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未考慮過:思考與寫作的關係是什麼?因為在中國人眼裡的「寫作」更像是專業的小說家、文學家做的事情,極具文學性。
而《寫作即思考:在寫作中訓練你的思維能力》這本書,顛覆了我對於「寫作」範圍的認識,它包含了了學生、客戶、患者、職員方方面面的人,對於具體事件的一個文字輸出。
包括我們在網絡上發表各種評論,回答各種問題,都是寫作的一部分,而這取決於你的思維方式。而到底是否「手寫我心」能完全表達自己,或者更好的完成出色的任務,就是寫作與思考的關係。
但是,不得不說,我們看起來越來越聰明的時代,卻思考能力越來越低。網絡視頻的閱讀量高於圖文,直播購買力大於自主選擇,我們好像跟著愛豆就不用做思考了,每天看推送,下單購買就行了,生活如此簡單。
生活可以簡單,但學習成績、工作職業競爭和人生意外下,必須需要你快速做出判斷時,還是要請求網上愛豆的意見?
歸根結底,能力的提升要求有意識地訓練思維。正如培根在《習慣論》中所說:「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01、·痛苦來源於並未「真知道」:布魯姆思考過程分類法
我們的思維能力無疑會體現在我們的學習成績單、文章、研究報告、簡歷乃至求職信上。只有擁有卓越的思維能力,我們才能向人們證明我們在某個領域確實具有足夠的能力。
而我們自認為看很多書,擁有很多的知識,但直到以文本形式輸出才檢測出問題所在,我們並未真的知道一些知識和事件。如何檢測呢?可以試試布魯姆思考過程分類法,包含六層如下:
識記:如果你知道一個事實,能夠使用它並且能夠回憶或者認出它。這並不意味著你一定要在一個更高的層級理解它。領會:領會一個事實意味著你明白它的意思是什麼?應用:應用一個事實意味著你可以使用它。分析:分析信息意味著你能夠將它分解為不同的部分,並且展示這些不同的部分是如何組合在一起的。綜合:要進行合成,你能夠從一個知識體系中提取相關的事實,並且運用這些事實以來以一種新的方式,解決一個問題或者創造某種事物。評價:評估信息,根據其相對於所處理題目的重要性而做出判斷。
我們一目了然,我們學習時主要集中在前三個淺層部分:識記、領會、應用。
但如果輸出寫作,只停留在這個層面,寫作就是個特別痛苦的事情。而無論是考試、還是公司報告,還是對一件事情的判斷,需要後三層的進一步思考。
例如現在提到的「布魯姆思考過程分類法」概念我們清楚了,也知道是深度認知的六個層面,應用哪些地方。現在就要分析一下,這個方法的重要性,可以幫助我們在讀一本書、理解一個概念、策劃一場活動時,分層次進行深度思考,因為只有進入到後三層,才會提出更意義的問題,想出更好的點子,指導下一步的計劃步驟,而不是猶豫不決。
「綜合」我們可以思考這個方法,除了應用在思考知識和事件本身上,其實還可以應用到對「一個人的認識」上,但凡是表面的都不要深信不疑,只有進入到深入了解,和綜合事件的相處中,才越來越清楚為人。
「評價」就是做出判斷,這個方法非常好用,可以用於下一本書在記事本上寫上六個層次,按照層次提問自己,就可以知曉是否讀透一本書,寫出一篇文章。
02、深度思考需要反思:吉布斯的反思循環圖
在中國人眼中「反思」可能有很強的負面意義,只有犯了重大錯誤,才需要反思。但實際上,從經驗中持續學習是人性的一部分,反思是高效學習的重要部分。
反思不僅僅是一次命令和發狠,只有真正的掌握「反思性思維」才能成長速度快,並作出正確的判讀和有意義的寫作。吉布斯的反思循環圖包含了所有元素:
描述:這需要你的觀察力以及你精確、公證記錄情景和相關事件的能力。情緒:需要記錄你對事件的應對,這是反思過程中相對難的部分,因為在進行學術工作時,通常要求將自己的個性從思考和寫作中去除。評估:需要你權衡此次經歷的積極和消極方面。分析:反思的這一要求素要求你對照相關理論或者其他已發表的作品來對你的人際交流能力進行基準測試。結論:你對事件響應的總結,包括討論你學到了什麼以及未來如何響應。行動計劃:這是把你的反思結果正式確定下來的方法。
反思和寫作有什麼關係呢?
舉最接近生活的例子,每天大量的社會新聞、明星緋聞上熱搜熱點。很多自媒體對事件發表言論時,基本只到吉布斯的反思循環圖的第二層就停止了,也就是描述完事件,發表了非常強烈的情緒觀點,煽動讀者情緒之後,就不管了。
這種自媒體,現在被聰明的讀者逐漸拋棄。因為缺少反思性思維,對日後的生活和觀點毫無益處,並沒有讓自己和社會變的更好。
而越來越多的「意見領袖」自媒體稱為咖位,是因為一篇文章中,非常客觀的評判事件,並且做出細節分析和結論,對今日類似事件提出建設性意見。
而我們面對自己親歷的事件也可以利用書寫的方式,按照吉布斯的反思循環圖的步驟,做一次總結寫作,讓過往成為財富。
03、創新性時的創造性思維:自由書寫
中國人學習能力很強,但創新能力相對較弱,這和素質教育有關,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讓學校和家長能夠快速高效的讓孩子接受知識,並不鼓勵提問和探索,因為這會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所以在成人後,創新成為很多人的痛點,想考創新脫穎而出變得比任何事都難。
就像工作中寫文案或者寫文章一樣,希望領導給予具體的範圍,甚至期待的目標,這樣才好掌握寫作方向。但實際上,創作性思維往往是各行各業的稀缺思維、工作重點。
那麼如何用寫作訓練創造性思維呢?那就是「自由書寫」。
什麼是自由書寫?
首先來說下自由書寫這個概念,顧名思義,就是自由地,不受束縛的書寫。也就是說不用在乎書寫的內容、質量以及排版,只專注於寫的動作上。
在《快書寫,慢思考》一書中專門介紹了如何自由書寫:
「自由書寫是一種多功能的工具,它可以找到我們大腦深處的源頭,幫助我們創作出文字和想法,挖掘內心真誠且發人深省的聲音。」
這似乎和我們平時的寫作有些不同,平時我們寫作的時候,一般都是先列一個書寫大綱,然後具體內容再邊想邊寫。
重點在於:捕捉「意識流」。不要在乎語法、用詞上,甚至不用管跑題問題,一致寫下去。在規定時間內,回顧自己寫下的內容,並選擇感興趣的點。再進一步,進行頭腦風暴。
寫在最後
思維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和處理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的能力。而寫作是在工作和學習中不可避免接觸的內容,寫作又是展現出思維的一種常見的方式。
那麼很多人怕寫東西,怕能力有限,其實也是認為自己思維上沒有創新,沒有思考習慣造成的後遺症。
歌德說過:「人應當相信,不了解的東西總是可以了解的,否則他就不會再去思考。」我們也要相信,藉助寫作這種人人可以做的行為,習得這三大思維能力,相互輔佐,讓弱項變強項就會指日可待。
作者介紹:榮榮每本書都認真讀過,寫書評,推薦好書!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