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了9個博士、談了很多女友的博學天才——希爾伯特·西蒙

2021-01-14 騰訊網

科學通才

提到博學家,人們往往會想到達·文西、亞里斯多德、班傑明·富蘭克林等科學巨匠,這些歷史著名人物全都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在科學的多個領域中卓有成就。如今,隨著知識的爆炸,現代科學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大多數人的學習能力有限,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夠在科學的某個單獨領域中有所建樹,更遑論精通多個領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科學家希爾伯特·西蒙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達·文西式」的博學家。

在40多年的科學生涯裡,西蒙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眾多領域,其涉獵之廣、成就之高,足以讓世人折服。

看一看西蒙曾經得到的學位和獎項,我們就能感受到此人的「強悍」。西蒙上學時就沒閒著,從科學、法學到哲學、心理學,他在9所名校拿到了9個博士學位;做了科學家之後,西蒙又拿到了美國經濟學會、美國心理學會、美國政治科學學會、美國管理科學學院等機構頒發的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總統科學獎等獎項,為多個國家的科學院擔任院士。

西蒙最重要的成就,自然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頒獎典禮上,諾貝爾獎評委吃驚地發現,西蒙主要的學術興趣並非經濟學,而是與經濟學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工智慧。西蒙被認為是人工智慧這一學科的開創者之一,但他又表示,自己如果投身藝術和體育,還有能力成為一名畫家和西洋棋大師……

撩妹高手

1916年6月15日,西蒙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他的父親是一名獲得過多項專利發明的著名工程師,他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在家庭的薰陶下,西蒙從小就養成了一種氣質——既熱愛科學,又對人文和藝術很感興趣,這種氣質使西蒙讀書時從不給自己設限,這或許是他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博學家的重要原因。

西蒙不僅出身優越,而且他天資過人,6歲上學,一路跳級,早早地中學畢業,考進了芝加哥大學的政治系。與自己的同學相比,西蒙總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但他卻是個人魅力最大的一個。由於涉獵廣泛,西蒙進大學前就已經讀了許多經濟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因此學習成績非常出色。在芝加哥大學期間,西蒙學習了高等數學、物理學、心理學、經濟學和邏輯學等方面大量的知識,這為他將來運用嚴格的數理邏輯研究社會科學奠定了知識基礎。在課餘時間,西蒙成為校園聚會的寵兒,他鋼琴彈得很溜,小提琴拉得很熟練,而且對文學、詩歌與美術都有獨特的見解,一時間風靡全校。

大學生涯很快過去,西蒙撩了很多學妹,但這些女孩只是西蒙人生中的過客。大學畢業後,從事銷售工作的西蒙偶爾結識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伊莎貝爾·派伊。派伊是在芝加哥大學任職的一位女秘書,比西蒙大三歲,是一位研究管理學的知識女性。很快,西蒙被派伊的學識和言談吸引,與派伊結婚後,西蒙決定回到芝加哥大學,學習管理學,從此開啟了科學研究之路。

管理大師

有了賢妻的幫助,再加上自己的天才,西蒙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之後,西蒙在美國各大名校深造或職教,在管理學領域發表了大量的論著。20世紀40年代後,西蒙將自己的學術成果陸續寫成了《管理行為》《管理決策新科學》《理性抉擇的行為模型》等書籍,這些書籍後來被譽為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影響的學術著作。

比如,在《管理行為》中,西蒙在吸收了系統理論、行為科學、運籌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研究成果後,最先提出了「管理決策理論」,即,決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最重要的智能是做出決策,而最好的管理就是儘量做出最合理的決策。這本著作為分析複雜組織的管理行為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科學理論,也標誌著如何在實際行動中選擇最佳方案的「決策理論學派」在管理學領域中正式形成。

又比如,在《理性抉擇的行為模型》中,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論」,即,現實生活中作為管理者或決策者的人是介於完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這一理論從生理學及心理學層面對「管理」進行了科學而精細的分析,使人們意識到,管理者在做決策時必須考慮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認知、動機、心理方面的各種限制,從而所探討的決策應當符合有限的理性,而不是完全的理性。換句話說,管理要以人為本,看到限制,這樣做出的決策才是最優的決策。

