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徹底分家?-虎嗅網

2020-11-25 虎嗅APP

相信看過《侏羅紀公園》的朋友,對迅猛龍都印象深刻。電影中的迅猛龍是一種兇猛、狡詰且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


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


大家心目中熟悉的迅猛龍|《侏羅紀世界》


不過,就在本月,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及其合作團隊,在《白堊紀研究》發表了一種全新的恐龍,並將大家耳熟能詳的「迅猛龍」為之名給了它,但這裡所說的迅猛龍其實屬於美頜龍家族,和大家印象裡的迅猛龍其實是「兩家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先來看看美頜龍的辛酸家族史吧。


美頜龍乃何許龍也?


美頜龍類恐龍對許多並非專業恐龍迷的朋友可能比較陌生,但人家其實大有來頭,而且跟迅猛龍一樣都曾加入過《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中的演出。不過電影中的設定其實是來自「三疊原美頜龍」,這是一種來自德國三疊紀的古老恐龍,以前認為它們是美頜龍類的祖先,但後來研究才表明它們和美頜龍沒有直接的祖裔關係,只是長得像而已。


躲在玩具之間的美頜龍|《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


而這類恐龍的關係被誤會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了,例如大名鼎鼎的始祖鳥標本中,也曾經有件化石因為沒有保存羽毛,而被當成了美頜龍的化石。聽到這裡你可能有點暈了,這種恐龍究竟多沒特色,三番五次被人們認錯?


其實你的這種感受是對的,因為美頜龍類的分類位置其實至今仍有許多爭議。目前普遍將其分到原始的虛骨龍類中,這個類群包含許多極具特色的恐龍,例如知名度最高的霸王龍類、尖嘴猴腮被人誤會成小偷的竊蛋龍、又胖又懶還有大長爪的怪異素食者鐮刀龍、手上只有一根小手指的阿爾瓦雷斯龍類、腳上有著恐怖第二趾的恐爪龍類、以及至今稱霸藍天的鳥類等等,可說是個個身懷絕技。


虛骨龍類中有許多極具識別度的恐龍類群|picbear.org


但是說到美頜龍類,卻會發現他們沒有什麼明確的特徵,與其說是一個類群,它們其實更像是一個分類垃圾桶,只要歸不到其他虛骨龍類的小型恐龍都往裡面塞。


美頜龍家族和人類體型比較,可以看出這個類群都是些小傢伙。1.中華龍鳥、2.中華麗羽龍、3.侏羅獵龍、4.華夏頜龍、5.美頜龍|Wikimedia Commons


目前這個類群中知名度最靠前的就是美頜龍,這種恐龍發現的很早,跟始祖鳥一樣都來自德國的索羅霍芬1億5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地層,因此第一個標本發表至今已經有超過150年的歷史了。這個標本保存完好,甚至在肚子的胃容物還顯示其會以蜥蜴為食,而因為其頜部纖長秀麗,因此被命名為美頜龍。除了德國外在法國也有發現比較大的個體,被認為是成體,不過體長也僅有1.25米左右。


美頜龍的德國標本|Wikimedia Commons


從發現以來,這個類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頜龍一個屬種,直到近年在中國、歐洲及南美洲又發現更多類群,才逐漸形成一個家族。其他還包含了如中國的華夏頜龍、中華麗羽龍、德國的侏羅獵龍等,甚至熱河生物群發現的第一個帶羽毛恐龍——中華龍鳥現在也都被歸在這個類群之中。中華龍鳥羽毛的發現不只證明美頜龍類可能身上覆蓋有羽毛,更是證明鳥類和恐龍演化關係的重要環節。


中華龍鳥生態復原圖|Wikimedia Commons


串了門的「迅猛龍」


這次邢立達等學者報導的美頜龍類新種,發現於中國河北豐寧地區,中文全名為英良迅猛龍。屬名是用迅猛龍的拼音,代表這種恐龍行動迅速且兇猛,種名則是向提供化石材料的英良自然歷史博物館致敬。


英良迅猛龍復原圖|劉毅


為什麼要給一隻美頜龍類取一個聽上去像恐爪龍或馳龍類的名字呢?


