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了尖銳的反直覺機翼,空氣動力學效果反而更好

2020-11-23 騰訊網

圖片: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型機翼,可以使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更加穩定和高效。

具有全新機翼設計的小型無人機原型。新機翼用厚的平板和鋒利的前緣代替了大多數飛機機翼前緣上的光滑輪廓。看起來似乎違反直覺,但事實證明,該設計在小型無人機的規模上具有明顯的空氣動力學優勢。在《科學機器人》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表明,面對突然的陣風和其他類型的湍流(通常在小型飛機上造成嚴重破壞),新機翼比標準機翼要穩定得多。機翼還保證了空氣動力學上高效的飛行,從而可以延長電池壽命並延長飛行時間。

論文的主要作者,布朗工程學院教授肯尼·布魯爾說:「它們往往效率低下,這將大多數無人機的電池供電飛行時間限制在大約30分鐘左右。它們還容易被來自障礙物(例如建築物和樹木)的吹來的風吹散。所以我們一直在考慮可能解決這些問題的機翼設計。」

機翼不使用正常機翼前緣的光滑輪廓的想法是受鳥類和昆蟲等自然飛行物啟發的。光滑的前緣有助於保持氣流牢固地附著在機翼上。但是鳥和昆蟲的翅膀通常具有相當粗糙且鋒利的前緣,以促進氣流的分離。氣流分離對大型飛機造成效率問題,但似乎對鳥類和昆蟲來說效果很好。

布魯爾說:「小規模的動物不會試圖保持順暢的流動。他們1億年前就放棄了這種設計。一旦您停止嘗試使氣流附著在機翼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使事情變得容易了。」

圖片: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新機翼被稱為「氣流分離翼型」,由布朗的研究生,研究的第一作者馬特奧·迪·盧卡(Matteo Di Luca)設計。這個想法是有意地分離前緣處的氣流,這有點違反直覺,導致氣流在到達後緣之前更穩定地重新附著。機翼後緣附近有一個小的圓形襟翼。該設計可以使翼展約為1英尺或更小的飛機規模實現更高效,更穩定的飛行。

設計起作用的原因與小範圍邊界層的特性有關,邊界層是與機翼直接接觸的薄空氣層。在客機的規模上,邊界層始終是湍流的-充滿了微小的漩渦。湍流使邊界層緊貼機翼,使其牢牢固定。然而,在小範圍內,邊界層傾向於是層狀的。層流邊界層很容易與機翼分離,並且通常不會重新附著,從而導致阻力增加和升力降低。

傳統翼型導致波動 圖片來源: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令氣流更複雜的問題是湍流,渦流和周圍空氣的其他幹擾。自由流動的湍流會突然在邊界層中引起湍流,邊界層會附加流動並引起升力突然增加。快速的起伏波動可能超出無人機的控制系統所能承受的範圍,從而導致飛行不穩定。

氣流分離機翼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迪·盧卡說:「當我們有意識地在前緣分離氣流時,我們會使其立即變成湍流,這迫使它在一致的點處重新附著,無論大氣湍流如何。這為我們提供了更一致的提升力和總體上更好的性能。」

氣流分離翼型解決了氣流波動問題 圖片來源:布魯爾實驗室/布朗大學

在風洞中氣流分離翼型的測試表明,該設計成功地消除了與自由湍流相關的升力波動。該團隊還對配備有氣流分離機翼的小型螺旋槳驅動無人機進行了風洞測試。這些測試表明,與標準微型無人機相比,提高的空氣動力學效率導致最低巡航功率降低。這可以延長電池壽命。

迪·盧卡說:「有了原型機,我們在風洞中的飛行時間接近3小時。風洞是理想化的環境,因此我們不指望它在戶外飛行中能持續這麼長時間。但是,如果持續時間達到風洞中的一半,那麼它仍然是商業無人機的兩倍以上。」

除了更好的空氣動力學性能,設計還有其他好處。氣流分離機翼可能比通常用於小型無人機的機翼厚得多。這使得機翼在結構上更堅固,因此可以將電池,天線或太陽能電池板等子系統集成到機翼中。這樣可以減小引起空氣動力學麻煩的機身的尺寸,或者完全不需要。

