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後,我獲得新生27年…」今天,這些「腎友」歡聚感恩

2020-11-30 騰訊網

甬派客戶端記者 陳敏 通訊員 謝美君

「腎移植後,我獲得新生27年了……」12月27日上午,在鄞州二院6號樓報告廳,100多名腎移植患者歡聚一堂,共慶新生。77歲的老陸見到當年為他做移植手術的姚許平醫生,一把握住姚醫生的雙手,激動不已。

老陸是鄞州二院腎移植團隊施行腎移植手術的第一例患者,給他主刀的就是姚許平醫生。

說起當年的手術,老陸感慨萬千。早年,老陸被查出患有尿毒症,從此,他便開始三天兩頭跑往上海醫院做檢查和治療,那時,寧波到上海交通不便,來回一趟光路上就得花3天時間。受盡了折磨的老陸決定回到寧波施行腎移植手術。

1992年12月29日,老陸永遠記得這一天,因為就在這一天,姚許平帶領的腎移植團隊為他施行了腎移植手術,他從此獲得了新生。

一晃過去了27年,老陸開心地對記者說,腎移植以來,自己的身體一直恢復得很不錯,平時跟正常人沒什麼區別,如果他不說,誰都看不出他曾經動過這麼大的手術。「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老陸再一次激動地向姚醫生表示感謝。

激動的不止是老陸。在現場,65歲的老龔再三感慨自己是個幸運者,因為他曾兩次施行了腎移植,兩次都很成功。

現場還來了一對特殊的母子,他們是來自江西的吳先生,和割腎救子的母親劉老太。2003年,靠撿破爛為生的劉老太為挽救自己患了尿毒症的兒子,毅然為兒子捐獻自己的左腎,使兒子的生命得以延續。這是姚許平和團隊施行的首例活體腎移植。感動於劉老太的母愛,醫護人員為母子倆募捐了4萬多愛心款。

「謝謝,謝謝醫生們給了我們新生!」來到現場的,有79歲的老爺爺,也有25歲青春小夥,他們共同為自己獲得新生而感恩。

據統計,鄞州二院腎移植團隊至今共已為1308例患者施行了腎移植。目前仍存活的腎移植患者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19歲。