作者解釋道,伶盜龍如果被翻譯成迅猛龍的話,只能體現出「Veloci-」這個代表敏捷伶俐的意思,而忽略了「-raptor」這個「盜賊」的意思,因此伶盜龍才是最好的譯名,目前也得到普遍認可。


而原本的迅猛龍就變成「無龍認領」的名稱,而且這次用的是拼音「Xunmenglong」,與原來迅猛龍的拉丁名不衝突,也不與其他現存類群重複,符合命名法規。所以,這隻美頜龍最終「抱得美名歸」。


英良迅猛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化石保存並不完整,主要保存後肢、腰帶(骨盆)、以及相關的脊椎部分。從化石以及和相關類群的比對可以推測出這種恐龍的體型非常嬌小,僅有30釐米左右,即便在小型的美頜龍類中都還是最小的,怎麼都感覺「萌萌噠」,好像完全沒什麼兇猛的殺傷力呢。


那為什麼說它迅猛呢?


英良迅猛龍化石標本|參考文獻[1]


因為從它後肢的比例可以發現,脛骨明顯比股骨長,代表這種恐龍擅於奔跑。由於化石中雖然缺乏上半身的保存,只能從其他美頜龍類的特徵推測,英良迅猛龍應該也有長長的脖子、輕巧的頭骨、銳利的目光和小巧尖銳的牙齒,再加上其迅速地奔跑速度,捕獵一些小型獵物應該是所向披靡。但目前這些還只是猜測,需要更多確鑿證據來證明。


根據地層信息可以知道英良迅猛龍雖然同樣也生活在白堊紀早期,但比遼西的義縣組還要古老,是目前亞洲發現最早的美頜龍類,並且正好在發現第一個美頜龍的德國索羅霍芬之後。因此,這隻恐龍的發現讓我們了解到這個類群在該時期有著更廣泛的分布以及在大陸內部移動的關係。此外,它還是該類群中體型最小的,加上一些獨特的骨骼特徵,也讓我們對美頜龍類的相關演化趨勢有進一步了解。但由於美頜龍類群在分類以及相關特徵上還有許多不明確的部分,因此後續還有很多工作等著古生物學家們來努力發掘並解析。


對於中國的恐龍迷們來說,「迅猛龍」三個字從今往後已不再是電影裡伶盜龍的別稱,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此龍非彼龍」。




