐獻)這個事,尤其是年輕人,情況比之前好多了。」
以前他成功率不高,現在10次協調能成功5次。6年來劉源已成功協調310餘例器官捐獻,但失敗的例子也在累積,他曾連夜趕去偏遠郊區一個小村子,到達時已經是晚上10點,村裡一盞燈都沒有,幾個高大的病人家屬出現在他面前,把他請進屋。
劉源戰戰兢兢地和家屬聊了幾個小時,沒能勸服對方。
家屬的不解、憤怒、咒罵,其實是劉源經常要遇到的事情,但他必須承受。實在忍不住了,劉源就去約朋友喝場酒,發洩一下情緒。
最後還是有份信念讓劉源堅持下去。據統計,我國每年因終末期器官衰竭而等待移植的患者約有30萬人,缺口很大。要挽救那些需要器官的病人!劉源不認識他們,但覺得自己工作意義非凡。
見過了太多生死的劉源,也越來越體會到,一個人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是一個家庭的。每每在器官獲取手術剛剛結束後,從手術室裡走出來的,除了醫生還有作為器官捐獻協調員劉源。
劉源熟悉手術臺上呼吸停止的人,還有在他面前流著眼淚的家屬。
這些器官捐獻者的家屬,要怎樣面對失去至親的痛苦,然後堅強地生活下去?
02.「自從你走了以後,媽媽再也沒買過衣服鞋子了」
器官捐獻者溫暖了世界,但他們身後出現了一個個殘缺的家庭,尤其大部分年輕捐獻者生前還是家中頂梁柱。一部分家庭還要承受遠親近鄰的無理非議,無論在經濟上還是精神上,都面臨著巨大壓力。
現在在杭州上六年級的芸芸,爸爸在2018年因事故去世後捐出了器官,為6個人帶去了新生。
回憶起爸爸,芸芸在作文中寫道:「我的爸爸是一個英雄。我為有這樣的爸爸感到自豪。」《我的爸爸》,普通的題目,不普通的故事,面裝滿了芸芸的深深思念,「你能不能回到我們身邊,我們大家都好想你。」
還有記錄了爸爸離世後家裡發生的劇變:
「自從你走了以後媽媽就再也沒有買過衣服和鞋子了。前幾天媽媽把腳給摔傷了,還堅持去上班。」
「我的鞋子都快要穿不下了,我和媽媽說了,媽媽說:『女兒,我們要省錢了……現在沒有爸爸給我們掙錢了。』叫我湊合著穿。沒有辦法我只好湊合著穿了。」
讓人看得心酸。
還有很多器官捐獻者家庭的例子:
小戈現在是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一名13歲的初中生, 他的父親今年不幸去世後捐獻了器官,母親離家出走,小戈於是跟祖父祖母在一起艱難生活;
陳先生在2018年因意外離世後捐獻了器官,其家庭所有重擔均落到妻子身上,兒子上小學,女兒只有兩歲,還要兼顧老人;
69歲的村中老人範大爺,老伴已去世,獨子於2017年意外去世後捐獻了器官,範大爺獨自一人生活,自已種田維持基本生活;
黃媽媽的獨子於去年9月意外去世,還沉浸在喪子之痛的她,接過兒子的捐獻榮譽證書後,在老舊的職工樓裡出神發呆……
這些家屬的苦痛需要慰藉,生活需要幫助。令人欣慰的是,外界越來越體會到這一點。
在全球最大的網際網路籌款平臺騰訊公益上,多個扶助器官捐獻者困難家庭的項目正在展開。「關愛器官捐獻者家庭」「器官捐獻家庭助學」「器官捐贈者子女助學」「關愛器官捐獻者父母」……這些項目籌得的款項,都是專門用於資助捐獻者的家庭,解決他們生活和上學困難,以及為他們購買保險、參加體檢等。
浙江一院的器官捐獻協調員在知道芸芸家中的困境後,經過浙江省紅十字會的審核,幫助芸芸和她的姐姐、弟弟都獲得了助學項目的支持。兩年來,浙大一院器官捐獻協調員和省紅會工作人員也常常上門為三個孩子送去衣物、學習用品。
在網上搜索「器官捐獻者家庭」的新聞,可以看到各地機構關愛這些家庭的諸多報導。
改變這個世界,不是因為少數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數人都做了一點點。對器官捐獻者家人的關懷,也是我們對器官捐獻者無私奉獻的一點回饋。不要讓好人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