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分析了音樂產業中有哪些B端生意可以做,並從以下領域進行了分析說明:商用音樂領域、公播音樂領域、B2B版權代理領域、舞臺技術服務領域、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領域、數據分析領域。
「在營銷市場中,音樂主要是被製作、營銷然後直接賣給消費者。在附屬的市場中,它作為一種能夠被其他商業使用的資本在循環,它既作為一個補給,也作為一種對於其他生產商來說的獨立原材料,包括在歌舞雜耍、舞廳、超市、咖啡館、電臺和電影中。」
美國作家大衛·伊斯曼在《販賣音樂》中的這段話提到了兩個不同的市場。「直接賣給消費者」是指的to C市場,而另外一個則是to B市場。
音樂市場這幾年起起落落,隨著正版化的普及,各家音樂平臺上付費內容越來越多,大眾的音樂消費習慣正在逐漸產生變化,C端市場逐漸顯現加速增長的跡象。
而另一邊,音樂產業裡的to B市場才剛剛起步。目前看來,全球市場中to B領域,國外由於版權使用更規範,相關公司和產品更成熟,而國內在近幾年也湧現了一批紮根在商用音樂、影視遊戲音樂、舞臺配圖服務等產業鏈內的公司。尤其是商用音樂,已經打響了國內to B市場的第一槍。
商用音樂,也被稱作成品音樂(Production music),指已完成、有版權、作為商業用途的音樂作品。根據維基百科的介紹,商用音樂包括用於傳統的電影、電視、電臺媒介,在網際網路時代下,也應用於遊戲、短視頻、各種類型的廣告等。
根據國際唱片協會IFPI的數據,全球數位音樂商用版權(表演權與同步權總和)市場的收入規模已自2001年的6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31億美元。在歐美地區,數位音樂商用版權的授權已是一門成熟的生意,但是在我國,商用版權的分發平臺正處於起始階段,隨著Vfine打響的短視頻侵權案而被業內所熟知。
商用音樂分發平臺可以讓用戶根據預算自由地挑選曲庫中的現有音樂,而且價格透明,大大節約了用戶的溝通成本、精力成本和資金成本,降低了正版音樂的使用門檻。
發展現狀:100Audio 成立於2014年,定位為音樂電商平臺。2019年,100Audio曲庫容量已超10萬首,累計為15萬+個商用項目提供授權。根據公開信息, 2018年100Audio音樂電商平臺圓滿實現了盈利,用戶同比2017年增長了11倍。
融資情況:2019年4月,100Audio宣布完成首輪融資,融資額總額過千萬,投資方為光遠投資。
業務模式:100Audio在搜索技術上做出了創新。前期,音樂製作人根據音樂的創作風格、適用場景,設置標籤信息,系統自動化運作將信息匯總到計算終端。使用者可以用「草原、促銷」等應用型內容作為關鍵字搜索,也可以按照音樂時常、速度、循環等適合自身的需求條件精準定位。
在版權方面,100Audio加入了獨有的保護技術——「數字水印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在音樂文件中加入數字標識,無論音頻經歷何等的剪切、音頻轉碼、視頻轉碼、音頻重採樣等操作,加入的數字標識都不會消失。
對於用戶來說,該平臺將商用音樂細化歸類並按照使用時間、範圍、受眾數量、下載量等可量化條件設置了五種音樂授權檔位,並把每種檔位的價格與權益透明公開。根據媒體報導,為了保持曲庫的質量,平臺每年新曲的淘汰率高達50%。
客戶情況:其客戶主要為政府、主流媒體、500強企業及4A廣告公司,行業分布涉及影視製作、廣告、遊戲、電商、傳媒、商超。
