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太陽處於9000年的衰弱期嗎?

2021-01-08 科技領航人

我們的太陽比它應該的弱嗎?有沒有一個我們一無所知的周期?新的研究表明,太陽與其他類似的恆星活動周期存在較大不同。

圖註:2017年8月21日,在俄勒岡州奧喬科國家森林附近的米歇爾市的Big Summit草原牧場,在日全食期間,月亮從太陽前掠過,可見太陽的日冕。我第一次看到太陽的日冕,是在2012年澳大利亞一次日全食的短暫全食期間,它的外層大氣是熱的,白色的。從恆星中溢出日冕規模非常大。然而,在去年智利的日全食期間,日冕很小,很微妙。

這是因為太陽有11年的周期;2012年,它處於太陽活動的最大值(明亮的太陽耀斑、大日冕和大量的太陽黑子);2019年,處於太陽活動的最小值(看不到耀斑或太陽黑子和日冕)。

恆星的活動完全取決於它的磁性。所有的恆星都有活動的周期,因為它們的磁力在逐漸減弱,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恆星輸出光的亮度也在減弱。

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MPS)的蒂莫·雷因霍爾德博士及其同事今天在2020年5月1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進行了研究,分析了369顆類太陽恆星的亮度變化,得出結論認為,太陽的磁活動性較低,其亮度變化小於銀河系中的類似恆星。

事實上,人們相信,太陽至少在過去9000年裡可能一直處於磁靜止狀態。

我們對類太陽恆星的了解來自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在四年的觀測中收集的數據,以及蓋亞全天觀測的數據。克卜勒記錄了2009年至2013年間大約150000顆主序(中年)恆星的亮度波動。大多數類太陽恆星被發現比太陽更活躍,通常是過去140年太陽變化的5倍。

是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太陽數據嗎?當然,可能有一個我們還沒有時間探測的太陽周期,儘管我們確實有一些關於太陽活動的令人驚訝的長期數據(至少就人類壽命而言):

自1978年以來:對自太空飛行時代以來太陽亮度的精確測量。自1878年以來:太陽黑子區域的記錄,可以用來重建太陽的亮度。自1610年以來:太陽表面黑子數量的記錄可追溯到望遠鏡發明時。9000年前:由於在樹木年輪和冰芯中發現了放射性的碳和鈹,科學家們可以得出關於過去9000年太陽活動水平的結論。「然而,與太陽的整個壽命相比,9000年就像一眨眼的功夫,」雷因霍爾德說,「可以想像,太陽幾千年來一直處於一個平靜的階段,因此我們對我們的恆星有一個扭曲的圖像。」

圖註:與恆星KIC 7849521相比,太陽的亮度變化。這是天文學的前沿。「對太陽周期的起源還不完全了解,因此是太陽物理學中尚未解決的最大問題之一。」雷因霍爾德說,「除了11年周期外,太陽活動還存在其他周期,如70-100年的格萊斯堡(Gleissberg)周期和有關於周期長達幾千年的推測。」這樣長的周期很難測量。

儘管科學家們也考慮了恆星的年齡、表面溫度以及比氫和氦重的元素的比例,但將它們歸類為本文中使用的類太陽的決定性因素是它們的自轉速率。這是因為恆星的自轉有助於在其內部的發電機過程中產生磁場。太陽繞著自己的軸旋轉一次需要24.5天;369個被選中的太陽每20-30天旋轉一次。

「恆星繞自身軸旋轉的速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變量,」MPS主任、新論文合著者薩米·索蘭基博士說,「磁場是導致所有活動波動的驅動力。」

問題是,就在2009年到2013年間,大多數其他恆星的亮度變化通常是我們太陽亮度變化的5倍。

因此,有可能太陽在過去9000年裡異常虛弱,它的太陽能發電機可能仍在減速,或者它能夠產生我們還沒有看到的巨大波動。雷因霍爾德說:「這一結果的一個可能結論是,太陽在過去9000年中沒有顯示出它的全部活動範圍,而且有可能變得和我們研究的其他恆星一樣活躍。」這將意味著更強烈的太陽風,可能導致電力中斷,摧毀衛星,並對太空人在太空或月球上造成危險的更高輻射水平。

如果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宜居性有很大影響,也會影響到宇宙中對生命的探索。「宿主恆星的活動越強,對系外行星的影響就越大,」雷因霍爾德說,「然而,對行星的影響也將取決於恆星與行星之間的距離、行星的大氣層等。」