相關焦點

  • 中國發現迅猛龍新種,「迅猛龍」與「伶盜龍」從此分家了?
    它的原型,其實是來自蒙古戈壁沙漠的「伶盜龍(Velociraptor)」,取自拉丁文「伶俐的盜賊」。也許是為了在電影中凸顯這種恐龍的可怕,因此將它的中文名翻譯成了「迅猛龍」。除了德國外在法國也有發現比較大的個體,被認為是成體,不過體長也僅有1.25米左右。美頜龍的德國標本|Wikimedia Commons從發現以來,這個類群中一直都只有美頜龍一個屬種,直到近年在中國、歐洲及南美洲又發現更多類群,才逐漸形成一個家族。
  • 迅猛龍、伶盜龍和恐爪龍,傻傻分不清楚
    ,而在翻譯的時候翻譯為迅猛龍,其實這個單詞還有其他翻譯,比如速龍、快盜龍等,都指的是伶盜龍。但是迅猛龍以前可以這麼用,以後恐怕就不行咯,因為現在「迅猛龍」這個名字不再是伶盜龍的別稱,而是另有其龍,後邊我會詳細介紹這個新物種。
  • 恐龍之馳龍科:馳龍,伶盜龍,小盜龍,猶他盜龍,中國鳥龍
    在2005年,有研究人員推算馳龍的咬合力是迅猛龍的三倍,顯示它們較常使用頜部撕咬獵物,而非使用鐮刀狀趾爪殺死獵物, 馳龍有可能是吃腐屍的動物,或是以它的頜部來捕捉獵物。伶盜龍Velociraptor,經常錯誤翻譯為「迅猛龍」,這裡需要注意區別。
  • 伶盜龍與阿根廷龍,誰更厲害?為什麼?
    那麼,「刺客」伶盜龍和「肉盾」阿根廷龍誰更厲害呢?能不能上演刺客磨死肉盾的戲碼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兩種動物。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刺客」伶盜龍伶盜龍也就是迅猛龍,而它的名字直譯就是敏捷的盜賊,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速度極快,而且有著很強攻擊性的恐龍。
  • 迅猛龍
    伶盜龍的體型接近火雞的大小,小於其他的馳龍科恐龍。是種二足、肉食性的有羽毛恐龍,具有長而堅挺的尾巴,低矮的頭顱骨,以及朝上微翹的口鼻部。明星迅猛龍       麥可·克萊頓的小說《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和史蒂芬·史匹柏在1993年據此改編拍攝的同名電影,塑造了伶盜龍兇殘狡猾的殺手形象。不過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
  • 假如迅猛龍生活在現在,與老虎獅子爭鬥,誰能贏?
    迅猛龍的拉丁文名直譯為敏捷的盜賊,玩過遊戲的小夥伴都知道,盜賊這個職業正是以敏捷著稱的,即使被稱為「肉盾」的戰士也會倒在盜賊的手下。但是,迅猛龍早在7000萬年就已經滅絕了,現在的迅猛龍不過是一堆石化的骨頭而已,所以,想要復活迅猛龍至少在當下的科技水平下是無法完成的。如果,將迅猛龍復活,它與老虎獅子競爭的話,誰會贏呢?
  • 如果陸地上突然出現5000萬隻伶盜龍,會對現代的人類有什麼影響?
    因為伶盜龍生活在距今約7500多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早在7000多萬年前,它們就永遠地從這個地球上消失了。所以,伶盜龍出現在現代的陸地上,我們只能是開一下腦洞來想像一下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伶盜龍雖然是小型恐龍,但是它的兇猛程度不是現存普通的食肉動物能夠媲美的,所以,5000萬隻伶盜龍來到現代的陸地上,絕對大有看頭。
  • 侏羅紀世界2新混種恐龍登場 狂盜龍戰鬥力體型長相介紹
    《侏羅紀世界2》中的新混種恐龍狂盜龍是吳博士利用迅猛龍布魯的基因設計創造出來的新種恐龍,形態怪異,全身為深黑色,從脖子到尾部的兩側有著金黃色的條紋,與暴虐龍一樣是集兇猛和機智於一身的人造怪物恐龍。頭部形狀與霸王龍相似,在眼眶周圍還有紅色斑點。
  • 侏羅紀世界2暴虐迅猛龍真的存在嗎 完虐人類和普通恐龍
    電影《侏羅紀世界2》即將上映,在此前的預告中,影片中,出現了很多新的恐龍品種,比如說暴虐迅猛龍,那麼暴虐迅猛龍真的存在嗎?一起來跟小編看看吧!暴虐迅猛龍究竟是怎麼樣的存在。這種混血暴虐迅猛龍比迅猛龍和狂暴龍擁有更長的前肢,更多的牙齒,以及更快的速度。    這些新技能讓暴虐迅猛龍更加恐怖,同時暴怒迅猛龍智商更高,是集力量、速度和智慧於一身的混血恐龍。
  • 《侏羅紀世界》裡的迅猛龍那麼厲害,現實中卻比狗大不了多少
    總之這些都是伶盜龍的別稱,包括大名鼎鼎的迅猛龍,下面我們就用伶盜龍這個名字來介紹吧。與現實中的伶盜龍(迅猛龍)後,發現二者不論是體型,還是外觀都是截然不同的。這說的並沒有什麼問題,事實確實也是如此,但是前提必須建立在《侏羅紀》系列所描繪的恐龍就是實實在在的伶盜龍基礎上。其實真相併非如此,《侏羅紀》中的伶盜龍的原型其實和現實中的伶盜龍並沒有半毛錢的關係,電影中的伶盜龍原型其實是另一種更加巨大,更為著名的馳龍科恐龍——恐爪龍(Deinonychus)。
  • 看過《侏羅紀公園》的伶盜龍嗎?伊朗發現了兩趾恐龍足跡| 果殼...