點評:100Audio在商用音樂領域裡算是起步比較早的玩家,業務中規中矩,籤約不少獨家製作人,在搜尋引擎中的優化做得不錯。
發展現狀:HIFIVE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AI和雲計算在to B音樂和泛聲音版權領域的應用,先後推出了AGM音樂授權平臺、獨立音樂人服務平臺「智能經紀人」,以及AI音樂創作平臺「智能音樂助手小嗨」等產品,為音樂內容生態中的生產者與使用者提供版權交易和增值服務。
目前,HIFIVE已經代理全球最大音樂版權公司 Sony/ATV和 EMI(百代)以及上萬名音樂人的作品,擁有和獲授權近千萬首音樂作品版權。
融資情況:2019年7月,HIFIVE完成數千萬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為CMC資本。
業務模式:在版權保護方面,HIFIVE通過自主研發的算法,可以對每首歌曲的數位訊號提煉10萬個特徵點,可透過人聲和其他聲源,和任意視頻進行比對檢索,在幾秒鐘內找到鎖定未經授權使用的音樂片段,同時對應原曲的幾分幾秒,準確率達到99.9%以上。
2017年6月,HIFIVE與Sony/ATV聯合推出AGM平臺,為商業用戶提供「智能選曲(或定製)—下載試用—在線支付—在線發放證書—在線查詢授權」的一站式音樂正版化解決方案。
客戶情況:其服務客戶有騰訊、移動、電信、華為、微博、 阿里巴巴、 網易、 二更、 Keep等數百家企業。
點評:HIFIVE自主研發的算法在版權保護領域可以說是十分有用,但是除了2B版權業務,HIFIVE的其他業務並不算出色。
發展現狀:VFine由創始人唐子御成立於2015年3月。其初創團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傳媒大學。2018年4月,VFine與豆瓣音樂合併,成立DNV音樂集團。VFine平臺現已吸引50多個國家3000 餘位優秀音樂製作人入駐,製作並上傳各種曲風的優質原創音樂上萬首。
融資情況:2015年8月,獲得星瀚資本180萬種子輪投資,2015年10月獲得日本河合創業基金,2015年12月獲得清華大學創+種子基金。2016年6月獲得星瀚資本、真格基金、水木基金、泰有基金、英誼資本聯投600萬天使輪投資。2018年4月,VFine Music併購豆瓣音樂業務,獲得摯信資本領投、唯獵資本和險峰長青跟投近千萬美元A輪投資。2018年7月,獲得長甲國際控股集團所投數千萬元A+輪融資。2019年2月,豆瓣FM獲得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和摯信資本的戰略投資。
業務模式:VFine通過版權監測、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技術進行智能版權管理,能應對數位音樂在流通中著作權分類邊界模糊的問題,同時提高客貨匹配效率,推動音樂人與需求方的信息進行交流匹配,打通上下遊溝通渠道,以此拓展數位音樂的創收路徑。
在版權保護方面,VFine已獨立研發音頻加密和識別技術VFine Tech,實現對版權音樂的檢索、監控與保護,幫助音樂人進行版權的管理和維護。VFine 平臺通過運營對其原創音樂的運營獲得相應版權收益。
客戶情況:為多個領域中的上千家企業和機構提供則正版音樂授權服務,涉及科技、影視、廣告、遊戲、電商、汽車、教育等多個領域。目前,DNV音樂集團旗下各子業務品牌已與新片場、微博雲剪、太合音樂集團、視覺中國、桃花谷等知名企業和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