相關焦點

  • 太陽活動「極小期」已到來,地球或將於2020年進入小冰河期
    近兩年,天文界討論最多的話題莫過於太陽活動減少導致地球進入小冰河期的問題。不少科學工作者已經指出,地球可能將於2020年開始進入小冰河期,而2020年馬上就要來臨了,或許我們也該做好在低溫環境下生活的準備了。為什麼說是2020年呢?
  • 太陽處於百年最安靜狀態或將迎來小冰河期
    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太陽處於100多年以來最安靜時期,幾天前,太陽進入「白球模式」,圖中可看到太陽表面沒有明顯的黑子。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太陽處於100多年以來最安靜狀態,前幾天,太陽進入「白球模式」,美國宇航局最新發布圖像顯示太陽表面沒有較大的黑子。
  • 2020年將到來與以往不同的太陽活動「極小期」,能改善全球變暖嗎
    極小期地球在未來可能會進入「小冰期」,太陽活動大約每11年左右為一個周期,而上次太陽活動周期開始的時間是2009年,正常到2020年太陽活動會進入下一周期。年和400年活動周期的兩個極端。這被認為是地球的「小冰期」到來的標誌之一,如1645年的「蒙德極小期」太陽黑子活動就持續衰弱了70年之久,而那段時間地球也恰好正處在一個「小冰期」。太陽學家愛德華·沃爾特·蒙德(1851-1928)在研究那段時期的記錄資料時,發現這段期間的太陽黑子非常稀少,因此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一段時期。
  • 最新研究:太陽不如類似的恆星活躍,9000年來更是非常平靜!
    太陽活動的變化程度(如太陽黑子的數量和太陽亮度)可以用各種方法重建,這至少在某一段時間內可以這樣。例如,自1610年以來,一直有可靠的太陽黑子覆蓋記錄;碳和鈹的放射性在樹輪和冰芯中的分布,使科學家能夠得出關於過去9000年來太陽活動水平的結論。在這段時間裡,科學家們發現,周期性的波動與近幾十年的強度相當。
  • 最新研究:太陽不如類似的恆星活躍,9000年來更是非常平靜!
    太陽活動的變化程度(如太陽黑子的數量和太陽亮度)可以用各種方法重建,這至少在某一段時間內可以這樣。例如,自1610年以來,一直有可靠的太陽黑子覆蓋記錄;碳和鈹的放射性在樹輪和冰芯中的分布,使科學家能夠得出關於過去9000年來太陽活動水平的結論。在這段時間裡,科學家們發現,周期性的波動與近幾十年的強度相當。
  • 地球小冰期板上釘釘,太陽磁極翻轉可能已經完成
    自2017年以來,太陽一直處於半休眠狀態,低迷的太陽活動導致不少專家認為地球可能迎來新一輪的30年「小冰河期」。然而,據NASA太陽動力學天文臺(SDO)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29日太陽表面爆發了自2017年10月以來的最大耀斑。
  • 黑子幾乎看不見,太陽活動或進入極小期?我們會面臨冰河世紀嗎?
    而今天科學家又說太陽活動進入了極小期,地球接收到的輻射能減少,地球溫度會降低可能進入冰河世紀。地球未來還要經歷者這冰火兩重天嗎?我們到底該相信什麼?其實這兩種情況都是存在的,地球最後的結果就是兩種情況疊加後的狀態,個人認為在溫室效應面前冰河世紀可能就不復存在了,地球不可避免的會越來越熱,除了人類的活動,還跟太陽輻射能的多少有關。
  • 太陽「心跳減弱」 地球2030年進入小冰河期?
    重返蒙德極小期科學界對太陽活動周的編號約始於18世紀,目前已進入第24周。在過去數十年中,太陽活動進入了高峰期。但目前對第24周太陽活動的觀測顯示,這一太陽活動極大期(grandsolarmaximum)恐怕將結束了。2014年,有觀測顯示,在一天之中沒有發現任何太陽黑子。
  • 太陽活動減弱60%,10年後或進入休眠期,地球會迎來冰河期嗎?
    那麼太陽的活動會減弱嗎?根據科學家的一份研究表明,太陽活動可能在2020年達到最活躍的狀態,然後逐漸降下來。到了2030年後,太陽活動會減弱到現在的60%左右。太陽活動的強弱對於地球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相信大家都知道冰河期。地球漫長的歲月裡,經歷過大小冰河期有很多次,大冰河期持續時間是非常漫長的,少則幾萬年,多則幾百萬年。一旦大冰河期到來,那地球將迎來一次生物大滅絕。
  • 今年太陽黑子活動處於什麼水平?
    今年的太陽黑子處於什麼水平?在今年年初,天文望遠鏡觀測到太陽黑子出現了停止活動的情況,也就是現在到了太陽11年活動周期的低谷期(其實2018年春分就已觀察到太陽黑子降低的情況了)。科學家推測太陽活動在2020年停止,太陽將進入「活動低谷期」,可能會持續50年左右。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層活動的表現,是太陽表面的漩渦狀氣流,由於它溫度比光球層的溫度低1500℃左右(黑子溫度3000~4500℃,光球層6000℃),在地球上觀察它就像黑色暗斑。
  • 太陽活動進入極小期,黑子幾乎消失不見,地球會進入小冰期嗎?
    太陽是支撐我們地球發展演化和生命生存繁衍的重要物質和能量來源,自從地球誕生以後源源不斷地為地球注入能量和活力。雖然太陽現在處於內部核聚變非常穩定的主序期,但是其表面也並非風平浪靜,太陽黑子、耀斑經常出現,通過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楚地看到太陽表面這些壯觀的景象。
