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旱區科學》(英)CSCD影響因子名列CSCD中國科技期刊前10名

2020-11-28 中國科學院

《乾旱區科學》(英)CSCD影響因子名列CSCD中國科技期刊前10名

2015-12-31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據《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26卷第12刊載,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學出版社和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聯合主辦的《乾旱區科學》(英)2014年度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影響因子為1.8039,這也是《乾旱區科學》(英)的CSCD影響因子首次被統計公布。而且,《乾旱區科學》(英)在CSCD收錄的1200種中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位,並居英文刊的榜首。 

  CSCD來源期刊每兩年遴選一次。每次遴選均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數據來自於CSCD,定性評價則通過聘請國內專家定性評估對期刊進行評審。定量與定性綜合評估結果構成了CSCD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CSCD收錄來源期刊為1200種,其中在中國出版的英文期刊194種,中文期刊1006種;來源期刊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兩部分,其中核心庫872種,擴展庫328種。 

  《乾旱區科學》(英)自創刊以來不斷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於2013年被遴選為CSCD來源期刊。《乾旱區科學》(英)位居中國科技期刊前列表明其在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等方面保持穩定的向上趨勢。

  據《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26卷第12刊載,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科學出版社和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聯合主辦的《乾旱區科學》(英)2014年度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影響因子為1.8039,這也是《乾旱區科學》(英)的CSCD影響因子首次被統計公布。而且,《乾旱區科學》(英)在CSCD收錄的1200種中國中、英文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0位,並居英文刊的榜首。 
  CSCD來源期刊每兩年遴選一次。每次遴選均採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定量數據來自於CSCD,定性評價則通過聘請國內專家定性評估對期刊進行評審。定量與定性綜合評估結果構成了CSCD來源期刊。2015—2016年度CSCD收錄來源期刊為1200種,其中在中國出版的英文期刊194種,中文期刊1006種;來源期刊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兩部分,其中核心庫872種,擴展庫328種。 
  《乾旱區科學》(英)自創刊以來不斷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和影響力,於2013年被遴選為CSCD來源期刊。《乾旱區科學》(英)位居中國科技期刊前列表明其在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等方面保持穩定的向上趨勢。