由於創立了「管理決策論」,西蒙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84年美國政治學麥迪遜獎和1995年美國公共管理學沃爾多獎。

學科亂入

到了20世紀50年代,西蒙的研究生涯發生了一次重大轉型。此時,人類剛剛開始重視計算機的應用。在自然科學家看來,計算機只是一種可以實現快速運算的機器,而大多數人文科學家則認為,這一技術與自己的研究完全無關。

然而,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雙重背景的西蒙,卻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新技術的革命性應用。他發現,計算機不僅可以處理數據,而且可以像人腦一樣處理邏輯問題。於是,西蒙和同事共同開發了一種能進行邏輯推理的程式語言,並用它證明了羅素《數學原理》中的許多定理。

隨後,西蒙又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與人對弈的西洋棋程序。西蒙預測,最晚到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就可以在西洋棋比賽中戰勝人類選手。不過這一次西蒙低估了人類棋手的棋力,這一預言直到1997年才成為現實——超級計算機「深藍」首次戰勝了人類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由於西蒙創造性的工作讓人類重新認識了思維的本質,他被世人公認為「人工智慧之父」。因此,西蒙於1975年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的最高獎——圖靈獎,於1978年獲得了國際人工智慧協會傑出研究獎,於1995年獲得了國際人工智慧學會終生榮譽獎。通過人工智慧,西蒙又將其研究拓展至心理學、認知心理學、運籌學、對策論等領域,並且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西蒙也因此先後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美國運籌學學會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作為世界聞名的美國科學家,他也為中國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早在1972年,西蒙就作為美國計算機科學代表團的成員首次訪問中國;1983年,他又以心理學家的身份,來到北京大學舉辦了長達3個月的認知心理學講座,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名譽研究員。與中國的心理學家合作,西蒙開展了關於中國漢字與短期記憶相互作用的研究,開創了中文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先河。西蒙本人不僅在70多歲的年紀開始學漢語,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司馬賀」。1994年,西蒙入選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1年,西蒙在美國匹茲堡去世,享年85歲。

