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公園又錯了:伶盜龍很可能是孤獨的獵手

2020-12-05 孜然實驗室

圖片:Mark Witton

伶盜龍以及它鐮刀形的爪子在電影大片《侏羅紀公園》中一戰成名,電影將其描繪為兇殘狡猾、諳熟團隊狩獵技巧的頂級掠食者。不過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

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

伶盜龍團隊狩獵的想法最初來自於恐爪龍。恐爪龍的化石通常是成群被發現的,並且偶爾與腱龍(一種大型草食恐龍)一起被發現,這說明恐爪龍很可能是團隊合作狩獵的,儘管證據並不是非常充分。

由於恐爪龍與伶盜龍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同屬於馳龍科,所以恐爪龍的一些特徵也被安在了伶盜龍身上。雖然在蒙古和北美發現了許多伶盜龍和其他馳龍科的化石,但是並沒有發現過成群的化石。此外能夠完美說明團隊狩獵的化石出現的可能性也極低。所以儘管群體狩獵的說法已被廣泛宣傳,實際情況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伶盜龍化石與狗大小對比。圖片:Mark Witton

我們無法親眼目睹這些恐龍狩獵,因此我們必須使用間接方法來確定它們的狩獵行為。

一種新穎的觀點是,活著的恐龍(鳥類)及其親屬(鱷魚)通常不會團隊狩獵,而且很少獵取比自己更大的獵物。如果比較伶盜龍與它們之間的狩獵或飲食行為,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科學家觀察了科莫多巨蜥,它們的個體可能同時攻擊同一隻動物,但它們不會合作捕獵。

科莫多巨蜥捕獵

另外,團隊狩獵與動物成長過程中的飲食之間存在相關性。

在科莫多巨蜥中,幼年巨蜥有被成年巨蜥吃掉的危險,因此它們躲在樹上,在那裡它們能夠獲得更多種類食物,而在地面掠食的成年巨蜥的食物種類則少很多。

團隊狩獵的動物通常不會出現這種飲食多樣性,狼或者鬣狗以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吃同樣的食物,並且用同樣的食物餵養幼崽。

如果我們比較幼年伶盜龍與成年伶盜龍之間的飲食關係,也許能夠知道它們是否擁有與科摩多巨蜥或者狼類似的飲食模式。

為此,科學家們對一種北美伶盜龍的牙齒進行化學分析,它們在約1.15至1.08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生活在北美。利用碳和氧的穩定同位素來了解這些動物的飲食和水源。科學家還同時分析了來自同一地質構造的鱷魚和草食性恐龍。」

用於分析的化石牙齒。圖片:J.A. Frederickson

科學家發現,與現代鱷魚一樣,白堊紀鱷魚顯示出明顯的飲食差異。最小的牙齒相對富含碳13,中型牙齒碳13最貧乏,而最大的牙齒居中。這表明隨著它們的成長,飲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顯然鱷魚父母不會為它們的幼崽提供食物。

伶盜龍和鱷魚牙齒的碳同位素分析。圖片:J.A. Frederickson

在伶盜龍中我們也看到了相同的模式,最小的牙齒和最大的牙齒平均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這表明它們吃不同的食物。這意味著成年伶盜龍不會餵養幼年伶盜龍,而團隊狩獵的觀點很可能是錯誤的。