  • 2020我們會進入小冰期嗎?科學事實:很有可能
    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正在步入下一個太陽活動極小期。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預測,下一個太陽活動周期(第25周期,持續11年)會是最近200年來的最低水平。這個周期會從2020年開始,到2025年達到最大。但是在更大的時間尺度上,我們可能正在墜入一個更長期的太陽活動極小期。
  • 參宿四真的會爆炸嗎?我們是否處於危險境地之中?
    圖解:在這張由日本國家天文臺提供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張由智利境內的一臺ALMA望遠鏡拍下的參宿四的照片。相關問答如下:問:獵戶座的其中一顆恆星突然變暗了很多,這是真的嗎?回答:你一定是在說參宿四,獵戶座的一顆一等星,常常因其在北半球冬季的可見性而被認為是冬季星座。
  • 科學家預測小冰河期出現,無夏之年或將到來,人類該怎樣應對?
    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讓我們越來越關注氣候天氣的話題,小冰河期在今年也是數度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不止這種國際性的話題,我們身邊但凡有特殊天氣發生基本上都會火遍朋友圈,「我的車是不是又被砸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
  • 科學家預測小冰河期出現,無夏之年或將到來,人類該怎樣應對?
    極端惡劣天氣的頻繁出現讓我們越來越關注氣候天氣的話題,小冰河期在今年也是數度成為熱點話題。其實也不止這種國際性的話題,我們身邊但凡有特殊天氣發生基本上都會火遍朋友圈,「我的車是不是又被砸了?」為什麼會有這種疑問,你看看這「冠狀冰雹」你就知道了。這三天兩頭的大雹子著實讓我有了一種每天出門必須要夾著我高價搶購的頭盔出門的衝動,萬一被砸在了地上那可咋整!?
  • 神經衰弱的症狀是什麼?我們又應該如何治療它呢?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學習等壓力的增大,精神心理疾病發病率增高,神經衰弱屬於是一種精神上的疾病,這種疾病的發生和患者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有著很大的關係,這種疾病患者會出現早醒的症狀,這對患者的睡眠造成影響。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這種疾病吧!神經衰弱的症狀是什麼?
  • 太陽黑子已經消失了8個多月,傳說中的小冰河期要來了嗎?
    太陽是地球上的萬物之源,它對我們人類而言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地球上隨時都有很多的觀測設備註意著太陽的一舉一動。近日,太陽上的一個現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那就是自從2019年3月下旬以來,人們就一直沒有觀測太陽黑子。也就是說,太陽黑子已經消失了8個多月,這看上去似乎不太正常,那麼這對地球來說意味著什麼呢?傳說中的小冰河期要來了嗎?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下。
  • 新研究: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
    據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的一項新研究介紹,縱觀宇宙,相比同類恆星,我們的太陽似乎異常安分。科學家首次將太陽與數百顆最相似的恆星進行對比,發現太陽的活動變化幅度要小得多,可能經歷了幾千年異常穩定的階段。太陽活動的強弱通常可以用太陽黑子、太陽耀斑以及太陽亮度等因素進行衡量。
  • 2020年了,小冰河期真的要來了嗎?
    太陽表面太陽黑子增多的時候,預示著太陽進入了一個活躍期;太陽黑子和耀斑消失的時候,則意味著其進入了一個低谷期。 有許多人認為,這意味著太陽活動減少到了最低點,太陽會變成「白太陽」,地球溫度將普遍降低,「小冰河時期」即將到來,到2020年左右,地球「凜冬將至」。 那麼,熱情的太陽是不是就此要變成「冷美人」?
  • 太陽周期活動沉寂中,2020年地球面臨太陽極小期
    太陽誕生至今已45億年,預期壽命則剩下50億年,也就是說太陽如今已是中年人士。雖然多數時間太陽都在經歷劇烈物質噴發,但它偶爾也需要降溫休息,比如今年,太陽就處於第25周期極小期。太陽的活動量隨時間推移而有所不同,稱為太陽周期,平均每11年更新一輪,目前我們正處於第25周期起始。在周期內,有最活耀的太陽極大期(Solar maximum),此期間會出現大量太陽黑子,可能打斷地球衛星通信功能;太陽極小期(Solar minimum)則是太陽活動量最低的時候,這段期間內黑子和閃焰數量最少,是執行太空任務最安全的時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