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Mark Witton
伶盜龍以及它鐮刀形的爪子在電影大片《侏羅紀公園》中一戰成名,電影將其描繪為兇殘狡猾、諳熟團隊狩獵技巧的頂級掠食者。不過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
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
伶盜龍團隊狩獵的想法最初來自於恐爪龍。恐爪龍的化石通常是成群被發現的,並且偶爾與腱龍(一種大型草食恐龍)一起被發現,這說明恐爪龍很可能是團隊合作狩獵的,儘管證據並不是非常充分。
由於恐爪龍與伶盜龍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同屬於馳龍科,所以恐爪龍的一些特徵也被安在了伶盜龍身上。雖然在蒙古和北美發現了許多伶盜龍和其他馳龍科的化石,但是並沒有發現過成群的化石。此外能夠完美說明團隊狩獵的化石出現的可能性也極低。所以儘管群體狩獵的說法已被廣泛宣傳,實際情況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伶盜龍化石與狗大小對比。圖片:Mark Witton
我們無法親眼目睹這些恐龍狩獵,因此我們必須使用間接方法來確定它們的狩獵行為。
一種新穎的觀點是,活著的恐龍(鳥類)及其親屬(鱷魚)通常不會團隊狩獵,而且很少獵取比自己更大的獵物。如果比較伶盜龍與它們之間的狩獵或飲食行為,也許能夠找到答案。
科學家觀察了科莫多巨蜥,它們的個體可能同時攻擊同一隻動物,但它們不會合作捕獵。
科莫多巨蜥捕獵
另外,團隊狩獵與動物成長過程中的飲食之間存在相關性。
在科莫多巨蜥中,幼年巨蜥有被成年巨蜥吃掉的危險,因此它們躲在樹上,在那裡它們能夠獲得更多種類食物,而在地面掠食的成年巨蜥的食物種類則少很多。
團隊狩獵的動物通常不會出現這種飲食多樣性,狼或者鬣狗以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吃同樣的食物,並且用同樣的食物餵養幼崽。
如果我們比較幼年伶盜龍與成年伶盜龍之間的飲食關係,也許能夠知道它們是否擁有與科摩多巨蜥或者狼類似的飲食模式。
為此,科學家們對一種北美伶盜龍的牙齒進行化學分析,它們在約1.15至1.08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生活在北美。利用碳和氧的穩定同位素來了解這些動物的飲食和水源。科學家還同時分析了來自同一地質構造的鱷魚和草食性恐龍。」
用於分析的化石牙齒。圖片:J.A. Frederickson
科學家發現,與現代鱷魚一樣,白堊紀鱷魚顯示出明顯的飲食差異。最小的牙齒相對富含碳13,中型牙齒碳13最貧乏,而最大的牙齒居中。這表明隨著它們的成長,飲食發生了明顯的轉變。顯然鱷魚父母不會為它們的幼崽提供食物。
伶盜龍和鱷魚牙齒的碳同位素分析。圖片:J.A. Frederickson
在伶盜龍中我們也看到了相同的模式,最小的牙齒和最大的牙齒平均碳同位素值是不同的,這表明它們吃不同的食物。這意味著成年伶盜龍不會餵養幼年伶盜龍,而團隊狩獵的觀點很可能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