點評:90後CEO極有可能通過一個年輕人的視角為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改變。同時,今年VFine為音樂人向MCN機構papitube維權的案例也為業內做出了表率。
發展現狀:11月20日,騰訊雲在「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海峰會」發布「版權音樂助手」。該應用是業內首款採用「按量付費」模式的產品,背後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的海量曲庫,可幫助內容創作者和平臺快速調用正版音樂。
融資情況:未獨立融資。
業務模式:應用開發者或平臺方只需要在「版權音樂助手」控制臺添加域名,通過API即可調用TME的音樂曲庫,最快2小時就可以完成接入。同時,應用方可以按使用量付費,無需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與版權方籤約。開發者和平臺方更便捷、更低門檻地使用正版音樂。對於中小企業來說,版權音樂助手可以降低起步時投入的成本,而大平臺可以利用「版權音樂助手」快速試水新業務。
客戶情況:視頻類客戶、電商平臺、遊戲公司。
點評:背靠TME海量曲庫,擁有國內頂尖的人才和技術,依靠騰訊自身龐大的資源推出的這款版權音樂助手不容小覷,值得同賽道的其他競爭對手警惕。
公播音樂又稱背景音樂(Background music),可以理解成表演權(Performance Right)的子類,據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的行業調查報告顯示,小型企業的公播音樂侵權現象十分猖獗,平均每年將會給整個音樂行業帶來26.5億美元損失。在調查對象中,僅有17%的商家購買了正版的商用流媒體帳戶,其餘83%的商家僅僅是訂閱Spotify或Apple Music的服務。在英國,這種將商用和私用混為一談的現象達到了60%,在美國,甚至達到了71%。而目前中國,公播音樂付費的普及率並不高。
發展現狀:LavaRadio由陳曦與著名DJ張有待於2013年創立,主打個人場景音樂、店鋪背景音樂的設計與網際網路軟硬體播放功能。2015年,正式成立硬體團隊,出品網際網路音樂硬體產品,通過軟體與硬體產品將優秀內容服務於商戶。2016年,北京愛工場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與太合音樂集團戰略投資合作,正式合作太合音樂集團旗下海蝶音樂、大石唱片等版權資源。2017年,Lava產品正式合作的音樂版權庫達2000餘萬首。
融資情況:2013年LavaRadio獲得由紫輝創投、荷多資本、PreAngel、鼎晟天平數百萬人民幣天使輪投資;2014年8月獲得聯創永宣的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2014年12月獲得喔贏資本A+輪投資;2017年獲得無穹創投、百度音樂戰略投資。目前,LavaRadio被太合音樂集團實際控股。
業務模式:LavaRadio在為店鋪提供正版音樂的前提下,通過為店鋪專業化設計定製歌單,給商家營造良好的營銷氛圍和購物環境。
客戶情況:目前,LavaRadio的合作客戶包括奔馳、adidas、SKP、大悅城、漫咖啡、樂高、賽百味、海底撈、沃爾沃在內的諸多品牌。
點評:如何讓店鋪認識到公播音樂的價值,提高付費意願,是LavaRadio需要思考的問題。