相關焦點

  •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伶盜龍嗎?伊朗發現了兩趾恐龍足跡| 果殼...
    恐爪龍類的代表——伶盜龍。繪圖:劉毅兩趾的恐龍足跡非常特別,它們讓古生物學家馬上聯想到一類著名的恐龍——恐爪龍類。恐爪龍類中最著名的成員,是出演過《侏羅紀公園》系列的伶盜龍(又名迅猛龍)。恐爪龍類的殺手爪。
  •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傻傻分不清楚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是三種恐龍,我之所以拋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大多時候官方都把它們弄混淆了。就比如下面這張圖片,相信看過《侏羅紀世界》電影的人,對這個場景並不陌生,主人公面對三隻個頭跟自己差不多大的「迅猛龍」,但是,這裡面卻出現了兩個錯誤。
  • 侏羅紀世界2新混種恐龍登場 狂盜龍戰鬥力體型長相介紹
    電影《侏羅紀世界2》中的新混種恐龍引起不少觀眾的好奇和期待,據了解,《侏羅紀世界2》中新混種恐龍名為狂盜龍,和《侏羅紀世界》第一部中的混種恐龍暴虐龍相比,此次的狂盜龍各方面都有升級,看來是一個難以對付的大傢伙啦!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分家了?
    原創: 廖俊棋 我是科學家iScientist作者:廖俊棋編輯:Yuki相信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對迅猛龍都印象深刻。電影中的迅猛龍是一種兇猛、狡詰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
  • 《侏羅紀公園》電影看過沒?如果有一部VR科幻恐龍動畫片呢?
    那麼《侏羅紀公園》四部多少人追尋?今天給大家講講恐龍這一龐大的生物物種,以前只知道有這麼樣的生物存在,還是屬於怪獸。《侏羅紀公園》的恐龍很多都是被誇大化的。被侏羅紀捧紅的恐龍就是迅猛龍。這個當紅炸子雞,其實有點虛,真實的稱呼伶盜龍。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有誤。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虎嗅網
    相信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對迅猛龍都印象深刻。電影中的迅猛龍是一種兇猛、狡詰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美頜龍類恐龍對許多並非專業恐龍迷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但人家其實大有來頭,而且跟迅猛龍一樣都曾加入過《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演出。不過電影中的設定其實是來自「三疊原美頜龍」,這是一種來自德國三疊紀的古老恐龍,以前認為它們是美頜龍類的祖先,但後來研究才表明它們和美頜龍沒有直接的祖裔關係,只是長得像而已。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正是因為這種深入人心的形象,讓許多人都混淆了真實的伶盜龍與恐爪龍,在《侏羅紀公園》的衍生遊戲作品,如2003年的《侏羅紀公園:基因計劃》,2011年的《侏羅紀公園:遊戲》以及最近推出的《侏羅紀世界:進化》中都把伶盜龍(迅猛龍)設定為來自蒙古的生物,與真實的伶盜龍一致,甚至還用基因技術的問題來解釋了為什麼《侏羅紀》世界觀中的「伶盜龍」與現實中的伶盜龍不一樣。
  • 侏羅紀公園主角確有...
    波伊納的新發現給侏羅紀公園的科學設定帶來了新的希望,但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更古老的DNA是否也存在可能呢?幾個月後,好消息又傳來,波伊納提取到了1.25億年前的一種象鼻蟲的DNA。但新的問題又來了,琥珀只能包裹非常小型的生物,恐龍是不可能以這種方式成為化石的,於是侏羅紀公園的作者克萊頓想到了一種可能,就是在一種吸血昆蟲的琥珀化石裡提取DNA,如果它生前吸過恐龍的血,那也是有可能實現的。這種設想非常大膽,波伊納本人也承認理論上是可能的,但是血液在昆蟲的消化道裡並不容易保存,所以只是理論上可能。
  • 如果侏羅紀公園真的存在,你會看到這6個真相丨漲姿勢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侏羅紀世界》今天正式在國內公映,算上時差我們比美國人早看到影片整整3天。作為1993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1》的續集,今天上映的這部電影讓侏羅紀粉們等了22年。於是壹讀君(yiduiread)掐指一算,差不多到了被各種恐龍刷屏的季節了。當年,一部《侏羅紀公園》把恐龍從不入流的小怪獸圈拯救了出來。科學家們開始一窩瘋地研究復活恐龍,土豪們則準備重金砸出個恐龍公園。