研究人員在其設計上擁有一項專利,並計劃繼續對其進行改進以提高性能。

相關焦點

  •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歐洲科學家開發一種新型飛機機翼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歐洲科學家開發一種新型飛機機翼(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複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
  • 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自主開發的優化軟體SurroOpt-Web...
    西工大新聞網7月3日電(馬成宇)為了更好地實現成果的開放共享,促進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和學術交流,翼型、葉柵空氣動力學重點實驗室近日發布了一款自主開發的SurroOpt-Web,其內核是該團隊自主開發的高效全局通用優化軟體:SurroOpt。
  • 顛倒漂浮的反直覺小船
    但物理學家告訴你,這種反直覺的挑戰並非完全不可能。他們成功地讓一層黏性液體懸浮在空氣層之間,並讓小船模型「漂浮」在黏性液體的下表面上,就好像創造出了一個對稱的「翻轉世界」。這一發現不僅顛倒了小船,同樣「顛倒」了我們對浮力的理解。這項新研究已於近日發表於《自然》雜誌。
  •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科學家有望設計出低噪音的機翼
    通過模擬貓頭鷹羽毛上的微觀結構 科學家有望設計出低噪音的機翼2020-11-19 20:58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lishiye1   通過近距離接觸鳥類飛行的錯綜複雜的機械結構,科學家們不斷解開可以幫助他們追求先進空氣動力學的秘密,這可能包括產生更少噪音的飛機。
  • 提升飛機的性能:論「旋渦」空氣動力學在戰鬥機上的運用!
    機翼上的氣流發生分離 , 表示飛機達到了最大升力 , 這是飛機使用的極限。隨著技術與需求的不斷發展,對於現代戰鬥機 , 一般要求在亞、跨聲速有高的機動性 , 同時也要求具有超聲速的飛行性能 , 對新型戰鬥機還要求具有過失速機動和超聲速巡航的能力。經典的層流流動的空氣動力學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
  • 淺談無人機上用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無人機或者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都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這種影響如果不進行消除有可能給飛行帶來很大的動力損耗,甚至對飛機的控制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而在無人機上,不僅僅是在外形,在內部控制上,空氣動力學更是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非常注意的方面。本文從理論方面介紹無人機設計中用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 淺談車輛空氣動力學設計__萬家熱線-安徽門戶網站
    在如此的速度之中,空氣對車輛行駛能力的影響已經非常大。所以,當代汽車設計必須要包含的一項就是空氣動力學,這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空氣中的運動物體與空氣之間的關係。當今汽車的最高行駛速度普遍不超過350km/h,這個速度剛達到噴氣式飛機的起飛速度。所以汽車涉及的空氣動力學屬於中低速範疇,且汽車行駛時相對於空氣無俯仰、無偏航、無滾轉,相對於航空界的氣動研究簡單許多。
  • 翼眸科技淺談無人機上用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無人機或者飛機在飛行過程中,都會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這種影響如果不進行消除有可能給飛行帶來很大的動力損耗,甚至對飛機的控制產生不可預料的結果。而在無人機上,不僅僅是在外形,在內部控制上,空氣動力學更是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非常注意的方面。本文從理論方面介紹無人機設計中用到的空氣動力學知識。
  • 機翼載客,有望成真
    由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研究人員開發,它的節能思路是採用空氣動力學設計,並將客艙、油箱和貨艙納入機翼,外觀也因此充滿了未來主義感。據稱,飛行-V將比空客A350-900減少20%的燃料消耗,而載客量卻相差無幾。
