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8月28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周建躍 溫紅蕾 黃潔瑩)每個人的身體都需要一定的鈣物質才能夠健康。長久以來,很多科普宣傳,包括一些醫療機構,都鼓勵中老年人補鈣,認為補鈣能抵抗骨質疏鬆,降低骨折的風險。不過,權威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布針對中國的研究,稱補充鈣片或者維生素D並不能降低骨質疏鬆的機率,也不能降低骨折的風險。針對此,28日,楚天都市報記者採訪骨科專家了解到,靠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效果有限,更為重要的可能是進行抗骨質疏鬆的預防性治療。
天天補鈣爹爹仍骨質疏鬆
70歲的劉爹爹家住漢口,平日特別關注的自己的健康,是小區裡出了名的「養生達人」。
「到我這個年紀,就怕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子女。」劉爹爹說,一雙兒女都已成家,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他把自己照顧好,就是在替子女們分憂。在閱讀養生健康知識時,他了解到,老年人體內的鈣流失得特別快,容易骨質疏鬆。而一旦出現骨質疏鬆,生活質量就很難保障。因此,劉爹爹一直很注意補鈣,每天除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外,他還會喝牛奶,堅持吃鈣片。
讓劉爹爹沒想到的是,上個星期,他在去菜場買菜的路上,摔了一跤,摔成了骨折。到醫院就診後,醫生發現劉爹爹還伴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為了補鈣,我每餐都注重營養均衡,天天吃鈣片,費了這麼多心思,怎麼還是骨質疏鬆呢?」面對劉爹爹的疑問,接診的醫生告訴他,骨質疏鬆其實是代謝性疾病。有些人出現骨質疏鬆後,會伴有腰背疼痛、身體變矮、駝背等情況,但大多數骨質疏鬆的患者沒有症狀,很多人都是在骨折後到醫院就診後,才知道自己已經骨質疏鬆。實際上,骨質疏鬆症是需要接受治療的疾病。如果老年人被診斷為骨質疏鬆了,必須要聽從醫生的指導,還要進行專業的骨質疏鬆治療,絕不是吃點鈣片就可以預防解決的。
太陽曬太少婆婆吸收不了鈣
與劉爹爹的遭遇類似,79歲的王婆婆也陷入了補鈣誤區。
王婆婆是湖北荊州人,老伴出世後,獨自居住在家。儘管年近8旬,她的身體還算硬朗,對自己的營養也一直很關注。擔心陷入養生誤區,她平時都會看一些健康類的電視節目或新聞報導。摘抄上面的健康知識,學以致用。
與很多老人一樣,王婆婆除了仔細篩選照料自己的日常飲食外,還會給補充一些補充維生素和鈣片,以此來預防骨質疏鬆,防止骨折的發生。
然而,讓王婆婆焦慮的是,她已經如此悉心照料自己,最近她還是在晚上出現了腳抽筋的情況。來武漢的醫院檢查後,醫生告訴她,這是因為缺鈣導致的。通過仔細詢問王婆婆,接診醫生的判斷,王婆婆出現缺鈣,是因為太陽曬太少了。
「冬天因為天氣比較寒冷乾燥,擔心吹冷風會感冒,我幾乎很少出門曬太陽。春天夏天,也因為擔心被傳染疾病,或者曬傷中暑,很少出門,最多就隔著玻璃,短時間曬曬太陽。」王婆婆有些懊悔地說,她以為給依靠補鈣、補維生素,就不會出現缺鈣。就醫後才知道,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幫助人們將皮膚中所含的維生素D前體轉換成維生素D,幫助人體吸收鈣。而紫外線穿透性比較差,隔著玻璃曬太陽對皮膚合成維生素D完全沒有作用。「就是說,我給自己補的鈣,都沒有很好吸收,於是就出現了缺鈣。」
靠補鈣預防骨質疏鬆效果有限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骨科主任桂彤表示,鈣只是一個元素,維生素是「搬運」它的工具,補鈣兩者缺一不可。此外,我們生活中口服的都是沒有活性的維生素D,必須經過腎臟第一次羥化後,再依靠紫外線的照射,完成皮膚下的第二次羥化,產生活性以後,才能將鈣搬運到骨頭裡去,才會真正達到補鈣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一些患者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卻因為不怎麼曬太陽,最終還是缺鈣。
桂彤建議,在攝入足量的維生素和鈣的同時,要保證接觸足夠的紫外線。「太陽光較強時,一天15分鐘,暴露四肢和頭面部,直射太陽,就足夠了。冬天曬太陽的時間需要稍微長一些,不戴帽子不戴手套不戴口罩,戶外活動1個小時左右。」
「兒童青少年腎臟功能健康,營養均衡,攝入足夠的鈣和維生素,保障戶外曬太陽的時長,一般都不會缺鈣。」桂彤說,青春期儲積的鈣,是一輩子的基礎鈣量。相比於兒童青少年,中老人面臨的不再是生長問題,而是鈣絕對會慢慢丟失的問題。一般來說,年齡到達45歲以上後,鈣流失的速度,要高於吸收速度。預防骨質疏鬆,補鈣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用藥物進行預防治療。這個階段,比補鈣更重要的是,到醫院進行抗骨質疏鬆的預防性治療,有效阻止鈣的流失,以防體內的鈣出現入不敷出,出現骨質疏鬆。
抗重力運動可幫助預防骨質疏鬆
「腎功能不好的,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不宜大量進食鈣片。」桂彤更推薦,用食補的方式來補鈣。他建議,補鈣可以多進食奶製品,比如牛奶、酸奶、奶酪,都是容易吸收的鈣的來源。一些綠葉蔬菜,比如捲心菜、西蘭花等等,也含有很大量的鈣。另外,蝦皮、豆腐也都可以很好地補鈣。不過,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不喜歡進食這些食物,或者腸道乳糖不耐受,也可以適當地補充鈣片。
除了食補外,桂彤還建議,中老人可以多做一些對抗重力的運動,例如跑步、走路、舉啞鈴、跳繩、打羽毛球等。「對抗重力的運動,對於預防骨質疏鬆是非常有幫助的。」桂彤說,靜坐不動,會讓鈣流失得更快。相反,戶外抗重力運動越多,需要的鈣也越多,身體能補進去的鈣也會越多。因此,舉重運動員的骨密度都非常高,而遊泳運動員如果只遊泳不進行抗重力運動,則有可能出現骨質疏鬆。
「最理想的是與醫生商量後再決定補不補、怎麼補、選擇什麼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個性化定製。」桂彤提醒,對於已經出現骨質疏鬆症狀的,一定要去醫生,因為這種情況屬於疾病範疇,單純的補鈣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