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 | Ecology: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間和時間更替與原始熱帶森林的功能無關
導讀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空間和時間更替在陸地生態系統中仍然存在很多未解之謎。然而,要將微生物群落納入生態預測和生態系統模型中,關鍵在於確定這些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在生態系統和微生物譜系中變化。為了研究未受擾動土壤細菌和真菌豐度、多樣性、組成和功能的時間變化,在熱帶雨林中從4個成熟的原生林小區收集土壤,時間跨度為兩年。抽樣設計允許檢測空間(200米以內)和時間(季節和年)的變化。
-
「技術交流」生物炭對土壤酶活和細菌群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
採用大田試驗方式研究不同生物炭施用水平 0(CK2)、0.6(T1)、0.9(T2)、1.2(T3)和1.5(T4)t·hm-2以及完全空白對照(CK1:不施任何肥料和生物炭)對土壤養分、土壤酶活和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
-
研究解析高CO2濃度條件下參與大豆光合碳轉化和殘體降解的細菌群落...
大氣二氧化碳(CO2)濃度升高可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過程,改變植物光合碳向土壤中釋放的質和量,進而顯著地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光合碳進入土壤後經土壤微生物途徑向不同方向轉化,因此,微生物對植物光合碳向陸地生態系統碳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
林地建茶園對土壤細菌群落的影響
細菌是土壤微生物中數量最多的類群(約佔微生物數量的80%)。在土壤養分匯源轉化和植被養分吸收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群落結構與組成不僅能夠反映出土壤性狀的變化趨勢,而且能直接影響土壤生態功能的發揮。一般而言,在穩定良好的土壤生態環境中,土壤細菌數量較高,群落結構和多樣性豐富,對外界的脅迫具有更強的恢復能力。
-
淺談:水稻對土壤性質及生物的影響
有研究表明,與非轉基因親本相比,克螟稻(轉Bt水稻)根系分泌物中有機酸(主要為酒石酸)的含量顯著降低[70],導致作物根系土壤pH值升高,進而影響對酸性pH值敏感的微生物調控過程(如硝化作用)的速率和土壤營養元素的釋放[52,54]。
-
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新聞—科學網
通常在少量的土壤中就能發現數百萬個物種和數十億個生物個體,包括一些微小的生物,例如細菌、真菌、原生動物和線蟲等,以及一些肉眼可見的土壤動物,例如馬路、蜈蚣等。體型大小是生物的基本屬性之一,決定了生物個體的生活史特徵。通常,較小的生物具有較短的代時和較快的突變速率,從而導致其具有較大的種群數量和物種多樣性。
-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取得進展
固氮菌群落分布特徵在不同採樣地點和生態系統類型之間有明顯差異。前人針對森林、草地、農田等生態系統的小尺度研究顯示,土壤pH與養分含量是固氮菌群落空間分布的決定性因子,而大尺度(>3000千米)條件下固氮菌分布是否仍受土壤變量主導,目前尚不清楚。以往研究關注同一區域不同林分下的土壤固氮菌群落特徵,而不同氣候帶或森林類型下的固氮菌群落組成有何差異需進一步解答。
-
菜吧:土壤中萌萌的小動物,對土壤有機質有哪些影響?
土壤動物,在土壤元素循環轉化和遷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凋落物分解的「微型粉碎機」,通過體內「特殊轉換器」,影響土壤有機質的轉化、腐殖質的形成。土壤動物對地表枯落物分解,通過刺激土壤酶活性,與土壤微生物群落一起,加快土壤有機物的分解,促進土壤腐殖質的轉化。
-
硝化細菌的詳細講解!枯燥,但是至今最全!
第一代硝化細菌: 主要由亞硝化單胞菌和硝化桿菌等自養菌組成,生長周期長,其平均代時(即細菌繁殖一代所需要的時間)在10小時以上。產品為液體,雜菌較多,有惡臭味。目前市場上已不常見。
-
科研 | 山東農業大學SBB:相似的驅動因素但是不同的影響導致了不同的土壤細菌群落和古細菌群落的生態模式
導讀細菌和古細菌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陸地生物的健康中起著重要作用。它們通常共存於各種土壤生境中。然而,在同一土壤生境中細菌和古細菌的生態模式仍然不清楚。在這裡,我們比較了不同植被覆蓋下散裝土壤中兩個域的群落特徵。通常,細菌的豐度和α多樣性都高於古細菌,並且在農業土壤中的差異比在非農業鹽漬土中更明顯。
-
Microbiome:南農張瑞福團隊揭示放牧引起草原微生物組變化驅動土壤...