  • 這對橢圓形機翼實在太奇特
    多年後,負責噴火機翼設計的加拿大裔空氣動力學家貝弗利·申斯頓否認了這一點,其他飛機也使用過橢圓形機翼,其優勢眾所周知的。 1907年英國理論家弗雷德裡克·蘭切斯特就通過計算闡述了橢圓機翼的優點。申斯頓很早就為"噴火"選擇了機翼的形狀。米切爾想用更薄的機翼前緣,但是皇家空軍要求在每側安裝四挺7.7毫米機槍。
  • 坐在機翼裡飛行?也許不久就能體驗到
    、油箱和客艙,與傳統飛機相比,其奇特的設計充分考慮了空氣動力學,可將燃油使用量降低20%。今年夏天早些時候,研究人員在德國一個有警衛的空軍基地進行了試飛,目前的設計導致了太多的「荷蘭式橫滾」,這是一種空氣動力學故障,導致飛機左右搖擺。如果船上有乘客的話,機組人員需要額外的幾個暈機袋。
  • 技術 | 為什麼要研究汽車空氣動力學標準模型?
    但是藉助汽車空氣動力學模型對汽車空氣動力學的認知,可以弄清(6)基本含義,為確定最終的優化指標提供服務。1)理論指導。通過對汽車空氣動力學模型的研究,定性了解車身繞流流體的物理性質、規律,了解車身形狀改變可能對流動特徵的影響,從而了解對氣動力的影響。
  • 飛機機動在空氣中的動力學受力
    飛行中的空氣動力在轉彎,爬升和著陸等飛行機動過程中引入飛機的力量爬升力對於所有實際效果,機翼在穩定的正常爬升狀態下的升力與在相同空速下進行直航時的升力相同。儘管在建立的爬升過程中飛行軌跡發生了變化,但與傾斜軌跡相對應的機翼迎角仍恢復到了升力時的實際值。
  • 汽車空氣動力學標準模型研究現狀與分析丨AutoAero201922期
    圍繞這些模型積累出來的氣動力數據,也可成為風洞實驗數據相關性和不確定度分析的參考依據,同時,也增強了汽車空氣動力學行業內的交流,成為一種交流語言。 相比國外,我國由於長期缺少大規模的汽車風洞,導致汽車空氣動力學的開發與研究更多地依賴國外汽車風洞或CFD。基於汽車模型的空氣動力學研究更是五花八門,各自研究各自的,缺乏行業裡認可的標準模型,不利於數據對標或解釋。
  • NASA令人難以置信的智能機翼可以在飛行時變形
    美國宇航局(NASA)正在開發一種柔性碳纖維機翼,可以在飛行途中形成新的形狀,為未來飛機的空氣動力學編織網狀智能機翼鋪平道路。該項目被稱為MADCAT,結合了先進的加工技術、新的注塑技術和尖端材料。MADCAT(任務自適應數字複合航空結構技術)項目 - 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進行。該項目的目標是開發能夠以比傳統襟翼更重要的方式適應飛行條件的機翼。
  • 光滑機翼阻力小?蜻蜓翅膀,讓科學家重新認識空氣動力!
    空氣動力學家對蜻蜓研究幾十年,不斷發現蜻蜓的「特異功能」,而且還推翻了幾十年來人類在空氣動力學上的根本認知,比如最常見的根本規律是:機翼越光滑越好,光滑機翼阻力小,性能更高!
  • 只要三分鐘 了解汽車空氣動力學及運用
    汽車在行駛時會受到來自空氣的阻力,被稱為風阻。我們經常會聽到廠家介紹新車的風阻係數,似乎風阻係數越低就好。那麼空氣對於行進的汽車有什麼樣的影響?而風阻係數又是怎麼計算出來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汽車在空氣中行駛,空氣對於車輛產生阻力主要來自這三種形式。第一,氣流撞擊車輛正面所產生的阻力。
  • 2020年航空結構動力學研究進展
    航空航天飛行器的結構動力學特性對其飛行安全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2020年,結構動力學技術委員會繼續推進對航空飛行器結構動力學特性的研究與應用。NASA計劃通過對X-57提出不同構型修改使巡航能效提高五倍,並對電動飛機結構性能進行試驗驗證,X-57麥克斯韋全電動飛機的地面振動測試在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進行。
  • 空氣動力學基礎
    在空氣動力學中,將海平面附近常溫常壓下空氣的密度 1.225kg/m3作為一個標準值,用希臘字母ρ表示。 空氣是可壓縮的流體,但無人機的速度遠達不到要考慮空氣可壓縮性的程度,所以對於低速的無人機來說,空氣可以被認為是不可壓縮的流體。但空氣的可壓縮性問題在處理噴氣動力飛機以及螺旋槳翼尖和直升機旋翼問題時需要考慮。
  • 韓國大學研發出世界最輕的兩翼機器人,可用於研究昆蟲飛行機制
    #極果播報#據外媒報導,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名叫據韓國建國大學的研究人員介紹,為了模擬昆蟲的飛行,它們首先開發了一種拍打翼結構,這款人造拍打翼可以產生較大的拍打角並產生升力來補償KUBeetle-S機器人的重量,以致於它可以像有角甲蟲一樣飛行。不過由於這款昆蟲機器人與傳統的飛行器不同,所以它的機尾沒有配備操縱面,因此它的撲翼只能在撲翼運動的中間改變其機翼運動來產生控制力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