相關焦點

  • 百科全書式天才——赫伯特·西蒙給你答案
    赫伯特·西蒙是誰?想必知道的人非常少。但當看到他的履歷後,相信沒有人再懷疑他是個「天才」。西蒙出生於1916年6月15日,是個美國人,他的名字全稱為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在2001年2月9日與世長辭,在這84年的歲月中,西蒙以27歲時取得的政治學博士學位為開端,先後步入了政治學、管理學、認知心理學、信息科學、人工智慧、科學哲學、應用數學、統計學、運籌學、控制論、數理經濟學、公共管理等領域,在這些領域都留下了舉足輕重的觀點。
  • 天才研究者喬治·西蒙·歐姆
    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導體中存在電阻,也知道電阻的性質和單位,單位就是歐姆,與電流、電壓一樣,大家並不了解背後為之付出努力的科學家們,今天我們講到的是發現電阻性質的德國物理學家喬治·西蒙·歐姆。大學期間由於生活困難他退學做了家庭教師,蘭格斯多弗前往海德堡大學任教,歐姆跟隨前往海德堡繼續學習數學,在蘭格斯多弗的建議下,他閱讀了歐拉、 拉普拉斯和拉克洛瓦的著作,通過一邊教學一邊自學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歐姆在自製準確電流計時計算錯誤,被好多科學家諷刺他半路出家裝內行,為了挽回影響歐姆繼續實驗,最終成功計算出歐姆定律。
  • 希爾伯特
    他於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至高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力推動了20世紀數學的發展,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希爾伯特領導的數學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數學界的一面旗幟,希爾伯特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他是天才中的天才。人物生平
  • 希爾伯特23問:「數學之王」希爾伯特給20世紀數學指出了一條道路
    希爾伯特和閔可夫斯基經常一起散步,探討數學問題,兩位數學天才的交流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希爾伯特幾乎所有重要的成果都會提前給閔可夫斯基先審校一遍,兩個人的友誼好到,閔可夫斯基看到數學大會上沒有希爾伯特的演講,失望到都不想去參加大會。
  • 希爾伯特被稱為是數學界無所畏懼的人
    當時,只有兩位科學家拒絕籤名,一是愛因斯坦,另一位便是希爾伯特。希爾伯特從頭到居推被宣言的每個句子,不時喃響自語:「這不對吧...」最後,他表示:由於不能判斷宣言上所說的話是否都是事實,因此不予籤名。希爾伯特忍辱負重。他被斥責為賣國賊,當十一月份開學時,許多血氣方剛的學生不再聽他的課了。
  • 隕落的天才馮奚喬:17歲考入北大,被大10歲女友拒絕後從高樓跳下
    就這樣,天才少年馮奚喬以17歲的年紀進入北大,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意氣風發的馮奚喬都是無數學子發自內心崇拜的對象。  不過,這位出身於北大的天才學子,愛情道路並沒有學習生涯那樣一帆風順。一個大他10歲的法國女友曾讓他魂牽夢繞,更讓他苦追無果。
  • 希爾伯特和他提出的23個問題
    23歲時,他通過論文答辯獲哲學博士學位。1895年通過國家考試,他進入德國著名的數學中心——哥廷根大學任教授,直至1930年退休。進入哥廷根大學後,希爾伯特在數學研究中取得了豐碩成果。1899年他出版了《幾何基礎》一書,把歐幾裡得幾何學整理為從公理系統出發的純粹演繹系統,開創了幾何哲學史上第三時期。1900年,正當人類跨進20世紀之際,第二次國際數學家會議在巴黎召開。
  • 希爾伯特之夢,以及夢的破滅
    一個天才質疑了另一個天才,並最終證明:數學家研究的「有意義」的數學命題也可能是不可判定的換句話說,我們知道,在數學中,通過邏輯,我們必定能知道我們想要知道的東西,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 這是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但希爾伯特並不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他提出,先在基礎的數學系統進行這樣的形式化,然後再將其推廣到更廣闊的數學系統中,最後實現整個計劃。
  • 1978年:赫伯特·亞·西蒙(圖)
    在西蒙大學畢業後的1937年12月,他與政治系秘書多諾西婭結婚,這對夫妻在他的研究領域裡相互合作,有大量的論著發表。西蒙在1939~1942年擔任了加利福裡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的主任,從事地方政府研究工作,並完成了關於管理決策制定的博士論文,該論文後來成為他的經典著作《管理行為》(1947)的基礎。
  • 在迷宮岔路上不斷求索的赫伯特·西蒙
    23歲時他順利拿到芝加哥政治學博士的學位。他後來又陸續自學了很多學科的課程。曾經的紈絝子弟已經可以在大學裡當老師,教授憲法學、城市規劃、地緣政治學、合同法、統計學、勞動經濟學、運籌學、美國史等眾多課程……隨後,西蒙被派遣到當時全美排名後100的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經濟學課程。
  • 希爾伯特和布勞威爾之戰,誰才是「救世主」,拯救數學於衰退
