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潛鳥

2021-01-20 鳥哥傳說

黑喉潛鳥

黑喉潛鳥是體形略大的潛鳥,頭淺灰色,喉部和背部黑色,具金屬光澤。前頸墨綠色,頸側白色,具黑色縱紋。翅具白色斑點;墨綠色的頭頸,以及帶黑白花的背部,使它在水下與環境能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胸、腹部純白色。與紅喉潛鳥的區別在頭較大而頸顯粗,嘴較厚而平端,且上體缺少白色斑紋。第一冬的鳥上體具白色鱗狀紋。黑喉潛鳥屬viridigularis亞種,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外形特徵

黑喉潛鳥

外形:黑喉潛鳥夏羽額、頭頂、後頸灰色,頰灰黑色;肩、背黑包,具藍綠色光澤,上背兩側和肩部有呈瓦片狀排列的長方形白斑。腰部羽色較淺。兩翼覆羽黑色,其上具細小的白色斑點。兩翅黑褐色。外部和端部顏色較深,且具光澤。尾較短,亦為黑色。頦、喉、前頸黑色,具綠色光澤,下喉和前頸之間有一不連續的白色橫帶。頸側、胸側黑色。但所有羽毛兩側均具較寬的白色縱紋;因而在頸側和胸側形成黑白相間排列的縱列條紋,其餘下體白色,兩脅黑色,兩脅後部白色。冬羽上體黑色,頭頂和後頸黑灰色,尾羽具白色羽緣,下體白色,胸側有黑色細縱紋,兩脅有黑褐色斑紋。虹膜紅色、嘴冬季灰色,尖端和嘴峰黑色,夏季黑色。跗蹠外側黑色,內側灰色。

生態:和其它潛鳥一樣,也是捕魚的好手,潛到水面下捕捉獵物,飛行時頸部向前伸出。叫聲多變如約德爾唱法叫聲,高聲調的嚎叫聲。潛鳥的腿部粗壯、腳趾上有很大的腳蹼,十分擅長遊泳和潛水,它們又長又尖的嘴巴,很適合捕食小魚蝦。在繁殖季節,潛鳥們在美洲和歐洲北部的森林和苔原地帶居住。冬季來臨之前,它們會遷徙到非洲南部和中美洲。黑喉潛鳥在北歐、亞洲和美國西部都較常見。

叫聲:類似於重複的呱呱似鼾聲及鷗鳴的aah-oww聲。

幼鳥:似冬羽,但頭頂和後頸較淡和較褐,背部具淡灰色羽緣。新出生的黑喉潛鳥當即能夠遊泳潛水,羽毛烏黑,能夠睜眼。生命之初小黑喉潛鳥主要餵它們為昆蟲。成鳥在躲避危險時能夠在翅膀下夾者幼鳥在水下潛逃。

地理分布

黑喉潛鳥分布圖

分布範圍:繁殖於北半球,從蘇格蘭北部至西伯利亞。冬季南遷至北緯30°左右。

分布狀況:亞種viridigularis為罕見候鳥見於遼寧半島,可能在北戴河(河北)有記錄,在福州有一次記錄。恐怕與太平洋潛鳥有混淆。

生活習性

黑喉潛鳥

棲息:繁殖期主要棲息在北極和亞北極苔原和島嶼上的內陸湖泊、河流及大的水塘中,也常出現在山區森林中的河流及大的湖泊中。特別喜歡在岸邊植物茂密而又富有魚類的河流與湖泊。冬季多棲息於沿海海面,海灣及河口地區。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

習性:善遊泳和潛水,遊泳時頸常彎曲成S形。一次潛水時間較長,有時潛入水下可長達90秒,甚至到120秒,潛水距離長達700多米遠。

飛行:飛行能力強,快而有力,常成直線飛行。兩翅煽動急速,但不能變換速度,在水面起飛亦較困難,通常需要有一段距離的水面助跑才能飛起,因此一般不喜歡棲息在小的水塘。在陸地根本不能起飛。行走亦很困難。通常匍匐前進。因此除繁殖外一般也不上到陸地。成天在水上生活,遇到危險時也常通過潛水來逃避。有時將身體沉於水中較深,僅將頭和頸露出水而。飛行時頭頸伸直,腳伸直於尾後。

