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斯、拉馬努金到談方琳,少年數學天才擁有僅是一顆聰明頭腦嗎

2020-12-03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文|動歷盒袁老師

近日,一則新聞刷爆了網絡,華東師範附中的15歲高一少女談方琳,應邀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成為這個被譽為「世界最強大腦聚會」的最年輕參會者。為什麼如此高端的科學會議,會邀請一個15歲女孩參加呢?

原來,談方琳在初三階段,就憑藉課題「斐波拉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和主席獎(初中生唯一獎)。這一課題還獲得了「第33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

談方琳的發現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在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Rankin教授甚至指名要拜訪這個中國女孩,他說:「這個問題我一直苦苦鑽研了5年都沒有弄出了頭緒,竟然讓一個中國人給破解了,而且還是個小女孩,我要看看這個小傢伙腦袋長得什麼樣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有啥不一樣的?」

這幾天,關於談方琳的文章已經鋪天蓋地,本文就不再重複了。其實,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的少年數學天才,最被大家熟悉的就是德國數學家高斯

高斯最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就是一個在全世界廣為流傳的故事。高斯10歲時,有一次數學課上,老師布特納給學生們出了一道難題,將1到100的所有整數加起來,讓孩子們在最短時間內算出結果。當布特納剛敘述完題目,小高斯就高高舉起了雙手。布特納老師沒想到,小高斯竟然報出了正確答案。

不過,據研究過高斯生平的著名數學史家E·T·貝爾(E.T.Bell)考證,這很可能是一個不真實的傳說。貝爾說,其實,布特納當時給孩子們出的是一道更難的加法題:81297+81495+81693+…+100899。

當然,這也是一個等差數列的求和問題(公差為198,項數為100)。當布特納剛一寫完時,高斯也算完了,並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貝爾說,高斯晚年喜歡跟人們談論這件事,說當時班上只有他寫的答案是正確的,而其他孩子都錯了。高斯沒有明確地講過,他是用什麼方法這麼快就求出正確答案。後來數學史家們傾向認為,高斯當時已掌握了等差數列求和的方法。一位年僅10歲的孩子,能獨立發現這一數學方法實屬不簡單。

下面我們再來介紹一位鄰國印度的少年數學天才,那就是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他的生平曾被拍成電影《知無涯者》。拉馬努金是亞洲史上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儘管他沒有受過正規的高等數學教育,他卻沉迷數論,尤愛牽涉π、質數等數學常數的求和公式,以及整數分拆。慣以直覺(或跳步或稱之為數感)導出公式,不喜作證明。神奇的是,他的理論在事後往往被證明是對的。他的筆記啟發了後世幾位菲爾茲獎獲得者的工作。他獨立發現了近3900個數學公式和命題,很多特殊函數、奇怪公式,都被人發現大有用處。

拉馬努金生於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埃羅德。在1898年十歲的時候,進入貢伯戈訥姆一所中學,在那裡他第一次接觸到正規的數學。在11歲時,有幾個大學生租住在他家,在閒餘時教拉馬努金數學,沒想到,拉馬努金很快就掌握了他們的大學數學知識。到13歲,他又靠借來的《高等三角學》自學。

他的天才在14歲時開始顯露。他不僅在他的學生歲月裡不斷獲得榮譽證書和獎學金,還用數學方法幫學校完美處理了1200個學生(各有不同需要)分配給35個教師的後勤事務,他甚至在給定時間一半內完成考試,還已經顯示出對無窮級數的熟練掌握;他的同學們都被這個超級學霸弄怕了,說:「我們,包括老師,很少可以理解他,只有對他『敬而遠之』」。哈代曾經評價:如果將天賦用0到100來衡量,大數學家哈代(華羅庚老師)自己評價將得25分,利特爾伍德(Littlewood)30分,希爾伯特80分,而拉馬努金則為100分。

但是,這些天才數學家們僅僅靠天生一顆聰明的頭腦就獲得如此耀眼的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我們在他們身上,更多的是看到了學習的特質和思維的開放。除開智商,這些天才數學家們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1、抓住事物本質思考的能力,喜歡探究和歸納。

具有高品質學習能力的人都具有抓住事物本質思考的能力,特別是善於發現規律和歸納總結,高斯曾說:「我的許多發現都是靠歸納取得的。」著名數學家拉普拉斯指出:「分析和自然哲學中許多重大的發現,都歸功於歸納方法…牛頓二項式定理和萬有引力原理,就是歸納方法的成果。」「在數學裡,發現真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歸納和類比。」歸納思維是從眾多的事物和現象中找出共性和本質的東西的抽象化思維。在談方琳的《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估計》中,也大量用到了歸納思維。