發展現狀:樂播新瑞於2016年1月成立,為中國首家場景廣播定製服務商,提供SAAS線下場景端語音智能應用獨家解決方案。樂播新瑞逐步從音頻內容製作服務商,向場景定製語音技術服務商轉型,綜合服務不同業態的B端消費場景化的客戶。
融資情況:該公司2016年及2018年已先後完成天使輪及PreA輪融資累計1500萬元。
業務模式:樂播新瑞為客戶提供共享廣電專業主播資源,以雲平臺呈現任意端靈活調用主播語音。目前,樂播新瑞聯合了阿里雲智能新零售事業部,為零售企業提供全面的語音應用解決方案。
客戶情況:截止2019年10月底,樂播新瑞服務京東集團7FRESH超市、物美集團、新華百貨、中國石化、百安居集團、卜蜂蓮花、京客隆、家樂福中國、魔方、上品折扣、BHG等。
點評:樂播新瑞的業務主要還是商超的語音定製,音樂版權算是比較小的一部分。
發展現狀:2019年11月,Apple Music推出了Music for business服務。
融資情況:Apple旗下業務,未獨立融資。
業務模式:商家可以通過Playnetwork籤署Apple Music for Business計劃,並在其店鋪中播放正版音樂。Apple Music可以提供為商家設計定製店鋪的歌單,商家可以使用 iPhone 或 iPad 應用程式控制正在播放的音樂。同時,會在店內展向顧客推廣Apple Music服務,如果有顧客免費試用註冊Apple Music,店鋪將獲得返傭。
客戶情況:哈洛德百貨(Harrods)幾周前已開始使用Apple Music for Business。蘋果根據其品牌文化為其專門定製了店鋪音樂。
點評:Apple Music推出此項服務不僅帶來了另一筆收入,同時更為自己增加了線下廣告的曝光率,提升訂閱付費率,實在是棋高一著。
發展現狀:庫客音樂由音樂世家餘赫、餘隆兩兄弟成立於2007年,是一家古典音樂數字版權運營商和分銷平臺,與國外700多家頂級唱片公司建立了長期戰略性合作關係。作為一家專注於非流行音樂發展的數位音樂圖書館,已成為國內數百家大學及圖書館的音視頻內容在線教育和欣賞平臺,其資料庫已經收藏了世界上98%的古典音樂,總計約50萬首曲目。
據公開資料顯示,庫客音樂於付費訂閱網際網路非流行音樂服務市場及數字非流行音樂版權市場的各自市場份額分別為14.1%及30.7%。在「2017年中國數字非流行音樂版權市場的排名」當中,庫客音樂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30.7%)位居首位,全年營收達到了3490萬元。
融資情況:2014年4月,庫客音樂獲得麥頓投資千萬級人民幣A輪投資;2015年,庫客音樂獲得天星資本數千萬人民幣B輪投資;2016年9月28日,庫客音樂掛牌新三板;2018年6月,庫克音樂在港交所網站披露了招股書。
業務模式:庫客音樂以網際網路數位音樂圖書館為服務平臺,從事面向大學、圖書館、商業客戶、移動網際網路等領域的非流行音樂版權運營和分銷業務。2015年11月,庫客音樂就開始提供智能音樂教育的解決方案,包括集成Kukey智能鋼琴及自主開發的智能教學系統,為中國的幼兒園、各大院校及教育機構提供服務。2017年庫客音樂與百度DuerOS,推出了搭載DuerOS語音交互系統的AI硬體庫客音箱。用戶可以通過庫客音樂獲得數字版權的海量古典音樂庫,並通過音箱欣賞國內外經典的古典音樂作品。
客戶情況:截至2017年4月,庫客音樂已覆蓋428所大學及學院和295個公共圖書館。
點評:庫客音樂在古典音樂版權裡做到了老大,但是如何突破天花板是其應該思考的問題。