遷徙:黑喉潛鳥春季於3~4月份進行遷徙,秋季的遷徙則在9月末~10月初。遷徙時成對或結成小群,主要沿著河流和海岸進行。它在中國數量極為稀少。根據水鳥調查的結果,1990年在中國見到1156隻,1992年僅見到574隻。

分布:繁殖於北半球,從蘇格蘭北部至西伯利亞。在北歐、亞洲和美國西部都較常見。在國內為冬候鳥和旅鳥,比較罕見,是不常見的稀有鳥類。過去僅偶見於遼東半島和福州,是罕見的冬候鳥和旅鳥,但從1983年以來,曾多次於繁殖期間在長白山見到和採得標本,表明可能在中國長白山繁殖。臺灣亦於1970~1971年間捕獲1隻。總體上數量是相當稀少的,應注意保護。亞種viridigularis為罕見候鳥見於遼寧半島。恐怕與太平洋潛鳥有混淆。太平洋潛鳥有時作為此種的一亞種處理(參見Harrison, 1983)。

食物:潛鳥的食物非常廣泛,主要為各種魚類,包括魚類、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甚至也有烏賊。此外也吃蜻蜓、蜻蜒幼蟲、甲蟲及幼蟲等水生昆蟲和無脊椎動物。覓食主要通過潛水。有時也在水面飛奔追捕魚群。

生長繁殖

地點


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一直到亞北極和北極地帶,往南到俄羅斯中部,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阿爾泰、蒙古,中國新疆、東北黑龍江、吉林長白山,以及薩哈林島、西伯利亞東部,一直往東到北美洲阿拉斯加。越冬在歐洲中部、地中誨、黑海、裏海、日本、加利福尼亞以及我國遼東半島、福建、臺灣等東南沿海地區。

季節

黑喉潛鳥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這時鳴叫十分頻繁,發出連續的叫聲,有時象哭泣一樣。求偶時雄鳥和雌鳥在一起遊泳,煽動兩個翅膀,然後抬起前身,面對面地直立於水中,兩嘴接觸,同時羽冠豎直起來,然後再分別遊開到一邊。營巢於富有蘆葦、蒲草等水生植物的淡水湖面和水塘中。它的巢也屬於浮巢,建在水草叢中,由水生 植物堆集而成。

築巢

它的巢通常都建造在小島上或者是蘆葦叢中的一塊平地上。黑喉潛鳥能夠用各種材料築巢。在它們的巢中,有植物的根、樹枝或羽毛。

產卵

每窩產卵通常為4~5枚,也有少至3枚和多至6枚甚至8枚的。剛產出的卵為藍綠色,隨著孵化逐漸變為鏽褐色。卵的大小為51.5×35.8毫米。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孵化期為20~23天。雛鳥為早成性。

孵化

經過潛鳥夫婦29天到30天的孵化,小潛鳥就破殼出世了。有說小黑喉潛鳥孵卵的熱源來自腐爛物質的化學能,又有一說:孵卵的熱量來自親鳥的體溫和氣溫。可以肯定的時儘管黑喉潛鳥的巢泡在水中始終是溼漉漉的,巢中間的溫度比巢外的溫度高出不少。

哺育

當黑喉潛鳥父母外出覓食時,是小潛鳥最危險的時刻。在濃密的水生植物庇護下,雛鳥總是安靜的伏在巢裡,等待著父母回來。黑喉潛鳥父母也不敢離巢太遠,生怕它們的孩子會遇到可怕的天敵。經過黑喉潛鳥父母6周地精心餵養和照料,小潛鳥就可以自己吃食了。再過12周,小潛鳥就能夠飛行了。

素材來源:網絡

微信編輯:鳥哥傳說(ngcs1314)。

合作微信y13619661559。轉載註明信息!