2、不拘泥於固定思維,敢於創新,挑戰權威。

任何科學發現都是要跳出原有思維慣性,特別是不拘泥於已有知識,學會活學活用,敢於創新。拉馬努金15歲時,朋友借給他英國數學家卡爾(G. Carr)寫的《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概要》一書,該書收錄了代數、微積分、三角學和解析幾何的五千多個方程,但書中沒有給出詳細的證明,正是這本書激發了拉馬努金對於數學的狂熱。他沒有簡單地根據已有的證明方法進行推導,而是把每一個方程式當成一個研究題,嘗試對其進行獨特的證明而且還對其中一些進行推廣。他做的工作,相當於在看到一座大廈之後,靠自己的力量重新再建一座一樣的,但是方法卻和原來是不同的。談方琳也發現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之間的關係,才獲得成果。

3、持續的入迷狀態,從喜愛到熱愛。

孩子要做成任何事情,都需要持續的入迷狀態,拉馬努金為了演算那本書上的習題,花了整整5年時間,留下了幾百頁的數學筆記。談方琳的媽媽說,孩子不報班,不刷題,訣竅是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樹立起正確的學習觀,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比什麼都好。談方琳自己也說過,堅持做一些數學上的小研究的過程,跟買玩具、吃麥當勞一樣開心。作為父母,與其強迫孩子學習,不如培養興趣,興趣才是學習真正的動力。

所以,優秀的孩子會把這種入迷用到正確的事情上去,如果用錯了方向就會適得其反,比如入迷網路遊戲或網絡社交。這就需要家長們做好引導,比如給孩子購買優秀的入門讀物,讓孩子從喜愛開始,再發現學習的樂趣,最後變成一種真正的熱愛。當這種學習素質培養好後,家長們就可以一勞永逸,再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學習了。

那麼,家長們如何把孩子引入數學的興趣之門呢?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曾對一群中學生講到自己學習數學的經歷時說:「有一位劉薰宇先生,他是位數學家,寫過許多通俗易懂和極其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記得,我讀了他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正是這個民國時期的數學家劉薰宇,為楊振寧開啟了數學興趣之門,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斬獲了諾貝爾獎。

劉薰宇為孩子們一共寫了三本書,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劉燻宇化身馬先生,講解了一百多道題,主要講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對孩子具有極大的啟發性。

第二本《數學趣味》,主要講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數學問題,非常直觀、非常有趣味性,通過萬物來學數學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這本書的難度稍高,裡面講了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高階內容,孩子們或許會看得有些吃力。但是只要讀進去,吃透,就絕對能獲得不凡的收穫。

在這套書中,劉薰宇先生以幽默的語言,生動的例子,把本來枯燥的數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妙趣橫生,是一套難得的數學興趣入門讀物,說不準,下一個數學天才就是您家的孩子。未來有無限可能,我們做父母能給孩子做的,就是幫他們打開一扇光明的門,劉先生的這套書,可能就是其中的一扇,你說呢?

優惠活動,本書團購價59元,可點擊下方橫條購買

我是動歷盒袁老師,動歷盒創始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冥想專家,感像作文創建人,從事過十多年的家庭教育輔導、兒童培訓和心理諮詢工作,擁有家庭教育類版權245項,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致力於將家庭教育方法產品化、圖表化、工具化。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相關焦點