    然而,荷蘭數學家魯伊茲·E·J·布勞威爾有一個與希爾伯特針鋒相對的立場,他正是後來被稱為直覺主義學派的旗手。希爾伯特在20世紀的頭10年,希爾伯特是當時最偉大的數學家。1862年,他生於柯尼斯的郊區,並在那裡接受早期的教育。1880年,進入柯尼斯堡大學,5年後,獲得博士學位,1895年,成為哥廷根大學的正教授。
  • |我的天才女友|希爾多·卡辛斯基|9號秘事|金·凱瑞
    《9號秘事》第五季Inside No.9 2月5日11年前,一部《瘋城記》讓兩個鬼才史蒂夫·佩姆伯頓和裡斯·謝爾史密斯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他們倆自編自演,不僅演技精湛,編出來的故事更是堪稱一絕。幾年之後,他們倆又再次攜手,自編自演出了另一部神劇——《9號秘事》。這一次,更加青出於藍。自開播以來,不僅每季在豆瓣的評分都未掉下過9分。評論區更是一片好聲連連。《9號秘事》每集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時長30分鐘左右,短小精悍。
  • 盤點動漫的天才博士!
    博士《日常》8歲的天才蘿莉科學家,自稱博士。對研究有著由衷的感情,成天閉門不出只為研究,所在研究所名為"東雲研究所",研究所成員有她本人、東雲名乃、阪本先生。小孩模樣,輕微天然呆, 名乃的製造者。對技術非常在行。留著橙色的長髮,除了睡覺之外每天穿著白大褂。見到甜食會不顧一切不惜代價的想要。似乎對布丁情有獨鍾,而對藥之類的東西十分反感。
  • 從高斯、黎曼到希爾伯特,看世界數學中心哥廷根學派200年興衰史
    這個少年就是高斯,被譽為數學史最偉大的天才之一,仿佛是「數學之神」的阿基米德的轉世一般,高斯自小就顯示出強大的數學天賦,高斯三歲的時候,當時高斯的父親在貴族的家裡當工頭,在核算工人們的周薪,高斯看了一眼帳本,就已經能夠幫父親糾正帳目的錯誤。
  • 天才數學家與職業數學家的成長之路
    基於不同的社會條件和背景,只有極少數天才能順利地脫頸而出,如高斯及馮·諸伊曼,許多天才需要戰勝當時社會的愚味和偏見,如阿貝爾及伽羅瓦,但更大多數數學家幾乎都是按部就班地成為數學家的,算不上天才。數學家開始做出他們第一個重要成果的時間不大一樣,只有極少數的天才在20歲之前能有創造性的成果。帕斯卡:《圓錐曲線論》.帕斯卡定理(1640)克萊洛:(A.C.
  • 世界五大學習方法之西蒙學習法
    本節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西蒙學習法;第二部分介紹西蒙學習法的步驟和圖解流程;第三部分使用廣義動量定理和圖解分析西蒙學習法;第四部分介紹西蒙學習法的使用案例(如圖1所示)。西蒙學習法使用的原理是集中力量將知識分而治之。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1916年6月15日至2001年2月9日),美國經濟學家,政治學家,認知科學家,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1975年圖靈獎獲得者。西蒙學識廣博,是現今很多重要學術領域的創始人之一,如人工智慧、信息處理、決策制定、問題解決、注意力經濟、組織行為學、複雜系統等。
  • 馬家輝:讀書評可以讓你裝博學
    ,然後你出去跟別人聊天、談話,其實可以騙人的,我經常是這樣欺騙別人,好像很博學,其實我讀完他的書,這個作者比目魚,很好玩,不是吃的比目魚,這是他的筆名。梁文道我的好朋友以前介紹過,那現在呢比目魚的第二本書出來了,這書名就從一個很重要的美國作家卡佛他的文章裡面出來的,因為卡佛就說經常寫文章、寫小說好像雕刻一樣,慢慢來,然後把一些沒有的東西,就心中有的一個概念把它弄出來,這個書裡面也算比目魚的在很多地方發表的評論集合,把文章集合起來,比目魚在紐約時報的中文網,在上海的上海書評,東方早報的上海書評好多的內地的雜誌媒體,裡面很多幾本最重要的都發表長篇的文章
  • 從高斯、拉馬努金到談方琳,少年數學天才擁有僅是一顆聰明頭腦嗎
    談方琳的發現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在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Rankin教授甚至指名要拜訪這個中國女孩,他說:「這個問題我一直苦苦鑽研了5年都沒有弄出了頭緒,竟然讓一個中國人給破解了,而且還是個小女孩,我要看看這個小傢伙腦袋長得什麼樣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有啥不一樣的?」
  • 中國數學家宗傳明突破希爾伯特第十八問題 用23年糾正亞里斯多德的...
    幾何體的最大堆積密度,是著名的希爾伯特第18問題(解釋見下文),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每一個都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數學難題,其中少數至今沒有解決。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宗傳明的辦公室既狹小又簡陋。一張寫字檯、滿滿一柜子書和兩把舊椅子佔據了大部分空間,一臺用了十幾年的筆記本電腦大概算得上是這裡最現代化的電器了。事實上,宗傳明連手機都沒有。
  • 窺探渣男天才愛因斯坦的一生
    今天相信很多模友都去過情人節了,但超模君卻要另闢蹊徑,跟大家講講「渣男」的故事。物理天才?E=mc²?然而,2017年由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播出的一部紀錄片《天才》,卻可能會顛覆我們對愛因斯坦的認識。女主幫助他完成了一系列震驚世界的論文(這個後面再談),他幫女主搞大了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