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化妝品行業領袖峰會高峰論壇 沈旭奇 攝
中新網湖州11月9日電(記者 施紫楠)9日,第六屆化妝品行業領袖峰會高峰論壇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國內外化妝品行業專家及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美妝行業發展、共享全球行業資源。
「當下,直播電商已從新冠肺炎疫情下企業最初的自救方式發展成為企業新的營銷標配。」論壇上,中國美容博覽會組委會主席桑敬民說,當下美妝直播全面爆發,社交電商成為最強增長引擎。
國內外行業專家參與高峰論壇 沈旭奇 攝
從數據分析,社交電商模式在中國早已初現端倪。過去5年,中國社交電商年複合增長率為60%,社交電商月活用戶超過1.7億人。
「同時,我們經過調查發現,可以觸摸和感受是線下試用產品的首要原因,有23%的被訪者表示在線上種草後,會選擇到實體店查看和試用相關產品。」桑敬民說,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營銷模式,或將成為企業未來最強大的引流和引商方式。
而在國際精品品牌戰略研究院院長盧曉看來,品牌是企業做強做大的工具、是企業的根基和主幹。其中,國際精品品牌更是一種高級的存在,「只有走高質量發展國際精品品牌道路,中國品牌企業才能得以生存。」
數據顯示,國際精品品牌在中國地區的銷售呈兩位數增長趨勢,今年前三個季度即已達成去年制定的全年業績指標。
「因此,制定自己品牌企業的國際精品品牌戰略體系和規劃,是企業董事長(企業領路人)的重中之重和當務之急。」盧曉說。
盧曉的想法,與中國香料香精化妝品工業協會駐會副理事長劉鋼不謀而合。
第六屆化妝品行業領袖峰會高峰論壇現場 沈旭奇 攝
劉鋼介紹,截至2020年9月,中國化妝品生產企業為5320家;2014年到2019年,中國的化妝品市場規模從2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3570億元,預計到2022年有望達到4500億元。
「近年來,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持續保持較為強勁的增長力,但目前仍以大眾市場為主,佔比維持在50%左右。規模以上企業只佔化妝品生產企業總數的10%,行業中小企業集中度有待提高。」劉鋼說。
分析該現象,劉鋼直言,中國化妝品行業最初的產業集聚模式只形成了規模優勢,並沒有形成品牌優勢。對此,化妝品行業可在雙循環戰略的指導下,通過內需支撐產業集群發展,讓戰略性產業集群參與到國際競爭中。
「同時,化妝品企業還可通過合理的空間布局和上下遊產業配套,多維度、多角度的體驗式服務刺激內需消費,通過品牌的集聚效應,打造國際產業品牌。」劉鋼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