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通才
提到博學家,人們往往會想到達·文西、亞里斯多德、班傑明·富蘭克林等科學巨匠,這些歷史著名人物全都學識淵博,涉獵廣泛,在科學的多個領域中卓有成就。如今,隨著知識的爆炸,現代科學正變得越來越複雜,大多數人的學習能力有限,窮其一生也未必能夠在科學的某個單獨領域中有所建樹,更遑論精通多個領域了。從這個意義上說,美國科學家希爾伯特·西蒙很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位「達·文西式」的博學家。
在40多年的科學生涯裡,西蒙的研究涉及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社會學、政治學等眾多領域,其涉獵之廣、成就之高,足以讓世人折服。
看一看西蒙曾經得到的學位和獎項,我們就能感受到此人的「強悍」。西蒙上學時就沒閒著,從科學、法學到哲學、心理學,他在9所名校拿到了9個博士學位;做了科學家之後,西蒙又拿到了美國經濟學會、美國心理學會、美國政治科學學會、美國管理科學學院等機構頒發的傑出貢獻獎、終身成就獎、總統科學獎等獎項,為多個國家的科學院擔任院士。
西蒙最重要的成就,自然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頒獎典禮上,諾貝爾獎評委吃驚地發現,西蒙主要的學術興趣並非經濟學,而是與經濟學風馬牛不相及的人工智慧。西蒙被認為是人工智慧這一學科的開創者之一,但他又表示,自己如果投身藝術和體育,還有能力成為一名畫家和西洋棋大師……
撩妹高手
1916年6月15日,西蒙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市,他的父親是一名獲得過多項專利發明的著名工程師,他的母親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家。在家庭的薰陶下,西蒙從小就養成了一種氣質——既熱愛科學,又對人文和藝術很感興趣,這種氣質使西蒙讀書時從不給自己設限,這或許是他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博學家的重要原因。
西蒙不僅出身優越,而且他天資過人,6歲上學,一路跳級,早早地中學畢業,考進了芝加哥大學的政治系。與自己的同學相比,西蒙總是年齡最小的一個,但他卻是個人魅力最大的一個。由於涉獵廣泛,西蒙進大學前就已經讀了許多經濟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因此學習成績非常出色。在芝加哥大學期間,西蒙學習了高等數學、物理學、心理學、經濟學和邏輯學等方面大量的知識,這為他將來運用嚴格的數理邏輯研究社會科學奠定了知識基礎。在課餘時間,西蒙成為校園聚會的寵兒,他鋼琴彈得很溜,小提琴拉得很熟練,而且對文學、詩歌與美術都有獨特的見解,一時間風靡全校。
大學生涯很快過去,西蒙撩了很多學妹,但這些女孩只是西蒙人生中的過客。大學畢業後,從事銷售工作的西蒙偶爾結識了自己的真命天女——伊莎貝爾·派伊。派伊是在芝加哥大學任職的一位女秘書,比西蒙大三歲,是一位研究管理學的知識女性。很快,西蒙被派伊的學識和言談吸引,與派伊結婚後,西蒙決定回到芝加哥大學,學習管理學,從此開啟了科學研究之路。
管理大師
有了賢妻的幫助,再加上自己的天才,西蒙順利拿到了博士學位。之後,西蒙在美國各大名校深造或職教,在管理學領域發表了大量的論著。20世紀40年代後,西蒙將自己的學術成果陸續寫成了《管理行為》《管理決策新科學》《理性抉擇的行為模型》等書籍,這些書籍後來被譽為社會科學領域最具影響的學術著作。
比如,在《管理行為》中,西蒙在吸收了系統理論、行為科學、運籌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研究成果後,最先提出了「管理決策理論」,即,決策是管理的核心,管理者最重要的智能是做出決策,而最好的管理就是儘量做出最合理的決策。這本著作為分析複雜組織的管理行為提供了一套系統的科學理論,也標誌著如何在實際行動中選擇最佳方案的「決策理論學派」在管理學領域中正式形成。
又比如,在《理性抉擇的行為模型》中,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論」,即,現實生活中作為管理者或決策者的人是介於完全理性與非理性之間的「有限理性」的「管理人」。這一理論從生理學及心理學層面對「管理」進行了科學而精細的分析,使人們意識到,管理者在做決策時必須考慮人的基本生理限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認知、動機、心理方面的各種限制,從而所探討的決策應當符合有限的理性,而不是完全的理性。換句話說,管理要以人為本,看到限制,這樣做出的決策才是最優的決策。
由於創立了「管理決策論」,西蒙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84年美國政治學麥迪遜獎和1995年美國公共管理學沃爾多獎。
學科亂入
到了20世紀50年代,西蒙的研究生涯發生了一次重大轉型。此時,人類剛剛開始重視計算機的應用。在自然科學家看來,計算機只是一種可以實現快速運算的機器,而大多數人文科學家則認為,這一技術與自己的研究完全無關。
然而,具有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雙重背景的西蒙,卻敏銳地察覺到這一新技術的革命性應用。他發現,計算機不僅可以處理數據,而且可以像人腦一樣處理邏輯問題。於是,西蒙和同事共同開發了一種能進行邏輯推理的程式語言,並用它證明了羅素《數學原理》中的許多定理。
隨後,西蒙又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款可以與人對弈的西洋棋程序。西蒙預測,最晚到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就可以在西洋棋比賽中戰勝人類選手。不過這一次西蒙低估了人類棋手的棋力,這一預言直到1997年才成為現實——超級計算機「深藍」首次戰勝了人類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由於西蒙創造性的工作讓人類重新認識了思維的本質,他被世人公認為「人工智慧之父」。因此,西蒙於1975年獲得了計算機科學的最高獎——圖靈獎,於1978年獲得了國際人工智慧協會傑出研究獎,於1995年獲得了國際人工智慧學會終生榮譽獎。通過人工智慧,西蒙又將其研究拓展至心理學、認知心理學、運籌學、對策論等領域,並且都取得了重大成就。西蒙也因此先後獲得美國心理學會、美國運籌學學會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獎項。
值得一提的是,西蒙作為世界聞名的美國科學家,他也為中國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早在1972年,西蒙就作為美國計算機科學代表團的成員首次訪問中國;1983年,他又以心理學家的身份,來到北京大學舉辦了長達3個月的認知心理學講座,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名譽研究員。與中國的心理學家合作,西蒙開展了關於中國漢字與短期記憶相互作用的研究,開創了中文心理語言學研究的先河。西蒙本人不僅在70多歲的年紀開始學漢語,還給自己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司馬賀」。1994年,西蒙入選首批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1年,西蒙在美國匹茲堡去世,享年8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