發展現狀:愛聽卓樂由創始人潘才俊成立於2013年年底,作為數位音樂內容及服務整合商,愛聽卓樂創建了國內首屈一指的開放式智能硬體音樂服務平臺——「愛聽音樂雲」,以及專門為汽車行業打造的車載音樂服務解決方案——「愛聽車樂雲」,為國內外智能設備廠商以及其它有To B音樂需求的合作領域提供專業高效的一站式音樂服務解決方案。
融資情況:2016年,愛聽卓樂曾獲得中科樂創的A輪融資,估值約1億美元。2017年,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完成了對愛聽卓樂的收購。
業務模式:作為全行業最大的B2B正版曲庫,「愛聽音樂雲」包含了一整套的音樂服務解決方案,以及專門為汽車行業打造的車載音樂服務解決方案——「愛聽車樂雲」。通過先整合上遊版權方to B場景的音樂授權,再把平臺上的版權和後臺帶寬資源開放給硬體廠商,與硬體廠商共同運營音樂服務,共同變現,從手機廠商那裡獲得收入分成,再把分成收入返回給上遊版權方。
客戶情況:迄今為止,愛聽卓樂的合作夥伴已包括了華為、vivo、三星、聯想、金立、海信、360、吉利汽車、小鵬汽車、日產汽車、長城汽車、零跑汽車、德賽西威等眾多知名的手機、汽車及智能硬體品牌,已接入的智能設備和已服務的用戶數以億。
點評:作為toB領域的先行者,愛聽卓樂解決了手機廠商的痛點,更補足了騰訊音樂娛樂的B端應用場景。
發展現狀:北京版趣科技是一家新興的音樂服務與技術提供商。目前,合作的手機廠商包括金立等,日活用戶百萬量級,在線曲庫千萬量級。
客戶情況:目前主要服務國內中小型手機廠商及海外市場。
業務模式:版權合作跟愛聽卓樂類似,定位在創造增量市場,公司自主研發有內容推薦引擎及適用於多媒體服務的智能化廣告平臺,幫助手機廠商搭建完整的音樂服務生態。
融資情況:已獲天使輪Offer
點評:隨著手機廠商的角色逐漸轉化成硬體+軟體+服務商,手機廠商不會放棄音樂服務。畢竟,誰不想擁有一個Apple Music呢?對於版趣科技來說,如何與更成熟的頭部在競爭中保持穩步發展,需要技巧。
舞臺技術支持是音樂行業現場演出領域必不可少的供應鏈。在中國,舞臺技術服務團隊大多並不專業,也不成規模。由於演出成本高、票房回收壓力大,很多主辦方、場地方都選擇能省則省,音響燈光等設備能用就行,因此也極大地限制了該細分領域的發展。
發展現狀:S.A.G舞臺藝術工作組由國內資深混音師姜北生、張博成立於2013年,逐漸從一家演出服務技術公司轉型成為全演出領域的機構,擁有自投音樂節。
融資情況:未融資。
業務模式:S.A.G主營業務有舞臺技術、演出投資、策劃執行、錄音、唱片製作、藝人經紀、舞美硬體設備租賃等,還擁有自己的錄音棚。公司曾經服務於多家電視臺、節目組,為其提供音響工程、音頻直播、後期混音等服務,現同時為多個音樂節提供設備租賃、舞美設計、舞臺技術服務等。
S.A.G目前是一種全新的合作模式,以調音等舞臺技術技術和音響、樂器等設備器材為基礎,將演出的中間環節打通,為藝人提供利潤最大化的服務。
客戶情況:S.A.G的主要客戶群體有音樂節主辦方、商業地產、電視臺和唱片公司等。
點評:從舞臺技術服務切入演出、經紀和版權各個環節,且自成一體,是個不錯的探索方向。
發展現狀:Maxteam是由中國著名音響師邵勇老師創建的演出服務團隊,同時也擁有自己的排練室。
融資情況:無
業務模式:MaxTeam專注於品牌演唱會、大型活動、藝人合作,策劃、執行超過百場演唱會、大型頒獎典禮等。
客戶情況:優酷、微博等眾多機構以及一線藝人、演出主辦方。
點評:眾多一線藝人演唱會背後的幕後團隊,非常低調。
根據《2019中國音樂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影視劇、遊戲、動漫音樂產業總產值達7.08億元,同比增長6.47%。其中影視劇音樂產業總值約為3.6億元,同比增長3.45%;遊戲音樂收入約1.69億元,同比增長5.63%;動漫音樂收入約1.79億元,同比增長14.01%。