    在過去幾年中,伊朗的地質學者在巴拉代地區發現了一批恐龍足跡,並邀請中國同行一起做了大量細緻的野外調查。「巴拉代的足跡非常棒!它們非常『新鮮』,是近幾年修建公路才暴露出來的,這對我們研究非常有利」阿巴西副教授介紹道,「這裡的足跡多數是圓形的蜥腳類足跡,三趾型的肉食龍足跡,但是,在和邢立達的一次考察中,我們意外在山腰發現了2個小小的足跡,足跡非常小,長還不到10釐米。
  • 侏羅紀公園又錯了:伶盜龍很可能是孤獨的獵手
    電影中的伶盜龍形象伶盜龍團隊狩獵的想法最初來自於恐爪龍。恐爪龍的化石通常是成群被發現的,並且偶爾與腱龍(一種大型草食恐龍)一起被發現,這說明恐爪龍很可能是團隊合作狩獵的,儘管證據並不是非常充分。由於恐爪龍與伶盜龍關係十分密切,它們同屬於馳龍科,所以恐爪龍的一些特徵也被安在了伶盜龍身上。雖然在蒙古和北美發現了許多伶盜龍和其他馳龍科的化石,但是並沒有發現過成群的化石。此外能夠完美說明團隊狩獵的化石出現的可能性也極低。所以儘管群體狩獵的說法已被廣泛宣傳,實際情況仍然是模糊不清的。伶盜龍化石與狗大小對比。
  • 河北發現恐龍新物種:公雞大小 性情兇猛
    這一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論文發表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對於研究美頜龍類恐龍的棲息地偏好和多樣性模式具有重要意義。該分支的絕大多數已經確定的成員發現於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的上侏羅統地層的和中國遼西下白堊統義縣組地層。前者最典型的代表是美頜龍,發現於1859年,屬於較原始的小型獸腳類,不過母雞般大小,而其身後一條長長就佔去了身長的一半。它們體形纖瘦,狹頜細頸。
  • 「恐怖」迅猛龍的真相:不迅也不猛,不比火雞大
    《侏羅紀公園》三部曲中會開門的伶盜龍(迅猛龍)想必是許多人的童年陰影——比如xkcd的Randall Monroe:(翻譯自https
  • 快看,這是真正的迅猛龍,它的學名是漢語拼音!
    從這個意義上說,英良迅猛龍的發現在恐龍和鳥類之間又搭起了一座橋梁,有助於研究現代鳥類是起源於共同的祖先還是不同的恐龍類群。發現英良迅猛龍的另外一個貢獻就是:終於讓迅猛龍這個屬名變得正規了!看過電影《侏羅紀世界》系列的朋友一定會對裡面身手敏捷的迅猛龍印象深刻,實際上那些活蹦亂跳的「小演員」的拉丁名為Velociraptor,字面含義是「敏捷的盜賊」,翻譯成「伶盜龍」更加標準。
  • 方舟生存進化:比人類還聰明,魔鬼中的秀兒暴虐迅猛龍驚悚來襲!
    暴虐迅猛龍沒有頭像其實並沒有,在小編一頓搜索之後並沒有找到與它的名字相符的鞍具,於是小編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就造了一個原版迅猛龍的鞍,結果還真對了!看來這次作者不僅不是沒偷懶,還偷懶的很徹底,頭像都懶得往上加了!
  • 科學網—山東發現首例群體小型恐爪龍足跡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崔雪芹)《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中,成群結隊、智力超群的伶盜龍(又譯迅猛龍)總是戲份滿滿。
  • 河北發現小恐龍新物種 體型如雞
    因為它的身體結構太像鳥,以至於最初發現始祖鳥骨骼化石時,人們還以為是美頜龍呢。」邢立達介紹,美頜龍類——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典型」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的集合,包括具有歷史意義的美頜龍和中華鳥龍。該分支的絕大多數已確定的成員發現於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的上侏羅統地層和中國遼西下白堊統義縣組地層。前者最典型代表是美頜龍,發現於1859年,屬於較原始的小型獸腳類,不過母雞般大小。
  • 伶盜龍、實雷龍、蹺腳龍在這裡出沒過,承德避暑山莊發現大量侏羅紀...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領銜,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足跡博物館館長馬丁·洛克利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安東尼·羅米裡奧博共同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古生物學期刊《白堊紀研究》上。以帶毛的恐龍、原始的哺乳類動物和被子植物為代表,中國東北部的燕遼生物群和熱河生物群舉世聞名,前者距今約1.67億年,後者約1.35億年,這兩個生物群之間存在巨大的脊椎動物化石記錄空白。從燕遼生物群到熱河生物群,這一漫長的變化記錄在土城子組中,目前僅發現有朝陽龍、宣化角龍和腕龍類的骨骼化石。土城子組發現過大量的恐龍足跡,是對動物群演變過程的重要補充。其中,河北承德就有大量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