編輯:徐展新

相關焦點

  • 腎友必看!這些換腎的誤區,可別再中招了!
    我們知道,為了保證腎移植的遠期療效,術後康復至關重要。但不少腎友在此期間由於對腎移植缺乏正確的認識,容易走進認知誤區,耽誤康復的效果。別擔心,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關於換腎有哪些常見的誤區,希望腎友們都能提高警惕,避免中招。
  • 這位腎移植醫生60歲生日,收到這樣一份讓人淚目的特殊禮物
    又一臺腎移植手術順利完成,又一名患者從此刻開始重獲新生。這是今年山東大學第二醫院腎移植科第201例腎移植手術。從醫近40年,王洪偉陪伴數以千計的腎友們迎來了第二人生。3日一早,剛從凌晨的手術室出來沒幾個小時,王洪偉又趕到醫院病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一心撲在工作上的王洪偉,沒想到一份特別的驚喜正在悄悄籌備中。
  • 上海腎移植患者最長已健康存活35年,「換腎夫妻」亦很幸福
    圖為一名腎移植患者接受採訪。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展腎移植技術以來,上海腎移植患者中存活時間最長的為35歲,位居全國之最,而曾於2002年在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開展腎移植手術的「世界首例換腎夫妻」,他們的孩子健康活潑,如今已經就讀小學四年級。6月25日,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徵醫院召開腎友聯誼會。
  • 重獲新生!上海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出院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作為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的李明(化名)激動萬分:「謝謝公衛中心的醫生和護士,讓我在這裡重獲新生」。他也成為了本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  雪上加霜遇絕境  今年52歲的李明,患有遺傳性疾病多囊腎,2016年開始出現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血型不相合父子腎移植手術成功
    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腎臟移植科在外科樓B座手術室成功完成1例ABO血型不相合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供者為父親、血型AB型,受者為其兒子、血型B型),這是該院首次開展ABO血型不相合的親屬活體供腎腎移植手術。
  • 腎移植知識大盤點,您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這裡!
    在前面的文章中,小編給腎友們歸納了一些腎移植的基本要點,奈何篇幅有限,沒法兒一次講完,沒看過癮的腎友別擔心,咱們今天來繼續盤點盤點腎移植的那些事兒,爭取給您把明白的、不明白的都給搞通了,一起往下看吧!腎移植術前要注意什麼?
  • 換腎30年沒感冒過一次 老人感悟每活一天都是賺的
    手術很成功,當年37歲的劉武陵得以重獲新生。「這30年來我連一次感冒都沒得過,更沒因為腎臟問題住過院。」劉武陵對「劫後餘生」四個字特別有感悟:「每一天都是賺的。」為了不虛度這多賺的「每一天」,當年他出院兩三個月就回到廠裡上班,一直幹到52歲退休。之後又自學吹奏葫蘆絲,在社區義務教學已有六年。同濟醫院組織的每年一次的「腎友會」,他一定會到場,鼓勵病友們樂觀面對生活。
  • 上海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患者順利出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經過一個多月的精心治療,作為上海市首例愛滋病合併尿毒症腎移植的李明(化名)激動萬分:「謝謝公衛中心的醫生和護士,讓我在這裡重獲新生。」為了向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公衛中心醫務部門專程向白衣天使送上了鮮花。愛滋病合併尿毒症 雪上加霜遇絕境今年52歲的李明,患有遺傳性疾病多囊腎,2016年開始出現終末期腎功能衰竭,依靠血液透析維持生命。
  • 武漢:女子腎移植6年後成功分娩
    新華社武漢7月5日電(記者 黎昌政)6年前在武漢同濟醫院接受腎移植的陳女士,日前順利產下一名嬰兒。她是在同濟醫院接受腎移植後第2位成功孕育新生命的媽媽,這讓更多腎移植女性對新生命有了期待。  專家提醒,腎移植手術適齡女性須在醫生充分評估,滿足生育條件的基礎上才可以備孕,妊娠後也需定期監測保證母嬰安全。
  • 腎移植術後40年再「慶生」 我國腎移植存活時間最長者:心態好最重要
    1972年,北京友誼醫院完成了我國第一例腎移植手術。1977年10月19日,因為腎病終末期,不甘心在藥罐子度過一生的老楊下定決心要做腎移植手術。那時,腎移植手術圍手術期的死亡率在60%左右。10個人就有6個過不了手術這一關。那天,北京友誼醫院泌尿外科於惠元教授、侯宗昌教授領導的腎臟移植團隊在制訂了詳盡的診療計劃後,決心用手術來延長他的生命。
  • 非法腎移植手術窩點:買腎人花55萬 賣腎人只得4.5萬
    如果不是左腹部那條長約20釐米的刀痕,大概沒人相信這個男孩賣過腎。回憶起一年多前的選擇,他並不後悔,「當時我身上一點錢都沒了,還得替表哥還債。」2018年9月,李瑞的表哥把收下的二手車私下賣了5萬元,跑路了。做擔保的李瑞不得不代為還錢。
  • 16年前,父親腎移植得以重生 16年後,女兒捐器官替父報恩
    (陳敏 攝) 記者 陳 敏16年前,父親腎移植得以重生;16年後,女兒捐器官替父報恩。昨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搶救室發生了令人感動的一幕。「淑寶,爸爸媽媽幫你做了捐獻器官的決定,你一定會理解爸爸媽媽的吧?」告別的時間到了,看著沉睡不醒的女兒,王先生夫婦再一次哭得肝腸寸斷。
  • 腎友:不是說中藥傷腎嗎?怎麼還用中藥?今天就告訴您答案
    之前小編寫過不少文章,提醒腎友謹慎服用中藥,避免加重腎臟損傷。不少腎友看完就會留言詢問:既然中藥會傷腎,怎麼得了腎病以後醫生還讓我吃中藥治腎病呢?那我這腎會不會越來越差呢?還有的腎友會更是提出了反對意見:中藥怎麼會傷腎?傷腎的話醫生怎麼還會開中藥給我呢?
  • "換腎"手術其實是"加腎"
    世界上第一例成功的腎移植也是第一例成功的器官移植手術,是由美國外科醫生默裡於1954年完成的,這是一次同卵雙胞胎之間的腎移植。默裡醫生也因此獲得了1990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到如今,全球每年大約要進行3萬多臺腎移植手術,手術可以為患者延長15~20年的壽命。
  • 得了尿毒症到底要選擇腎透析還是選擇腎移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得了尿毒症以後,很多尿毒症患者都是茫然是錯的,不知道該怎麼治療,不知道該選擇腎臟透析還是腎移植。 什麼是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是腎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可以把它稱之為「人工腎」,是腎衰竭患者最為常見的治療方式。
  • 微創手術--供體腎新來源
    核心提示:因各種不可回逆的腎臟疾病而導致慢性腎功能衰竭者,都可考慮作腎移植。但如有慢性肝炎或肝功能不正常者,有消化性潰瘍、腎炎活動期、有尿路感染及伴有下尿路梗阻者,均不宜作腎移植或需在治療後再作移植。   NEW YORK--位於巴爾的摩的馬裡蘭州醫學中心,最近四年來,採用腹腔鏡外科手術法獲取捐腎者的腎臟最行腎移植,減少了手術痛苦,縮短了的住院時間,幫助了更多的病人獲得移植腎。   Stephen Bartlert博士在周五舉行的全美外科協會會議上,公布了他們在這一方面的進展。
  • 浙醫一院換腎手術走在全國前列 完成2000例腎移植
    浙醫一院換腎手術走在全國前列 完成2000例腎移植www.zjol.com.cn 2006年01月04日 08:49:42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新年前夕,浦江縣13歲的小女孩陳文嫣在腎移植後終於迎來生命的曙光,成為浙醫一院第
  • 關於腎移植,這14條小常識,您必須要了解!
    而在這兩類療法中,腎移植能夠完全代替自體腎臟的工作,毒素清除徹底,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最能改善尿毒症患者生活質量的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地了解一下它。1.腎移植就是換腎,是將健康者的腎臟通過手術方法移植入雙腎病變的尿毒症患者體內,以代替其失去功能的腎臟。
  • 「我要申請捐獻器官」,67歲老教授想要成為人體器官捐獻志願登記者
    在活動上,一名67歲的老教授拿出自己的醫療卡,握著醫生的手激動地說,「我一直想登記捐獻器官,今天終於找到你們了。」據統計,我國器官捐獻、移植數量均躍居世界第二位,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及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高度肯定。  據記者了解,從1995年開始,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泌尿外科已開始器官移植的臨床應用技術。至2006年,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已完成腎臟移植手術72例,胰腎聯合移植手術1例。
  • 2019年腎病新進展合集,人工腎、腎病新藥,一個也不少!
    都在說,2019年是前十年最差的一年,但也可能是後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對腎友來說,這一年也註定不平凡。有人見證了治病的不易和辛酸;有人收穫了疾病的復原和好轉;有人在復發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也有人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透析。但細數2019年那些振奮人心的消息,每一個都在激勵大家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