但相比於電影、動漫、遊戲產業,音樂在其中的佔比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並且中國在上述三個領域中的專業音樂定製服務還處於起步階段。
發展現狀:卓然聲聲成立於2016年10月,主要提供專業的影視音樂創作和整合營銷服務 目前已累計參與超過21個項目,合作藝人近30個。
融資情況:卓然聲聲實際控股公司為卓然影業。卓然影業2015年獲得來自中南文化的天使輪投資,2016年獲得華睿投資的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2017年獲得達晨創投、新浪微博的3500萬A+輪投資,2018年獲得三行資本、毅達資本的戰略融資。
業務模式:分為音樂製作與音樂整合營銷業務,音樂製作包括:影視主題曲、推廣曲、遊戲配樂、聲效以及錄音混音、MV拍攝。音樂整合營銷業務包括藝人歌曲與影視歌曲的推廣和衍生品開發。同時,該公司還自行孵化了KOL大祁祁先生。
客戶情況:影視製作公司、綜藝節目製作公司
點評:背靠影視公司,肥水不流外人田~
發展現狀:奔跑怪物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致力於電影音樂製作營銷的綜合傳媒公司。旗下簽約多位音樂製作人,匯集眾多唱片公司藝人資源。代表案例包括《悟空傳》影視原聲曲《紫》、同名曲《悟空傳》、電影《煎餅俠》系列歌曲《五環之歌》、《恐高的鳥》、《煎餅俠》、電影《西虹市首富》插曲《卡路裡》。
融資情況:無
業務模式:奔跑怪物的主營業務是為包括電影、電視劇、網絡劇以及電視節目專項定製主題曲及配樂,提供包括歌曲選材、製作、配唱、MV製作在內的音樂製作服務。同時,為客戶提供影視音樂宣傳整合服務,從音樂營銷角度對票房或收視率產生正面影響。
客戶情況:與多家經紀公司、唱片公司、影視劇出品方和視頻平臺等均有合作。
點評:奔跑怪物在成立初期便能與華晨宇、譚維維等一線歌手合作,同時又在去年推出了爆款歌曲《卡路裡》,其資源和營銷實力不容小覷。
發展現狀:完美青春OST由劉碩成立於2016年年底。公司經營範圍包括為電影、電視劇、網絡劇、遊戲以及電視節目等項目定製主題曲、插曲、宣傳曲和配樂,提供音樂創意、歌曲選材、製作、配唱、MV製作等服務。同時,完美青春也與知名製作人陳建琪共同組建了廠牌完美聲音,為影視音樂通過音樂製作服務,並有開辦創作營。
2018年完美青春已經實現盈利,一部分為音樂製作與宣發的收益,另一部分為音樂版權運營,以平臺方的結算為主。
融資情況:2019年7月,華納音樂戰略投資完美青春,佔股20%。
業務模式:完美青春的音樂製作業務分為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從公司曲庫DEMO中根據客戶大致需要的音樂風格,選擇較為合適的幾首;另一種則根據客戶明確的定製需要,安排詞曲作者來跟進項目進行收歌和寫歌。確定需求後,進行定詞、定歌手及製作人、錄音、拍攝MV等流程,製作完成後由版權部負責歌曲上架等工作,再由宣傳部進行內地和海外宣發。
客戶情況:完美青春OST的客戶涉及到上遊的甲方,包括博納影業、太陽娛樂、伯樂天海一類的電影及電視劇出品方;第二類是導演、製片人;第三類則是營銷公司,包括電影和電視劇自己的宣傳公司等。下遊則是一些音樂人、詞曲作者、版權公司。
點評:與華納和知名製作人結盟,本質上是綁定好內容,但沒有了平臺保底的完美青春,還好嗎?