  • 蟬聯最年輕科學家,15歲談方琳全靠天賦嗎?數學領域需要執著
    上海華師大二附中高一(10)班學生談方琳,第二次出現在現場。這一切,引發許多人的羨慕與驚嘆。然而,不少同學表示,人家爸爸是華東師大數學系院長,再加上天賦異稟,可不就是專家的苗子。1、談方琳蟬聯最年輕科學家普通家庭的孩子,很難在十幾歲就開始涉足數學領域,但說人家基因好,也是無可厚非。談方琳的父母都是華東師範大學的老師,受家庭的薰陶,她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
  • 神一般的數學天才——拉馬努金
    漸漸地,他們發現這些看似混亂的公式背後閃耀著天才的光芒。從晚上9點到凌晨12點,3個小時的時間雖然不足以讓二人看懂信裡的所有公式,但是卻足夠讓他們明白,自己正在審查的是一位數學天才的論文。這位被哈代喻為「具有最高品質的數學家,一個具有舉世無雙的富有獨創性的智者」正是這封信的作者,印度數學史上最偉大的天才拉馬努金。
  • 15歲最年輕科學家談方琳!回絕央視採訪!認為數學競賽浪費時間
    >當她還是初三學生時,談方琳,因為在各類科創比賽中取得的出眾成績,15歲的她參加了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場的還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獎項得主,談方琳是她面對採訪說道:沒有去參加數學競賽,因為參加競賽要刷題,會佔用很多研究課題的時間。她父母是如何培養的呢?談方琳說道,自己的父親是大學的數學老師,母親也是一位教師,在這種家庭成長起來,談方琳難免不會對學習感興趣,尤其是自己的父親還是一位數學界的精英,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對數學感興趣。
  • 要多顯赫的家境,才能培養出15歲科學家談方琳?
    談方琳的研究成果是菲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她的研究項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數列和貝祖數的聯繫。作為應用,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改進了加拿大數學家Rankin教授於2013年在《美國數學月刊》上給出的一個粗糙的估計式。這些話看上去實在太拗口了是不是,有網友說:「我連這個研究名字都念不通順。」沒關係,再看看這個圖。
  • 拉馬努金:傳奇數學天才,僅憑「直覺」發現了世上最美的數學公式
    正是這份工作機會,拉馬努金拉開了他天才般的數學傳奇之路。在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中,拉馬努金髮現自己對於數學有著謎一樣的狂熱,常常沉醉於數學的世界。他當時最大的奢望就是可以完全投入到數學中而不用做其他工作。
  • 15歲高中生談方琳,破解世界難題,拒絕央視採訪:不想讓媽媽知道
    出生於這樣有文化的家庭,並受父親的薰陶下,很小的時候,談方琳就對數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這項研究還引起了國外數學家的驚嘆,覺得她是一個天才少年。要知道這項難題,加拿大著名數學家已經鑽研了5年多,也沒有什麼發現,而談方琳僅僅半年的時間就突破了,這樣的人才真的是不可多得,因此該數學家還說要親自拜訪她。
  • 主流科學界為何排斥數學天才拉馬努金?
    作者:軍事帥哥一直以來,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在思考一道前所未有的哲學難題,或者說叫「宇宙難題」:「神」到底存在嗎?對於這一問題,擁有不同認知和思維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然而,在印度歷史上有一位被稱為「未來穿越者」的天才數學家,他的名字叫拉馬努金。儘管他給人類留下了3900多個成果,但他卻被主流科學界所排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作為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給人類留下了寶貴的數學遺產。他給人類留下了3900多個非常神秘的成果。
  • 主流科學界為何排斥數學天才拉馬努金?
    作者:軍事帥哥一直以來,古今中外的人們都在思考一道前所未有的哲學難題,或者說叫「宇宙難題」:「神」到底存在嗎?對於這一問題,擁有不同認知和思維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一般的科學家認為「神」不存在,部分唯物論哲學家也認為「神」不存在。而宗教卻認為「神」是存在的。然而,在印度歷史上有一位被稱為「未來穿越者」的天才數學家,他的名字叫拉馬努金。
  • 超級數學天才,僅憑「直覺」發現了世上最美的數學公式,多年後才能...
    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是一位數學天才,與歐拉、高斯和雅各比齊名。專精於函數論與數論的研究,去世之後留下了近4000條數學公式。說他是天才,是因為他連高中都沒有上過,幾乎全部靠自學,卻重塑了西方百年數學;說他奇怪,是因為他慣以直覺或者跳步推導出公式,不喜歡證明,但事後往往被別人證明是正確的。 尼瓦瑟·拉馬努金,1887年12月2日出生於印度,來自貧困的家庭。
  • 數學天才——高斯的故事
    在高斯19歲那年,儘管他已做出了許多偉大的數學成就,但她仍向數學界的朋友W.波爾約(W.Bolyai,非歐幾何創立者之一J.波爾約之父)問道:高斯將來會有出息嗎?W.波爾約說她的兒子將是"歐洲最偉大的數學家",為此她激動得熱淚盈眶。   7歲那年,高斯第一次上學了。頭兩年沒有什麼特殊的事情。
