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印度北部有一個小村鎮的一 夥村民,正舉著火把尋找 頭失蹤的水牛,忽然發現大群的鳥向他們撲來,跌落在火把周圍。它們不再飛回空中,也不願吃東西,不到兩天,全部死去。在這裡,每年都有大量的鳥群「自殺」。每當秋季風越大、雨越多的時候,到這裡「自殺」的鳥也越多。令人奇怪的是,這-現象只發生在這個叢林中的小村附近,而不發生在其他地方,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一些動物的集體「自殺」現象早已引起了科學家們的研究興趣。1946年10月10日,835頭虎鯨兇猛地衝上了阿根廷馬德普拉塔城海濱浴場,全部死亡。1976年10月,在美國的科得角灣沿岸的遼闊的海灘上,有成千上萬的烏賊登岸「自殺」。1980年6月30日上午,有58條巨鯨遊上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北部海岸西爾.羅克斯附近的特雷切裏海灘死亡。
一些科學家猜測,鯨可能是遇上了兇猛的鯊魚或受到其他動物的威脅,倉皇逃命而竄上了海灘;也有的學者認為,這可能由於鯨-時貪玩或在淺海邊上找吃的,而不慎擱在海灘上,遊不回去了。顯然,這些理由都比較牽強。
還有科學家認為,鯨「自殺」的地方,大多是在海岸平坦或泥沙衝積成的海灘。這種地方,往往不能很好地將「超聲波」反射回去。這就使鯨發出「超聲波」後,接收回聲發生困難,造成確定方向、浮測目標「失靈」,而發生「盲目行動」,衝上海灘死亡。後來,有兩位美國科學家在死鯨的耳朵裡發現很多寄生蟲,他們據此認為,就是這些寄生蟲,影響了鯨的耳朵功能,造成了悲劇。
與鯨相反,陸上動物旅鼠曾多次集體奔入大海「自殺」。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曾發生過13次規模宏大的旅鼠投海「自殺"事件。這又是什麼原因呢?有人認為這是旅鼠為了求生而採取的手段。早在1萬多年前,它們就有規律地跨越波羅的海和北海到對岸的陸地去另覓樂土,那時海峽尚窄,泅渡到對岸很容易。後來由於地理環境的變化,海水越來越湍急,但是旅鼠卻一無所知,仍然一如既往地跳入海中, 由於無法抵抗海水的衝擊,結果就發生了大規模的旅鼠死亡事件。但是這無法解釋旅鼠周期性自殺的現象:難道旅鼠不會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總結教訓,另闢新途?
還有人認為這是旅鼠們實行的一種「計劃生育」的手段。因為這種旅鼠的繁殖力特別強,過多的旅鼠破壞了居住地的生態平衡,為了緩解這種狀況,其中的些旅 鼠就選擇了自戕。這樣的解說實在是難以令人信服。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造物主是不是過於殘忍了一些?
動物集體自殺的現象在我國也曾發生過。1975年的冬 季,我國海城地區發生了一次大地震,而在地震發生的前十幾天,成批的冬蛇集體自殺。經過了1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還是沒有弄清楚其中的緣由,只是提出了3種解釋:
是地聲說。 科學家認為在地震發生前地殼深處會發出 種細小的聲音,但是人是聽不到的,由於蛇的聽覺很靈敏,能夠聽到,以為是大禍臨頭了,所以爬出了洞。
二是地氣說。這種觀點是說在巖層的強烈摩擦中,會產生大量的氧氣,大量的氧氣積聚在蛇洞中,使冬眠的蛇清醒被迫爬出洞。
第三種說法就是地熱說。這是目前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 因為蛇是冷血動物,體溫會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地震前,由於巖石的摩擦產生了大量的熱,使地溫升高,蛇從冬眠狀態醒來,紛紛出洞覓食,結果被凍死。
這三種解釋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是存在一些疑點。 蛇是一種反 應比較遲鈍的動物,上述的變化都發生在地震前很短的時間內,蛇又怎麼會在地震發生的十幾天前就感覺到呢?
動物界昆蟲類的自殺事件似乎不是很多,但是這些低等的動物自殺的原因往往更令人不解。其中,蠍子的自殺就是例。動物學家研究發現,無論是在自然條件下,還是在實驗的條件下,蠍子都是對火畏若神明的。遇到火的時候,就躲在碎石下、樹葉下或者土洞中不出來,更為奇怪的是,要是用大火將它們團團圍住,它們會彎起尾鉤刺向自己的背部,不一會就會死亡。對於這種現象,有人認為這是蠍子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形成的,是一種遺傳的結果。有人對此提出異議,因為根據科學家和生物學家的檢測結果,蠍子不是死於自己的蠍毒。還有人說是由於蠍子天生在陰暗潮溼的環境中生活,突然見到光明,為了保護自己,就假裝自戕而死。事實究竟如何,還有待於查證。
動物自殺的記錄到現在已經100多年了,這種現象至今仍是有增無減,科學家們儘管對此現象作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但仍然沒有令人信服的權威性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