發展現狀:聽見時代音樂成立於2016年年初,是一家影視音樂定製和項目營銷公司。聽見時代創始人之一翟佳,最早在京文唱片工作,後又加盟華誼音樂;公司的另一位合伙人宋鵬飛,也是國內影視歌曲行業中的資深從業人員,曾參與《花千骨》OST作品的操盤。
聽見時代成立後,便為《微微一笑很傾城》、《夏至未至》打造了爆款歌曲。公司的業務範圍還包括廣告音樂營銷。2016年,聽見時代就憑藉為I Do做的營銷項目「陳奕迅唱I Do給你聽」斬獲了藝恩的娛樂營銷大獎。
融資情況:無
業務模式:公司為電影、電視劇、網劇、綜藝及遊戲等打造最貼合的推廣曲、主題曲、插曲、配樂等。
客戶情況:主要以影視製作公司為主。
點評:廣告歌曲營銷,算是另闢蹊徑。
發展現狀:2017年5月,曾就職於臺灣滾石移動的李映致和幾位初創夥伴聯合創立星火映畫,該公司的定位是一家分眾的音樂營銷公司。除了宣發業務,「星火映畫」還提供音樂、影視配樂製作及經紀業務。
「星火映畫」每月宣發專輯15-20張,宣發費用為10-50萬元不等,每年製作約50首曲目,這其中包括多部影視劇OST,如《傾世妖顏》、《印度合伙人》、《乘風少年》等。另外,其長期合作的微博號、微信公眾號及抖音KOL已超過千名。目前,該公司已經實現盈利。
融資情況:無
業務模式:在宣發方面,線上為客戶挑選適合的KOL營銷,對歌曲在不同音樂平臺的宣發數據實時監控。與音樂平臺內諸多獨立音樂人及寫手合作,通過撰寫帶情境的感性樂評、為歌曲建立對應主題歌單、短視頻發布歌曲的形式吸引平臺用戶注意,將廣告物料裂變成有不同可能性、好玩的物料,例如H5、小程序、短視頻,實現在平臺內部的二次營銷。在線下,與餐飲品牌、超市和KTV合作,在門店內張貼海報或在其電子屏幕上投放音視頻,同時拓展了影視音樂製作和經紀的業務。
客戶情況:唱片公司、影視製作公司。
點評:以影視音樂宣發起家的後來者在資源方面稍遜於其他公司。
發展現狀:音樂人盧小旭在2004年創立小旭遊戲音樂,初期為小旭音樂工作室,2006年正式註冊為「北京小旭音樂文化有限責任公司」。
小旭音樂最初是一家專注於遊戲音樂音效外包製作的團隊,團隊集作詞、作曲、編曲、演唱、錄音棚、後期製作等全套主題歌製作流程於一身,並與大量優秀潛質的專業流行歌手籤約,已經為上千部遊戲製作音效和主題歌。目前,小旭在遊戲音樂製作市場佔到40%以上的比例。
融資情況:2014年,小旭音樂獲得久遊遊戲1000萬人民幣的PreA輪投資。2016年8月,小旭音樂獲七弦資本數千萬人民幣A輪投資。2016年11月,久遊遊戲對小旭音樂進行650萬的A+輪投資。
業務模式:遊戲是公司最主要的變現渠道。根據媒體報導,一年會給上千部遊戲配樂,已經超過遊戲音樂整個細分市場40%的份額。目前,公司正在向B2C的業務模塊擴展。為了吸引C端用戶,2014年小旭音樂開始舉辦線下演唱會,並且持續地做下去,同時也在加大力度切入影視和動畫兩個領域。
客戶情況:遊戲公司和影視動畫製作公司。
點評:小旭音樂的規模是目前該大類中最大的一家,遊戲音樂的競爭對手較少,需求大,但天花板還有待突破。
在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對於唱片公司或者音樂人的意義重大。在海外,專注於音樂行業的數據分析早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過去5年間,主流唱片公司和流媒體音樂服務商都對數據分析公司有所布局。但是在中國,音樂行業的數據分析還未起步。目前,國內主要依賴於像尼爾森、艾瑞這樣的第三方諮詢公司或者中國傳媒大學等高校發布的報告。
發展現狀:Asaii成立於2016年8月,是一家總部位於舊金山的A&R音樂分析及推薦初創公司。
融資情況:2018年10月15日消息,Apple以不到1億美元的價格完成了對音樂分析公司Asaii的全資收購。