  • 拉馬努金短暫輝煌的天才人生
    若它們是成立的,那麼他就是一位數學奇才;若它們是杜撰的,那麼他便是一個詐騙大師。晚餐後哈代將這些公式拿出,與同事約翰·利特爾伍德探討,兩人最終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歐拉或是高斯級別的天才。也就是說,現代數學史上最偉大人物級別的天才。哈代於2月8日給印度人回信,告訴他成果中有一些已經是著名的數學公式,一些還只是猜想,但如果能用正確的方式論證,可能會非常有價值。
  • 一飯一思丨拉馬努金是怎樣成為數學天才的?
    來源:盒飯財經《知無涯者:拉馬努金傳》展示了拉馬努金這位數學天才的短暫一生。從迷信落後的馬德拉斯小鎮和廟宇到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主教宿舍和庭院,在場景的轉換中,作者羅伯特·卡尼格爾引領著讀者重走了拉馬努金從不被理解,到不被接受,最終獲得認可榮歸故裡的經歷。書中著重記錄了拉馬努金和他的「伯樂」英國數學家哈代的交往與合作,為我們再現了那段傳奇的生命。
  • 印度天才——拉馬努金
    1887年12月22日,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埃羅德縣的一個沒落的婆羅門家庭。父親是一家布店的小職員,每月只有20盧比的工資,一家7口人就靠這點微薄的收入維持生活。小時候他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祖母家裡度過的。從小他就喜歡思考問題,曾問老師在天空閃耀的星座的距離,以及地球赤道的長度。在12歲時開始對數學發生興趣,曾問高班同學:「什麼是數學的最高真理?」
  • 15歲女高中生,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外國科學家稱讚:中國霍金
    數學小神童談方琳出生於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父母的成就非凡,尤其是父親,是一所大學的數學教授,雖然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但對談方琳卻是「放養」的態度,不會強迫她做任何不喜歡的事情,而是通過觀察發現她的興趣再加以培養。
  • 15歲中國天才女孩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如今這個文化信息共享的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天才人物,如16歲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打敗眾多天才,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之後又以613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還如「少年科學家」談方琳,在15歲的時候就榮獲了「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和主席獎
  • 15歲中國天才少女成全球頂尖科學家,讓世界刷新對中國的認知!
    引言《上李邕》中有這麼一句話:「丈夫未可輕少年」,現在這個社會,國家的進步與強弱,與未來的少年息息相關,「少年」的成長關係到國家的發展藍圖,所謂少年強則國強,便是其中所蘊含的深意。01今天要講的這個人也是這些優秀少年中的一個,這個少女只有15歲但她卻被稱為天才。讓我們驕傲的是這個女孩來自中國,而且還成為了全球頂尖的科學家之一。眾人之所以對這個女孩感到驚訝並不僅僅是因為她成為了頂尖的科學家,而是在於她的年齡這麼小就有如此大的成就。
  • 拉馬努金,給世界留下了璀璨的瑰寶?
    到15歲時,他已經常能解決一些遠遠超出同齡人正試圖處理的數學問題。例如,他發明了自己獨有的求解四次方程的方法,甚至嘗試過求解五次方程(當然結果雖然失敗了,因為一般五次方程是不可解的)。拉馬努金忽視了數學以外的所有其他學科,他從未上過大學,只能獨自一人在貧困中繼續鑽研數學。拉馬努金在32歲的時候去世,並留下了三本寫滿了公式的筆記本。
  • 15歲女高中生,破解世界級數學難題,國外科學家贊道:中國霍金
    大概極少有人能將「斐波那契數列」和「數學科學家」與一位15歲的少年聯繫到一起,而在我國的確存在著這樣一位天才少女,她就是上海女孩談方琳,更令人佩服的是,外國的科學家都對她稱讚連連,甚至說她是中國的在身為數學教授的父親不斷地教導下,談方琳從小就聰敏過人,尤其是對數學懷有極為濃厚的興趣。父親本以為以自己的數學理論素養完全能解答女兒提出的所有問題。
  • 中國15歲天才科學家,攻克世界難題,婉拒採訪:別讓我媽看見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中國說》梁啓超先生的這篇《少年中國說》激勵了一代又一代年輕人,我們的祖國也確實在一步一步走上強大。從新中國建立到今天為止,僅僅過了七十多年的時間,我們國家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一切都得益於每一位中華兒女在背後的默默付出。
  • 天才拉馬努金:擁有超強直覺,短短33年的人生,創造出3000多公式
    拉馬努金從小就對數學有著極大的興趣,經常研究一些遠遠超出年齡範圍的數學問題。在老師和同學眼中,他是奇人,也是是怪人。大學期間他更是將全部精力投入數學,嚴重的偏科讓他的數學成績一枝獨秀,而其餘課程卻糟糕透頂,最後他被學校開除了。後來他又進入另外一所大學學習,可「惡習難改」,又被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