放牧使微生物組成由真菌主導型轉變為細菌主導型,由緩慢生長型轉變為快速生長型,從而導致以真菌為主導且以頑固性有機碳為主的食物網向以細菌為主導且以不穩定有機碳為主的食物網的轉變。此外,分別在真菌和細菌主導的群落中觀察到較高的真菌頑固性SOC降解活性和細菌不穩定SOC降解活性。
-
汞汙染對土壤微生物組的長期和短期影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儘管汞(Hg)對環境中的生物體具有毒性,但對其對土壤微生物組的影響知之甚少,尤其是其對慢性效應的影響。在這裡,我們評估了長期汙染土壤中的汞對細菌和真菌群落的影響,以及從無汙染到高汙染的汙染梯度。在微觀世界實驗中進一步評估具有不同歷史Hg汙染水平的這些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反應(30天),其中土壤摻入或不摻入溶解的HgCl2。
-
青藏高原所揭示凍土成土年齡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對凍土融化的響應
微生物活動驅動凍土中有機碳的分解,因此,微生物群落組成及其功能變化能夠深刻影響凍土融化過程中的有機質分解和溫室氣體排放。研究表明,不同年齡凍土的微生物多樣性及群落結構存在較大差異,但學界尚不確定對土壤微生物群落影響更大的因素是凍土成土年齡還是融化程度。
-
植物所在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和酶動力學過程研究中獲進展
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佔陸地生物多樣性的很大比例,對於調節陸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和生態系統功能至關重要。已有研究發現,土壤細菌群落多樣性和結構受植物群落的影響,但不確定土壤細菌對氮沉降的響應是否與地上植物群落的響應一致。因此,探討土壤細菌和植物群落對氮沉降響應的異同及互作機制,對預測未來氮富集背景下植物與微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解讀硝化細菌的特性與作用
一般分布於土壤、淡水、海水中,有些菌僅發現於海水中,例如硝化球菌、硝化刺菌。 硝化細菌完全無需專門購買,魚缸中氧含量和有機物多達到正常水平後,2個月左右就可以建立起穩定的菌落。硝化細菌也不是藥物,一旦穩定之後,只要環境不發生劇烈變化(如放入殺菌劑、或開水倒入),就可以長期不斷繁殖,完全無需添加。
-
硝化細菌的自白:請原諒我的高貴!
四、PH值汙水處理中PH至關重要,同理pH值酸鹼度也是影響硝化作用的重要因素。硝化菌對pH反應很敏感,在pH中性或微鹼性條件下(pH為8~9的範圍內),其生物活性最強,硝化過程最迅速。關於PH值,汙師們都知道硝化反應會消耗鹼度,致使PH值會降低。但是PH降低不一定就是因為硝化反應引起。
-
水稻土碳氮循環關鍵酶動力學特徵及其溫度敏感性對外源碳添加的...
溫度增加能夠直接提高土壤中水解酶和微生物的活性或改變其群落結構組成,加速有機質分解;而且,全球變暖通過增加植物凋落物、生物量或根際沉積碳等增加了外源碳的輸入,從而為土壤微生物提供易利用態底物。同時,溫度和底物可利用性也對土壤胞外酶活性(Vmax)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如溫度增加能顯著提高土壤酶活性;但在底物可利用較低的情況下,酶活性對變暖表現得不敏感。
-
溫度對汙水處理過程的影響和工藝控制
水的溫度在汙水處理廠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因為它對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微生物反應和反應速率,水中的溶解氧等等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在汙水處理廠的活性汙泥中,通常遇到的微生物大致分為三個溫度組(1)低溫菌(低端溫度通常在0~30℃),(2)嗜溫菌(中等溫度通常為15 - 40℃),和(3)嗜熱菌(溫度從45 - 80℃)。
-
SBB | 氮素富集對草地地下群落的影響:土壤氮素有效性vs.土壤酸化
DOI: 10.1016/j.soilbio.2015.06.028摘 要: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陸地生態系統正在接收越來越多的生物活性氮(N)。這種有意或無意的施肥可能會對地上和地下群落產生重要影響。
-
南京土壤所在土壤生物體型影響群落構建研究中獲進展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產生和維持的微生物群落構建機制是微生物生態學的基本問題,控制微生物種內遺傳多樣性的進化過程包括突變、選擇、基因流動以及遺傳漂變,與之對應,控制微生物種間多樣性的生態過程包括物種形成、選擇、擴散和生態漂變。在微生物生態學中,選擇是確定性過程,漂變是隨機性過程,擴散和多樣化通常被認為是隨機過程,但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是確定性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