業務模式:目前平臺上主要提供發現、追蹤、反饋三項功能。Asaii的發現頻道將Spotify、SoundCloud、Twitter、Facebook和Instagram等各大音樂流媒體、社交平臺的數據匯總在一個排行榜上,用戶可以藉此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有效信息。通過Discover Pro工具,用戶還能夠對數據進行高級篩選;追蹤功能則是在發現的基礎上,提供對數據的進一步詳細分析和跟蹤管理服務,獨立音樂廠牌可以通過追蹤來更好地管理旗下音樂人的數據;反饋頻道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藝人是因為哪些事件而在社交媒體上獲得更多關注。
客戶情況:音樂人、唱片公司和營銷人員
點評:國內啥時候能有類似的網站我也省心了~
發展現狀:2018年11月,Spotify發布了Spotify Publishing Analytics,將其定位為「第一個專門為詞曲版權商構建的音樂數據分析工具」。音樂版權商可以來自Spotify的數據為音樂人挖掘新機會,更有效地收取版稅、推廣歌曲。同時,這項服務將為他們提供有作品日常流量的數據分析,能在A&R和版權管理中發揮作用。
融資情況:未獨立融資。
業務模式:為詞曲版權商、唱片公司乃至音樂人的決策提供數據參考,目前還沒有開始商業化。
客戶情況:詞曲版權商與唱片公司。
點評:音樂平臺的數據分析,對音樂人和版權方都很重要。
發展現狀: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位於紐約的公司,專注於追蹤、分析音樂人在社交網絡、流媒體服務和電臺中的受歡迎情況,並提供數據分析服務。
融資情況:該公司於2015年5月被Pandora Radio收購。
業務模式:Next Big Sound允許用戶在多個音樂網站(例如Last.fm,MySpace,Facebook,iLike和Twitter)中追蹤藝人的音樂數據,隨時間計算並繪製這些統計數據,並將數據進行比較,持續積累和服務本身都具備數據價值。
客戶情況:音樂製作人、唱片公司和營銷人員
點評:對比於日落西山的Pandora,Next Big Sound可能更值得深入探索。
相較於to C市場,音樂行業裡的to B市場算是競爭不那麼激烈的了。
就目前幾個細分領域而言,版權生意在to B場景的拓展是最為成熟的,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毫無疑問是影視音樂領域。
一方面,受國內影視產業的驅動,影視音樂成為了一個有穩定需求且能賺得到錢的領域,由此也在同期出現了很多同類型公司;另一方面,受2019年以來的稅務風波影響,在大批影視公司倒閉、從業人員失業的情況下,影視音樂公司能否像之前一樣做的風生水起,還有待觀察。
其次是商用音樂授權。在線商用音樂平臺的主要難點在於客戶開發與版權保護,但是隨著今年VFine與MCN機構Papitube的案件被受到關注,以及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等巨頭的入局,這一領域的商業前景已經被關注。而騰訊雲發布的音樂版權助手,其標準化的授權方式,對於其他同賽道的公司來說,也值得警惕。
從目前基本免費的服務模式來看,線下公播場景的市場教育之路仍然漫長,這一塊的場景需求還有待開發。方言現場音樂演出領域,雖然演出市場份額逐年增高,但是專業的舞臺技術服務團隊是急缺的,前期極高的學習成本和後期的體力成本,在我國現有的教育體系中也缺乏對相關人員的培養。
回到技術和數據領域,專業的數據分析公司在音樂行業裡目前還是空白。目前,能夠掌握大量核心數據的還是音樂平臺、票務公司等,各自處於信息孤島狀態,其他第三方拿到全網數據也並不容易。這個弊病在海外也存在,但不管是在線音樂平臺還是主流唱片公司,都已經對此進行了布局。
我們相信,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產業網際網路的轉型,to C和to B兩塊業務會是相輔相成的兩大業務體系,都能直接帶動創作源頭和相關產業鏈的成長。而可以預見,版權環境肯定會越來越好,而音樂行業的to B生意,也註定會孕育出幾個未來的巨頭。
作者:貳叄叄,編輯:範志輝,公眾號:音樂先聲
本文由 @音樂先聲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