列印 責任編輯:麻曉東

相關焦點

  • 我校《西北植物學報》影響因子列CSCD核心庫植物學科期刊第2名
    我校《西北植物學報》影響因子列CSCD核心庫植物學科期刊第2名 來源: 雜誌社(科研處) 作者: 南紅梅 發布日期: 2012-11-27
  • 一文帶你分清核心期刊、普通期刊、SCI、SSCI、AHCI……
    什麼是核心期刊?核心期刊是從普通期刊中遴選出來的,因此核心期刊也是省級或是國家級期刊,與其他刊物不同的是,被核心期刊遴選系統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選出來的,核心期刊一般分為北大核心、南大核心、雙核心、統計源核心、科技核心等,有的期刊可能同時被兩個核心期刊遴選系統選中,那麼它就是雙核心期刊。
  • 外文核心期刊是什麼意思博士畢業發表,加急發表見刊
    因此也建議大家發表英文期刊,尤其是211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或者是科研機構人員,大家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水平,聯繫期刊之家的老師會有專業人員為大家修改潤色英文文章,讓投稿更順利。cscd也就是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醫學工作者在晉升主任之類的評正高也會要求在cscd刊物上發表核心期刊。
  • 爭奪科技大數據:高影響因子期刊出現「中國陣營」
    《細胞研究》在國際分子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升至第九;創辦僅兩年的《國家科學評論》,首次亮相即進入全球綜合期刊前五;創辦於2013年的《光:科學與應用》已成為國際光學界頂級雜誌……昨天,湯森路透發布2015年度《SCI期刊分析報告》,一批中國自然科學學術期刊表現搶眼。 與10年前的「一潭死水」相比,中國科技期刊如今已在世界科學界發出新啼。
  • 中文核心期刊劃分標準有哪些?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是學術界對某類期刊的定義,屬於期刊等級的劃分類別。這種期刊的面向對象是中文學術期刊。是根據期刊影響因子等諸多因素所劃分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鑑定,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
  •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科技期刊「中國陣營」崛起
    (均期刊編輯部供圖)  影響因子首次突破20!據科睿唯安最新發布的2020期刊引徵報告(JCR),《細胞研究》,一本誕生於上海的原創科技期刊,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創造「中國影響因子首超20」意味著什麼
    《細胞研究》作為一本中國本土辦的英文期刊,能夠用15年時間完成從2到20的跨越,在9000多種SCI期刊中,獲得該學科領域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的影響因子,實屬不易。《細胞研究》的成功突圍足以說明,即使在美英主導的科技期刊領域,中國學術雜誌也有可能進入「高影響力陣營」。加快培育一批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地位相匹配的世界一流期刊,關鍵在於「兩條腿走路」,即堅持國際化與本土化並重。
  • CSCD 最新大氣科學領域期刊引證指標(2018年)
    2019年9月,中國科學引文庫(CSCD)發布了最新中國科技期刊引證指標(2018年),該統計數據以CSCD核心庫為基礎,所有指標統計遵循文獻計量學的相關定律及統計方法,這些指標反映了國內中文科技期刊的價值和影響力。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創造「中國影響因子首超20」意味著什麼
    《細胞研究》作為一本中國本土辦的英文期刊,能夠用15年時間完成從2到20的跨越,在9000多種SCI期刊中,獲得該學科領域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的影響因子,實屬不易。《細胞研究》的成功突圍足以說明,即使在美英主導的科技期刊領域,中國學術雜誌也有可能進入「高影響力陣營」。
  • 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 中國科技期刊提升話語權
    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學術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在專業信息與分析服務機構科睿唯安195種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七,在亞太地區生命科學領域學術期刊中繼續排名第一。其影響因子已經超過多個《自然》和《細胞》旗下該領域內的高端子刊,學術水平躋身國際一流期刊之列。
  • 2020年體育科學SCI期刊影響因子報告
    一種期刊的影響因子,指的是該刊前二年發表的文獻在當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數。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種刊物的影響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載的文獻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說明這些文獻報導的研究成果影響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該刊物的學術水平高。因此,JCR以其大量的期刊統計數據及計算的影響因子等指數,而成為一種期刊評價工具。首先,我們總體看一下今年各大名刊的新形勢。
  • 國內三大常見核心期刊體系簡介——CSSCI、CSCD與中文核心期刊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1)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2)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3)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4)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5)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 中國首次 上海一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
    ■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今年,中國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上海原創」期刊佔據1/3    ■
  • 2017年SCI影響因子公布,17個中國期刊首次獲得影響因子
    ,來自中國的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影響因子 9.408,排名綜合類第 6 。被稱為「兩刊」之一的《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影響因子 4.136,排名綜合類第 11 位。
  • 光明時評:國內期刊《細胞因子》首超20:「影響因子遊戲」該如何繼續?
    最近,中國英文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達到20.507,再次引起社會對這一議題的關注。SCI(科學引文索引)是美國人加菲爾德的私人商業公司「科學信息研究所」(ISI)於1964年開始出版的引文資料庫,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同類資料庫。ISI自1975年起出版JCR報告(期刊引證報告),即全球SCI期刊的影響因子排名。
  • 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力首次躋身SCI世界百強
    人民網北京7月10日電(趙竹青)湯森路透集團日前發布的2015年科技期刊引證報告(JCR 2014)顯示,中國期刊國際學術影響力再創新高。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辦的《光:科學與應用》影響因子大幅提升至14.603,在我國位於Q1區期刊中名列第1位,在SCI收錄的8618種國際期刊中名列第95位,躋身世界百強。
  • 我國自主創辦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超20
    本報訊 (見習記者陳妙然)國際權威機構科睿唯安近期發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顯示,上海科技期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據《解放日報》報導,這是我國自主創辦的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首次超越20,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
  •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平均影響因子多少?權威數據出爐
    那麼,我國科技期刊的現狀如何?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不久前發布的《2019 中國科技期刊圖書相關指標》顯示,2018 年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影響因子為 0.689。其中,184 種具有 JCR 指標的中國科技期刊平均影響因子為 2.582,位列世界第 6;平均總被引頻次為 2213 次,位列世界第 20。
  • 江曉原:上海科技期刊影響因子超20「為國爭光」,下一步應建立自己的學術評價體系
    「捷報頻傳」,近來引起媒體廣泛關注:「領頭羊」《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為20.507,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中國目前共有九種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超過10,「大本營」在上海的佔1/3……這是一份怎樣的「成績單」?
  • 重磅,交大學術期刊影響因子首次破10!
    6月29日晚,Clarivate Analytics 公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上海交通大學本次共10本期刊被SCI檢索,有2本影響因子超過5分,4本期刊影響因子增幅15%以上,領域涵蓋醫學、數學、材料學、生物學和工程學等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