編輯不易,隨手分享和點讚!!

下一篇更精彩

相關焦點

  • 紅喉潛鳥
    1.形態特徵  紅喉潛鳥屬於鳥綱潛鳥目潛鳥科潛鳥屬。是潛鳥科中的大型水禽,體長54~69cm,體重可到2.5kg以上。虹膜紅色或慄色;嘴黑色或淡灰色,細而尖,微向上翹。夏羽頭頂、頭側、喉和頸淡灰色,枕至後頸有黑白色相間細縱紋;前頸有慄色三角形斑,從喉下直到上胸、背灰黑褐色有白色細斑點。冬羽頭部眼以下的側面、頸側、頸、喉至整個下體白色,上體黑褐色而具白斑點。腳綠黑色,跗蹠後面和趾上綴有白色或黃色。  2.生活習性善遊泳和潛水,遊泳時頸伸得很直,飛行亦很快,呈直線。
  • 老谷自然筆記(155)潛鳥解謎
    潛鳥在國內的任何地方都是罕見鳥類。潛鳥雖然有的年份見於大連,但不僅數量少,駐停時間也短,往往多則十餘天,少則三五天。但今年越冬季的一隻黑喉潛鳥駐停菱角灣兩個多月,至今仍在,在給我們帶來難得的觀察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謎?這隻黑喉潛鳥為什麼待這麼久?為什麼幾乎見不到它捉魚?這是關注它的人們最多的疑問。
  • 白嘴潛鳥發現記
    中國首次發現越冬白嘴潛鳥!在美國衛星追蹤的記錄中,鳥友MC發現白嘴潛鳥在江蘇海域越冬的線索,江蘇野鳥會論壇的同好們協力,促成首個民間觀測記錄。2009年初春,我有幸身處其中,在歷時7小時的觀測中,一行人還記錄了扁嘴海雀等稀見越冬海鳥的珍貴影像。《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這樣描述白嘴潛鳥的分布:「種群數量甚稀少。有記錄遷徙時經過遼東半島及福州。」
  • 【講座】潛鳥給我們帶來的思考—關於海洋生態災害和海鳥保護
    攝影:垂直極限潛鳥之死一隻潛鳥,死在了春天裡,死在了飛向西伯利亞的旅途中
  • 《荒野大鏢客2》黃嘴潛鳥在哪 黃嘴潛鳥位置一覽
    其中就有黃嘴潛鳥,它是肉食性動物,它可以產出羽毛和肉,小編為大家帶來《荒野大鏢客2》黃嘴潛鳥圖鑑一覽,一起來看吧! 黃嘴潛鳥圖鑑一... 在《荒野大鏢客2》遊戲中,出現了很多動物,玩家可以擊殺或者馴服它們。
  • 黑喉紅尾鴝知識科普,教你輕鬆識別黑喉紅尾鴝
    黑喉紅尾鴝,拉丁學名(Phoenicurus hodgsoni),英文名Hodgson's Redstart,屬於脊索動物門、鳥綱、雀形目、鶲科的一種動物,命名人為Moore,命名時間在1854年。黑喉紅尾鴝主要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的高山和高原灌叢、疏林、河谷、灌叢、草叢和針葉林中,秋冬季節多下到中低山和山腳地帶的疏林、林緣灌叢和居民點及農田附近的小樹叢中活動,有時甚至出現在果園、庭院綠籬和路邊行道樹上。
  • 黑喉雪雀的生活習性
    黑喉雪雀(學名:Pyrgilauda davidiana,英文名:Pere David’s Snowfinch)是黑喉雪雀屬的鳥類。棲居多石的山區及有疏草的半荒漠,分布於俄羅斯的阿爾泰山至蒙古及中國北方。
  • 奇特的一家:潛鳥收養了鄰居的孤兒