  • 侏羅紀公園主角確有其人?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琥珀只能包裹非常小型的生物,恐龍是不可能以這種方式成為化石的,於是侏羅紀公園的作者克萊頓想到了一種可能,就是在一種吸血昆蟲的琥珀化石裡提取DNA,如果它生前吸過恐龍的血,那也是有可能實現的。這種設想非常大膽,波伊納本人也承認理論上是可能的,但是血液在昆蟲的消化道裡並不容易保存,所以只是理論上可能。
  • 伶盜龍與阿根廷龍,誰更厲害?為什麼?
    那麼,「刺客」伶盜龍和「肉盾」阿根廷龍誰更厲害呢?能不能上演刺客磨死肉盾的戲碼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兩種動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刺客」伶盜龍伶盜龍也就是迅猛龍,而它的名字直譯就是敏捷的盜賊,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速度極快,而且有著很強攻擊性的恐龍。
  • 走進侏羅紀世界 八卦恐龍明星
    《侏羅紀公園》裡人被暴龍追的鏡頭堪稱經典。這樣的場景在《侏羅紀世界》中又得到了再現——不過這一次,在暴龍前面跑的是穿著高跟鞋的女主角。在為主人公的性命捏一把汗的同時,許多觀眾疑惑,暴龍居然追不上人?對於人類到底能不能跑得過恐龍?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說,那要看是什麼樣的恐龍,不同恐龍奔跑的速度會有差別。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位置:恐龍\蜥臀目\獸腳亞目\堅尾龍類\虛骨龍類\手盜龍形態類\馳龍科馳龍科的恐龍特點,後腳的每第二個腳趾都是銳利鐮刀狀趾爪,著地只有第三第四2個腳趾,見下圖。好多品種發現都有羽毛,推測可能馳龍科都有羽毛覆蓋。
  • 禮物|亡命侏羅紀,發現與恐龍有關的一切
    推薦一:伶盜龍   1.侏羅紀世界周邊文具筆袋·定製   星爵這次在電影中MAN到沒朋友,既有主角光環又成為了愛與智慧的化生,喜歡的朋友們趕緊把用它裝筆吧(真·裝筆)。海報中陪伴著他的是迅猛龍,也叫伶盜龍,和速龍不是一個物種哦。
  • 拾遺侏羅紀往事,是否還記得陪伴我們成長的恐 龍們?
    伶盜龍復原圖沒錯,伶盜龍它是有羽毛的,其體型也小很多(成人膝蓋高)。實際上,馳龍科大部分物種都是有羽毛的,比如,和電影裡伶盜龍體型類似的應該是同屬馳龍科伶盜龍亞科的恐爪龍(Deinonychus),其復原圖如下:
  • 伶盜龍、實雷龍、蹺腳龍在這裡出沒過,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
    2007年開始,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團隊陸續對麻地溝、避暑山莊、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成廟(小布達拉宮)等地的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不僅豐富了中國恐龍足跡化石記錄,同時也為承德侏羅紀最晚期的恐龍活動進一步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 【科普】侏羅紀恐龍種類大介紹
    《侏羅紀世界》由該系列創始人史蒂文•史匹柏監製,科林•特萊沃若執導,克裡斯•帕拉特和布萊斯•達拉斯•霍華德主演。重量達30噸,據阿根廷新發現的恐龍大腿骨頭,身高為20米到30米高,身長為35米左右。這隻恐龍比此前發現的最大生物還要重1.55萬磅(約7噸)。不過雷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而它身體後半部比肩部高,但當它以後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它真像是高聳入雲。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並可能成群結隊而行。
  • 《侏羅紀世界》關於恐龍的不科學:暴龍怒吼還是低鳴
    6月2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侏羅紀世界2》(Jurassic World: Fallen Kingdom)作為2015年電影《侏羅紀世界》的續集登上了世界各地的銀幕。1993年,第一部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上映,將早已滅絕的非鳥類恐龍活生生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 侏羅紀系列電影裡恐龍那麼多,你叫得出名字嗎?
    最近上映的《侏羅紀世界2》你看了嗎?雖然劇情套路感滿滿,但在特效的加持下,該片可能不失為一部合格的爆米花片。劇情驚險之餘不忘溫情元素,尤其是一隻叫blue(布魯)的恐龍,和主角的互動有愛。被認為是萌系擔當的「blue」。
  • 侏羅紀丨那些恐龍並非你想像的那樣!
    恐龍,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支配全球陸地生態系統超過1億6千萬年之久,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隨著《侏羅紀世界2》的熱映,關於恐龍的熱議又開始了,對於曾經真實世界裡的恐龍,你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