    被印在加拿大一元硬幣上的潛鳥是鳥類中的巨無霸但是今年夏天在美國威斯康星州的一處湖面上,一對潛鳥收養了一隻變成孤兒的雛鴨,令生物學家們非常驚訝。加州查普曼大學的生物學家派珀(Walter Piper)整個夏天都在觀察這個奇特的家庭。他日前在接受CBC採訪時說,這對潛鳥六月份偶遇小野鴨時剛剛失去自己的幼鳥,因此立刻把它當成了自己的孩子。成了孤兒雖然不幸,但是有潛鳥做養父母,派珀認為小野鴨是「中了頭獎」。
  • Google「潛鳥計劃」的價值
    (如果在讀本文之前,你還不知道這件事情,可以先拉到文章底部,點擊「閱讀原文」,跳轉到網易科技一篇關於「潛鳥計劃」的詳細介紹)是否噱頭大於實質不少網友對於「潛鳥計劃」的反應是「哇」,接下來就是「咦」,因為這項計劃的可行性看起來實在太低了,不僅面臨各國的空域管制,而且經濟成本也深不見底。
  • 驚呆了,大哥成龍的愛寵——黑喉巨蜥
    黑喉巨蜥(Varanus albigularis ionidesi)是白喉巨蜥(Varanus
  • 潛鳥夫婦的孩子竟然是只鴨子?有鴨偷偷換了蛋?
    在美國的威斯康辛州(Wisconsin)鳥類研究的科研人員長期在湖邊進行著潛鳥
  • 攝影愛好者張清堂於中國犀鳥谷拍攝黑喉紅臀鵯
    黑喉紅臀鵯拍攝於中國犀鳥谷,是雲南盈江的一座大山深處,讓大家認識一下雲南盈江的這個在洛陽看不到的鳥! 黑喉紅臀鵯(學名:Pycnonotus cafer):體長19-23釐米,是一種中等體型的偏褐色鵯。額至頭頂、眼先、眼周、嘴基和頦、喉全為黑色,具羽冠,耳羽紅褐色。
  • 黃喉擬水龜區分南喉;北喉;小青頭和大青頭
    一、按遺傳背景分:(一)南喉:1、看外形:越南石龜大部分背殼是棕黑色滲透著美麗的蘋果紅,少部分 是蘋果紅的背殼滲雜著棕黑色,但不管是棕黑色還是蘋果紅,必定有一條黑色的脊稜從背殼頭部一直延伸至尾部(二)北喉,北喉又分為大青頭和小青頭;1、 大青頭:大青頭的主要特點為黑,除喉部側面花紋和四肢腋窩是黃色外,整個背殼有一種死黑的感覺,沒有明顯的黑色脊稜,整個腹甲很混濁,黑斑呈線條狀向腹甲中央放射,頭部圓形,沒有明顯的三角形,呈灰青色,面部花紋不清晰,眼睛瞳孔圓珠形。2、 小青頭:小青頭是最容易分辨的,它主要特點是全身偏青色或淡黃色,四肢花白,脊稜為黃色。
  • 奇聞:美國國鳥白頭海雕喪命,橫屍水面,原來是潛鳥護幼鳥所為
    白頭海雕雖然是北美洲猛禽霸主,一般普通潛鳥基本被它壓著頭啄,壓根不是白頭海雕的競爭對手,只是它的一盤菜。但此前美國緬因州有隻雌性潛鳥為了能守護幼鳥,一嘴刺進白頭海雕的心臟,正中靶心,讓白頭海雕橫屍水面,享年三歲,讓人不免唏噓。
  • 為吸引客戶,他非法收購「綠鬣蜥」「泰伽巨蜥」「黑喉巨蜥」
    2019年1月,丁某將這隻「泰伽巨蜥」放置在館內對外展示;2019年3月,丁某再一次以2.4萬元的價格從何某處收購了一隻「黑喉巨蜥」,同樣放置在館內對外展示。2019年9月,丁某到公安機關投案。經鑑定,丁某收購的「泰伽巨蜥」「黑喉巨蜥」均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
  • 潛鳥
    潛鳥 2013-06-08 15:43 作者:虞菁 來源: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